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你一定要知道的经济常识全集
23777300000026

第26章 市场经济学(2)

从古到今,食盐都是实行政府专营的,即使是改革开放的今天,粮食都已经开放了十多年了,但是食盐仍然实行着专营,而且这种现象不光是在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是如此,它们都无一例外地对食盐控制得很严。

例如,号称市场典范的美国,几乎所有商品都是由市场供求来确定生产销售的,但是,政府却对食盐控制得非常严格。在美国,采取协会和政府共同管理的管理模式,政府审批食盐开采,所有的制盐企业都必须在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进行登记;而诸如美国盐业协会这样的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出各种盐的技术指标,并设立专门机构对不同用途的盐的指标进行监督检查。

那么,为什么国家对食盐会监控得如此严格呢?按理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比食盐重要多了,那为什么国家能够让粮食开放,却要监管食盐呢?其实,促成国家对盐的严格控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需求弹性是造成国家对盐的严格管制的主要因素。

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化对市场需求的影响程度,也称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等于需求变动量与价格变动量的比值,如果这个比值大于1,那么就可以说该商品需求富有弹性;如果这个比值小于1,就称这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比如,一种香水价格升高10%以后,需求量减少了20%,那么需求弹性就为2,这种香水需求富有弹性。

相对而言,食盐即使升价10%,其需求量也不会怎么变化,其需求弹性远远小于1,是一种非常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

正是由于食盐缺乏需求价格弹性,即使价格高昂,市场需求量也不会下降,为了防止商人逐利而引发市场混乱,从而给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社会动乱,为了国计民生,国家才对其实行严格的监管。

当然粮食的需求弹性也非常小,所以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一直进行着粮食管制。但是与食盐比起来,粮食的需求价格弹性还是比较丰富的,因为粮食品种繁多,大米、小麦、高粱、玉米等都可以相互替代,一种粮食的价格高了,人们可以不买这种,改吃别的。而食盐则找不到替代品,不可以这样。

那么,影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一般来说,决定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消费者的需求程度。需求程度越大,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需求程度越小,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比如,人们对食盐、蔬菜等需求程度很大,因此其需求价格弹性就小;相反,对奢侈品的需求程度小,其需求价格弹性就大。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如果有许多商品都能替代一种商品,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大,比如饮料;相反,能够替代它的商品越少,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比如一些特效药品。

3.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商品用途与需求价格弹性成正比,比如水电很广,即使价格上涨,其需求量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4.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一种商品能够使用的时间越长、越耐用,那么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比如电视、汽车等;相反,如果具有时效性,其需求价格弹性就小,比如日报。

5.商品所占的消费者支出的比例。比例小的,如牙膏、纸巾等,需求价格弹性就小,反之则大。

需求弹性对企业营销方案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例如,由于饮料的需求弹性很大,因此生产厂商对于价格的调整就非常谨慎,如各种可乐、各种果汁、各种奶茶等饮料,除非做特别的品牌包装促销,不然价格一般不怎么变动。一种饮料的价格上涨,势必会造成客户的流失,导致销量迅速下降,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而适当降价,则会使销量大幅提高,反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相反,如果商品需求弹性很小,企业即使提高价格,销量也不会大幅下降,这样就能够提高企业收益;而降低价格,也不会让销量有什么增加。因此,企业在制定价格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产品的需求弹性。

边际效用:打破边际效用递减

在一个海鲜市场里,林女士经营的海鲜店生意最好。人们都喜欢去她的店买海鲜,在林女士旁边开店的陈先生非常困惑:他的海鲜跟林女士的货一样新鲜,而且价格也不比她的贵,服务态度也很好,为什么生意却不如她的好。

为了解开心里的疑惑,陈先生开始注意观察林女士的生意是怎么做的。一段时间后.陈先生终于发现了林女士经营的秘密。原来,林女士总是额外送顾客一些水产。比如,一位老大妈花了35元买了一斤鲜虾,林女士在给老大妈装袋子的时候,会再多放一只虾送给她,尽管这只虾不是很大,但是老大妈却因此而一脸高兴,下次也就还愿意来光顾了。

在这个事例中,林女士这个看似简单的经营秘诀其实蕴涵着一定的经济学理论,林女士之所以能够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是因为她充分地利用了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原理。

我们知道人们消费物品后会获得效用,而每多消费1单位的物品,效用的变化量就是边际效用。上例中,林女士多给顾客的水产就是边际效用。

在应用的过程中,边际效用往往是递减的。例如,当一个人很饿的时候,他吃一个馒头,会觉得这个馒头对自己的效用很大,能够从中得到100个单位的快乐;然而再多给他一个馒头,这时他从增加的一个馒头中获得的快乐就减少为50个单位;再给他第三个馒头,他获得的快乐值是10个单位;第四个馒头是0;第五个馒头已经开始厌倦,他所获得的快乐值是负的……每多增加一个馒头,吃馒头的人从这个馒头中获得的快乐,也就是效用就减小一些:第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用是100,第二个馒头是50,第三个馒头是10,第四个馒头是0,以此类推,边际效用呈现递减变化。

几乎所有商品的边际效用都呈现递减趋势,即使是作为特殊商品的钱也是一样的。一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第一次挣到100元钱的时候,他会觉得很高兴,这100元很有价值;第二个100元次之,第三个100元再次之,直到最后他再得到100元根本就没有任何情绪了,这时100元钱的边际效用就接近于0了。

当然边际效用递减也是有其前提的,必须是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这个规律才能成立,如果我们打破这个前提,就能够使得边际效用递增,一方面使得顾客从消费行为中获得更大的快乐,另一方面使商家获得更多的利润。

比如十一黄金周的问题,在1990年的时候,第一个十一黄金周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自此,连续几年之内,效用都极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效用也在逐渐减少,例如据上海旅游局统计,在2005年十一黄金周所接待的观光游客比2004年同期减少了2.84%。为了缓解旅游业逐渐下滑的行情,相关部门对飞机票、火车票等推出了不少优惠政策,由于交通费的优惠政策,使得人们在交通方面的开销减少,也就更加愿意在十一黄金周的时候出门旅游了,在2006年,各地接收观光游客明显回升。换句话说,交通方面消费情况的改变,提高了人们对十一黄金周的消费热情。

总之,边际效用广泛地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在了解边际效应的基础上,尽量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和阻止边际效用递减,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熟能生巧理论:在自己熟悉的市场领域发展

美国有一位叫辛普洛特的富翁,他最熟悉的东西是土豆,而他的财产便是依靠土豆积累起来的,从他丰厚的身价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1929年,年仅14岁的辛普洛特带着20美元离开了家,他从这些钱里拿出50美分买来有息临时凭证,而后将其做担保来向银行贷款,贷款到手后便以每头1美元的价格购进600头小猪。隆冬季节,他会去打野马,然后把马皮卖掉,把马肉与土豆一起下锅炖熟用以喂猪。于是不久便靠养猪挣了7500美元。

1941年,26岁的辛普洛特开始进军卡尔德威尔的洋葱烘干市场。短短一年的时间,他便赚了50万美元。不久,他又听说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部队需要大量的脱水蔬菜,由于作战部队数量庞大,他认准了这是一个绝好的赚钱机会,就立即动手,买下了当时美国最大的蔬菜脱水工厂,专门加工脱水土豆,卖给军队,辛普洛特从他的果断决策中收获了巨大的利润。

时间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辛普洛特又一次在土豆上发现了商机。当时有家公司研制出了冻炸土豆条,辛普洛特从这里面看到了利润。

他认为冻炸土豆条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产品,所以大量生产。辛普洛特又一次在土豆上证实了自己的眼光,冻炸土豆条一上市就极为畅销,成为他赢利的主要来源。

过了没多久,辛普洛特又在自己最为熟悉的土豆上发现了利润。他发现,炸土豆条并没有把土豆的价值利用充分,因为一个土豆,经过分类、去皮、切条和光传感器去掉斑点等工序,虽然做成了冻炸土豆条,可是每个土豆一般只利用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土豆则没有被利用起来,而更多的利润可以在这部分土豆上得以实现。聪明的辛普洛特想到了一个方法,他把土豆的剩余部分掺入谷物,做成了牲口饲料,辛普洛特又赚了一笔。

时间走到了1973年,石油危机的爆发成就了辛普洛特在土豆上更多的利润。因为石油危机的爆发,替代能源的发展大大加速了,他从中看到了机会和利润,用土豆制造燃料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好处众多,不但可以提高辛烷燃烧值,还能降低汽油的污染程度,既环保又实用,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和上次一样,辛普洛特对土豆物尽其用,他发现土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有利可图,因为这些废水中含糖丰富,可以灌溉农田。

辛普洛特最为熟悉的土豆为他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每年他都能通过销售15亿磅(1磅=0.4536千克)经过加工的土豆来获得高达12亿美元的利润。

辛普洛特在自己最熟悉的土豆上取得了成功。从他的经历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熟不做,是创业者最有保证的明智之举;否则就会尝到失败的苦果。试想,如果让电子工程师去做文化公司,让环境学博士去做房地产,让一个作家去研发高科技产品,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恐怕他们即使怎样努力都会在新的领域里,从英雄变成狗熊。专业不对口,就会有无处使力的无奈感。

事实上,任何人在做一件自己全然陌生的事情的时候,都难免会有力不从心之感,在这种状态下,势必很难取得积极的结果,只有秉持着不熟不做的原则,才能稳扎稳打地取得成功。

这里要说明的是,做创新者、做某个领域的先驱,与不熟不做的原则并不矛盾,因为,即使是创新,是先驱,也要对相关情况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和考量,即对自己即将要做的事情也是熟悉的,而并非陌生。

寡头市场:“波音”和“空中客车”是空中霸主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寡头”这个词,那么到底什么是寡头呢?通俗地讲,寡头就是拥有强大的“说了算”的实力的个体或组织。在市场中,如果少数几家大企业控制了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在经济学上就称为寡头市场,也叫做“寡头垄断”。一般来说,当某行业的市场形成寡头垄断的时候,商品价格比较稳定,其厂商数量较少但彼此相互影响,市场流通性欠缺,厂商不能自由地进出该行业。

例如,当今世界上的民用飞机市场就是一个规模极为庞大的寡头市场,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中客车”就是该市场中的两大寡头。每天在世界各个国家的领空里纵横穿越的客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出自这两家公司。民用飞机市场俨然已经成了全球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有数据表明,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已经完全瓜分了世界市场,尤其是干线飞机领域更是被其瓜分得滴水不剩。两家公司凭借这种垄断优势,制定高昂的飞机价格,从中获得巨额利润。

读到这里,也许你会问,既然民用飞机市场有着如此丰厚的利润,为什么没有其他公司进入这一市场呢?其实,并非其他公司不想进入民用飞机市场逐利,而是即使勉强杀进民用飞机市场,在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已经形成垄断的市场形势下,也很难赢利,其结果很有可能是铩羽而归。我们知道,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受到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一旦供货商增多了,那么供给增加,商品价格必然下降,那么商家赢利就会减少。作为拥有强大实力的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是绝对不会允许有人进入市场来触犯他们的利益的,一旦有企业妄想进入民用飞机市场,他们就会利用自己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制造重重阻碍,即使后来企业勉强成功进入了行业市场,他们也还会通过价格、技术等对其进行挤压,使新进企业没有立足之地,最后不得不被迫退出行业。

具体地说,在现实中,寡头垄断常见于诸如汽车、钢铁、造船、石化、飞机制造等重工业部门,这些行业需要大规模投入、大规模生产、高科技支撑才能有效经营。而一般的厂商很难满足这些苛刻的条件得以进入行业,经济实力再雄厚的企业与这些行业的厂商一比,马上就会发现自己不过是在做“小本经营”。而那些真正的霸主往往是在行业发展之初就进入行业,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才占据了霸主的地位。

试问,他们怎么会轻易让其他企业来分自己的羹呢?为了保持对技术的垄断和丰厚的利益,这些霸主企业势必会采取种种高压手段打击竞争对手,以确保自己的利益。

在民用飞机市场,波音和空中客车在干线飞机领域拥有绝对的霸主地位,但由于其并不太关注支线飞机领域,而让加拿大庞巴迪宇航公司占据了41%的20~92座支线飞机市场。随着加拿大“庞巴迪”羽翼的日渐丰满,“庞巴迪”不甘心被局限在支线领域,于是开始向干线市场的“双寡头”——“波音”和“空中客车”发起了挑战。“庞巴迪”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研发110座和130座的C 系列民用飞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庞巴迪”的此举竟使得一向是竞争对手的“波音”和“空中客车”联合起来对其进行打压。他们恩威并施地使得相关企业不敢给予“庞巴迪”任何帮助,既没有厂家敢卖给“庞巴迪”干线飞机专用的配件,也没有企业敢从“庞巴迪”购进干线飞机,在原料和销路的双重压力下,“庞巴迪”不得不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宏伟计划。实际上,不只是加拿大的“庞巴迪”,日本、荷兰、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中国等许多国家的民机制造业多少都受到过“波音”和“空中客车”的压制。两大寡头对狭小的支线飞机市场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在巨额利润的干线飞机市场里,是绝不容许外来者来瓜分自己的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