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休闲体育教育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终身体育的要求。学校体育加强休闲体育教育,积极鼓励学生以健康的身体运动方式从事休闲活动,也可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权威性、强制性教学,促进封闭的体育向开放的体育过渡。在教学时挖掘教材娱乐性,重视教学游戏化,可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在娱乐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体验到从事体育活动的乐趣和心理上的快感,这种深层次地心理快感可陶冶学生的身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将娱乐体育作为高校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是非常必要的。
3.休闲体育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
大学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高校体育在实现终身体育的全过程中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对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担负着重要使命。要实现健康身体和健康精神,仅仅靠课内体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大部分高校在二年级以后就取消体育课,因此,闲暇体育将发挥其主体作用。大力拓展休闲运动的实践与空间,不断充实休闲运动的内容,积极倡导多种类的适合未来社会和个体自主锻炼需要的内容,使学生把休闲体育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将其融入终身,从而自觉、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为步入社会后坚持自我锻炼奠定良好基础。
4.休闲体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高校休闲体育是全面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示范辐射功能的需要,有了高品位的大学闲暇体育可以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社会文化的进化带,成为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示范区。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及生活教育理论,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作者这样诠释休闲体育体系的框架:把休闲体育体系界定为,为实现休闲体育教育目标,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对大学生实施身心全面发展的休闲体育教育的全部内容。高校休闲体育教育体系是由休闲体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模式体系、评价体系四要素构成。休闲体育体系的各要素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运行过程中,各个要素既要发挥各自的作用,体现各自的功能,又要协调配合,从而实现休闲教育的总体目标。
一、休闲体育目标体系的构建休闲体育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学生休闲需求,让学生充分吸收体育运动营养助长其生活能力,张扬起生命能力并创造其美妙生活而建立。它的目的是使人能够通过休闲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明确自己的休闲价值取向和休闲目的,帮助人们自主地确定休闲在生活中的位置及从休闲的角度认识自己,并终身从中受益。由此可见,休闲体育教育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方位的,这些多层次多方位目标就构成休闲体育的目标体系。首先,是普适性目标。在休闲体育教育中大学生必须完成普遍适用性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它是人类知识中“公约性”知识,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及价值中立等特点。其次,是个性化目标。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的实施有助于素质教育、人本教育、生活教育等目标的实现。休闲体育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而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的教育。休闲体育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大学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以学生的生活学习条件表休闲体育目标体系
休闲体育教育目标内容
普适性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休闲体育的观念,引导人们主动参与到休闲体育中来传授有关休闲的知识和技巧,教给学生休闲体育的技能、技术和方法,并能使学生理解休闲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能使学生对某一项或某几项休闲体育活动产生兴趣提倡休闲体育的平民化、大众化,讲究休闲体育的意境、休闲体育的精神和文化含量,淡化休闲体育的物质欲求、功利心态研究目前适合学生的休闲体育方式和途径,特别是休闲体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新的休闲体育发展类型通过建议和争鸣,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便利的休闲体
来分析和解决与学生相关的一切问题,其核心内容是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利益、劳动、人格、权利、创造、个性、自由,把人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休闲体育教育正是在促进日常生活世界和非日常生活世界的相互融合中,不断提升个体生命的质量。所以休闲体育教育的个性化目标应包括以人为本、尊重差异、重视体验、自由选择、生命教育等内容。最后,是终身教育目标。休闲体育教育让学生获得终身性的受益,并能在一生中从事休闲体育活动,休闲体育目的不仅仅把人的养着眼于现在,更要放眼于未来。所以休闲体育注重学生休闲体育兴趣、能力、习惯的培养,在内容形式上注重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结合。
二、休闲体育内容体系构建
休闲体育的教育观是,在休闲体育教育中确立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增强学生的休闲意识,注重学生的休闲体育能力培养,强调休闲体育理念与人文知识的传授,把教育内容看做是育人的载体。因而,我们必须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建立休闲体育教育的内容体系。休闲体育教育内容一方面来源于休闲和体育学科的系统研究,另一方面来源于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生活,是由休闲教育和体育教育相交叉、重叠和渗透而形成,包括理论、实践和隐蔽内容三个方面。从本质上讲,休闲体育教育内容体系既要反映休闲教育的内容,又要体现体育运动自身的基本规律;既要反映当代休闲体育理论和实践发展中的最新成果,又要继承和发扬以往研究有价值的内容。在构建休闲体育教育内容体系时要正确理解休闲体育教育的内涵:从文化的视角来看,休闲体育教育是休闲和体育教育两个文化范畴一体化的表现;从社会系统的基本建制来看,休闲体育教育是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基本内核;从教材的结构体系来看,休闲体育教育是以“休闲运动项目”为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从体育的过程结构来看,休闲体育是休闲化了的体育教学过程;从教育的价值取向上来看,休闲体育教育是积极人生态度和自我意识和谐的获得过程。所以,休闲体育理论内容应包括休闲文化、休闲社会、休闲哲学、休闲体育技术原理、休闲基础学等方面的内容。
休闲体育教育理念的提出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以“休闲运动项目”为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也就是说要将休闲运动项目纳入教学内容体系之中。以休闲运动项目为内容的休闲体育教育不仅仅将休闲运动项目引入教材体系,还包含了对“竞技运动教材化”、地方传统运动项目的改造和新兴体育项目的引进。新兴体育项目的引进具体包括心理拓展训练、紧急救护与逃生的身体活动技能、运动处方和锻炼处方、野外体育活动和时尚运动项目等。因此,休闲体育教育实践内容应包括休闲化的竞技运动项目、地方传统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休闲体育教育的效果除了受课堂教育影响外,还有一些非课堂以内的因素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首先是学校物质文化包括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地理位置、时间空间等;其次是学校精神文化,它主要是由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因素构成。这些非课堂教育的因素构成了休闲体育教育的隐蔽内容。
三、高校休闲体育模式体系的构建
高校休闲体育从某种意义说是休闲化的体育教育,高校休闲体育也是依托于课程教育,所以休闲体育模式体系构建不可能超越体育教学模式范畴,只能根据休闲体育的特征来选择和优化教学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休闲体育教学模式群,并通过应用来达到休闲体育教育的目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作者在第一章的第五节做了详细阐述,本处不再赘述。在体育教学模式体系构建依据方面的研究归纳不同的教学目标产生不同的教学模式,某一模式是为某一目标服务的。评价某一模式的优劣,以最后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即是教学模式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模式的归宿,也就是说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根据休闲体育的不同教学目标建立相应的休闲体育教学模式体系更科学,见表8-2。
四、休闲体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休闲体育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休闲体育教育性质和教学目标,采用各种评价手段对教育客观事物进行测量、分析、价值判断以及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一个过程。如果说“休闲体育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之上的价值判断,并且它更注重的是价值判断”,那么高校休闲体育教育评价必须考虑:依据什么样的休闲体育价值观来确定评价标准?某种教学活动或者产生的教学结果体现了怎样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其进步程度如何?等等。休闲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多维的,它的教学目标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过去传统单一以量化评价为主要手段的体育评价体系很难对高校休闲体育教育进行科学的评价。首先,休闲体育教育作为高度艺术化的实践活动,所有的体育教学活动都必须面对教学情境中的不确定性,处理这些不确定性的教学情境是没有普遍适用的一种或几种方法或模式的。用一组确定性的数字来评定这种本质上应该艺术化的体育教学活动,无疑是忽略了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第二,休闲体育教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这种价值是多元的,而量化评价方法往往依据某种特定的价值取向来确定一种量化标准,实质上也就是对多元化休闲体育教学价值观的否定。第三,量化评价方法在发挥休闲体育教育评价鉴定功能的同时,忽视了其对体育教育活动的矫正和调节等功能特征,把教师和学生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抑制了学生休闲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创新动力。因此,高校有必要建立一个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层次化、评价方法多元化的休闲体育教育评价体系。休闲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的评价指导思想必须是通过评价获取各种客观信息,进一步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评价过程要从评价对象的利益出发,调动评价对象参与的积极性。休闲体育教育评价的范围应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学校与教育机构评价、教育政策与教育项目评价等。
一、高校休闲教育应多种模式并存
高校体育课程应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江河、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使高校休闲体育课程更为合理、科学,向课内外一体化、整体结构化方向发展。休闲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应不拘一格,应是“技能性教学模式”、“体能型教学模式”、“快乐型教学模式”、“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等多种模式教学并存。高校休闲体育模式教学应保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局面。
二、高校休闲体育向技术教学与健身、娱乐化相结合的趋势发展体育最显著的功能是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同时还有娱乐功能、休闲功能、康复功能、社交功能等。因此,高校休闲体育应突破传统技术教学的局限,充分发挥体育的健身、娱乐功能,确立以人为本的体育观念,重新认识各运动项目独有的乐趣,强调体育的多样性和实效性,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休闲体育遵循学生为主体、自觉自愿、
促进大众健身的原则
尽可能从促进大众健康程度考虑,应选择那些强度与难度不太大的、运动负荷量适中、易于开展并延伸社会和适合于成年人的、对增强体质实用性大的休闲运动项目,如武术、气功、形体操、健身操、游泳、爬山、网球、乒乓球等,在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真正掌握一些自己有兴趣、有特长的体育运动项目,包括相应的锻炼方法及知识,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学校体育教学中,竞技活动的开展和项目的设置,最好通过课程设置改革等渠道加以协调,应给学生较大的自主和选择权,以满足学生各自的需要。
四、高校休闲体育重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意识
高校开展休闲体育项目时,要注意短期效应(即增强体质)和长期效应(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兴趣、能力和习惯)一起抓,引导大学生建立起“生命在于运动”、“体质投资”、“终身体育”等现代化健身意识,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五、高校休闲体育将朝着流行、时尚、回归自然的趋势发展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中的较为活跃的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需求欲望,其时尚追求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如“求新求奇”、从众等心理倾向,而休闲体育符合大学生审美时尚追求。大学生由于学业等压力,总是聚集在校园狭小的范围,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而休闲体育许多项目都是在森林、草原、河流中开展的,因此,休闲体育是人们回归自然的大好机会。在休闲体育中,大学生向自然探索的本能欲望与自然融合的绿色需求都得以满足。从以上总结的发展趋势可看出,我国高校休闲体育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促进学生人格发展、推进学校教育改革与社会协调发展中起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