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站在常识一边
23727000000005

第5章 谁的原罪(4)

◎ 社会上总有人在骂企业家,说企业家无商不奸,为富不仁。是不是没有坏富人呢?当然有。但是不是社会上就没有坏穷人呢?当然也有。人好人坏,不能以穷富来衡量。

◎ 企业家从事公益事业,不是给别人看,而是自己心灵生活的需要。企业家是工商文明的核心推动力量,企业家掌握着经济资源,自然也就承担着社会责任。

改变中国最深刻的力量是工商力量

子云:通过网络搜寻了你的一些资料,发现您的经历堪称复杂。出身“红色贵族”,当过知青、工人,当过干部、学者,如今经商,做投资,并投身公益,您的这种经历在您这一代民营企业家中,是否具有代表性?回看人生,哪一段经历是最具有咀嚼和分析价值的?

武克钢:我的这种经历应该说代表了一批人。我现在还不习惯回看人生,未来的事还很多,还有不少梦想在前头。要说经历,最具有咀嚼和分析价值的就是我从商做实业的经历。我曾开玩笑说,万般皆下品,唯有从商高。我这样说,是指今天,改变中国最深刻的力量就是工商力量,工商业的利益及价值原则,正在塑造中国的现实和未来,未来是工商中国的未来,工商中国会生产出自己的自由、法治和民主的社会关系。我能真切感受到工商的力量。1996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在弥勒投资农场做葡萄酒生产基地,眼看着一座城镇的兴起。它一头连着贫困的农民,一头它又是奢侈品。一个民营企业现在能惠及一万农民,这是一种真切的力量。

中国工商业已然全球化了

子云:可以说,您亲历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30年的全过程,请问,您对外贸依存度高达 70%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什么评价?

武克钢:对外贸易依存度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资源问题。中国人均资源不足,中国的工商业发展建立在大量引进国外资源的基础上,中国只有用劳动力去换取国外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去评价呢?这样高的外贸依存度,意味着中国在全球化道路上走得很远了,意味着中国工商业已全球化了,这背后就是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逐渐成为一个工商民族。

子云:近日,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扩大内需”的经济救市计划,这是否意味着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您对这个举措有什么期待和评价?

武克钢:4万亿扩大内需,这是好事。尤其是在国外金融危机,国际贸易萎缩,国内出口加工业遇到困难,中国经济增长放慢这样的危险时刻。中国经济的稳定确实需要扩大内需来支撑,扩大内需,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正确的方向,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正确的结果,我们还需要考虑具体的措施和办法。现在决心要投 4万亿,但如何投? 4万亿,这是很大的一笔资金,有多少用于提高投资需求,有多少用于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呢?用于投资的部分,是如何分配呢?通过什么渠道分配呢?这笔资金的分配过程中,如何保证廉洁与高效呢?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的思考、讨论、分析。钱走向哪儿,本质就在那儿。中小型民营企业是创造就业的主力军,这 4万亿中有多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呢?农村教育是中国社会的短板环节,这笔资金中有多少用于农村教育投入呢?有多少资金用于保护环境和建设中国的公共服务体系呢?或者,这笔资金会主要用在现有的官商垄断企业上,继续扩大特权垄断企业的力量,使中国完全被垄断官商所控制,造成更大的社会不公?

在这个意义上,分配 4万亿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如何分配这 4万亿,是对当今执政者的最大的政治测试和政治挑战。总体来说,4万亿的计划是一个应急计划,没有时间来进行深入的分析,更谈不上广泛的社会讨论,但从其规模来说,这个应急计划应该会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后十几年中国的经济或政治命运。在这个意义上,我希望决策者小心行事,在决策前要有广泛的讨论和分析。现在,公共汽车票价涨几毛钱,都要搞一下听证会。4万亿这么大的事,倒不搞听证会了。

企业家普遍不太适应公共舆论新时代

子云:三聚氰胺事件,引发了中国企业整体性的信任危机,您认为企业应该坚守一些怎么样的基本商业原则,以保证信任关系的不崩溃?

武克钢:在本次三聚氰胺事件中,我注意到一个与舆论关注焦点不同的地方,就是知识不足的问题。我不认为蒙牛、伊利这样的企业是明知害人而去害人,我想这里面可能有一个知识不足的问题,这就是不知道三聚氰胺会造成孩子结石这样的伤害性。我认为这里有一个敬畏和谨慎的原则,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非自然”的谨慎。对食品来说,自然就是好,千万不要往里乱添非自然的东西。对食品企业来说,这应是一条血的教训。另外,就是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病从口入,弄不好就害了人。我从三聚氰胺事件中吸取的最大教训,就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敬重。没有对自然的敬畏,就可能犯错;没有对生命的敬重,就可能犯罪。

子云:您对牛根生的“万言书事件”怎么看?在我看来,这件事体现了中国企业界,整体上对商业规则的漠视,对江湖规则、江湖义气的迷恋。企业家的这种集体精神气质,是不是与您呼唤的工商文明还有些距离?

武克钢:人在危难中,可选择的余地并不大。牛根生用这种办法来解决他所面临的困境,这是他的选择,我不好评价。我只是感到,公共舆论时代来临了,我们企业家普遍还不太适应这个新时代。万言书事件,是商业规则还是江湖义气,还很难说。中国企业家的集体精神气质,与理性的工商文明当然还有距离,不然就不用我们呐喊呼唤工商文明了。

做公益,“如果社会出问题,企业就好不了”

子云:我注意到您一直花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身公益事业,比如孙冶方基金,比如参与阿拉善 SEE生态协会的环境治理工作,您认为企业家在社会公共事务中应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

武克钢:我参与不少公益事业,例如在云南办乡村图书馆,例如参加阿拉善 SEE生态协会并担任监事,例如资助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副理事长等。我认为,如果社会出问题,企业就好不了。所以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家应当关注社会的进步。同时我也认为,企业成长的过程,是赚钱的过程,其实也是深刻的社会进步的过程。企业家不仅仅只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家还应该是社会的改革者,所以,企业家必须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做好企业的同时 ,做好公益事业 ,这是企业家人格完善的两个方面。社会上总有人在骂企业家,说企业家无商不奸,为富不仁。是不是没有坏富人呢?当然有。但是不是社会上就没有坏穷人呢?当然也有。人好人坏,不能以穷富来衡量。有为富不仁者,也有为穷不仁者。企业家从事公益事业,我认为重要的不是给别人看,而是自己心灵生活的需要,是自己自然的需要。中国已进入工商文明

之中,企业家是工商文明的核心推动力量,企业家掌握着经济资源,自然也就承担着责任。企业家不仅应有经济自觉,还应有社会自觉。

时间:2008年 11月 9日左右邮件采访,地点:北京、昆明

张跃:

远大集团创始人,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建筑促进会副主席。1960年生于长沙,1980年美术专业大专毕业,从事教育和图书馆工作。1984年辞职下海,1988年创办远大,现任远大科技集团董事长。

张跃自幼热衷美术和文学创作,创业后他把与生俱来的创作激情倾注于专业,先后发明了上百项专利:1989年发明了无压锅炉、1992年发明直燃机(非电空调),1999年发明了冷热电联产系统,2005年发明了静电除尘空调室内机,2009年发明了工厂化可持续建筑……他的每项发明都给所处的行业带来了变革,使远大成为行业技术领袖。

作为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建筑促进会副主席,张跃多年来潜心研究建筑节能技术,2009年他为联合国环境署起草了《建筑节能准则》,提出了一套有指标、有措施、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建筑节能标准。

访谈手记

第一次采访张跃是在 2009年 2月的一天。春节假期结束回京途中,在长沙有近五个小时的逗留时间。和另一位仁兄一起去拜访距离黄花机场 20分钟左右车程的远大城。记得那天是大年十一,远大城大兴土木——正在为建筑做节能改造。据说这项工程后来被评为示范工程。

这不是一次有预约的采访,张跃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待我们。他鼓励我敲打他办公室的墙壁和窗户,并拿来一叠的材料,说出一连串数据,给我们讲节能改造是怎么回事。他的办公室已经改造完成,改造完成后的建筑,能耗比改造前降低 80%以上,空调主机负荷量减少 5倍,同时,室内的空气比室外干净了 20倍以上。关于室内空气清新这一点,我当天有着极其直观显著的体验。他的激情感染了我。我临时提出采访要求。采访文章发表在我当时工作的《中国改革》杂志上。

远大的园区全部是由张跃亲手设计的,其中的金字塔一类的房子,代表了他早些年的审美品味。与这种品味一起成为历史的,还有他乘坐私人飞机商务出行。

那一天,张跃递给我的名片上有两个重要头衔:一个是远大科技集团董事长,另一个是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建筑及建造促进会副主席。当时,他大概正在为联合国起草可持续建筑手册。临行,我带走了一份远大可持续建筑的员工手册。这个手册由张跃亲自执笔完成,其精细到规定刷牙次数。每个员工都必须熟背这个手册。

第二次采访张跃是在 2010年 12月 13日,地点是墨西哥坎昆。当时,联合国 COP16气候大会在坎昆举办。应联合国的邀请,张跃把他的远大馆——一个著名的低碳建筑,建到了坎昆科技大学。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张跃在坎昆气候峰会上的活跃表现,受到海内外媒体关注。《纽约时报》发表题为“中国企业家专注绿色建筑”的文章,称张跃是中国对环境问题最坦率直言的企业家。在坎昆期间的张跃很忙碌,分两次接受了我的专访。

张跃的远大馆给出了立竿见影的节能减排解决方案。“很多人都认为低碳或者减排是有经济代价的,或者是以成本增加为先决条件。我要展现一个相反的观点:低碳恰恰会带来经济利益,能让资源更有效地利用。”

“一个人衣食无忧后就应该要觉悟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张跃说。

收入此书时,我将前后三次采访的内容做了整理,仅保留他对金融危机的反思、对政企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企业家该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思考等内容。

张跃:政府拿出财政支出的1%救好穷人就够了

观点辑要:

◎ 金融危机本来就是赖账造成的,国家救市使赖账合法化。本来金融危机可以使我们反省,现在却使我们更加堕落。

◎ 企业、国家如果都是为发展而发展,为经济而发展,整个社会将会进入一个恶的循环。本身我需求 10分就可以了,现在让我需求 30分。也可以,增加 30分满足对奢侈生活的追求。但是,现在已经增加到200分,制造了 170分的浪费。

◎ 为什么要救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河水有涨有落。政府用财政支出的 1%把穷人给救好就行了。社会的发展最终结果是施行人道主义、人本主义,解决这一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