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的背景
23787800000032

第32章 人生,才是文化的道场(6)

国家大剧院内,所有的观众静悄悄地走进音乐厅,就像去完成一次朝觐之旅。落座不久,音乐会的序曲在编钟的和鸣中缓缓开启。轻盈的旋律由婉约至激昂,将观众一步步带入音乐圣境。

凝思间,仿佛大河翻滚、稻香四溢、松涛阵阵、浪花奔涌。第一首曲子演奏的是刘文金编创、彭家鹏指挥的《我的祖国》。这一家喻户晓的交响乐立即把大家带入广袤的国土,上下五千年的时空穿越中。紧随其后的是笛子、高胡、扬琴、编钟、中阮、琵琶相得益彰的民族管弦乐《茶马古道行》,一下子让观众回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回到了长安,抵达了西域。这两首曲子安排在一起,让我们既有现实的感悟,又有历史的回响,让音乐的美感在漫漫长途的跋涉中层层推进。

沉醉之时,悠扬的笛声疑似天籁,迅疾将观众从时空中唤醒。原来,由著名笛子演奏家荣政领衔的笛子协奏曲《巴楚行》上演了。这首以鄂西音调为主的曲子,分为《往事》、《山谣》与《节庆》三个乐章。听着听着,仿佛面前坐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用鄂西方言讲述着古老的传说。大山、森林、荒野、飞瀑仿佛在观众面前,狩猎与争斗、篝火和歌舞随着音乐的起伏不断展现,天宽地阔的豪情油然而生。

当大家还沉浸在《巴楚行》之中,一曲南方小调让观众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这首反映喜怒哀乐情绪变化的《抒情变奏曲》,表现出思念、幻想、迷恋以及少许的哀伤,最终表现出激昂、向上的乐观。纯正的笛声由远及近,初起时如轻风徐徐,月照松间,推进之时,显得幽静寂寥。随着幽默、风趣的旋律来回穿插,不一会儿让人感到活泼、欣喜和欢快。最妙的是在音与音切换之间,最有意味,最富想象。在寂静的等待中,随着指挥棒猛然上扬,顷刻间迸发斑斓之音。正在陶醉间,乐曲终了,余音袭袭,音尽而意不止,曲终而味未尽。

最难忘的是《纳兰性德辞意》,通过二胡与乐队的和谐配合,以其“静、远、淡、逸”而打动人心。

欣赏这些作品,能激发丰富的想象,能得到意味蕴长的联想:大自然无比美好,生活充满生机与情趣,万物生长不息,宇宙浩瀚深邃。人啊,仿佛一粒尘埃,飘乎宇宙之间。

音乐会后,行走在长安街上,我依旧沉浸在音乐的回响中。幸而我能理解这些乐章。天地壮美、日月高照的感觉让我心胸开阔。这种弦外之情、言外之意,不停地在我心中涌动,而此时的长安街,已鲜有人声……2011年2月24日

男人背后有座山

有人说,家是幸福的港湾;有人说,成功的男人身后总站着伟大的女性。荆门桥工段那些皮黑、手粗、嗓门大的养路工提起自己的妻子,总是一脸的骄傲:她们可是咱背后的靠山!

别看这些家属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女性,可她们为该段安全生产却立下汗马功劳。她们有苦也有乐,硬是用自己的双肩为男人撑起一片天。

“安全员”杨凤兰:定规矩有礼在先

荆东正线工区工长徐维强的妻子杨凤兰,人称“安全员”。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实现家庭包保安全目标,她在结婚仪式上,当着满堂宾客与徐工长约法三章:班前不准饮酒,班后不准打牌,每日不得熬夜。婚后,她主动加入段家庭“安全监督网”,认真“执法”。去年8月的一天中午,有个朋友来家中吃饭,徐工长拿出啤酒要与朋友干一杯,杨凤兰立即抢过酒瓶,说:“你忘了约法三章吗?”然后又向客人解释了来龙去脉。客人直说:“有你这样的贤内助,你的安全没问题!”从此,徐工长时刻牢记安全。目前,他已连续两年被段评为优秀党员,小家庭也多次被评为“安全生产文明户”。

“寻呼员”卢正娥:“管闲事”一马当先

“喂,您好。你找谁?”“好,请稍等!”如果你打电话到胡集领工区,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回答。被称为“寻呼员”的卢正娥是领工区领工员丁洪先的妻子,她几乎把所有空余时间都放在支持丈夫安全生产上。胡集领工区没有配备专职值班员,平时上传下达非常困难。有时领工区干部走区间,卢正娥就主动到领工区值班,甘当一名义务“寻呼员”。一次,调度员通知胡集站内有点情况,她赶紧与工区职工取得联系,很快消除了设备隐患。职工们感动地说:“有这样的寻呼员,我们就像长了千里眼!”

“领工员”吴长凤:整设备处处争先

在刘家台半道工区管内的线路上,人们经常发现一名五十挂零、身穿黄色防护服、手拿养路工具忙忙碌碌的妇女,她是工区巡道工王德永的妻子吴长凤,人称“领工员”。

吴长凤的业务知识是在帮助丈夫创建优质设备过程中积累的。该工区管辖线路6.5公里,在分劈巡道工小补修任务时,3个巡道工每人2公里,还有0.5公里无法分配,职工常为这点小修补任务发生争吵。老王额外担负起这0.5公里的小修补任务后,吴长凤经常步行6公里到工区帮老王拔草、清沟、除隐患。由于“领工员”的参战,老王管辖的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状态。去年,老王被段党委命名为“创岗建区”先进个人,“领工员”亲自下厨为老王做了香喷喷的水狡以示庆贺。

“卫生员”汪丽英:献真情不计前嫌

荆东正线工区王降龙的爱人汪丽英,原来是天门市粮管所的职工,硬是被丈夫逼成了“卫生员”。

为了照顾丈夫和5岁的孩子,1995年,她辞去工作,随丈夫来到荆东。每天,她起早摸黑往返5公里接送孩子,并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家务事从不让王降龙操心。可是,丈夫一扑到工作上就忘了一切。去年8月份,荆门连降大雨,这是线路容易出问题的关键时刻。王降龙作为带班工长,吃住在工区。殊不知,家里也是险情不断,小孩高烧39度,王丽英不顾风雨,带着孩子往返两公里看病。结果小孩好了,她却病倒了。久病成医,她居然也学会了一些常见病的诊断。面对丈夫的一脸愧疚,她笑笑说:“坏事变好事,咱可以开诊所了。”有这样的“卫生员”操持家务,王降龙已连续3年被段里评为“安全标兵”。

在荆门工务段,家属队伍中的“安全员”、“寻呼员”、“领工员”、“卫生员”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为大动脉的畅通贡献着力量。近两年来,该段家属义务献工1528个,发现和制止各类事故苗头48个,有18位家属放弃挣钱多的工作在半道工区甘当“炊事员”、“保育员”、“政工员”、“财政部长”……她们的情怀像大山一样朴实,她们的精神像大山一样屹立。她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流传……2000年4月12日

壮哉,方京洲父子

春暖花开的时节,一把冰凉的菜刀却横在的士司机朱某的喉咙上。4月9日凌晨2时,受控的朱某拼命想喊,却喊不出声来。趁着撕扯中歹徒一个踉跄,朱某大喊:“救命啊,救……”

4月9日7时,荆门市42号的士司机朱某提着香烟、水果来到荆门工务段家属区方京洲家,千恩万谢感激方京洲见义勇为斗歹徒,自己死里逃生人车倶在。礼品被方京洲婉言谢绝,一幕动人心弦的正义之举由此被人们广为传颂。

这天凌晨2时,的士司机朱某被一手持菜刀的歹徒劫持到荆门市大桥巷工务段家属区一僻静角落。体力不支的朱某在搏斗中被歹徒砍伤,眼看人车将横遭厄运。此时,被呼救声惊醒的荆门工务段多经经贸公司业务科长方京洲,从床上一跃而起,单衣薄衫,穿着拖鞋,三步并做二步来到门外。看到墙旮旯哆哆嗦嗦的朱某,方京洲立即判明了情况。他迅疾绕到歹徒身后,拿着一根一尺长的木棍机智地高喊:“住手!看刀!”乘歹徒发愣之机,方京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夺下歹徒的菜刀,而后用一个漂亮的捕俘动作将歹徒制服。

方京洲的儿子方军闻讯赶来,父子俩一同将歹徒扭住,并及时拨通了110报警。搏斗声惊动了荆门桥工段职工,不一会,10余名职工赶到现场,不法歹徒在哀嚎声中束手被擒。

今年56岁的方京洲是湖北黄梅县人,1964年入伍,在部队特务连受过严格训练。他1970年参加铁路工作后干一行,爱一行,乐于助人,深受职工家属信任。目前,该案已被荆门市东宝区公安局立案,正在审理之中。

4月中旬,方京洲父子勇擒歹徒的事迹在荆门广为流传。《湖北日报》、《鄂西铁道报》做了报道。这对英勇、机智、利落的父子得到了人们的赞誉,荆门工务段干部职工的凛然正气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1998年4月10日

王巧芬:一个英雄车长的生活细节

2010年8月,在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助勤的我有幸作为“8·19英雄群体巡回报告团”的工作人员,陪着报告团的英雄们在全国20多个城市巡回报告,强烈感受到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优良品质和英雄气节。

这年的8月19日15时15分,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列车行驶至宝成铁路广汉境内石亭江大桥时,突遇山洪导致大桥桥体與塌,两节车厢坠落江中。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体工作人员沉着应对、组织有序,在车厢坠江之前将车上1318名旅客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伤亡,创造了抢险救援的奇迹。为更好弘扬“8·19英雄群体的精神和作风,铁道部政治部组织了抗洪抢险勇救旅客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巡回报告团,于8月27日至9月18日在全国铁路系统巡回宣讲。

报告团的6位成员都是性格开朗、乐观向上、修为较好的人,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强烈的敬业精神。英雄列车长王巧芬给我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

王巧芬是一个有着邻家大姐风范的人,团团的圆脸,被晒得又黑又结实,端庄中带着健康的红晕;宽阔的额头,充满热情的眼睛,时时透露出柔和的善意。在我的印象中,王巧芬随时保持着军姿和笑容,随时可以进人工作状态,因此很上镜。她说话干脆利落,又洪又亮,高兴起来常常开怀大笑,咧开了嘴用手挡着,让我们也忍俊不禁。

我感到王巧芬其实是一个很有分寸的人,说话办事,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绝无赘语。王巧芬的整洁习惯也非常的好。在她的房间里,旅行箱、公文袋有序摆放,从不混乱。乘列车出发时,在她的包房里,出现在大家面前的被子叠的棱角分明,茶杯一律沿茶几内沿摆放着——即便列车晃动也不会掉下来。她的随身行李简单实用,多余的东西都被周密的她托人及时捎上自己局的列车带回去了,因此做到了轻装上阵,非常利落。

尽管我们报告团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但在西宁时居然也出了点小小的意外。西宁当日的气温降低,报告团成员的短装必须换上长袖才行。出发时,我们曾考虑到西宁的天气情况,为每位成员准备了铁路制服式衬衣。遗憾的是当时行程较紧,未来得及细细检査每件服装的每一个细节。那天的换装较为匆忙,待我们上了前往巡回报告会场的中巴车,大家傻眼了:报告团一名成员长袖肩膀上的扣子居然是歪的,带有路徽的肩章无法挂正。幸好我随身带着针线包。只见王巧芬利落地接过针线包,一手将细线穿进针里,一边果断咬断了衬衣扣子下的细线,三下五去二,不到一分钟就将扣子拆掉、缝正了。待我们下了中巴车,那名报告团成员的衣服已穿得整整齐齐、规规矩矩。

人们常说,细节见精神,一个个细节构筑了壮举。我从这件小事感到王巧芬具有很强的应急处置能力,她的应变能力是一流的。回想起王巧芬在“8·19”中的表现,我切身感到英雄不是一时半会练成的。

首先是果敢——勇敢地承担责任。“8·19”险情发生时,王巧芬只有一个念头:生死关头,绝不落下一名旅客!关键时刻,她牢记使命、不畏艰险,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生的希望让给旅客。迅速将全体乘务人员组织起来,有条不紊地按照应急程序紧急撤离。正因为王巧芬敢于负责、善于负责,脑子里装有科学果断的操作流程,才没有耽误宝贵的时间,是责任和担当让她在生死关头迸发出智慧和力量。

其次是镇静——泰山压顶也面不改色。镇静产生智慧,镇静产生办法,镇静之中,才可能有通畅的思维产生。有道是惊慌失措,心乱如麻,自然手足无措。关键时刻保持镇静,实质上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王巧芬无疑具备了这些优良的品质,确保了处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8·19”险情发生时,洪水在咆哮,大桥在晃动,列车在下沉。危急时刻,王巧芬沉着冷静,迅速通知各车厢列车员拧紧车厢的手制动机,延缓车辆下沉速度。检车员从第1节车厢开始,逐个车厢断掉列车电源,防止火灾发生。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安静稳定,有力避免了次生灾害的发生。

镇静是一种良好的品质。现代社会,不稳定因素、突发事件的可能性,都大大多于过去平稳少乱的农业社会。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来说,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内容。王巧芬的果断与镇静启示我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平时的积累与锤炼多么重要!

在闲聊时我了解到,王巧芬出乘,最多时每次带着七块手机电池。这保证了她在险情发生之后,几十个小时手机未因没电而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上班几十年,她们每年都要进行非正常情况下的模拟演练,应急处置措施已经成了本能和习惯。

其实从来就没有未经准备,一夜成名的事情。壮举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磨练。日久天长,王巧芬将果断、镇静上升到做人的境界和习惯。习惯,造就了英雄。王巧芬,你真是好样的!

2010年9月于西宁

两双清澈的眼睛望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