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民勤卷
2371200000004

第4章 综合(4)

1960年6月23日~7月4日出现干热风天气,小麦千粒重下降34~40%,最大下降50%。全县受害面积40万亩,粮食作物严重减产。1965年干旱,干热风,霜冻及病虫害,受灾面积20万亩,减产200万公斤,1万亩农田绝收。1968年干热风,全年粮食减产10%。1969年干热风,全年粮食减产10%。1970年6月12日~14日、7月11日~14日两次干热风天气过程,粮食减产750万公斤以上。

1973年干热风,东镇、中渠2公社粮食每亩减产10余公斤。1974年低温、风灾、干旱、干热风,全县粮食普遍减产。1977年7月,干热风。1991年6月19日~25日,县境出现了干热风天气过程,开花灌浆期的春小麦受到影响,植株受害率为5—10%。2000年7月10日~18日出现了干热风天气过程。2001年6月21日~25日,7月12日~14日出现干热风天气过程。2002年7月4日~6日出现了干热风天气过程。2004年6月20日~26日出现了干热风天气过程。2004年7月5日~7日出现了干热风天气过程。

2、大风和沙尘暴

大风,通常是指平均风力≥12米/秒,瞬时风速≥17米/秒,相当于8级以上。民勤大风天气比较频繁,且常伴有沙尘暴,可造成刮走表土、埋没农田、渠道、吹死幼苗、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倒伏、掉穗脱粒等严重恶果。特大沙尘暴时,乌霾蔽天,飞沙走石,可拔树揭瓦,造成人畜死亡。由于大风挟沙,近百年来,巴丹吉林沙漠向东推近,埋没了大西河以东大片绿洲,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已在青土湖古湖盆地带合拢。民勤是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全县年平均大风日数27.8天,最多达63天。

沙暴日数37.3天,最多58天。4~6月(春末夏初)平均大风日数11.7天,占全年大风的40%左右。其中4月3日~5日、18日~24日,5月2日~3日、14日~16日、19日~21日、25日~26日、28日~29日,6月1日~4日、24日~25日出现大风的机率最高。风力一般白天大于夜间,午后大于午前。风向多以西北为主。7月~8月大风日数较少,以阵风为主,平均日数为4.8天,占全年大风日数的19%。县域主导风向西北风,其次是东风;东风出现频率高,但风速小。环河水库一带、红沙岗、东湖镇原北山乡一带风速较县城观测点略大,是开发风电能源的理想场地。

历史上主要的风灾:

1896年大风、飞沙蔽日、黑雾滔天,约三日止。1934年3月底,暴风连吹半月,沙丘堆积,黄沙漫天,天昏地暗,打死田禾无数。1942年暴风数日,所有夏禾均被风吹干。1945年自春至夏,干旱异常。加之狂风时吹,飞沙走石,禾苗半枯,又为害虫袭击几遍。所收无几,农民扶老携幼,流落他乡。1959年风灾、干旱,损失粮食197万公斤,棉花4.5万公斤,油料1万公斤。1977年5月19日刮十级以上劲风伴强沙尘暴,最大瞬间风速达30米/秒,平均风速在24米/秒左右,持续时间达3小时,最小能见度为5米。造成粮食作物受灾6.4万亩,经济作物受灾1.6万亩,树木受灾6.3万亩,吹倒电线杆153根,丢失羊110只,吹倒机井房2间、牲口厩棚34间。1979年风灾,受灾面积5.31万亩。其中昌宁公社140亩农田因风沙危害连播3次,三角城林场刮走新造林苗400亩。

1984年风灾,受灾面积12.7万亩,占夏粮面积的30%。1990年4月6日,八级大风使部分农田遭到风沙埋压,地处风沙沿线的昌盛等乡镇受灾严重,重灾面积1.2万亩,其中,需改种补种的农田0.46万亩左右。

1990年4月24日,八级大风使全县2.8万亩农田遭风沙埋压。1993年5月5日下午,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瞬间最大风速25米/秒,10分钟最大风速20米/秒,全县灾情严重。遭灾严重的主要是经济作物(如甜菜、茴香、棉花、瓜类),其次是粮食作物,同时因大风造成广播、邮电、电力的电杆刮倒(断),线路中断以及树木折断吹倒,大量的牲畜丢失,经济损失达2965.3万元。

1996年5月30日17时至31日2时,强沙尘暴袭击全县,瞬间最大风速27米/秒,持续时间9小时。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受灾面积45.12万亩,成灾面积35万多亩,直接经济损失2500多万元。1998年4月15日,民勤县出现强风沙尘暴灾害性天气,平均风力6—7级,最大风力10级。风沙沿线刚出土的麦苗被风打伤13万亩,埋压约2万亩,约5万亩瓜沟被填没,大片地膜被刮起,经济损失约150万元。2005年5月4日2时14分至17时40分,民勤县遭受扬沙天气袭击,持续时间近15小时,平均风力6级以上,瞬间风力8级,风速17米/秒。风沙沿线乡镇农作物遭沙打致死,地膜被风扯走,全县57万亩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成灾面积28.8万亩,重灾面积20.1万亩。农作物经济损失11286.4万元。2005年5月14日,强沙尘暴持续3小时,瞬间极大风速22.5米/秒(9级),10分钟最大风速14.7米/秒(7级),最小能见度50米,接近于沙尘暴红色警报(能见度低于50米)。

全县26.44万亩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16.66万亩,重灾面积8.30万亩,造成农牧业经济损失达9810.5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达1498.5万元,间接损失8312万元。2005年7月18日,县境内出现弱沙尘暴天气过程,有20.31万亩公顷小麦不同程度受灾,成灾6.7万亩,倒伏玉米0.89万亩,经济损失346.8万元。

二、干旱

民勤干旱依其季节、成灾情况不同,可分为春前(3月~4月)干旱、春末夏初(5月~6月)干旱、伏秋(7月~9月)干旱和冬季(11月~12月)干旱。其中以春末夏初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最为严重。5月~6月,正值春小麦分蘖、拔节、抽穗、开花和灌浆时期,其降水量的多少、及时与否,直接影响丰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干旱,石羊河来水不及20世纪50年代一半。加之地下水超额提取,水位迅速下降,引起森林草场退化,沙枣树成片死亡,杨树枯梢,红柳、白茨干枯。农作物河水灌溉面积减少2/3。1953年至2005年共出现54次干旱,2000年11月17日至2001年4月19日连续无降水日数达155天,2003年11月8日至2004年4月5日连续无降水日数达150天,是民勤有气象记录以来连续无降水日期最长的2次历史上的主要旱灾:1667年旱,白亭海水尽涸。1868年旱,时值兵乱,民掘草根、树皮充饥。

1928年夏、秋无雨,庄稼颗粒无收。灾民1.12万人,衣食俱无,老弱幼小乞讨流浪,妇人孺子日以糠、草根为食。1957年干旱、干热风、霜冻、大雹雨,受灾面积10万亩,损失粮食249万公斤、棉花1.5万公斤、油料0.9万公斤。1960年干旱严重,加之干热风、病虫害、霜冻等灾,造成小麦青秕,受灾面积40万亩,损失粮食615万公斤、棉花18.5万公斤、油料30万公斤。

1961年干旱、大风及霜冻,损失粮食491.5万公斤、棉花4.5万多公斤、油料2.1万公斤。1962年干旱、干热风、病虫害及霜冻,损失粮食900万公斤、棉花4万公斤、油料2.5万公斤。1966年干旱、风沙、病虫害,损失粮食335万公斤。1979年旱灾,受灾面积9.07万亩。1984年干旱,受灾面积4.1万亩。2000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五成以上,属春旱天气。2000年7月中下旬出现了伏旱天气。2001年4月上旬出现了春旱天气。2001年6月出现春末夏初干旱天气。

2002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了伏旱天气。2003年7月11日~28日出现伏旱天气。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5日,民勤连续无降水达151天,出现了严重的冬春连旱。4月6日至7月12日累计降雨量只有11.4毫米,比2002年同期降水量73.2毫米减少84%,较历年同期平均降水量40毫米减少72%。石羊河断流时间长达182天。红崖山水库于6月28日彻底干涸,库底裸露,鱼虾尽毙。

2005年石洋河断流53天,致使红崖山水库蓄水量锐减,3月16日,水库的水域面积为12.59平方千米,6月9日为9.99平方千米,7月2日仅存1.69平方千米,水深不足0.5米。造成民勤的东湖、西渠、收成、红沙梁4乡镇当年春灌、夏灌分别比计划减少了3.25万亩和3万亩,5000亩农田减产。

三、霜冻

霜冻是民勤春、秋两季的主要自然灾害。棉花、瓜类、春季出现为晚霜冻,秋季出现为早霜冻。晚霜冻危害小麦、玉米、胡麻等农作物的幼苗,早霜冻危害棉花、玉米、谷子、糜子、洋芋及茄、辣等。晚霜冻结束平均日期为4月26日,80%保证率为5月6日,最早为4月6日,最迟5月19日,最早与最迟相差43天。4月上旬、中旬、下旬、5月上旬、中旬出现的机率分别为7%、18%、43%、13%、14%。早霜冻出现平均日期为10月6日,80%保证率为9月30日,最早为9月22日,最迟为10月23日,最早与最迟相差31天。9月下旬、10月上旬、中旬、下旬出现的机率分别为28.6%、46.4%、21.4%、3.6%。年无霜冻期平均162天,80%保证率为157天,最长179天,最短131天。

历史上的主要霜冻灾害:

1990年4月12日凌晨,霜冻,最低气温—5.0度,地面最低气温—9.7度。甜菜、玉米幼苗普遍遭受冻害,受灾面积4.54万亩。1990年5月3日凌晨,霜冻,最低气温—1.4度,地面最低气温—7.3度。受灾面积12.46万亩,冻伤果树2200棵,苹果花冻伤率达56.3%,梨花冻伤率达95.6%。1991年5月1日凌晨,霜冻,最低气温—2.3度,地面最低气温—6.3度,受冻害面积9.2万多亩。1995年3月14日~16日强降温,48小时下降11.6度,小麦春播推迟。1996年5月8日凌晨,霜冻,日最低气温—0.3度,地面最低气温—4.4度。玉米、黄豆、棉花、甜菜幼苗及果树花蕾等受到危害,受害面积25.3万亩,成灾面积13万亩。

1999年4月23日~25日出现寒潮天气,48小时降温达15.8度。4月25日~26日霜冻,正出苗的作物受到冻害。2004年5月3日凌晨,强霜冻,最低气温—1.6度,地面最低气温—6.5度。棉花、玉米、辣椒、瓜类等作物冻害严重,受灾面积达60.42万亩,是有史以来民勤经济作物遭受损失最严重的一次。2004年10月1日凌晨,强霜冻。棉花、玉米、辣椒等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5.4万亩,重灾面积9.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3317万元。2005年5月5日,霜冻,2.1万亩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986.4万元,间接经济损失9300万元。

四、冰雹

冰雹出现次数较少,但造成的危害巨大,记载如下:1527年夏六月,大雨雹,打伤20余人。

1702年6月,大冰雹。1934年7月迭降冰雹,打伤田禾。1937年5月,田禾遭冰雹袭击。1955年5月23日下午,湖区遭冰雹,持续时间3~10分钟,打伤棉花、小麦1550亩,打死禾苗354亩。1977年9月19日17时,中渠乡煌辉、志云等大队,东镇的下月大队遭受强冰雹,雹大如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