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领导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到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这样才能成为最受企业欢迎、最受高层欣赏、最受部属尊敬的中层领导。否则,在企业里没有存在的必要,更不会有生存空间。向企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用成绩说话,靠成绩生存。
学会灵活变通
因循守旧,只能故步自封;灵活应变,才能路路畅通。想当年,朱庇特神庙前,多少人穷其才智,也解不开牛车上的一副绳结,而亚历山大凌空一剑,轻而易举就解决了这个千古难题。正所谓:有变才有通。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因在鲁国实现不了他的政治愿望,于是带着弟子们游说列国,即使在游说的路上也磕磕绊绊:过匡国时被匡人拘禁五日;过郑时,被人形容为“累累若丧家之狗”,他一生跑来颠去,始终不被君王们重用,孔子叹息道:“尚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如有用我者,吾其如东周乎!”经过了14年的周游生涯,68岁的孔子回到了鲁国。临死之际他歌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这位明知不可为而非要为之的思想家,一生四处碰壁,屡屡被舍弃,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当时社会的外在客观环境是:各国国王及诸侯希望的是一种能使国家迅速强大,足以称霸天下的法家思想,而孔子的仁爱思想恰与君王们的想法背道而驰,所以像李悝、商鞅,包括后来的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更契合君王诸侯们的想法,所以孔子屡屡碰壁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就不能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顽固想法。既然不可为,那就早点觉悟,立即止步,这样不至于浪费你的时间、精力、感情,避免出现到了最后两手空空的结局。
当然,总是有一些自以为是的英雄人物,觉得自己天生是改造社会的人,天生是领袖人物,所以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常人不敢做的事情,当时当地似乎是成功了,但以历史的眼光来说却是大败而归。统一了中国的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人,以为自己是天下的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居然干出“焚书坑儒”这样为人所不能接受的事情,正所谓“不可为而为之”,而且又“为”的比较成功,可他真正成功了么?他的始皇乃至万世的梦想,不过到了二世便土崩瓦解了。
仔细分析现实中那些在事业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一味钻牛角尖的人,会发现这类人极其自以为是,甚至到了自负的地步。他们相信自己的想法、做法是极其正确的,既然自己的正确,那别人的都是错误,或者至少是有不足的地方。包括孔子这样的人,在论述自己理论学说之时,也不忘指责他人理论的错误或不足。孟子就曾对“霸道之治”提出严厉的批评。而秦始皇包括后来的“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无非都是一意孤行地要堵上别人的嘴巴,其结果是越堵越难以堵上。
某人一直相信自己是个作家的天才,从高中时期便迷恋于文学艺术,将其他的一切学科都以不屑的态度对待,数理化总是不及格。可是他在文学上却始终得不到承认,他的文学青年梦既辛酸又漫长。现如今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却依然笔耕不辍,自认为有一天会像卡夫卡一样扬名世界,不知他这个四处碰壁的文学梦何时才能醒来。
这类人一厢情愿,忽视周围的客观现实。认为自己正确,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你那一套到底符不符合现实状况呢?单凭主观愿望而死钻牛角尖,你必然是要四处碰壁的,就像死钻牛角尖的人最终困死在象牙塔里一样,顽固的结局必然是失败。
他们最大特点即不会灵活变通。《易经》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意孤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为了半天,却一点效果没有,这个世界上没有那种“只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的人。既然没有什么结果,那还是变通为妙,不会变通者必然死路一条。如果你在管理上属于明知不可为而为的那类中层,那你最好不妨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当你深入牛角尖,越往前走越黑时,你首先应对你的选择提出问题:方法对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此种情况你可以假设一下:用另外一种方法,走另外一条路线,也许会越走越明亮呢。这就是换个角度想一下。
你一意孤行于你的管理方式,就像石达开一意孤行,把军队领入死胡同。在人们纷纷劝你的时候,比较冲动的、听不进人言的你,不妨找一个没人的、僻静的地方睡上一小觉,身体在休息,头脑却在活动。在静静的空气中仔细品味一下你所做的一切有无价值、有无错误、有无缺陷……湘军将相曾国藩就是一个在繁忙中喜欢找地方静一下的人。这样做可以使一个人像局外人一样来观察、审视自己,可以使一个人热烘烘、乱糟糟的头脑冷静下来。同时,你可以找一些有头脑的人做你的军师或向导。这些人就像你的镇静剂,会使你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路上,少逗留片刻。像刘邦身边的萧何、张良就是这样的人,项羽身边的范增也是这样的人,只可惜项羽并不太听范增的话,使得老范增被活活气死了,而项羽却在“明知不可为而为”的路上越走越远,终于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再比如举世闻名的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变通,从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的人。
杨振宁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时,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之后于1945年赴美留学,受“物理学的本质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科学理论”这一观念的影响,他下定决心要写出一篇实验物理论文。于是,在费米教授的安排下,他跟随有着“美国氢弹之父”之誉的泰勒博士进行实验研究,并成为艾里逊教授的6名研究生之一。
在实验室工作中,杨振宁总会成为他所在的实验室里被嘲笑的对象,以至于当时流行了这样一个关于他的笑话:“凡是有爆炸(出事故)的地方,就一定有杨振宁!”至此,杨振宁不得不正视和审视自己: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要想取得成就,必须有所变通!在泰勒博士的帮助和关怀下,杨振宁经过反复的思考,放弃了写实验物理论文的打算,毅然决然地把主攻方向转变到理论物理研究上,从而才踏上了物理界一代杰出理论大师之路。
可以想象,假如杨振宁一条道走到黑,不知灵活变通,恐怕他至今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或者错误百出的实验者。
做企业大厦的承重墙
优秀的中层领导不仅能够履行岗位的责任,为了企业的利益,还能够超越自己岗位,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显然,一个不能承担领导责任的中层是不合格的管理者;一个不能独立履行职责的管理者是不称职的中层。称职的中层领导是那种能做企业大厦承重墙的人。
年轻时曾做过电影演员、美国第49、第50届总统的里根在2004年被《时代周刊》评选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5位总统之一。里根在总统任职期内一方面对内积极推行经济复兴计划,主张缩减政府规模和权力,减少税收,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削减社会福利。这个政策的提出使美国经济连续8年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在国际问题上,他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于1987年12月8日签署了彻底销毁和禁止两国中程导弹条约。条约的签署,对结束二战后长达40年的冷战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记者问里根:你为什么能当总统,而且当得还挺好?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自己11岁时的一个故事。一次,他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窗,人家索赔12.5美元。闯了祸的里根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可里根没钱,父亲说:“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里根靠打工挣钱,终于还清了父亲当时借给他的12.5美元。里根的意思是,人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总统要敢于对这个国家的过失负责。
能够承担责任既是企业对中层的要求,也是岗位的要求。选拔、培养和造就企业的中层力量,就是选拔、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履行岗位职责、承担岗位义务,能够达成企业使命和目标的主要力量。在企业层级构建中,每个岗位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对等的。接受了某种授权,就表示同时也承担起与这种权利相对应的责任。我们经常说到的按级负责,其实就是按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负责。
有些企业的中层领导总抱怨老板不授权、无法管理员工、无法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可是当遇到麻烦的时候,他们会把问题往老板那里一交:您看怎么办?把责任推给老板一走了之。其实,老板需要的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堵枪眼的人,能够为火烧眉毛的事情救火的消防队员。如果一遇到麻烦就先想到该如何开脱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想着如何尽自己的力量挽回损失,那么,企业出钱聘你干什么?你凭什么有发展空间?权利与责任是成正比的,能担多大责任就能够拥有多大的权利。如果没有一颗勇于担负责任的心,最好也不要对权利、事业产生多大的期待,因为,权利是给那些愿意并且敢于对后果负责的中层领导准备的。
不能承担责任是中层领导常犯的错误。如果每位中层领导在工作中都能够认识到,下属工作没做好是自己的错,团队能力素质上不去是自己的错,计划任务不达标是自己的错,那么,这样的中层领导肯定会给企业创造出优秀业绩。因为,下属出错也是中层领导的责任,自己没重视或交代不清、检查不及时、督促不严、落实不到位,所以会出错,工作才会受损失。既然是中层领导自己的错误和责任,今后就要在培养下属上更花些气力,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上更严格要求,在督促检查上更认真细致,那么,下属自然会逐步成长起来,企业也就会更加兴旺起来。
一个合格的中层领导,能力和素质是必备的,但更重要的是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一个总是想逃避责任的中层领导是不称职的。
南方有家香港公司办事处,只有一位主管和一位职员。办事处刚成立时需要申报税项,由于当时很多这样性质的办事处都没有申报,再加上这家办事处没有营业收入,所以这家办事处也没申报。两年后,在税务检查中,税务局发现这家办事处没有纳过税,于是做出了罚款决定。这家办事处的香港老板知道这件事后,就单独问这位主管:“你当时怎么想的,导致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位主管说:“当时我想到了税务申报,但职员说很多公司都不申报,我们也不用申报了。另外,考虑到可以给公司省些钱,我也就没再考虑,并且这些事情都是由职员一手操办的。”老板又找到这位职员,问了同样的问题。这位职员说:“从为公司省钱的角度,再加上我们没有营业收入和其他公司也没申报,我把这种情况同主管说了,最终申不申报还应由主管做决定。他没跟我说,我也就没报。”很自然,这位主管马上就被香港老板辞退了。本应是他承担的责任却推卸给了一名普通员工,这样的中层领导每个老板都不会欣赏。
优秀的中层领导会为事情结果负责。凡事习惯于推卸责任,不但不利于事情的及时解决,更会对个人职业成长、企业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中层领导敢于承担责任有两层意思:一是敢作敢当。如果我们在工作检查中发现了问题,最最要紧的是认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找借口开脱自己。二是要正视困难和问题,敢于负责,主动收拾残局,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恶化,扭转局面。
责任感是人间最高贵的情操。负责任的中层领导都是有为者;不负责任的中层领导即使能力再强,也是庸才。一个中层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任,只要负责任,肯担当,才能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成为公司倚重的管理者。
某大型企业要招聘一个中层领导,双方约定的面试时间已经过去好几个小时了,应聘者还没有到。又等了半个多小时,面试者慌慌张张地跑来了。这位先生一坐到主考官面前,就开始抱怨这个城市的交通情况有多么糟糕,在他前面开车的那个人技术有多差,害得他车也开不动,所以耽搁时间来晚了。主考官一言不发听完他的牢骚,直接对那位面试者说:“你的面试已经结束了,你可以走了。”这位主考官后来说:一个因为迟到就可以谴责很多其他人的人,在工作中一定也是一个不负责的人。这样的人很难有哪家公司能放心委他以重任。这位职业顾问认为,如果真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迟到了,相信主考官也不愿意听他过多地解释迟到的原因;如果不想迟到,他可以把时间留得富余些。当然,即使迟到了,如果他能够及时道歉,主考官也会觉得他有错就能够承认,还是一个能负得起责任的人,那么也不至于根本就没有机会了。
这个故事道出了很多中层领导的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不敢承担责任。而一名优秀的中层,在处理问题时会注意把握两点:
首先,要从执行者的角度当中层。当企业有新的想法或者做了某种决定的时候,中层应该首先发挥管理者作用,认真地把企业的想法落实,把设想变成可执行的思路,分配给自己的属下去执行。
其次,要从管理者的角度当中层。优秀中层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首先想到自己的企业。做个不恰当的比喻,要像清朝的和珅那样,总把功劳留给皇上。而当出现难题的时候,要首先把企业、老板解脱出来,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当公司出台一项对部分员工不利的制度时,作为中层领导,应该站在企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想想企业为什么会出台这样一项制度,而不应站在普通员工的角度与下属去议论这个问题,更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自己的老板,俨然自己是下属的保护伞,永远替下属着想一样。这样的中层不是个好管理者,企业也不会重用这样的中层当管理者。
培养果断的习惯
如果中层领导做事优柔寡断,不只是在你反复考虑之间丧失了成功的机会,它给人最大的负担是精神上的压力。在慎重行事的同时,少一分犹豫,就多一分成功的可能。而做事坚决果断,是中层领导最为重要的内在素质。无论是说话、办事、决策都干脆、利落,决不犹豫不决,不拖泥带水,不朝令夕改。这是一个管理者才能、魄力最直观的表现。
一个中层领导的成功与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果断作出决策休戚相关。不管事情大小,果断出击总比怨天尤人、犹豫不决更为有益。果断决策,决不拖延是优秀中层的作风,而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则是平庸之辈的共性。由此可见,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你具备了果断决策的能力,必然会在残酷而又激烈的竞争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所以,只要你现在排除犹豫不决的工作态度,果断采取行动,就能达到你预期的目的,企业也会不断地走向成功。
如果你想消除犹豫的毛病,养成果断决策的习惯,就要马上从今天开始,永远不要等到明天,强迫自己去练习,切勿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