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的好选择
23483500000034

第34章 选择有前途的专业(5)

消息传开,伦敦城内及英国各地很多了商企业都绞尽脑汁想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发财机遇。有的把糖盒上印上王子和王妃的照片,有的把各式服装染印上王子和王妃结婚时的图案。但在诸多的经营者中,谁也没赚过一家经营“望远镜”的商号。

这位老板想,人们最需要的东西就是最赚钱的东西,一定要找出在那一天人们最需要的东西。

盛典之时,要有百万以上的人观看,将有一多半人由于距离远。而无法一睹王妃尊容和典礼的盛况。这些人那时最需要的不是购买一枚纪念章、买一盒印有王子和王妃照片的糖,而是一副能使他看清人和景物的望远镜。于是他突击生产了几十万副马粪纸和放大镜片制成的简易望远镜。

那一天,正当成千上万的人由于距离太远看不清王妃的尊容和典礼盛况、急得抓耳挠腮之际,千百个卖童突然出现在人群中,高声喊道:“卖望远镜了,一英镑一个!请用一英镑看婚礼盛典!”顷刻间,几十万副望远镜抢购一空,不用说,这位老板发了笔大财!

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平等、公正的。就看谁抓得准、用得好。其实,在这个事例中,众多的英国工商业企业也不是没抓准机遇,只是不如生产简易望远镜的那位老板机遇抓得准罢了。说到底还是那位老板比别人研究得更细一层,他看准了那一天人们最大的需求、最需要的东西——望远镜。

所以,卡耐基认为,一个企业家关键时刻一定要抓住机遇,更深一层地研究、利用机遇。同一机遇,谁都可以利用。

但利用得最好的,毕竟只是少数。想胜人一筹,就须在认识分析上高人一筹。其实,不过是对公众需求和心理分析研究得更细一点、更深入一点,把握得更准一点,而且常需要对特定情境周围的分析研究联系起来。

明确目标会使你对机会抱着高度的警觉性,并促使你抓住这些机会。

柏克是一位移民到美国、以写作为生的作家,他在美国创立了一家以写作短篇传记为生的公司,并雇有6人。

有一天晚上,他在歌剧院发现,节日表印制得非常差,也太大,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一点吸引力也没有。当时他就兴起想印制面积较小、使用方便、美观,而且文字更吸引人的节目表的念头。

于是第二天,他准备了一份自行设计的节目表样张,给剧院经理过目,说他不但愿意提供品质较佳的节目表,还愿意免费,以便取得独家印制权;而节日表中的广告收入,足以弥补这些成本,并且能使他获利。

剧院经理同意使用他的新节目表,他们很快和所有城内的歌剧院都签了约,这门生意日后欣欣向荣,最后他们扩大营业项目,并且创办了好几份杂志,而柏克也在此时成为《妇女家庭杂志》的主编。

如果你能像发现别人的缺点一样,快速地发现机会的话。那你就能很快成功。

经常对自己讲:“机会来了,抓住它他”,慢慢地,你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从而真的抓住了。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不能保证一切顺利,面对失业,很多人往往痛苦不堪,为失去工作而烦恼。其实,失业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树立信心,肯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象。很多人正是由于被解雇才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达尼是一个很有事业心的人。他在一家业务公司跟着老板一千就是5年,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直做到了分公司的总经理职位。在这5年里,公司逐渐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达尼也为公司付出了许多,他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企业带人一个更加成功的境地。然而就在他兢兢业业拼命工作的时候,达尼发现老板变了,变得不思进取、“牛”气十足,对自己渐渐地不信任,许多做法都让人难以理解。而达尼自己也找不到昔日干事业的感觉。

同样,老板也看达尼不顺眼,说达尼的举动使公司的工作进展不顺利,有点碍手碍脚。不久,老板把达尼解雇了。

从公司出来后,达尼并没有气馁,他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还是很自信的。不久,达尼发现有一家大型企业正在招聘一名业务经理,于是将自己的简历寄给了这家企业,没过几天他就接到面试通知,然后便是和老总面谈,最终顺利得到这份工作。工作大约一个月时间,达尼觉得该公司总经理是一个很有气魄和工作能力的人。同时,他也感到总经理同样十分赏识他的才华与能力。在工作之余,总经理经常约他一起去游泳、打保龄球或者参加一些商务酒会。

在工作中,达尼发现公司的企业图标设计相当繁琐,虽然有美感,但缺乏应有的视觉冲击力,便大胆地向总经理提出更换图标的建议。没想到总经理也早有此意,他把这件事安排给达尼去完成。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达尼亲自求助于图标设计方面的专业人士,从他们设计的作品中选出了比较满意的一件。当他把设计方案交给总经理的时候,总经理大加赞赏,立马升达尼为公司副总,薪水增加一倍。

是的,被解雇并不是一件坏事,达尼面对无情的解雇,凭借着才能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且得到了一位真正“伯乐”的赏识。

其实路就在脚下,被解雇了,我们不必去计较,走过去,前面也许有更光明的一片天空在等着我们。

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具有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世界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风险。要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折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挫折中蕴含着机遇,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也许在人生交会点的你正在为自己的失落而烦恼不堪。其实这于事无补,相信上天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打开另一扇窗户,机遇的诞生可能就在这一切发生之时。

放弃与跳槽的关系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句话对现代的打工一族而言似乎又有了另一番诠释,那就是不安于眼前的职位,渴望拥有另外一片天空。

每当年关将近,就是喜欢跳槽的“跳蚤”们蠢蠢欲动的时候,一来该拿的年终奖已经进了荷包,二来也是做完年终总结,可以重新思考工作的定位与个人的人生理想的矛盾,二来所在的公司也正是“吐故纳新”之际,也许会被人请开路,那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了。可是在跳槽之前,你能不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能说出你放弃的理由吗?说得出,你不妨选择潇洒地离去,说不出的话,那就证明你其实并没有做好离开的准备。

如果你想选择放弃,首先要给自己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下面的这几个小故事的主人公无疑是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理由。

1.“追求自我价值实现”

晓雯曾经是南方某城市一家知名报社的记者,她是一家著名大学的中文系硕士。可是在这家报社却只能当个“娱记”,这与她当初“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理想显然差距甚远,于是她放弃这个收入很高的工作,毅然北上,去了某家电视台搞新闻焦点调查工作,该台的新闻焦点栏目中可谓高手如云。她一去就有些失望了,因为留给她的发展空间实在太少了,按她的推算,一年顶多能上六次节日,而作为一名白领女性,青春实在有限,于是她又跳到该台另外一个经济节日部,虽然这个节目没有什么重头戏,还要大江南北地跑新闻。可是自我成就感却大多了。对晓雯而言,报酬不是最重要的,她就是想在自我表现中获得那种成功的感觉。在中国上海人才市场举行的一次高级人才面试会上,向每位面试人员发放了个人问卷调查。其中一项关于跳槽原因的回答中,70%的人回答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因此,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想攀高枝的你,也就大可坦然了。

2.“用银子说话”

志强是一家著名网站的编辑,大概也是互联网的第一批拥护者,他原本是一所学校的老师,过着清贫的生活,业余时间也舞文弄墨挣点小钱糊口,后来眼瞅着一批海归派回国搞起点COM,大把烧钱,他也放弃了当名公务员的志愿,离妻别子之后成为弄潮儿,当然在互联网红火的时候。钱也没有少挣。不过现在,各大门户网站都在风雨飘摇地苦撑着,每月5000元的收入也是朝不保夕,而且工作还十分辛苦,不分昼夜,现在他又想跳了,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传统媒体,按他的话来讲,“媒体永远都是最后一个暴利领域”。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得到承认的最直接方式是人才的价格。即:待遇。同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切又是同待遇分不开的,当一个人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时,自然就会出现“人往高处走”的情况。

3.“讨厌僵化的管理制度”

阿明是某国有企业研究所旗下的一名工程设计师。在南方一座小城市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每月近两千元的收入加上年终颇丰的奖金,足以让他过上“小康”生活了,然而眼瞅着同学们纷纷去深圳、广州打工,他的心也有点儿动了,再加上单位僵化的管理体制,干多于少一个样,只讲究论资排辈,终于他也走进跳槽“E”族了。中国加入WTO之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实。相信国有企业只有加大企业现代管理制度改革。才可能留住更多的人才。

4.“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伟杰一直都很喜欢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一名销售人员,他尽心尽力地和客户搞好关系,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绩,然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比不上其他销售员,按照公司的末位淘汰制。他很有自知之明,肯定要被裁了,不过他很自信地认为“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在公司还没有表态时。就先提了辞呈。避免了被炒的尴尬。

如果将跳槽比喻成一个运动项目,那么它是像跳高,还是像跳远呢?其实无论是跳高,还是跳远,你都不知道你这一跳之后,是比过去好。还是比过去更差。虽然跳槽存在风险,但诱惑更是难以抗拒,于是跳槽成为时尚,牛群不是说相声的吗?人家现在是县长,吴立宏在微软中国不是干得还可以吗?人家现在到了TCL挑大梁,李响在《足球报》干得不错,一跳之后,以150万身价转会到《体坛周报》,还推出了自己的新书:《零距离——李响与米卢的心灵对话》。

一个人如果一生中都没有遇到职业的突变,他的人生就不会取得很大成功。那么让我们时刻准备着——跳槽。

当你的新工作已经有些眉目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辞职了,其实辞职也是一门学问,不仅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还需要用恰当的方式,可以选择跟老板面谈或者写信,当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还是比较合适的,避免了正面交锋,也给彼此下台阶的机会。你可以在信中将辞职的原因解释清楚(当然要委婉的),并提出要离开公司的日期,还要对老板和公司的帮助及得到的机会表示感谢。

另外,切记不能够拿走公司的任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