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农民赶到城里去打工,然后是周期性的经济衰退、失业,民众要这种宿命吗?办那么多工厂、开那么多公司,然后是商品过剩、产能过剩、泡沫满天,然后是周期性的亏损、破产,难道企业家需要这样的宿命?
◎ 如果一个人富裕到一定的程度,衣食无忧之后,还不觉悟起来保护环境,那是可悲而危险的事情。
我乘坐私人飞机商务出行早成历史
子云:在 2009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我发现你一直在讲环保,你强调要削弱政府在环保问题上的作用,你不赞成“环保是负债”的论调,认为环保产业其实是可以赢利的。具体到您的远大空调公司,您是如何实践环保理念的呢?
张跃:你到远大,看到一个《初识远大》的小册子没?远大是社会企业,我们的理念,只做社会急需的、别人做不好的东西。我们宁可少卖空调,我们卖空调的目的就是节能,我们会通过很多方式改造空调设备,让全世界空调消耗污染减少90%。其实,搞空调是很有环保空间的,因为空调有两头,一头是在设备方面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效率;另外你完全可以指导客户怎样使用你的空调,把房子的保温加厚一点,把窗户的玻璃由一层变成两层,甚至三层,用铝合金的窗户框。你看我这个办公室,敲敲这个墙,这个墙壁是做了特别处理的。你看到远大很多办公楼在施工,我们正在实践德国建筑的隔热经验:通过采用厚达 10 ~40公分的泡沫保温墙、三层玻璃塑窗框、外遮阳这三种简单的技术,使空调负荷下降,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其实,所有的企业都有环保空间,这要看是否有心去做。
子云:那么你这个理念是发展到什么阶段才有的?记得您在 1997年购买了一架美国制造的喷气公务飞机,成了中国第一位购买私人飞机的企业家,这件事被外国媒体当成中国经济崛起的一个信号。驾驶私人飞机与环保节能是相互矛盾的。
张跃:高度总是一步一步来的,是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渐形成的。1997年,为了出行方便,我购买了一架美国制造的喷气公务飞机,享受私人飞行带来的惬意。但近四年来,我已经主动割舍了这份享受。我们的公务机,现在是少于6名乘客不起飞。每次出行,忍受机场搜身式的安检、枯燥的等待、不时的延误。为什么要放着上亿元的私人飞机不坐而甘愿去受罪?因为在 2005年的某一天,我偶然看到一组数据:一棵树平均一年吸收 18.3公斤二氧化碳,我的飞机从长沙飞到北京往返 3000公里排出的二氧化碳,相当于 8棵大树生长 60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从那天开始,我乘坐私人飞机商务出行就成了历史。
不做任何机会主义的事情
子云:这次金融危机对远大的经营、企业理念会有什么影响?
张跃:目前远大不受什么影响,我们是另外一种生存方式。第一,远大企业比较简单,一直来说规模不是很大。虽然订单明显下降,但是对我们的经营没什么冲击,因为我们在过去几年积累的订单,还能做很长一段时间;第二点,远大资本比较充足。远大从 1995年开始,已经 14年没有向银行借过一分钱,也没有任何其他的负债,我从来不搞任何机会主义经营方式。金融危机来了,就只是发展慢一点,收益低一点而已。
子云:做企业的,为了盈利,都有种把企业往大里去做的趋势,远大怎么看待发展问题?
张跃:许多年来,总有好心人劝我:凭你们的能力,如果做电空调,规模可能比现在大 10倍。但我不做这样的事情。
十多年来,远大空调达到了奇迹般的节能水平。2008年 6月,
“气候组织”发起人、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他提交给八国集团首脑的会议报告上,唯一举了一个企业的例子就是:“中国的远大空调公司所出售的空调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传统的空调要少,其效能 高出 2倍。 ”
子云:据统计,美国去年(指 2008年)共有 25家银行倒闭,超过此前5年的总和。而今年头两个月内倒闭的银行数目已上升到 14家。您怎么看待这次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的银行,以及中国沿海的企业倒闭?
张跃:我觉得应该思考一些本质性问题,或者是应该吸取一些教训。作为一个创业者,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你办一个企业,如果你产业选择不对,或者说你的经营理念急功近利的成分很大,当它的规模很大时,看上去很风光,事实上给自己背负了不能承担的包袱和压力,最终的结果呢,可能是彻底的失败——企业的失败和做人的失败。
这个金融危机可以说非常悲惨,我创业这么多年,基本上没想过一个企业可以失败到这个程度。但是既然这次亲眼见到这么多事例,我觉得对我也是很好的一个启示,就是我们以后要更加谨慎,选择一个产业,要选择自己的经营方式,要更加注重它的价值,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符号。不要做任何机会主义的事情。
为发展而发展的主张,本身是走不通的
子云:金融危机之下,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救市措施。您怎么评价政府救市行为,怎么看中国政府的 4万亿救市措施?
张跃:这个问题,我要从哲学的高度来和你谈。为发展而发展的这种政治主张或社会主张,本身是走不通的,走下去就可能出现了金融危机。就算走得通也是罪过,因为造成了大量不平等,对受害者的不平等,造成环境污染,是对下一代的不公平。把下一代的东西全部给毁掉了。
这个社会,每一分子,包括企业、国家,如果都是为发展而发展,为经济而发展,整个社会将会进入一个恶的循环。
从传统哲学看,在吃不饱饭的年代,马克思预料到资本主义会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但到了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以后,剩下的是什么?就是把牛奶倒进海里。每个人都在浪费,你承认吗?人对物质的需求是很有限的,现在的危害是制造需求,制造浪费。本身我需求 10分就可以了,现在让我需求 30分。也可以,增加 30分满足我对奢侈生活的追求。但是,现在已经增加到 200分,多了 170分,也就制造了 170分的浪费。你换了几个手机了,一个电脑你用得上三年吗?生产方式就是在不断地淘汰,不断地制造浪费。
生态资源是有限的,环境的再造能力也是有限的,过度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力影响,可能需要 1万年才能恢复。所以不论从经济角度还是环境角度看,这种浪费都是恐怖的。现在金融危机这么严重,大家都认为应该救市,救银行,还有“汽车下乡”,让那些本来没有钱购买汽车与房子的人去过度消费,用一种方式把不符合道德的消费行为和刺激消费的行为合法化。很可笑,这种情况不止在中国,现在全世界都在做。所有的救市的行为都是在加速这个罪孽的进程,在金融危机中,欠了钱可以理所当然不还了。金融危机本来就是赖账造成的,国家救市使赖账合法化。本来危机可以使我们反省,现在却使我们更加堕落。非常奇怪学者没有人说这个问题,但我说了。大家利用这个危机把一些肮脏的东西堂而皇之地扔在大地上。比如说,那些盲目发展的企业一定是做了很多假账,一定是发布了很多虚假信息,但金融危机一来,它们的这些行为就合法化了。
政府用财政支出的 1%救好穷人就行了
子云:危机之下,政府如果不救市,它的合法性是不是会遭受质疑?
张跃:为什么要救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河里的水也有涨有落。在我看来,用财政支出的 1%把穷人给救好就行了,让穷人有衣穿、有饭吃、有钱看病,就行了。社会的发展最终结果是施行人道主义、人本主义,解决这一条就可以了。经济发展只是社会发展的表现,但是人道主义是要的,很多人是因为地域的差异,天生的地域不公平,导致没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没有机会获得比较好的个人竞争力,比如我们国家的西北地区,每年还有好几千万人吃不饱饭,政府只需要救好这些吃不饱饭的人,不论是从政治角度还是人道角度出发。
子云:站在执政者的角度,遇到金融危机,如果保守而不作为,可能没法交代?
张跃:民选政府压力会大一些,按照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观点,民选国家的总统肯定不能无所作为。可我们中国有这个条件,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有优越性吗?有经济基础,又有统一规则。我们解决失业人的问题就可以了。农业搞有机农业,搞直接有利于优化环境的农业。剩下的就发放救济金。
金融危机,我用个比喻就是得了癌症,确诊了。确诊了就治疗,为什么还要加速呢?金融危机是银行、政府都发现自己的癌症了,不去管它,都捂住自己的钱包,这个时候要人担保就没有人担保,资金链都断了,这不就出现危机吗?你不去治,还进一步加速,或者是进一步毁灭。有这么做的吗?
人类本应该享用原汁原味的食品,呼吸清洁的空气。以人为本,这个看似非经济的问题,其实是最本真的经济问题。丹麦正在全国实现“农业有机化”,他们不富裕吗?我们历史上的盛唐、康乾时代不丰衣足食吗?把农民赶到城里去打工,然后是周期性的经济衰退、失业,民众要这种宿命吗?办那么多工厂、开那么多公司,然后是商品过剩、产能过剩、泡沫满天,然后是周期性的亏损、破产,难道企业家需要这样的宿命?
如果这场危机能够让人类冷静下来,回到以人为本,人人有工作、餐餐有可口而无毒的食品、穿天然纺织品、用天然漆刷家具和墙壁、骑自行车或开省油而耐用的车,企业家只开办创造价值且稳健经营的公司,全世界实施拾遗补缺的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人们把多余的钱存入银行而不是急于挥霍,银行理性地把钱贷给急需钱用的企业,让企业持久地生存并服务于社会……如果这样,这场危机就拯救了人类。
一个人衣食无忧之后,就该觉悟起来
子云: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企业家、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公益事业上,应如何承担相应的责任?
张跃:怎么理解公益事业?相对来说,是很复杂的。我觉得实实在在的把紧迫的问题,把别人没管好、或者是没人管的问题管起来,这是最重要的。单纯说公益事业不好说。现在有些事情确实没人管,比如说过度地排放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污染的气体,过度排放污水和垃圾,我觉得这些事情政府管得不够,或者说很多时候它是为所谓的经济发展、为所谓的消费让路了,这是不应该的。
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跟我们的生命最密切的空气、水、食物,如果这些东西被破坏了,发展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说赚钱也是没有意义的。当我们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赚的钱超过了温饱以后,其他那部分对我们来说意义很小了。但是空气、水和食物的意义很大。
子云: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普遍需要,尤其是空气,是无法被特供的那一部分。
张跃:整个世界所有的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产能过剩,如果用两句话说就再加上资本过剩。这样看的话,我们就应该有能力静下心来关注我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各种各样的污染,也减小未来将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气候风险。
子云:在中国,像你这样关注环境能源、气候变化的企业家并不多见,只是“一小撮”。
张跃:关注环境的企业家是少了一些。现在我们很多企业家、老板们总是忙于生意。往往在他耳边这样的声音不够大,或者他根本就听不到,因为他一天到晚忙于生意。其实,再多的生意也很少能拯救你、帮助你,尤其你是有钱人,你需要享受生活。如果一个人富裕到一定的程度,衣食无忧之后,还不觉悟起来保护环境,那是可悲而危险的事情。
第一次采访时间:2009年 2月 15日,地点:长沙远大城董事长办公室;
第二次采访时间:2010年 12月 13日,地点:墨西哥坎昆远大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