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艾滋不可怕:关上潘多拉魔盒
23671500000011

第11章 魔鬼之花(4)

“总之,我认为,吸毒很多是由家庭缺陷、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贫困、缺医少药、失业、失恋、缺乏生活技能、被家庭或社区遗弃等各种原因造成的。而吸毒成瘾,产生药物依赖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脑部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样,必须通过恰当的药物治疗并促进病人的行为改变才能治愈。不要只从社会学角度看待吸毒者,要从医学的角度看待他们。不要老是打击,以致让他们对社会产生敌对情绪。目前,我们对吸毒中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是双重歧视,正如对待同性恋中的感染者一样,这是缺乏人文关怀的表现,也是不科学的。”

对吸毒者采取干预措施,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也遇到了来自部门、社会舆论和公众的强大压力。

以提供清洁针具为例,共用针具是艾滋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针具交换为吸毒人员提供清洁针具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其效果已为世公认。西欧和北美上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针具交换,但北京2004年建立了第一个针具交换点后,一连38天竟没有等来一位交换者。为什么?原来,吸毒者不敢暴露,怕受到人们的谴责、歧视,更害怕被公安部门抓走。

经过几年的努力,这种情况已经有很大改变,目前我国在许多地方都已经建立了针具交换点,吸毒者也普遍认识到共用针具的危害,以广西的宾阳县为例,开展针具交换后,吸毒人群中的艾滋病毒感染率已经从20%以上降到10%左右。但是在考察中我了解到,这方面也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些地方虽然毒情和疫情都很严重,但由于资金不足,针具交换只能在小范围内推广,只能是向上级汇报的“政绩”,没有真正起到遏制艾滋病毒传播的作用。

社会、公众和有关部门仍然把吸毒者当作“罪犯”和社会渣滓,对他们缺乏真正的关爱,甚至有人说:这些人就应该通通死掉!因而对推行针具交换和美沙酮替代都缺乏真正的热情。

公安部门过去一直把“针具”作为吸毒的证据,谁携带针具谁就可能被抓,因而不少地方在建立针具交换点时,公安、社区甚至家属都不同意,认为这无疑是纵容和鼓励人吸毒;吸毒人员也害怕,怕搞针具交换的人是公安局的“卧底”和“内线”。卫生部门反反复复做工作后大家才勉强同意了,公安部门同意不在针具交换点附近抓人,吸毒人员也理解了,知道他们不是“卧底”,但实际上由于公安部门有禁毒的“指标考核”,有时为了完成“指标”,也不得不把前来交换针具的人抓了起来,于是影响了针具交换工作的进行。

从事针具交换的,大多是各地疾控中心培养的“同伴教育者”——他们是曾经吸毒的人,由于有“共同语言”,更容易取得吸毒人群的信任,更容易开展工作。但我认识的一位小伙子却坚决拒绝参加,虽然疾控中心多次动员他,虽然这工作有一定报酬,但他说:“我天天和那些吸毒的人打交道,天天接触‘白粉’,没有那么强的意志力控制自己,又可能重新吸毒,我不干!”有个针具交换站最初有14个同伴教育者,但坚持下来的只有5个,有的被抓去“强戒”甚至劳教,有的远走他乡,物色新的同伴教育者,很多人都不愿意干。

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部,也遇到了一些和针具交换类似的问题。

1964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在吸毒者中开展了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成功,以后这种疗法在全世界逐步推广,成为治疗海洛因成瘾者运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

据禁毒部门介绍,海洛因成瘾后极难戒除,复吸率高达95%以上,而用美沙酮替代海洛因后,不但消除了毒瘾发作时那种非人的煎熬,而且费用低,对健康影响很小,不会影响工作和生活,不会造成艾滋病和其他恶性疾病传播,还可以减少违法犯罪。过去长期以来我国把美沙酮定为毒品,不允许使用,近年来这个禁区已经被打破了,2004年卫生部、公安部、国家药监局成立了美沙酮维持治疗国家工作组,联合下发了文件,从这年上半年开始,8个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门诊在云南、四川等省启动。

一位吸毒者写下了自己服用美沙酮后的感受:

“我曾经是个做服装生意的个体户,1997年因年幼无知和好奇吸上了海洛因。成瘾后,人变的懒惰了,钱也用光,生意就没做了。之后我三番五次地在家里或者出远门去戒毒,但都未戒掉,1998年去攀枝花戒毒,不但毒品没戒掉,反而和别人共用注射器并感染了艾滋病……

“2004年在中英项目的支持下西昌市皮防站开办了美沙酮替代门诊,通过朋友和站上医务人员的动员,我和男友一起来喝美沙酮。最初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一边喝美沙酮一边还在吸海洛因。后来站上要对我们进行‘尿检’,为了应付尿检我们忍了几天不吸海洛因,但后来我们从几天到更长时间都不想吸海洛因了,现在别人在我面前吸毒或注射毒品我们都无动于衷了,好像大脑又回到了过去未吸毒时一样。我好高兴能做到今天这一步!

“从2005年7月起我开始免费上抗病毒药进行治疗了,身体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

美沙酮确实给一些吸毒者带来了希望,让他们有了重新做人、重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在某市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部我碰见了穿着一身红色运动服的小高,她24岁,高高的、胖胖的、白白的,想不到竟是个吸毒者。她微笑着甚至兴致勃勃地回答了我的一切问题。

“你怎么会吸毒呢?”

“2000年过年的时候,我胃里不舒服,同学的姐姐吸毒,让我玩一下,我吸一两次停了,停下后就像害了感冒一样,就又吸,同学的姐姐给我们毒品,最初几个人一天吸两三百元,后来一天要吸四五千元了!”

“听说你是大学生?学校不干涉吗?”

“在大学里我学的企业管理专业。学校曾给我记大过,他们不知道我吸海洛因,以为是摇头丸。瘾发作时我就旷课,也曾在厕所里偷偷地吸,先是口吸,两年后静脉注射了。那时候我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想搞毒品,吸了毒就睡,睡了起来又吸毒,成天根本不可能想别的。最瘦的时候我只有80斤,妈妈一见就哭……我的父母亲都是大学生,他们一直在帮我,我比别的人幸运。我认识夫妻两人都吸毒,把家产吸光后剩下两万元留给女儿,双双跳楼自杀,男的跳楼后脑袋都摔得没有了,父亲很怕我也变成那样……”

“吸海洛因真的很有快感吗?”

“最初想呕吐,后来想睡觉,幻想中人轻飘飘的,仿佛什么都有了。但是上瘾后我只觉得痛苦,瘾发作的时候特别折磨人,你看,我手上都是刀割的印子、烟头烫的印子,都是毒瘾发作时留下的……”小高卷起了她的衣袖,上面果然伤痕累累,“我吸了几十万,再也不能这样了!”

“去过戒毒所吗?”

“去过。关了15天,但是心瘾没有戒掉,后来又复吸。海洛因不容易戒掉,毅力很强也不行。要是早有美沙酮,我就早脱离苦海了!”

“有人说美沙酮是白菜,海洛因才是肉,因此服美沙酮后他们仍然要偷吸海洛因,你觉得呢?”

“我觉得服美沙酮的感觉和海洛因差不多,而且服美沙酮后再去吸海洛因我会感到特别不舒服……我想,只要是真心真意想戒掉毒瘾的人,一定会觉得美沙酮很好。现在我有了工作,每月工资两千多元,还有了男朋友,生活又有希望了!我已经服了半年美沙酮,做梦时偶尔还会梦见在注射海洛因,现在已经逐渐减少了美沙酮的服用量,估计大概需要3年吧,就会彻底戒掉毒瘾。”

在广西的一家戒毒所里我认识了小莉,23岁,算是“新一代”的吸毒者。她个子不高,穿着白毛衣,长得很靓,是那种一看见就能吸引人眼球的女孩子,虽然皮肤苍白露出病态,但大大的眼睛、漆黑的眉毛、端正的小嘴却弥补了这一缺陷。她的眼睛里有淡淡的忧郁,带着神秘和梦幻,美得叫人心碎。所长告诉我:“这个女孩子又会跳舞又会弹钢琴哩。”

一看见她,我忍不住叹气道:“这么好的小女孩儿,怎么会去吸毒啊?”

她含泪回答我,她的父母亲都是单位的领导,但感情不好,很早就离了婚,以后各自组织了新的家庭并且又有了孩子。法院判她跟着父亲,但父亲对她并不关心,从小就缺乏“爱”和“亲情”的她,只能在外面寻找安慰,很快就和社会上一些“混混”交了朋友。16岁的时候,她和父亲曾为一些“小事”大吵过一次,盛怒的父亲赶她走,于是她便赌气从家里搬出来并只身一人去广东打工。在广东,17岁时她被人强奸了,以后又被人拐卖。坠入“底层”流浪的她,完全绝望了,看见周围的人都在吸毒于是也吸,以后毒瘾越来越大,曾4次进过戒毒所,有一次还是自己主动要求的,但结果都没有把毒瘾戒掉。最近,她的父母亲已经幡然悔悟,认识到自己对孩子“不负责任”,因而欢迎她回家;相爱的男朋友也苦苦劝她戒除毒瘾。前些天她听人介绍服美沙酮的好处后,便去试了试,仅仅去了三次,便觉得自己又和正常人一样了,重新恢复了做人的信心……但由于有吸毒的“底案”,两天前公安又把她抓进了戒毒所,被抓时,父母和男朋友都哭了……当我采访她时,她含泪反复哀求道:

“请你们相信我,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最后的一次机会,我不会再吸毒了!如果早有美沙酮这样好的东西,我早就戒掉毒瘾了!”

后来,在疾控中心和禁毒办的协调下,小莉走出了强制戒毒所,我衷心希望她能够开始新的、健康的生活!

对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人群,我国有一项规定,必须曾进过强制戒毒所或曾被劳动教养的人,才有“资格”。因此考察中一个小伙子向我反映,我没有进过戒毒所,也没被劳教过,现在想戒毒,想去服美沙酮,但多次要求“上面”都不批准,他惶惑地问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呢?”我无言以对。据了解,一个小小的市,吸毒者本有几千人,但由于有这些限制,服美沙酮者仅有100来人。不知道有关方面能不能对这些限制性规定更深入地进行研究,让它更人性化、对禁毒更有利?

除此之外,国外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实践证明,一般维持一年后才可以让吸毒成瘾者使用毒品和犯罪率明显下降,生活方式明显改善,要3至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真正“脱毒”,但目前我国不少地方的吸毒者由于各种原因,并不能长期坚持。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部面对的共同问题是,病人流失率高,能够坚持治疗一年以上的一般只有20%左右,有的还更低。只有极少数效果明显的地方,如广西的柳州市,坚持率可以达到40%左右。

为什么不能坚持?

据门诊部的医务人员介绍,有的是由于海洛因的心瘾无法控制,又重新吸毒;有的是出差、外出谋生或四处流浪;有的是不愿或无力交纳每天10元钱管理费;少数地方是由于门诊部医务人员态度不够好,而吸毒人员生理上、心理上都有问题,很容易因一点小事便放弃治疗;而更多的却是由于被公安部门抓进了强戒所。这里主要还是牵涉到公安部门的“严打”和“禁毒指标”问题,公安部门也不是不知道美沙酮的好处,但完不成指标是要被处分甚至就地免职的。近年来,经过卫生部门和公安部门多次协调,一些地方双方已达成共识,对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人视为戒毒者,可以算在“禁毒指标”之内,但据说上面还没有正式发文确认,因此有的地方还没有落实这种办法,有的地方即使可算指标,但却没有奖金可拿……因此,要彻底解决吸毒人员流失的问题,除了对他们加强管理和心理辅导外,还需要自上而下拿出明确的政策和具体的办法,在涉及一些部门利益上,也要妥善地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