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
23488300000022

第22章 专注——一生只做一件事(2)

有句谚语说,不要同时追逐两只兔子。围棋大师吴清源曾经手书条幅“不搏二兔”给聂卫平先生,委婉地批评他精力过于分散。还有句俗话叫“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事实上,对于中国人来说,很多人搂草的时候,即使蹿出一只青蛙也照打不误。抛开兔子和青蛙打不打得着不谈,这种小猫钓鱼式的工作态度,肯定得影响我们的主要工作——搂草。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落魄的青年,满怀忧郁地找到一位隐居的智者,诉说自己毕业多年,做过很多事情,但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智者微笑着听他说完,然后指着墙角一把特大号的水壶对他说:“你能不能先帮我烧壶开水?”

“没问题。”青年略一打量,见水壶旁边有一个小火灶,惟独没有柴,便出门去找。

不一会儿,青年拾了一些枯枝回来,他装满一壶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内放了一些柴便点火烧了起来,可是由于壶很大,水太多,那些柴烧尽了,水也没开。于是他再次跑出去继续找柴,回来的时候那壶水已经凉得差不多了。这回他学聪明了,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由于柴准备得充足,水不一会就烧开了。

“如果没有足够的柴,你该怎样把水烧开?”智者忽然问他。

青年想了一会,摇了摇头。

智者说:“如果那样,就把水壶里的水倒掉一些!”

青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智者接着说:“你一开始踌躇满志,树立了太多的目标,就像这个大水壶装了太多水一样,而你又没有足够的柴,所以不能把水烧开。要想把水烧开,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准备柴!”

青年恍然大悟。回去后,他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去掉了许多,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几年后,他的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

不知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是否读过上面的故事,但他“只烧一壶水”的经营哲学却与此惊人的相似。他说:“做企业就好比烧开水,你把这壶水烧到99℃,只差1℃就开了,却突然心血来潮,觉得那壶水更好,把这边搁下不烧了,跑到那边另起炉灶,结果新的一壶没烧开,原来那壶也凉了。所以,企业只有在专业化领域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对于我来说,只有在烧开了一壶水的情况下,我才会去烧第二壶水。”

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谓状元,无非就是烧开了的水。经常听一些学历堪比古代状元的高材生说:“你这人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其实他们应该反过来想想:你有哪壶水是开的?你哪一壶都不开,让人怎么提?

对于口渴的人来说,烧水的过程漫长且痛苦。当今社会,没有人不“渴”望财富,但由于这个繁华世界为人们提供着越来越多的投机机会,所以真正能够静下心来,肯把一壶水烧开、肯把冷板凳坐热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都是一边烧着水,一边“见异思迁”,也不免怀疑乃至动摇,“这水是不是可以烧开”?“也许这壶水根本就不值得烧”……结果很多只差一把火就能烧开的水壶,往往在关键时刻被人放弃,殊为可惜。

专注成就专业,专业成就专家

我们公司就像一个地瓜,在田里默默长大,外面都喜欢拿我们和苹果比较,但是地瓜和苹果是不能比的。我们只是一只地瓜,长在森林里,结果被别人发现长得很大了,都来争相观看,结果踩坏了附近的农田,还要怪到地瓜的头上。

——郭台铭(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办人)

有一次,一位年轻学者找到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向他请教如何获得成功。当他随罗丹走进工作室时,罗丹随手掀开一块红布,一座将近完美的雕塑已具雏形。但罗丹凝视着自己的作品仍不满意,于是他便拿起工具刀,不停地思索并修改着,全然忘记了还有客人在场。这位学者在旁边等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一个下午过去后,罗丹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工具,看着自己的作品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当他转身准备离开工作室时,才想起自己把客人忘到了九霄云外,赶紧致歉。但学者却高兴地说:“我应该谢谢你,因为我已经找到了成功的法宝,那就是——专注。”

无独有偶,与罗丹同时代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也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有一次,一个青年对法布尔说:“我很困惑,我不知疲倦地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您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吗?”

法布尔赞许地说:“看得出来,你是个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

青年回答道:“是的,我喜欢科学!不过我也爱文学,音乐和美术我也很感兴趣……”

法布尔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青年听了恍然大悟。

专注是成功的境界。爱默生曾经说过:“让我步入失败深渊的人不是别人,是我自己。我一生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我自己。我是给自己制造不幸的建筑师,我一生希望自己成就的事业太多了,以至于一无所成。”毫无疑问,这是谦虚。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这样的启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始终如一。

《荀子·劝学》中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意思是说,蚯蚓既没有锐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壮的筋骨,但它上可以吃到尘土,下可以喝到泉水,原因就在于用心专一。螃蟹虽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民间有很多类似的俗语,比如:“十个指头按九个跳蚤,结果一个也按不住”、“天下的麻雀捉不尽,一手捉不了两只鳖”,等等。无论是哲言警句,还是俗话俚语,都是在告诫世人,做事不专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反之,如果一个人能够把毕生的精力集中于一件事情上,并坚持下去,即便资质平平,也能做出一番大的成就来。

多年以前,荷兰有一个青年农民,由于学历太低,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差事。在这个岗位上,他一直干了六十多年,从没换过其他工作。

他并不聪明,当然也并非白痴。由于生性木讷、不善言辞,他的朋友很少。也许是日子太清闲了,抑或是他不甘自己的平庸,总之,他喜欢上了打磨镜片。他一有时间就捏着那些既费时又费力的镜片,磨啊磨啊,一磨就是六十多年。他磨得是那样的专注和执著,经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专业技师的水平还要高。

终于有一天,他用自己精心磨出的镜片,发现了当时科学界尚不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领域——微生物世界。这令他名震全球,只有初中文化的他,竟史无前例地荣获了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街,连当时的英国女王都亲自到小镇去拜会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农民,就是科学史上赫赫有名的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你选准目标,找对方向,并始终如一地走下去,谁都可以创造奇迹。

成功学中有个“10000个小时定律”,大意是说,一个人想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才或专家,至少要持续不断地投入10000个小时。按每天8小时计,至少需要不间断的修炼5~10年时间,绝无例外。想成为专家,先拿出一万个小时来再说。

有人会有这样的困惑,我练某些东西时间也不短了,别说一万小时,两万也有了,怎么还没成就?这百分之百是你练的项目太多太杂了。刘翔跑得快,但他除了110米栏之外什么也不练。不要梦想成为什么“两栖人才”、“三栖人才”,一招鲜,吃遍天,在某一方面专业、精通,远比什么都会一点、却什么都拿不出手强得多。

明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说:“是技皆可成名天下,惟无技之人最苦;片技即是自立天下,惟多技之人最劳。”意思是说,人生活在世界上,就得有生活的技能。只要会上一点儿技能,就不至于饿死。那些没有技能又老实本份的人,是最最痛苦的人。但是技艺太多也不好,首先,“能者多劳”;其次,人“能”是非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些人虽然技艺不少,但能拿得出手的一样没有。他们的技艺,别说算不上“一技之长”,往往连普通水准都达不到。这样的人,只能算“人力”,而不是“人才”,更不是“专家”,既然是人力,就只能做些力气活,自然“最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