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电子政务应用趋势与实践创新
23788900000002

第2章 电子政务基础理论(2)

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从实现政府管理手段信息化入手,由于管理方式的电子化,在运行机制层面,将要求许多新标准和新的政务流程的出台,比如电子公文标准、在线事务处理流程等,从而要求制定新的政务处理规则和政务制度,引发政府机制创新;其次,随着信息化办公和网络审批的逐步推进,传统的办事流程将被电子化流程所取代,由此会引发政府基于传统办事流程之上的原有人员分工及部门职能的相应调整,同时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及大部制改革的推进,将促进政府体制改革的深入,形成部门、人员、流程三者的重新整合;最后,运行机制与行政体制的逐步推进,必然会引起政府领导及工作人员行政理念的转变,从而创新管理理念。最终实现政府管理的整体创新。

总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对于加强宏观调控,提高政府监管能力,保证政令畅通,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行政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提供优质服务和促进勤政、廉政,建设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节电子政务系统的组成

电子政务系统是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来实现电子政务管理和服务功能的综合服务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硬件部分:包括通信系统、网络专用线路、计算机及其他信息化设施等;软件部分:包括数据库系统、权限管理系统、公文处理和审批系统、新闻发布系统、人事及档案管理系统等。

【1】电子政务系统的体系结构

通常把构成电子政务系统的软硬件间的层级分布关系定义为电子政务系统的体系结构。

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结构自下而上可分为IT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层、表现层、访问层。整个体系还包括电子政务法律和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以及运维管理体系。这种结构代表了当前电子政务系统实际应用中的基本框架,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

1.IT基础设施层

IT基础设施包括基础软件、技术设备、通信网络、系统软件、机房物理环境等,其中每一项都包含一系列整合的软硬件系统,能为多种电子政务应用的需要提供支持和服务,并根据成本效益与安全控制等要求确定软硬件资源的集中度。IT基础设施应具有统一、安全、可靠、灵活、可扩展的特点,应科学地设计和管理IT基础设施的规模,以适应政府内外部业务增长和创新的需要,有利于业务扩展和创新应用的快速、高效的实施和部署。

2.数据层

数据层包括政府各部门共享的四大基础数据库、政府各部门的专有业务数据库以及可供决策参考的决策支持数据库三大类政府信息资源系统。负责存放和管理政府信息资源以及政务处理数据流资源,向业务层提供数据整合、访问、转换、统计分析等数据服务。

3.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是连接数据层和业务层的中间信息交换处理层,包括工作流引擎或角色网络引擎和电子政务中间件平台。中间件支持跨平台的分布式异构数据访问,从而向应用业务层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工作流引擎或角色网络引擎负责驱动数据在应用业务层之间流转,以便根据分工,合理、高效和完整地分配信息。根据业务层中政务领域所需应用的不同,可以快速生成各种具体政务应用系统,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扩充。

4.业务层

业务层即电子政务的实际业务处理平台,它包含GtoG、GtoB、GtoC、GtoE四种电子政务应用模式下的所有政务处理系统,包括OA办公系统、行政审批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监察系统、绩效评估系统、应急联动系统等,通常根据各部门业务职能需要,构建相应的系统。

5.表现层

表现层一般指用户界面,即经业务层系统的处理后的数据展现层,为用户提供多种数据表现形式,满足用户数据获取的需要。在电子政务系统中,表现层包括针对政府部门内部办公需要的内网平台和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外网平台,外网平台通常也称为政府门户网站。

6.访问层

访问层是提供公众获取政府信息资源及服务的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

7.法律、标准规范体系

法律规范体系包括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中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的总和。标准体系涵盖电子政务总体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等,为电子政务的实施提供标准依据。

8.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电子政务实施及应用中所涉及的安全管理策略、安全技术、安全设施、安全服务等信息安全的保证措施,以保障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

9.运维管理体系

运维管理体系是指建立保障电子政务系统日常应用及维护的组织机构、人员、系统操作规范、维护机制、应急处理预案等方面的规范管理体系,保障电子政务系统运行正常及应急恢复。

【2】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为电子政务系统通信和系统基础设施提供服务,它是保障各级政府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平台。统一、安全的网络基础平台建设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工程,也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关键支撑体系,它围绕着一站式服务框架将电子政务的各个子系统和零部件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为适应业务发展和安全保密的要求,有效遏制重复建设,要加快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网络平台。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政务内网主要是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与副省级以下政务部门的办公网物理隔离。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

统一政务网络平台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最重要和迫切的任务之一,其质量和建设的效率,关系到电子政务建设的全局。为此,需要考虑以下基本要求。

1.在功能和性能上,要前瞻性地满足各项业务的需要,具有可扩展性

要能够支持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要建设和逐步完善信任体系,具备密码管理、网络管理、信息管理和交换、备份、应急和灾难恢复等功能,支持跨部门、跨地区相应网络和业务的互联互通。

2.要准确界定内外网平台的边界和运行的主要业务

政务内网平台主要支持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业务和其他涉密业务,为领导决策和指挥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并承担公文、应急、值班、邮件、会议等办公业务,是涉密网。因此,内网上运行的业务和传输的信息要能够区分不同密级,采用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按照密级和权限规定运行和利用。此外,还应注意内网的范围要适度(按《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内网只允许连接到47个副省级以上地方的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机构及有关职能部门),要有实用价值,切实发挥作用,保障安全,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科学管理。政务外网平台主要承担政府部门之间的非涉密的信息交换和业务互动,以及政府部门面向企业和居民的监管和服务业务。

3.网络平台方案要认真研究和解决部门网络与地方网络的关系

原则上,各个部门要通过中央网络中心连接到地方网络中心,通过地方网络中心,再连接到各自业务相关的下一级部门;政务内网则要求在满足物理隔离的前提下,实现信息交换和相关业务的互联。

【3】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

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是指依托完善的信息管理体制与服务制度,通过信息采集、交换和整合等手段,广泛开发各种资源数据,为领导和各级部门提供准确、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支持。特别是一些可以广泛共享并对国民经济、社会应用影响重大的数据库建设。

政府是社会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生产者、使用者和传送者,对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起着主导作用。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当务之急是建设好电子信息资源的基础数据库,因为信息资源数据库是整个电子政务的源头,是各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优化的前提。只有构建好、维护好信息资源数据库,才能使整个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政务系统的效能。

信息资源数据库系统的建设,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各行各业特点,参照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制定一系列科学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以保证数据库的开发利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已经确定了“国家要组织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设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启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建设”。需要指出的是,文件中提出的四个数据库建设,具有宏观战备意图,各地各部门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领悟精神实质,切不可盲目照搬。同时,对资源信息库的维护,需要建立定时更新、专人负责的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注意数据源的权威性、准确性,保证数据的现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4】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系统

电子政务应用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换、信息应用、应用服务等,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企业和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电子政务的业务应用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它主要包括G2G、G2B、G2C等模式下的政务应用系统以及协同工作与决策支持系统。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分为四个层次分别加以介绍。

1.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作为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OA是对现代办公过程和组织重新整合、完善和数字化的再造过程。可以说,OA是进入现代化行政管理、构建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基础架构。例如,实现网上办公自动化和文档电子化管理之后,不但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而且整个文件的转发过程将自动在网上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流转到规定的人员的工作界面上。因此,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只需掌握字处理、表处理以及网络使用的基本技能就能在网上进行办公。目前,办公自动化系统正在发展成为一个以信息集成和知识管理为核心的系统,这将大大提高内外网办公业务系统的运行效率。

2.业务系统

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电子政务建设优先顺序的要求,按照加强政府监管、提高政府效率、推进政府高效服务的顺序,目前正在加快推进12个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和宏观经济管理系统,是我国电子政务结构的顶层,将对决策和稳定经济环境起到核心作用;金税、金卡、金财、金融监管、金审等5个业务系统的建设是围绕政府收支的主线设计的,只有大力加强这些系统,才有可能保证增加政府收入,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和确保合理性,提高政府监管能力;金盾、社会保障、金农、金水和金质等5个业务系统,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层,这些系统将对保障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打下基础。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进,各个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势在必行。政务体系内部的一体化是电子政务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因素,而集成性为跨政府部门的业务流整合提供了一种新形式的管理资源。因此,从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的开始就需要注意不断提高政府各个机构、各个部门间的一体化与事务流的集成性。目前,各部门的纵向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不畅,普遍存在“纵强横弱”(即中央部门与地方对应部门的互联互通强,但各中央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弱)的现象,不利于工作协调和互动,不适应我国政府管理和为民服务的要求。解决“纵强横弱”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要以统一的网络平台为依托,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安全信任体系、相对集中管理的思路,对已经在建和运行的业务系统进行分类整合。同时,处理好业务系统建设与信息资源和网络建设的关系,以期形成技术先进、边界清晰、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统一电子政务应用平台,集成统一的政府服务。

3.协同政务系统

协同政务就是不同政府部门围绕同一任务进行高效的业务操作。协同的概念来自于商业运行模式,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即企业不但要依靠自己的资源,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商业流程各环节的主体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从原材料的供应到产品的生产最后通过分销商到零售点,同时从终端销售情况汇集成市场信息反馈到生产厂家,整个过程由物流支持的供应链来完成。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环节必须协同作业,实时交换信息,从而畅通整个商业运作渠道。把这种协同商务的思想引入到公共管理领域,就产生了协同政务的概念。开展协同政务是打破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现象,避免电子政务投资黑洞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建立了大量独立的政务信息系统,政务数据资源也分散在各个部门。这不仅造成了大量重复建设,提高了电子政务建设成本,而且割裂了电子政务系统之间的联系,造成政务信息不能共享,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有的企业虽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但没有在税务部门登记注册,以偷逃税款;有的老人去世了好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虽然在公安部门注销了,但没有在社会保障部门注销,其家属依然领着退休金或养老金。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电子政务,促进信息共享,开展协同政务建设。

4.决策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