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如人生
看着人家的股票直往上走高,整个股市牛气冲天。偏偏自己的几只股却被套牢了。想当初刚买下时也是一路上涨,本打算到一个价位就出货,看看势头那么好,就又捂了几天,谁想后来就开始跌;只是犹豫了一下,就跌回了买价。想到原本是可以赚到手一笔的,此时出手实在不甘,于是再等等,就这样套了下去,一路还不停地按股市专家的教导在低位补货,直至资金全部用尽,直至被深深套牢。看着股市人气旺盛,一片翻红,也心仪其中几只,无奈资金被占用光了,若将手中的抛出去,总觉得亏损太多,心有不甘,只好“望洋兴叹”。
其实,如果放弃手中的,在别的股票上重新投资,以盈补亏,未必不是一个补救的办法,何必要一直死守着呢?中国的股市,向来讲行情,一轮一轮的,此起彼伏,一个个概念股轮着炒,大势已去时,及时回头,该抽手时就抽手,也许早就赚回来了。
不只炒股,生活也如此。人生就像投资,婚姻、工作、投资项目等等。有一个大学时的高材生,经过一段社会历练后,以前的那股锐气和豪情壮志自然是没有了,而是被磨炼、被累得一副不堪重负的样子。他怨自己当初进错了行业,到了一个不具有自己优势的陌生行业。
问他为什么不换换呢?他说,干了这么多年,付出了那么多,放弃这些,再从零做起,觉得亏。“放弃了,以前不是白干了?”眼里满是“何必当初”的绝望。所以坚守,一直坚守,十年前如此,五年前如此,如今更要不甘了。唯有死扛下去,绝不回头,听来多么英雄气长。何况还有疑虑:放弃了,再做别的,就一定能成功吗?所以他还是选择了等待。而他很多熟悉的朋友从零起步,现在已是大有所为。而他的一位同学,五年前辞去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开始创业,现在已做到数千万资产的公司了。
其实,放弃之所以难做到,是因为它看来就是承认失败、就是认输。在我们所受到的教育里,强者是不认输的。所以我们常常被一些高昂而英雄气的光彩词语所激励。以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的精神和意志坚持到底,永不言悔。是的,人需要百折不回,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向着目标奋斗。但是,奋斗的内涵不仅是英雄不言悔、不屈不挠地对原来的目标坚定不移。忠诚不二,人生的道路还常常需要修正目标、调校方位,在死胡同坚持走到底的并不是英雄,死不认输只会毁掉自己。这种人连自己的心结都没有胜过,怎么可能成为强者。成为英雄?不过是畏惧失败、没有自信罢了。
真正的强者。还要学会认输、学会放弃。放弃了才能再做新的,才有机会获得成功。这样的放弃其实是为了得到,是在扬弃中开始新一轮的进取,绝不是低层次的三心二意。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反过来,放得下,才能拿得起。荒漠中的行者知道什么情况下必须扔掉过重的行囊,以减轻负担、保存体力,努力走出困境而求生。该扔的就得扔,生存都不能保证的坚持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知道自己摸到的是一手臭牌,就不要再希望这一盘是赢家;在陷进泥潭时,要知道及时爬起来远远地离开那里;在被狗咬了一口时,不要去下决心也咬狗一口;被蚊子咬了后,不会到蚊子法庭去讨回公道;上错了公共汽车时,要及时地下车。去上另外的一辆。会认输是基本的生活常识,人不仅要知道进取,也要学会认输,知道放弃。进取和放弃同样重要。
当一项投资的失败成为不争的事实,及时放弃,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实际上是当时最好的“盈利”——虽然没有绝对值上的盈利,但是,却不会继续加大损失。所以,聪明的炒股人会设定一个止损点,到了这个点,就停止继续追加投资;所以,会有“割肉”、“断臂”、甚至“斩腰”等等。所以,不仅要果断买人,也要及时地卖出,要学会斩仓。讲股市技术分析的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这一点。
把钱投出去是投资。停止投资也是一种投资,是更高层次的投资。承认失败,及时收手,可能再展开新一轮的投资。人生如此,办企业也如此。
还有一种情况。像人的生命一样,产品也有生命周期,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当产品走人衰退期时,企业要做的是什么呢?一厢情愿地等待市场转机、拼命地去推销它,还是及时分析市场,调整产品战略,开发新产品?有时候,人们对当初为自己带来过巨额收益的产品总会恋恋不舍,希望奇迹能发生。期盼风光再现。然而,过去的好时光是不会重现的。
当年的福特车,那黑色宽大的T型福特车曾是多么风光!它占据了几乎全部的美国市场,但在几年的供不应求之后却不可避免地走了下坡路。由于福特公司没有及时更新换代。开发新产品。以至将市场拱手让给了通用的新车型:而通用也因同样的错误将市场让给了节能的日本小型车,这已成了管理的经典案例。
股市浮沉如何说放弃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要想生活得超然,不被垃圾信息淹没,在不能消极逃避的情况下,只有学会放弃!有所弃才能有所取。放弃那些可有可无且用处不大的东西,甚至放弃那些在别人管用在我则无用的东西。不学会放弃,你会活得太累。古人说:“得物无用,如获石头,如同劳民伤财。”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庄家的特征之一,便是将市场上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其他投资者当做“假想敌”,从投机市场这个“零和”游戏之中分一杯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一位投资者都是庄家,只是实力大小不同,影响力强弱不同而已,如果市场存在一只极具炒作价值的股票,有一个庄家做进去了,其他人看了眼红,也想在这只股票的炒作上赚取一些利润,于是就要上演一场庄家与庄家之间的“三国演义”。
所以一只好股票之中有时潜伏着好几个庄家,而庄家之间是相互保密,各怀鬼胎且步调是不一致的。散户投资者很难分清目前在“振仓”或“出货”是哪一位在家。有时一个庄家准备“出逃”时,另一个更大的庄家可能出来护盘,而一个小庄家在抢筹时,超过了“庄主”的容忍程度,则“庄主”就会清理门户。散户如果不幸跟上了一个弱庄或者是臭庄,则可能会招来灭顶之灾,大庄家在将小庄家吃掉的同时,也会将跟着小庄身边“站错立场”的散户一同吞掉。因此盲目跟庄有时并不能一定赢利。投资者面对的是市场,你买人的股票是这位“市场先生”卖给你的,而你卖出去的股票又让这位“市场先生”接走了。你想从买卖差价之中从“市场先生”手中赚钱,而这位“市场先生”也在利用你的错误,搜刮你的钱包。
你与其说是在与各路庄家斗,倒不如说是与这位“市场先生”在斗。“市场先生”做庄与你做庄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看谁更能扬长避短而已。聪明的人善于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而有些人却将原本很简单的事情越搞越复杂,最后被自己发明的各种指标搞得晕头转向。在“股海寻庄”的过程中,筋疲力尽的散户们不如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究竟错在何方?
投资者都是成年人,做人做事只有坚持一定的原则,才不至于在纷乱的环境中迷失方向。如同初入武林的人,面对十八般兵器,多种武术流派感到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又想急于求成便乱拜师傅,其结果无非只有两个: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每样功夫学些毛皮,唬人可以,但派不上用场:二是运气好,乱拳打死老师傅,于是眼中便五天下英雄了。
十八般武艺精通的人,只能当教官,不能当杀手,真正成名的英雄,只靠精练过几招。散户投资者要想自己做庄与“市场先生”玩一把,面对着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指标,亦会感到无所适从,看见李逵用板斧,便去练板斧;看见秦明用狼牙棒,便又去练狼牙棒,结果什么也学不成。如果你是燕青,即便是给你板斧也无用,还可能赔了性命。
所以散户投资者要想战胜“市场先生”,首先必须自己做到摆脱其他人士对你的影响,研究出“市场先生”运作的弱点,然后根据你本人的操作风格(包括自身性格和资金上的弱点),量身订做专门打造一件兵器——一套个性化的操作系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执著创业的“汽车大王”
在亨利。福特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他善于学习,勤于思索,愿意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只有不断学习,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有着执着的创业精神,他十分善于学习,从来不耻于向人请教。
亨利·福特是农家子弟,但他从小对农事毫无兴趣。他认为,跟在慢吞吞的马后面犁田,实在太浪费时间,所以,他想制造出便捷有效的机械来代替人力、畜力。
有一次,亨利·福特乘马车去底特律。途中,他生平第一次见到一辆不用马拖、自己能行走的蒸汽推动的车子。趁着这辆蒸汽车停下来时,福特向驾驶员问了一大堆有关性能、操作方法的问题。
回家后,他做了个木质车身,又用一个2加仑的油桶当做锅炉,试图推动他的“自动马车”。带着这种强烈的创业愿望,17岁的亨利·福特就到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公司就业了。可是,只干了六天,他就辞职了,原因是“该公司先进员工必须花费好几小时才能修复的机械,我只要30分钟就修好了,使那些先进员工对我感到嫉妒不满”。
1891年,亨利·福特进入爱迪生电灯公司工作,仍致力于设计自己的“自动马车”。1896年,他的愿望实现了。1899年,亨利·福特成功地制造了三辆汽车,被公认为这一领域的先驱。1901年,亨利成立了福特汽车公司,但1902年就散伙了。1903年6)7,亨利又重新创立了福特汽车公司,他设计制造的“A型车”销路奇佳,一年多时间里销出1000多辆。后来,亨利又设计了N型车、R型车、S型车,都十分畅销。1908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T型车”诞生了,此车先后共销出154.5万辆,为普及小汽车作出了贡献。到1925年10月30日,福特公司的工厂里一天能造出9109辆叮型车,平均每10秒钟出1辆,从而创造了世界汽车生产史上的奇迹。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这与亨利·福特虚心求教,敢于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他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创立了“福特生产方式”——流水线生产。
1908年,亨利。福特决定聘请管理专家沃尔。弗兰德斯进厂,协助进行生产方式的变革,并允诺,如果弗兰德斯能在12个月内生产出1万辆车,给他2万美元奖金。最后,1万辆车的年度生产目标提前实现了,此时弗兰德斯虽然另创自己的公司去了,但亨利·福特却从他那里学到了大规模生产所需的技术管理知识。
1913年8月,亨利·福特决定,把技术员C·w·艾夫利和威廉·克朗在发动机、主轴、磁电机组装三条供给线上使用的“运动中的组装法”推广到总装配线上,此举获得成功,从此大批量流水线生产方式产生了。一时间,亨利·福特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循序渐进赚大钱的哈同
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论千件上都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要让自己沉浸在幻想中,而要让自己生活在行动中。
犹太人哈同。1872年来到中国上海谋生,当时他24岁,年轻力壮,但身上除了穿着外,几乎一无所有。他立志来中国赚钱发财,但自己一无资本,二无专业知识和技术。他决心从一个立足点开始,因自己长得身材魁梧,在一家洋行找到一份看门工作。要是别人是不愿干的,自己相貌堂堂,年轻高大,却屈于当站门雇员。而哈同却不那么想,他认为看门赚来的钱是一种报酬,没有丢脸和失身份的感觉。另外,他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份工作上找到个立足点,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积蓄力量,最终要找到能赚更多钱的路子。
哈同在当看门工时,非常认真,忠于职守。晚间,他利用一切可用时间阅读各种经济和财务的书籍,知识增进很快。老板觉得此人工作出色,脑子精灵,把他调到业务部门当办事员。哈同一如既往,工作业绩不错,逐步被提升为行务员、大班等。这时,他的收入大为增加了,胸怀壮志的他,并没有因此而知足。他认为自己的创业时机到了,1901年,他找理由离开了打工岗位,自己开始独立经营商行。
哈同自办的商行取名为“哈同洋行”。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以经营洋货买卖为主。他看到洋货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品不那么多,消费者难以“货比三家”,因此,他的经营获得了高额的利润,而市场却神不知鬼不觉。
几年间,他赚了许多钱。
随着资本的增多,哈同没有放缓自己的追求,开始买卖土地和放高利贷业务。他买人的土地往往从一些急于等钱用的人手中获得,所以他把价钱压得很低,卖主不得不就范。接着,他将低价买人的土地租给别人造屋,到一定年限后收回,这样连房产也归他所有了。另外,他自己也投资建造楼房供出租,从中获取惊人的利润。就这样,他成为了大富豪。
不怕辛苦的“钻石大王”
人生也像一块宝石,磨砺的次数越多,磨砺得越精美,其价值就越高。因此,为了步入杰出者的行列,要努力学好知识,不要怕吃苦,不要怕遇到障碍,要时刻保持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热情。
在美国,“钻石大王”彼得森和他的“特色戒指公司”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彼得森从16岁给珠宝商当学徒开始,白手起家,经历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后一跃而成为享誉世界的“钻石大王”。
1908年,亨利·彼得森生于伦敦一个犹太人家庭。幼年时父亲便撒手人世,家庭生活的重担落在了母亲柔弱的肩上。迫于生计的压力,母亲携彼得森移居纽约谋生。在他14岁时,作为他生活支撑的母亲也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亨利不得不结束半工半读的学习生涯,到社会上做工赚钱,肩负起家庭生活的沉重负担。
当亨利·彼得森16岁的时候,他来到纽约一家小有名气的珠宝店当学徒。这家珠宝店的老板犹太人卡辛,是纽约最好的珠宝工匠之一。作为一个珠宝商,他在纽约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和公子小姐中颇有声誉,他们对卡辛的名字就像对好莱坞电影明星一样熟悉。卡辛手艺超群,凡经过他亲手镶嵌的首饰都能赢得人们的赞誉并卖到很高的价钱。
但是卡辛作为珠宝店的老板,又是一个目中无人、言语刻薄的暴君,他对学徒的严厉简直到了暴虐的程度,珠宝店的学徒在他面前无不蹑手蹑脚、谨慎从事,唯恐自己的疏忽和过错惹怒了这个六亲不认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