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接管我的工厂,烧掉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那些人,我就可以重建IBM。
——托马斯·沃森(IBM创办人)
得人才者得天下
人才是事业的基石。
——柳传志(联想集团创始人)
现代人常说,“人才是企业的根本”,“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等等,其实,古人早就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得一士而国兴,失一士而国亡的观念就已经深入人心。
史料记载,有一次,齐景公问贤相晏婴:“我想管理好国家,统治好百姓,应该怎么办呢?”晏子回答道:“关键的问题在于任贤用能,让他们治理国家和百姓,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我们再站在大历史的高度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可以发现历代君王霸主虽说大多心口不一,满口仁义道德,骨子却把老百姓当牛作马,但是对于招揽人才,历代统治者或者有心做统治者的人,却大都做得不遗余力。原因无他,历史上得一士而得天下,失一士而失天下的例子太多太多,由不得他们不深思、不重视。
来看一个经典的案例:
公元前238年,秦相吕不韦因嫪毐集团叛乱一事受了牵连,被秦王嬴政免除相国职务,他的三千门客登时树倒猢狲散,其中有一个名叫司空马的人到了赵国,赵王让他做了代理相国。不久,秦国发兵攻打赵国。赵王赶紧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司空马在会上发言说:“文信侯(吕不韦)在秦国做相国时,我做过他的尚书,熟悉秦国的情况。现在我也要了解一下赵国的情况。请问大王,赵国与秦国比,哪一个更强大呢?”赵王说:“当然是秦国。”接着司空马又从人力、物力、财力、政治、军事等方面一一问赵王哪国更强,赵王一一回答说是秦国更强。司空马便总结道:“看来赵国在许多方面都不如秦国,不是我悲观,赵国恐怕就要灭亡了。”赵王说:“你说的是实话,足见您对赵国没有二心,但我希望您竭尽所能,助我一臂之力,只要能令赵国摆脱困境,我愿意接受您的计谋。”司空马说:“办法只有一个:大王不妨献一半的土地去贿赂秦国,秦国不动刀枪就能得到这么多土地肯定十分高兴,再加上秦国在进攻的同时也在担心赵国内有守备,外有诸侯救援,所以必然会见好就收,立即退兵。赵国虽然失去了一半的土地,但暂时还能存在下去。而秦国得了半个赵国就会更加强盛,诸侯各国自然会因此担心害怕。他们感到害怕就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到那时,秦国再强也不能以一敌六。这样一来,赵国在名义上失去了半个赵国,实际上却得到了山东六国的支持……”
“这可不行!”还没等司空马说完,赵王就急了:“前不久秦国攻赵,赵国献上河间十二县贿赂它,本指望忍辱偷生,没想到秦国得了土地实力更强,退兵不久就又来了,如今又要割让半个赵国去增强秦国的势力,赵国更没指望了。您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司空马说:“别的办法暂时没有。不过,大王要是肯让我带领全国的赵军抗击秦国,还可以从长计议。”赵王因为知道司空马从未带兵打过仗,因此不同意。司空马只好说:“既然大王既不用我的计,也不用我的人,那就让我离去吧!”
不久,司空马离开赵国,路过平原津(今山东省平原县附近)时,当地县令郭遗听说后专程来拜访司空马,问道:“听说秦军正在攻打赵国,您从赵国而来,赵国的情况怎么样呢?”司空马讲了他为赵王献计而赵王不采用的过程,并预言赵国不久就要灭亡。平原令又问:“依你看赵国什么时候灭亡?”司空马说:“如果赵国以武安君李牧为将,还能支持一年。这倒不是说李牧打不过秦国,而是说赵国的国力支撑不了多久了。如果赵国杀了武安君,最多半年就会灭亡。而在我们看来,武安君又非死不可:赵王有个大臣叫韩仓,专会溜须拍马,赵王很宠信他,韩仓又十分嫉贤妒能,尤其嫉妒、排斥李牧,如今国家处于危亡之中,赵王一定会听从韩仓的话,杀掉武安君。”
果然不出司空马所料,不久韩仓便谗毁武安君,并假赵王之名逼死了李牧。李牧死后五个月,赵国就灭亡了。平原令听说后,见人就感叹:“司空马真是太有先见之明了!”
赵国因为不用司空马、错杀李牧结果亡了国,赵国之所以灭亡,不是没有贤明的人,而是因为有贤明的人不能被任用。不用贤人,国必亡;不用贤人,反用庸人,国亡的更快。人才的作用就是这么大。
经营企业虽不能等同于经营国家,但道理殊途同归。资本、设备、员工是企业的三要素,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员工,尤其是人才。不管你有多少资本,怎么用还得由人来决定。不管你的设备多么先进,终究还得靠人来操作。不管你的企业生产什么、销售什么,最终都需要人来完成。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
曾经有人问过比尔·盖茨:“如果让你离开微软,你还能东山再起吗?”盖茨坚定地回答:“能”。但他接着补充了一句话:“只要允许我带走100个人……”他没说要设备,也没说要资金,只说要100个人。因为他知道,只要拥有了优秀的员工队伍,就能不断整合社会资源,获取先进技术,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占领市场并源源不断地获取利润。
最后我们不妨歪解一下企业的“企”字——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止’字——企业必须注重“人”才,否则就会到此为“止”!
让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
把飞机的引擎装在了拖拉机上,最终还是飞不起来。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西方传说中,神在创造出所有动物后,将它们放在天堂里关了3年。期间,神给所有动物划分了各自的职责范围。除了猫和老虎,其余的动物都对职责划分没有异议,愉快地到地球上去了。
“我凭什么只能天天抓老鼠吃,”猫扬着爪子对神说,“瞧我这爪子,丝毫不比老虎的差,还有我这牙齿,也够尖利的,我要到森林里去,像老虎那样,吃各种野味,那可比吃老鼠强多了,老鼠不仅毛多肉少个头小,还不够卫生。”
老虎也意见不小:“凭什么我得天天风里来雨里去,我长得和猫一个样,它一年四季生活在人类的屋子中,太阳晒不着雨淋不着霜冻不着的。我要求和猫换换。”
神笑了,说:“你们认真看看各自的任职条件吧!”
“我已经看了,不过,我认为我和猫没什么差别。”老虎说。
“我也看了,我也认为自己丝毫不比老虎差。”猫说。
“有一个最大的差别,你们忽视了。老虎个头大,力气大,可以制服诸多动物,能够吃到各种野味,在野外生存没问题。而猫呢,虽然也是尖牙利爪,可个头小,到野外是难以生存的。”神说。
猫想了想,觉得有道理。
老虎却高兴了:“那我和猫都生活在人类的屋子中吧,我对野味没有兴趣!”
上帝再次笑了:“你以为你在人类的屋子中能够生存下去吗?姑且不论你这脾气是否能够和人类相处得好,只说你这个头就不行。老鼠居住在哪里?在它们的洞中。它们出没的地方,也是一些阴暗角落。你这个头,哪钻得进那些角落?如果硬要钻进去,也只会把主人家的东西掀得东倒西歪,我想啊,到时你还没有抓着老鼠,头已经被家具啦、书柜啦碰烂了。你还是去你的森林里吧。”
神安排老虎去森林里,安排猫到人类的家中,恰恰体现了“把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的管理思想。德国巴伐利亚市电缆厂总裁艾略特·道格拉斯说过:“每一位员工都是人才!”在一家企业里,人人都是人才,企业需要高级工程师等“虎才”,也需要流水线工人等“猫才”,管理的要义首先在于甄别人才是“猫才”,还是“虎才”,然后是猫就让他去人类的家中,是虎就让他去森林里。既不能大材小用,也不能小材大用。
清人顾嗣协有首《杂兴》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就其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运用,慎勿多苛求。”这首诗也是在告诉我们,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管理者必须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