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与孩子沟通其实很简单
23579100000009

第9章 这样做才能让孩子信服(2)

可是生日这天,爸爸还是因工作没能及时赶回来。当晚10点多爸爸才到机场,回到家时都已经快12点了,楚楚已经睡着了。看着女儿熟睡中的小脸,爸爸很内疚。他拿出送给女儿的生日礼物放在她的枕旁,并附上一张小纸条:“我最爱的女儿楚楚:爸爸很抱歉没有及时赶回来给你过生日,先要向你说声‘对不起’。爸爸知道你一定很失望,爸爸没有信守承诺,可是爸爸真的很爱你,送你的礼物希望你能喜欢!

同时也请你原谅爸爸,好吗?”

早晨,楚楚醒来看到了生日礼物和爸爸留的纸条,高兴地跑出房间喊着:

“妈妈,妈妈!爸爸并没有忘了我的生日,你瞧,他送我礼物了。”

当父母因工作等原因而没有兑现对孩子的承诺时,孩子就会委屈,就会失望不已。这时候,父母不要因为自己是长辈,就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而是应该向孩子表达歉意,并说明食言的原因,并尽量作出弥补。这样,不但不会让自己失去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还会让孩子更加尊敬父母。同时,他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去做一个坦诚的人。

沟通箴言

当父母能够说到做到,信守对孩子的承诺时,孩子才会对父母产生充分的信任感,才会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其一言一行都会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信守承诺的父母才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威信,同样也能有效避免因孩子说谎而让自己头疼的情形发生。

“爸爸(妈妈)不会端架子骂你!”

不用“权威”的口吻指责孩子

我是孩子的父母,难道生他养他,疼爱他,却连教训他几句的权利都没有?”

不少父母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教育自己的子女。虽说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却又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其实,孩子确实应该听父母的话,接受父母的教诲,俗话说“亲恩深似海,毕生难报尽”,每一位父母对孩子都有着其毕生难报的养育之恩,这是不可否认的。

但既然是爱孩子,为什么不选择一种让他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教育他呢?

事实上,孩子的年龄虽小但他也有自尊心,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并十分在乎父母对自己的态度。父母和孩子说话的语气、相处的方式,都会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形成。

在父母的批评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对事情往往吹毛求疵,对人也尖酸刻薄;经常受到他人嘲笑和奚落的孩子,做事情会缩头缩脑、自卑怯懦;而常常受到父母的鼓励和包容的孩子,也能学会体谅别人,学会知足感恩。

有一位妈妈,她是一家大型企业的主管,管理300多人。她工作作风严谨,在员工中很有威严。

她有一个11岁的女儿珊珊。珊珊聪明伶俐,但就是不喜欢学习,经常上网聊天、玩游戏。可这位妈妈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却很鲁莽、不得法。有一次,她看见女儿上网时,突然过去强行关机,并把女儿狠狠地数落了一顿。不过,她严厉的教育方式并没有让女儿变乖,虽然珊珊不再上网了,但每天回家看见妈妈就像见了仇人似的,对妈妈不闻不问。

为了女儿,她特地去请教一位教育家,并就孩子的问题多次进行沟通。

有一次,她又请这位教育家吃饭。饭桌上,她特地为这位来自南方的教育家点了口味清淡的南方菜,当教育家喝完茶后,她马上将茶水倒满。整个用餐过程中,她时刻观察着教育家的需要,没有丝毫怠慢。

最后,教育家对这位妈妈说:

“我教你一个教育孩子的秘诀。

如果你对孩子能像现在对我一样,你们之间就能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会再产生其他问题了。”她听完后,若有所思。

生活中,类似于珊珊妈妈这种强硬做派的父母有很多。他们也很爱孩子,也知道孩子也应该受到尊重,但却总是喜欢端着做父母的架子去训斥孩子。最终,也许能暂时改变孩子的某些缺点,但却疏远了和孩子之间的感情,甚至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不可化解的矛盾,若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沟通,而沟通一定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不能仅仅是孩子尊重父母,父母高高在上地对孩子发号施令。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看到孩子内心的需要,关注他的情绪变化,试着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让他听取自己的意见。

那么,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

请放下做父母的架子。

有一个13岁的男孩,他在家总是不爱说话,一说话就会顶撞父母,这让父母很是苦恼。可他在同龄人面前却很开朗,经常和同学有说有笑。父母不明白,他为什么在家和在外判若两人呢?

男孩的父亲找到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在分析对比了男孩在家里和在外面的表现后,对这位父亲说:“孩子之所以在家里非常叛逆,主要是因为他和父母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产生了隔阂,而这种隔阂往往是父母造成的。”

这位父亲惊讶地说:“怎么可能呢?我和他妈妈都很关心他,对他的生活和学习也照顾得无微不至。难道我们做得还不够吗?”

老师笑着说:“其实不是不够,也可能是做得太多,或者关心的方式不对。

与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要放下父母的架子,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不管自己说的对不对,都要求孩子全盘接受。这样,孩子会不服气,也会因此而不尊重父母。”

听了老师的话,父亲点点头说:“这点我们还真没想到。原来教育孩子首先要放下做父母的架子啊,看来我们真的做错了。”

从此以后,男孩的父母改变了对他的态度,随着父母的改变,男孩也渐渐喜欢和父母交流了。

许多父母认为让孩子吃好穿好,监督他学习好,就已经很关心他了,可孩子还是会不听话,他到底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可见,要放下做父母的架子,是很多父母都没有想到的。其实,如果不能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父母对孩子付出再多都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为,父母不了解孩子在想什么,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也就无法“对症下药”。

父母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如果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和父母对立起来。所以,父母只有放下架子,才能和孩子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

不要质问孩子“你怎么不听我的话?”

“你怎么不听我的话?”当父母说出这句话时,其重点便是在强调“你应该听我的话!”孩子不听话时,千万不要以这种高高在上的语气去质问孩子为什么不听自己的话,而是应该思考“他为什么不听我的话?”“是不是我说的不对?”“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孩子听话呢?”这样才是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去制造亲子之间的矛盾。

孩子虽小,但他也拥有独立的自我意志,父母不能把他当做是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的附属品。他有时也许会不听父母的意见,那说明他和父母没有达成共识,还需要进一步沟通。父母若是强制孩子听自己的意见,会引起他的反感,他反而更想挣脱父母的束缚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所以,孩子不听自己的意见时,父母应该问他:“你是怎样认为的呢?你想要怎么做?”在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后,父母也许会发现孩子的想法并非全无道理。父母可以进一步帮他分析他的想法有哪些可行之处,有哪些不足之处,这样孩子就进一步学会了如何周密地思考问题,不会轻易、鲁莽地做事了。

当孩子犯错时,用赞美的方式来缓和批评的言辞。

当孩子受到批评时心情会很差,如果父母的语气过于尖锐,还会让孩子感到愤怒,表现出自我防卫的态度,因此而变得更不愿意合作。

可是,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不当的行为时,对其批评又是必要的。怎样批评孩子才不会引发亲子之间的冲突呢?这就需要父母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要尽量婉转温和,这类似于我们平时吃药,裹着有位男孩很喜欢踢足球,回到家在客厅里也踢球,母亲语气平和地对他说:

“你的球踢得很棒,只不过足球应该在足球场上踢哦!”男孩听了母亲的话,从此不在客厅踢球。

当孩子做出不适当的行为时,父母可以先赞美他的某些优点,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孩子就会更容易听取意见了。

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

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看法,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常常会有意见和分歧。为了便于沟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应该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要常以成人的观点去要求孩子。否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因而产生沟通障碍。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这样孩子才会更容易接受自己的建议。

沟通箴言当父母放下架子与孩子交流,就会发现孩子的真实想法,同时也容易找到教育的契机。如果父母总以“权威”去压制孩子,反而会激起孩子的愤怒,引发他的叛逆情绪。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少批评多鼓励,和孩子平等交流才会起到良好的沟通、教育效果。

“我应该让你知道,妈妈(爸爸)下岗了!”

向孩子敞开心扉,让他知道父母的情况

人常说:“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可与人言只有二三。”人生之路从来都不是坦途,一个家庭也可能会遭遇意外的变故,如失业、经济拮据、婚姻破裂、不幸的疾病或死亡……许多父母都会尽力不让孩子知道家庭中的不幸,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他幼小而脆弱的心灵,维持他内心对生活的美好印象。

但事实上,在孩子懂事以后,如果不把家庭中的重大事情如实相告,不但起不到保护孩子心灵的作用,还会让他因此而产生被轻视的感觉。

有一位爸爸下岗了,但因为怕家人担心,所以就没有和家人说。于是他每天还会像往常一样按时出门、回家。不过,他白天是出去找工作,如果提前回来,他就在附近的广场上散步,一直到往常下班的时间才回家。

一天,他刚一回家,8岁的女儿就悄悄问他:“爸爸,你是不是没有工作了?”这让他感到很惊讶,但他还是说:“当然不是了,爸爸不是天天早晨都要去上班吗?最近工作很忙啊!”听了爸爸的话,女儿满腹狐疑地走开了。

几天后,爸爸发现女儿似乎不怎么和他说话了。他很纳闷,不知道女儿为什么会这样。后来,他从邻居口中得知,前几天女儿的学校组织孩子们去广场游玩,她在无意中看到了在广场上闲逛的爸爸。女儿还和同学说:“爸爸骗我,都不和我说实话,我不想理他了。”

由于爸爸没有和女儿说实话,而让谎言给女儿造成了伤害。也许在孩子看来,爸爸是否有工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是一家人,有事情应该告诉我。”而爸爸的谎言等于拒绝了女儿对爸爸的关心,因此伤到了女儿的心。

孩子虽然年幼,但并非什么都不懂,当他想要了解家中的事情时,说明他开始对家庭关心,并希望为这个家尽一分力。如果父母刻意地对孩子隐瞒家中的事情,一旦被他发现,他便会有在家中被孤立的感觉,因而会变得不信任父母。

而且,当他发现父母对自己有所隐瞒的时候,也许会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蛛丝马迹去猜测事情的“真相”。如果父母不对孩子告以真实详情,他反而会把事情想得更糟糕,甚至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当孩子向父母询问:“您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为什么总是不高兴呢?”父母就应该考虑是否该和孩子谈谈。如果父母总是搪塞他说:“没什么。”这样就等于拒绝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同时也关闭了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大门。

有时父母会抱怨说:“这孩子什么都不肯对我说,真是搞不懂他在想什么!

跟孩子沟通怎么就那么难呢?”继而也许还会责备孩子不肯向父母袒露心扉。但父母是否想过,自己有没有向孩子袒露心扉了呢?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是否带头去做了呢?

若父母不肯向孩子袒露自己的心声,却要求孩子向自己“交代”一切,这种沟通是不平等的,会造成亲子间的沟通障碍。

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家庭中的情况,即使遇到重大的变故,也要委婉地告诉孩子真相……要重新认识孩子被轻视了的承受力。

父母对孩子隐瞒某些事实的原因就是,考虑到孩子的心理也许比较脆弱会承受不了。但孩子从母体脱离的那一瞬间,就已经进入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不管父母如何小心呵护,他也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中。从那一刻起,他就要面对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暑,生活中善与恶、美与丑。

而且,孩子的承受力也并不像父母想象的那么脆弱,若是一味地迎合孩子,不让他经受挫折,反而会养成孩子孤傲自私的心态,而一旦受挫便容易触发极端的行为。所以,父母有必要重新认识孩子的承受力,要知道,一个人的承受能力其实是随着生活的锻炼而增长的,让孩子了解生活的真相,他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坚强。

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知道太多的事情。但是,当父母发现孩子不知节俭,奢侈浪费的时候却又指责他说:“你怎么一点都不体谅我呢?你知道爸爸挣钱有多不容易吗?”孩子当然不知道,因为他并不了解工作具体是怎样一回事。

所以,父母应明确告诉孩子自己从事的职业,工作细节有哪些。也可以和孩子聊聊自己的工作经历,让他知道人在社会中是如何创业、如何谋生的。

当然,如果父母不幸下岗了,也可以告诉孩子实情,让他了解到工作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不必担心孩子会因此而为自己担忧,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员,虽然年龄还小,但有必要为这个家庭分忧,这样也能培养他对家庭的责任心。

所以,当父母下岗后不妨告诉孩子说:“爸爸(妈妈)下岗了,以后要另谋出路。这段时间你要学会节约,节省家里的开支。”此后,孩子就会因为理解父母的辛苦而变得越来越懂事了。

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爸爸,为什么你今天看起来很不高兴?”7岁的小女儿问爸爸。

“宝贝儿,爸爸没有不高兴,只是今天工作很累,能给我倒杯水吗?”爸爸说。

“好的。”女儿端来了水,放在桌旁,“爸爸,要我帮你捶捶背吗?”女儿懂事地问。

“好的,谢谢乖女儿。”爸爸欣慰地说。

虽然在孩子看来父母很强大,足以让自己信任和依赖,但父母也会有疲惫和情绪低落的时候。这时,如果孩子察觉到父母的情绪,并询问时,父母不妨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情感。常常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的孩子,会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更易于理解他人的感受。所以说,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心情和感受,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是明智之举。

把自己真实的婚姻状况告诉孩子。

在悠然读初三的时候,爸爸妈妈的婚姻再也无法维持表面的平和,他们终于选择了离婚。但考虑到悠然即将中考,父母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她。而且,每个周末爸爸都会在悠然回家之前来到家里,装作这个家还和往常一样。

直到悠然考取了重点高中后,爸爸带她去看海,当游轮行驶在蔚蓝的大海上时,爸爸字斟句酌地对悠然说:“悠然,有件事爸爸一直想和你说,我和你的妈妈……”没等爸爸说完,悠然立即打断了爸爸的话,她说:“爸爸,我都知道,您不用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