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肆无忌惮地玩。
允许孩子玩,但也不能让他肆无忌惮地玩。若是孩子玩起了危险游戏,或者涉足了不利于身心健康的领域,他的玩就变了味道。媒体上也不乏类似的报道,说有的孩子因为玩网络游戏,感觉杀人很刺激,于是现实中他也拿了刀去砍人;有的孩子觉得偶尔“玩玩”毒品也没什么,于是把自己“玩”进了监狱,甚至“玩”上了人生的末路……所以,父母要让孩子“玩”对方向,要让他的玩与学习相辅相成。孩子只有会玩也会学,他才可能有所成就。
沟通箴言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不一定非要那么严肃,孩子自己的学习也不一定非要那么刻板。只要孩子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去“玩”,他也一样能“玩”出名堂。父母要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爱玩”这件事,要让他能在轻松中既学到知识,又感受到快乐。
“哇!真是奇特的想法!”
允许孩子在想象的空间自由游走
所谓想象,就是人在外界现实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我们每个人所能亲身经历的事情都是有限的,但每个人恐怕都会有想象。因为借助于想象,我们就可以理解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借助于想象,也能了解古今中外的丰富知识;而且通过想象,我们还能进行许多创造性的活动。
而作为孩子来说,他的想象力更是让人惊奇,他的想象空间也是一种无限大的状态。在他的头脑中,世界上没有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世界上没有做不成的事情。拥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他的思维也会是跳跃而灵活的。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境,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德国剧作家歌德小的时候,他的母亲经常讲故事给他听。但她讲故事的方式很是特别,她从来都不把故事完整地讲完,而是讲到一些地方就停下来。这时候母亲就会问歌德:“你认为下面的故事该如何发展呢?”
小歌德根据之前听到的半个故事,自由地展开想象,将故事续说下去。尽管很多时候,小歌德的续说都会和原来的故事大相径庭,甚至故事的发展还会有别于世界上固有的一些规律,但母亲却从来都不会嘲笑他的想象,反而说“真是奇特的想法啊”,并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久而久之,歌德的想象力变得越来越丰富。
很显然,歌德母亲培养他的方法,和我们现在许多父母的方法都有所不同。
可以说,正是由于母亲对歌德想象力的培养,才使得他后来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剧作家、诗人。而现在的父母大多会将一个故事完整地说给孩子听,怎样就是怎样,他只要记住就好了。但这样一来,孩子的头脑中就会被塞满许多约定俗成的东西,他的想象力也许就会被束缚。
其实孩子多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想象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拿孩子读书来说,孩子在看到书上的图画、文字的同时,也就是在与书进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他就会将图画、文字编织成的故事通过想象,转化为头脑中的场景。借助想象,他还能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与感受。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其实,孩子无论进行哪一种学习,想象力都是必不可少的。他需要通过想象力来将教科书中的图形、文字转变为自己可理解的知识。而且,想象能力也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发明创造,就是从想象开始的。因此,父母对孩子想象力的呵护与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保护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呢?
不要嘲笑孩子想象的不合常理、幼稚与简单。
孩子的想象大多天马行空,他会认为汽车不仅可以地上跑,而且也能水里游、天上飞;他也会认为石头、家具也有生命,它们也同样有感情。每个孩子的想象,都是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世界。
孩子的想象有时候也会幼稚、简单,在他的认知里,某些事情不过就是“简单的起因、简单的经过、简单的结果”这样一个过程。他不会去考虑许多额外的因素,也不会去深究某些不好理解的东西。
面对孩子这样的想象,父母千万不要去嘲笑他,更不能讽刺或者强硬地去纠正他。否则,就不仅会伤害到孩子的感情,还会阻碍他想象力的发展。
一位母亲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女儿上小学四年级了,有一次,老师让写一篇关于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作文。女儿冥思苦想了许久,终于完成了作文。她在作文中写道:“一百年前的一天,英国人开着军舰闯进了我们的香港。他们有洋枪、大炮,但我们没有。所以我们打不过他们,他们就蛮横地要求我们把香港让出去,我们只好照办。一百年后,我们有枪又有炮,比英国人厉害多了,我们再也不怕他们了。他们一看打不过我们,只好把香港又还给了我们。”
但是,我看完文章后却觉得她写得不算好,在我看来,香港回归祖国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被女儿描述成这个样子呢?于是,我要求她重新写,而且还搬来了许多书籍让她参考。但我却发现,女儿被我这么一批评,竟然非常难过……其实这个孩子的作文中充满了幼稚与想象,一个不过10岁孩子的认知里,某些事情不就是这么简单吗?而且,孩子幼稚的想象中,往往充满了可贵的、原始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的思维品格。但这位母亲却不允许孩子幼稚,轻易地就否定了孩子的想法,女儿受到打击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母亲这样的做法,还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创造精神。
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拓宽他的眼界。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结果,杜甫写出了数百首脍炙人口的着名诗篇;爱迪生从11岁起就阅读了百科全书和牛顿的许多着作,后来做出了1000多项科学发明。由此可见,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想象力。
想象多是在头脑中改造旧事物、创造新事物。而简单来说,头脑中的“旧事物”越多,可改造的也就越多。换句话说,就是孩子的知识面越宽,他的眼界也就越宽,他的想象也就会越丰富。
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孩子扩大知识面,比如增加他的阅读量和阅读范围,多为孩子买不同种类的书,让他通过书来了解更多的知识;或者可以带他去参观博物馆,让他用眼睛“记”住更多的东西,等等。这些方法父母也不用刻意去做,在生活中,父母只要有心,就能帮助孩子扩大知识面。
适当地引导孩子去想象。
6岁的艾艾跟着妈妈学折纸,当折好一只小兔子之后,她把它贴到了纸上。妈妈趁势说:“小兔子生活在哪里呀?你看看我们是不是也能给小兔子画上它爱吃的东西?”艾艾听后,拿起笔就在纸上画出了一片绿草地,草地上还有两个大胡萝卜。她说:“小兔子最喜欢吃胡萝卜啦!”
妈妈笑着点头说:
“对呀!不过,小兔子自己会不会很孤单呢?”艾艾一听也点头:“嗯……我要给它找个朋友。”说完,她拿起笔又在纸折的小兔子旁边画上了许多小兔子。艾艾一边画还一边给妈妈编了一个小故事出来……有时候,孩子的想象力也需要父母引导出来,就像艾艾的妈妈对她的引导这样。如此一来,孩子想象的空间就会更为广阔。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注意的是,不要“反客为主”。一定要引导孩子自己去想象,不要代替孩子去想象,否则他的想象力将不会得到提升。
帮助孩子结合实际去想象。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可以让孩子根据一些实际事物去展开想象。父母通过向孩子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他用多种答案来回答。比如,带着孩子等公交车的时候,父母可以问他:“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要建造一个什么样的公交车站呢?”以此来让孩子展开想象。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的,所以孩子的想象也很难只侧重于好的一面或坏的一面。父母要让孩子的想象尽量发散,但也要尽量全面。而且,父母也不要讽刺他的想法,要始终抱有鼓励的态度。
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训练孩子想象。
训练孩子想象,方法也不是唯一的。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讲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要想象故事的人物、情节,想象人物的心理感受,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他的表达能力与想象力都能有所发展;或者父母也可以让孩子用画笔来表达,画画儿也是可以表现孩子想象力的一种方式;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动手参加一些劳动实验等活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孩子的想象力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也不要忘了结合孩子的兴趣去培养,这将使他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沟通箴言
孩子奇妙的想法可以说层出不穷,父母要做的是保护他的这些新奇想象,并且在合适的时机下进行引导与培养。想象力强的孩子,他的思维将更加活跃,这也有助于他的学习。而且想象力对于他未来的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没什么,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
学会抚慰考试失利的孩子
检验孩子知识掌握水平的手段,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考试。可以说,孩子从进入小学开始,大大小小的考试就会接踵而至。而考试成绩也就成为了许多父母内心最为关注的事情,孩子考了高分,有的父母却还说:“还有更高的吗?”
若是孩子考了低分,许多父母就又会大发雷霆,斥责孩子,甚至还会打骂、惩罚。
小学四年级期末考试,赵月的数学只考了55分。赵月的爸爸一看这个分数,心里也是非常着急,也想冲着他发一顿火。但是,他看着赵月怯怯的眼神,还是压住了自己的火气。
冷静之后,爸爸和赵月坐到一起看试卷,帮助他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通过对试卷的分析,爸爸发现赵月做错的题有的的确是他对知识理解不透彻,而有的题并不是他不会做,而是因为他粗心。找到问题后,爸爸一边提醒赵月马虎粗心所带来的后果,一边将他未理解的问题为他讲解清楚。
在后来的学习中,赵月慢慢改正了粗心的毛病,再遇到问题,他除了找老师询问,也不时地向爸爸求教,直到弄懂为止,他的成绩也慢慢地提高了。
其实细细分析一下赵月的情况,可以发现他的成绩提高并不是爸爸有多么高的教育水平,而是爸爸在他考试失利的时候并没有对他大发雷霆之怒,反而帮助他寻找败因。这样一来,孩子的心里也会慢慢放松,再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也就容易了许多。
试想,若是当时赵月的爸爸冲他大发脾气,那么本来就紧张的孩子可能就会更加紧张,他对考试的态度就会发生改变,甚至他对学习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那么之后他的成绩也就不可能提高了。
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考试失利,是每个孩子都可能遇到的,相信许多父母小的时候也遇到过。而父母生硬严苛的态度,甚至对孩子非打即骂,这样的行为只能让孩子产生失望的情绪和逆反的心理。而且,孩子有可能会变得惧怕考试,他的考试成绩也就自然不会提高。如此时间一长,他可能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成为恶性循环。
相反,若是父母能够理解孩子考试失败的心理,理解他的感受,不去责骂或惩罚他,只是给予他鼓励,并帮助他分析未能考好的原因。父母这样的态度就会使孩子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他会积极改正,并由此激发出求知欲和上进心。他的学习成绩自然也就能越来越好。
考试失利,孩子自己也会感觉很难过,那么,父母这时候应该如何安慰他呢?
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分数。
考试得高分,说明孩子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这是应该的,父母没必要因为高分而过于兴奋,孩子要成长必须学习知识,这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考试得低分,不一定是孩子没有学会知识,考低分的原因有许多,这也没什么,父母更没必要因此而对孩子大加斥责。
儿子升入三年级的第一次语文测验只考了70分,妈妈训斥儿子说:“考这么点分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也不觉得丢人!”爸爸下班回家后,一看家里的气氛不对,询问妻子才得知情况。于是他对妻子说:“你先不用那么生气,你这样也无济于事嘛。我去跟他谈谈好了。”
说完,爸爸走进儿子的房间,笑着对他说:“你妈妈这样说也是为你好。不过,这不是什么大事呀!你想,千里马还有失蹄的时候呢!不过,儿子,分的确有些低。我们先吃饭,吃完饭我和你一起找原因。”本来拧着的儿子,忽然态度缓和了下来。吃完饭后,儿子自己就抱着书包回到了房间,摊开书和卷子,等着爸爸来帮他分析原因……其实,父母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将有可能影响孩子学习的态度。因此,父母要尽量用平常心态对待孩子的分数,只要孩子能学到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他的学习目的就已经达到了。父母要有这样的认知:分数不应该成为检验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
帮助孩子分析失利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肚子疼,若是他不寻找原因去对症下药,只是一味地对着肚子说:
“你别疼了!”这样的“治疗方法”不但不会起到治疗作用,恐怕还会让所有人都笑掉大牙。
期末考试结束后,五年级的小丁和小宇成绩都很不理想,两人也都有一科没有及格。回到家后,小丁的妈妈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并说:“下次你再考这么点分数,看我不揍你!这个假期你哪儿也别去,就在家给我好好学!”而小宇的爸爸却说:“我知道你很难过,其实我也是。所以,我们一起来找原因,你经过努力,下次一定可以进步。”
结果,下学期的期中考试,小丁的成绩不但没进步,反而又后退了几名,而小宇的成绩却如鱼跃龙门样地提高了许多。
孩子考试失败,也是有一定原因的。所以,父母也不要如小丁的妈妈那样不问缘由地就直接打骂,训斥孩子说:“下次你必须给我考好!”找不到孩子失利的原因,下次他依旧会犯错误,成绩依旧得不到提高,这是恶性循环。而且当孩子考试失利的时候,他也会有失落的情绪,也会有自责的心理。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就更不要去责骂他了,这时候他最需要的是鼓励,同时父母还要像小宇爸爸那样帮他找到失利的原因,让他能够“东山再起”。
在帮助孩子寻找失利原因的时候,父母也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粗心也好,作答时的原则性错误也好,要让孩子能够记住这个教训,并且还要告诫他: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要能迎头赶上。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有的父母会说:“我着急啊!他考那么点分数,将来可怎么办啊?”
还有的父母会说:“我也不想打他,谁下得去手啊!可是他就是不争气,你能有什么办法?”
其实,我们都知道父母的心,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能够学有所成。当看到孩子糟糕的成绩的时候,父母也是由爱而生怒。恨铁不成钢,是父母此时最普遍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