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摆脱杂务,专注核心事务
目前,全国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钟点工工资上涨。从2008年的6~8元/小时涨到了12~15元/小时,有的地方甚至高达28元/小时。其实,钟点工的工资上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物价普遍上涨;其二,钟点工的需求量上升。现在很多家庭,几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事业,工作繁忙,时间紧迫。为了专注于事业的发展,为了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他们要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工作上用去的时间多了,自然花在家庭上的时间就少了。因此就有许多家庭雇用钟点工来照顾孩子、清洁家庭、整理居室。这样,钟点工的需求量就自然增加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雇用钟点工就是一种外包,而外包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将家务外包给钟点工来做,自己就能集中精力工作、赚取更多的钱,这样在工作家务两不耽误的前提下,又能够提高家庭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在市场竞争中,有许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效率而采用这种外包的形式,也因此而带动起外包业的发展。外包解放了企业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使得企业可以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同时,也使得企业的后备管理更加系统化,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有数据显示,外包协议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9%,而能力与质量则提高了15%。
具体地说,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业务外包,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有效的外包行为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在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企业将那些非核心部门或者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不仅能够节省成本,而且使得业务绩效更好,实现了高效管理。
例如,一家生产企业,为了原材料及产品运输而设立一个运输部是不明智的,因为这样不仅会增加管理成本,而且由于运输领域并非自己擅长,还容易出现运输失误,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相反,如果将运输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公司,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也能使运输业务开展得更加专业,其效果更佳。
2.外包业务,使自己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有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能够致力于核心业务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攸关企业发展前景的大事。而适当外包业务就是让企业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的一种方式。
外包业务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现实应用中,有些企业或人对外包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将“把不懂的业务全部包出去”看成是企业管理的新思潮,这是一件非常危险,但是许多人对此却持肯定态度的事情。
要知道,企业层面的业务外包并不是生活中普遍意义的接受服务。生活中普遍意义上的服务,往往是指所有的事情都由服务商来做,而自己坐等事成就可以了,如修理家用电器等,自己不会修理,就花钱请专业人士来修。但是企业对于外包业务却不能不懂,否则对业务就不能有效监控和管理,对结果也会丧失考核能力,最终导致现实结果与自己期望结果背道而驰。并且,如果企业对外包业务完全不懂,也就丧失了和外包企业议价的能力,也就无法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了。
众多的研究表明,服务供应商与服务外包商之间的关系达到合作伙伴的程度而非简单的买卖关系,才是最佳状态。外包方与承包方确立合同关系以后,还需要确立外包项目的管理模式,其中包括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界定、交流机制和交流渠道等一系列内容。如果是长期项目,还要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机制改善。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业务外包结果不尽如人意。试问,如果企业对于外包的业务完全不懂,将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呢?
由此可见,非核心业务外包能够给企业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新的管理理念是一种必然趋势,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外包来甩掉不必要的包袱、抓住核心,轻装快步地进行发展。但是,对于这些外包的业务,企业可以不专,但是不能不懂,否则就会丧失对外包业务的主控权,丧失主动,给企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利润最大化:所有商家都追求
市场中的商家都会有运营成本和收益,其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有一个差值,当总收益大于总成本,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利润。对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来说,“利润最大化”就是其一切行为的最终目标,是其行动的指南。
在市场中,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情况随时都处于变化之中,利润也随着它们的变化而有所改变。那么,企业应该怎样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呢?
经济学家指出,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企业的利润就达到了最大化。其中边际收益是销量每多增加1单位所带来的收益变动量;边际成本是每多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要多支付的工人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成本的量。需要指出的是,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多生产就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以后,再进行生产,就会亏本,而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利润刚好达到最大化,这也是企业生产的临界点。
例如,有一家服装厂制订运营计划,而利润最大化就是他们的目标。它的总收益便是卖出服装后的全部收入,其平均收益就是服装的单价。那么,它应该怎样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呢?如果多生产一套服装,增加收益50元,也就是说其边际收益为50元,而其每多生产一套服装的成本为30元,即边际成本为30元,那么每多生产一套衣服,厂家利润便多增加20元,这时企业就应该继续扩大生产。相反,如果由于市场饱和,服装价格下降,服装的边际收益变成了25元,而边际成本为30元,那么多生产一套服装,企业的利润为-5元,这时企业就应该立即停止生产,否则就会赔得更多。实际上,当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持平的时候,企业就应该立即停止生产了,因为再生产已经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了。而在这个临界点,企业的利润已经达到了最大化。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假定其边际成本是不变的,但是在现实中,边际成本往往是变化的,其情况往往要比上例复杂许多。例如,铁路货运计算单位是“吨?公里”。如果在运输饱和时,某一铁路区段的运输成本是0.05元/吨?公里,由于运输已经饱和,这时如果增加承运量,其边际成本将不是0.05元/吨?公里,而是高出许多,这样为企业带来的往往不是利润而是亏损。因为,在运输饱和的情况下,增加运输量,对于铁路局来说意味着要更换大马力的机车、铺设铁轨辅线等,而这些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这样一来,边际成本就大大增加了。在普通企业中也是一样的,一味扩大生产以期望获得更多的利润,其结果往往会使企业陷入亏损之中。当生产超过饱和时,其边际成本就会激增。因此,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企业不得不考虑边际成本的动态变化情况,根据情况的变化制定决策。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一切市场行为都必须遵循这样的规律,将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作为自己生产的临界点,分析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从而有效避免盲目扩大生产或生产规模不够大所造成的利润损失,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学最理想的模型
当学生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一个小球在一个斜面高处从静止状态开始向下滚动,如果它的前方有另外一个斜面,那么无论其斜面的倾角有多大,它都会爬上与原来一样的高度,然后停下;而如果将另一个斜面换成平地,那么小球就会以某一个速度一直匀速运动下去。但是,这种现象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不可能不受到任何外力的影响,这其中描述的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但是这种“理想实验”却有可取之处,它忽略了次要、抓住了关键。
在经济学中,完全竞争市场就是类似于物理中理想实验的理想模型,它是理想中的市场,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是对于它的了解,却有利于我们掌握市场经济运营的关键。
完全竞争市场,又称为纯粹竞争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市场价格是不会受到购买者和销售者买卖行为的影响的。具体地说,完全竞争市场主要具有4个特点:①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由于每一种商品都具有足够多的需求者和供给者,那么其中任何一个供给方的卖或不买、需求方的买或不买都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②同一种产品之间没有差别,它们都是同质的,既然产品都是一样的,那么消费者便不会比较厂家商品的质量,对他们来说,购买哪家厂商的商品并无差异。③市场资源可以完全自由流通。
④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掌握了市场的全部相关信息,不存在信息不对称。既然信息是非常充分的,那么就不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同时存在几种价格的情况,因为信息充分,如果价格高出同类商品,那么其厂商势必会被市场淘汰。
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完全竞争市场里,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只有市场供给和需求,并且,每种商品的价格最终形成的必然是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的均衡价格。
下面我们就以最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鸡蛋市场为例来说明一下完全竞争市场的4个特点。
如果你多逛逛农贸市场,就会发现,鸡蛋作为一种生活必备食品,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购买,而卖鸡蛋的摊位也实在是数不胜数,我们可以大致认为鸡蛋市场上的买家和卖家是无数的,是足够多的。而由于现在鸡蛋都采用标准化上市,因此每个摊点的鸡蛋都大同小异,只要不是碎的、坏的,我们都可以认为是同质的。至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其他两个特点,卖鸡蛋还是买鸡蛋,人们都可以完全自由地选择买或不买、卖或不卖,无论是想进入市场还是退出市场都是完全自由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鸡蛋市场是自由流通的。而由于鸡蛋市场的信息非常有限,并没有多少要花工夫去掌握的信息,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得八九不离十,也就不存在什么信息不对称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即使没有国家的管制,鸡蛋市场里的各个摊位的鸡蛋价格几乎也是一样的,是由供需决定的均衡价格。通过鸡蛋市场,我们对完全竞争市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农产品市场基本上都近似于完全竞争市场。
那么,在完全竞争市场或者近似的市场里,面对同质同价的状况,商家应该怎样才能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呢?难道只能靠运气吗?难道就完全没有人为的办法吗?办法永远比问题多。在这样的市场里,竞争激烈,卖家要想多获得利润,就只能在降低成本上做文章,如可以想办法降低运费、减少商业开支等。此外,商家还可以进行价格外的营销竞争,你可以用自己热情周到的服务、给产品贴上标签、精美包装等方式来招徕顾客。
均衡价格:供给与需求升降的结果
小麦是“细粮”,玉米是“粗粮”,按理来说小麦的价格应该比玉米贵。然而,自2006年起,“粗粮”玉米的价格开始不断上涨,甚至逐渐超过了小麦。2007年,陕西宝鸡地区,玉米的收购价格就达到了1.66元/公斤,而小麦价格仅为1.44元/公斤。
为什么曾经人们吃得已经不想再吃的玉米会比人们求之不得的小麦还贵呢?对这种现象,人们不禁感到疑惑。
其实,每一种现象的出现都有其原因。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均衡价格”的概念。所谓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的价格。均衡价格是市场上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就是商品的定价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市场完全自发的,如果有垄断力量或者国家干预这样的外力存在,所形成的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了。那么,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形成有着怎样的影响呢?一般来说,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会上升,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就下降;供给增加,均衡价格就下降,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
知道了上面这些经济学知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玉米会比小麦贵了。一方面,2007年,玉米的种植量大大减少,比如仅宝鸡市玉米种植面积就缩减为232万亩。由于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许多乡镇和粮农都用苹果、西瓜等收益高、见效快的经济型作物替代了玉米种植,导致了玉米总体产量的大幅下降。虽然高科技使得玉米的单位产量有所提高,但却并不能抵消种植面积减少所带来的玉米产量的下降幅度。这样一来,市场上玉米的供给量就减少了。
另一方面,玉米的需求量却在不断提高。一是猪肉价格的疯涨,促使许多养殖户开始养猪,导致玉米饲料的需求量大增;二是随着技术的创新,玉米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如将玉米制成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和燃料乙醇等,从而使得玉米在工业方面的需求强劲增长;其三,随着人的健康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适当食用粗粮有益身体健康,因此玉米的食用需求也增加了。
这样在供给减少、需求增大的双管齐下之下,玉米的价格就难免会一涨再涨了。相对的,小麦的功用单一,需求没有太大的变化,再加上产量稳定,供需没有大的变化,价格也就相对稳定。这样一来,玉米价格超过小麦也是理所当然了。
关于均衡价格,还有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演唱会门票的价格。通过它我们可以形象地了解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
假设主办方为某著名歌手举办演唱会,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收入,主办方选用了一个场地很大的地方,将票价定得很高,同时还决定举行多场演唱会。然而由于票价过高,观众的需求量就小了,再加上场次多,票根本就卖不出去。眼看着举办演唱会日期越来越近,无奈之下主办方只得降低票价,这样一来,买票的观众就开始多了起来,直到降到某一个价格,主办方提供的票的数量刚好等于观众的需求量,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由此可见,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市场自发调节供求关系的结果。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的时候,市场需求就会减少,但是此时产品已经产出,供给量已经确定,就只能通过降低价格来使产品得以卖出,这样价格就自然回到了均衡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的时候,由于供不应求,价格就会自然回升到均衡价格。换句话说,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围绕着均衡价格上下波动的。而开篇中提到的玉米均衡价格的提高,则是需求增加、供给减少的必然结果。
总之,供需双方之间的竞争促成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均衡是市场的必然趋势,是市场正常的一种状态,价格可能会在均衡价格上下波动,但最终都将趋于均衡。
需求弹性:为什么粮食开放而食盐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