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咖啡奶茶经济学
23755900000008

第8章 你的钱都去了哪里(1)

——消费者经济学难道真的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吗?你会砍价吗?到了月底口袋落了个底朝天,你的钱都去了哪里?房价跌了,是该出手就出手,还是像大多数人一样再观望一阵?如何用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1为什么钱可以买东西——货币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楚国曾经使用过金饼和金片。但是在其他地区和朝代,黄金主要用于装饰和保值。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曾经发行过白色的鹿皮货币,用于赏赐贵族和军事将领。除了铜币以外,棉布、丝绸、大米等生活物资也曾经作为货币的计算单位用来支付官僚和军队的薪饷。唐朝以后,白银货币逐渐得到广泛流通。虽然国库和官方银库里的白银按照统一的成色与重量铸造成元宝以便存放,但是流通的白银却不是铸币,而是零碎的块状。

不管货币是以什么形式出现,都是用来买东西的,其中衡量商品价值是货币的作用之一,货币是指任何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在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分析中,货币的前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商品,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时代。在原始社会,还没有所谓的货币,人们都是采取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拿别人所需要的东西去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一头牛换两头羊,一只鸡换一把石斧。由此可见,无论是工具还是食物,已经无法自给自足,便产生了交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纳粹战俘营中流通着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当时的红十字会设法向战俘营提供了各种人道主义物品,如食物、衣服、香烟等。由于数量有限,这些物品只能根据某种平均原则在战俘之间进行分配,而无法顾及每个战俘的特定偏好。因此这种分配显然不能满足所有战俘的需求,于是战俘们就会拿自己分配到的不需要或者不喜欢的东西与另外一个人去交换。

但是即便是在战俘营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物物交换也显得非常不方便,因为它要求交易双方恰巧都想要对方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需求的双重巧合。为了使交换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需要有一种充当交易媒介的商品,即货币。那么,在战俘营中,究竟哪一种物品适合做交易媒介呢?战俘们用香烟来进行计价和交易,如一根香肠值8根香烟,一件衬衣值70根香烟,替别人洗一件衣服则可换得2根香烟。有了这样一种交易媒介之后,战俘之间的交换就方便多了。

但是随着交换数量和价值逐渐增加,交换种类也逐渐复杂,很多时候便会出现交换不成功的情况。于是这时候人们不得不寻找一种使交换双方都能接受的中介物品,以一种固定的物品作为交换中介,以保证交换能够顺利进行,这时候就产生了原始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经过常年的自然淘汰,人们发现金属货币不易磨损、轻便、易携带、易分割、易储藏而且不容易得到,这样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开始无法满足交易需求。在大额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硬币,其重量和运输都令人感到烦恼。金属货币在使用中还不时会出现细微的磨损,据不完全统计,自从人类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以来,已经有超过两万吨的黄金在铸币厂里、人们的手中、钱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损掉。于是作为金属货币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

由于货币本身也属于商品,因此它跟所有的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当货币在不同的经济活动中流通时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其作用主要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从生活角度理解,价值尺度也就是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也就是标价,是货币的本质体现形式,比如一斤大米一元,一件衣服100元,一台电脑3000元,等等。货币价值尺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价格。

货币的另一基本职能就是流通手段。我们为什么要更多的货币,不是为了货币本身,而是要通过它去得到我们想要的物品,因此货币的意义在于流通,俗话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平时我们买东西或者卖东西,从老板那里领工资,在生活中的消费,都是货币的流通。在不断的流通中去实现物品交换,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受到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母亲交代一对兄弟去买蛋糕,蛋糕价值20元,结果在回来的路上,哥哥想吃蛋糕,就决定拿出2块钱给弟弟然后吃掉蛋糕的十分之一,而弟弟也想吃,于是他也把2块钱给哥哥吃掉了蛋糕的十分之一,如此循环下去,蛋糕被吃完了,就这样他们用2块钱吃掉了价值20元的蛋糕。

这个故事就是通过货币的流通次数去享受更多的财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时执行的职能,如用于支付房租、租金、工资,缴纳赋税,等等。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则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的职能,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存钱。世界货币指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主要是指国际之间的货币流通。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沦为金钱的奴隶,贪图金钱带来的虚幻快乐,往往迷失自己。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带给人们平稳的生活,也可以让人们心生恶念,这就看我们如何掌握钱财,如何让金钱真正发挥作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2绿豆比猪肉贵了

——不一定要跑赢刘翔,但要跑赢CPI有些人可能不知道,2010年以来杂粮的价格可是高得惊人,尤其是绿豆。随着天气逐渐转热,用于清火的绿豆迎来热销季节,有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从呼和浩特市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了解到,当时的绿豆的价格是一斤12元左右,而郑州市某超市绿豆一斤10元,一斤五花肉9元,绿豆和猪肉的价格让不少人感慨不已。很多市民问过价格以后都放弃了买绿豆的打算,绿豆竟然比猪肉还贵。预计这些产品价格上涨将推动2010年的CPI均值上升11~12个百分点。

面对CPI的高涨,很多人开始感叹:“想跑赢刘翔是难,但要跑过CPI更难啊!”那CPI到底是什么呢?

CPI是观察通货膨胀的重要数据指标,其全称是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根据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一般来说,CPI大于3%的时候就会引起通货膨胀,而当CPI大于5%时就会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进而导致经济不稳定。

该指数过高是不受任何人欢迎的,CPI过高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抑制,就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问题,导致生活成本提高,货币贬值。比如我国民国时期曾一度发生提着一袋子钱去买一袋米的情况,同样道理,去年所赚的100元今天却只能买到价值90元的商品。

CPI物价指数指标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启示性,可以用于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制定。该指标并不是上升就坏下降就好,因为消费物价指数水平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如果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有一定衰退,但如果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温和,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但如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就会有不良影响,因为物价指数与购买能力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必然对经济发展不利。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地区的金融形势出现动荡的时候,甚至是陷入金融危机以后,就会产生一种传染效应,西方媒体就想办法从这个国家、这个地区找一种能够象征这个国家的一种东西的称谓。比如说1994年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以后,在墨西哥有一种酒叫做龙舌兰酒,这个酒是指这个国家生产的,所以人们就把墨西哥金融危机产生的效应叫做“龙舌兰酒效应”。

通货膨胀从某些方面来说也会带来一些好处,由于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但通货膨胀的同时往往会带来利率上升的机会,反而利好该货币。假如通货膨胀受到控制而下跌,利率也同样会回落到正常水平,反之利淡该货币,降低通货膨胀率会导致“龙舌兰酒效应”。

因此好好利用CPI的变动数据有利于了解居民生活水平,从而制定更好的政策去维护社会稳定,以使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3钱不值钱了——通货膨胀

1923年间,德国发生了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迄今为止只有1946年的匈牙利和1949年的中国的通货膨胀出其右。

如果1922年1月的物价指数为1,那么1923年11月的物价指数则为100亿。如果一个人在1922年初持有3亿马克债券,两年后,这些债券的票面价值早就买不到一片口香糖了。沃伦教授和皮尔逊教授曾将德国的通货膨胀数字绘成书本大小的直观柱状图,可是限于纸张大小,未能给出1923年的数据柱,结果不得不在脚注中加以说明:如果将该年度的数据画出,其长度将达到200万英里。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败北之后,丧失了1/7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各种商行及工业产品均减少,同时按1921年金马克赔偿1320亿赔款。在操作中,德国不得不靠发行纸币来渡过难关,结果陷入灾难的深渊。当时政府以极低的利率向工商业者贷款,同时投放巨额纸币,使得债务人得以有廉价的马克偿还贷款。

结果,由于货币发行过多,流通到市场后很快贬值,“新富”们在通货膨胀中发了大财,“旧富”们面临崩溃。

可能很多人对经济学不是很了解,但是相信很多人都对通货膨胀耳濡目染。通货膨胀在经济学中是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一盆君子兰400万的炒作,2007年国内猪肉价格普遍上涨以及2010年的天价绿豆。在生活中我们都经历了很多类似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我们发现,有时候钱真的跟纸一样不值钱了。

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膨胀通常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因为发展中国家投资速度不一,利润率相差较大,对价格形成机制缺乏控制。

就一国经济而言,有三个最重要的问题:其一经济增长;其二通货膨胀;其三失业率。通货膨胀往往伴随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产生的真正原因是资本对利润率平均化的要求。通俗地说就是,相同的付出本来应该得到相同的回报,然而现实中这种回报无差别不可能存在。所以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就产生了差别,行业或产业之间客观存在的级差利润率可以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取得某种均衡,这种均衡一旦被打破,就会拉大行业或产业之间的利润率比率,从而产生通货膨胀。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只要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纸币的发行量,商品的价值增加,商品的供求关系,政策调整以及市场管理,这些因素都会引起物价上涨,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才是通货膨胀。

从经济角度看,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很容易误导生产者,导致生产盲目发展,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而抑制通货膨胀,结果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从居民收入水平来看,通货膨胀所产生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得不到遏制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

相关机构统计,从2007年5月份起,我国物价就开始一路攀升。200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居民消费方面,2008年1~5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1%。其中5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7%,包含有城市上涨73%,农村上涨85%;食品价格上涨199%,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9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3%。在工业品方面,1~5月份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6%。物价上涨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更给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直接影响。

只要社会还在发展进步就会产生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家眼里,每个政府、每个人都免不了生活在通货膨胀的环境当中。应对通货膨胀的办法也就因人而异了,但通过探究其本质和发生的原因,也可以找到应对通货膨胀的办法。

这主要包括:第一,货币一体化,换句话说就是全世界的人民使用同一种货币,通货膨胀的成本就由全世界人民承担,每个政府与个人分担的成本就会变低。因为一种货币发生通货膨胀只会影响到该货币的持有者;第二,负债,负债一定是有限制的,只有负债才能将自己的资本成本计算在欠债前,更大限度地少支付新增货币流通而带来的成本,站在政府同一阵线上才能减少损失;第三,持资产,不持货币。传统的固定产、流动性小的稀有物品、生产生活必需品都是抵抗通货膨胀不错的资产,持有这些资产才能减少货币带来的影响。

既然通货膨胀我们不能避免,那么强化自身的金融知识,增强抵抗力才是我们面对通货膨胀的本钱。

4为什么存钱反而“赔钱”——负利率

2010年,4月份CPI同比上涨28%,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则是225%,存款利率就相当于缩水了55个基点。也就是说,如果储户将1万元定期存款存入银行,一年之后取回本金和利率则相当于赔了55块钱。

存款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存款的多少也就意味着你未来所能得到的生活保障的大小,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自己的存款额,并想方设法地增加这个数额,然而2010年却发生了上面这种令人很无奈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