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的最初几年,由于学生的运动领域里没有很好的秩序性和组织性,从而发生了许多不良的和不愉快的现象。学生不习惯使自己的动作积极性适应教学的要求,不习惯长时间地用一种姿势坐着,这就造成了坐不住、思想开小差的情况,当然也就影响了认识活动的过程。
对于许多儿童来说,掌握书写所必需的小肌肉的运动是非常困难的,并且会给他们带来不少痛苦(“写得不好”,“字母写得不匀称”,“乱涂”等)。
在以后的几年里,学生在动作领域里的发展不良会影响到他的全面发展:某些学生由于不能控制自己的运动活动,以致造成身体发展不良,这就影响了个性的一般发展。某些学生逃避体育课,并为自己的笨拙、不灵活、不能完成基本动作而感到害羞。
学生动作发展的缺点更明显地反映在他们的实践活动和劳动过程中,因为实践活动和劳动过程需要动作的熟练、速度、灵巧和各种动作的配合。
形成动作技能、发展个性的动作领域,也是一个影响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动作技能是设计、制作仪器和从事技术活动的基础。使教学在动作领域里起发展作用是教师的重要职能。这一职能的目的在于:
帮助学生控制动作过程,使动作具有有序性和组织性;由于小肌肉的运动对于在掌握许多学习操作时保持运动的平稳、有节奏、可靠和准确是必需的,因此要发展以小肌肉运动为基础的运动系统,并组织专门的练习;必须把个性的动作可能性(劳动课、体育课)包含在个性一般发展的过程中;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其动作技能的实际活动和劳动活动(制作物品、木刻、绘画、制图、技术装配等等)。
从上述可以看出,发展性教学的职能是很不简单的,并且是非常重要的。发展并不是全面铺开地在同一意义上进行的。儿童的语言发展与感觉运动领域的发展不一定完全吻合。记住这一点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缩短学生智力领域和感觉运动领域发展之间的差距,即始终不渝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的教育职能教学的教育性是一种在任何时代和任何条件下都会表现出来的客观规律性。通过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这些渠道,使新一代接受本社会及其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这一规律性的作用是不可移易的。在一种情况下,教学是为了培养狂热的宗教徒;而在另一种情况下,教学是为了培养商人;在社会主义学校里,教学是为了培养唯物主义者,培养能够建成无产阶级的新社会的人。
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师活动的一种重要职能,因为教师在完成社会提出的要求时,他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地和有目的地解决教育的任务。而对教育性教学的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
形成世界观社会主义学校的教学首先是形成科学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基础,形成基于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认识的观点的体系,这些观点决定着学生对周围现实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知识的体系,认识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基础的法则。
学生掌握世界的物质性及其一切现象和过程的可认识性的思想,掌握世界发展的辩证法。
学生也认识客观现实的个别领域中的法则,这些法则是普遍规律的具体表现,例如:动物界和植物界的进化、有机体和环境的统一、物质能量和重量守恒的规律、阶级斗争的规律、资本主义死亡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然性、社会作为自然历史过程的发展的思想、作家的创作对他的世界观的依存关系,等等。
学生应当掌握数学规律,认识和学习通过语法形式运用语言的规律。只有认识了科学的规律,认识到外部世界的现象都有其因果关系,学生才能成为唯物主义者,并以适当的观点来反映和对待客观世界。
形成科学的共产主义信念学校里所学的科学知识是形成世界观的基础。对待周围现实的真正积极而有作为的态度,取决于信念--即一个人在充分相信他所扞卫和所遵循的思想的正确性这一基础上牢固形成的观点。信念是一种复杂的构成物:判断、评价、情感、意志倾向等往往结合在一起而表现出来。信念的表现能够丰富个性的动机领域。信念可以成为个性的高尚动机的基础。
教师对于信念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除了教师本人的信仰能够加强知识的教育性以外,他的技巧还可以直接用来激起学生高尚的情感和强烈感受,使学生明确地理解思想的正确性,认识确立这一思想的必要性,认识规律起作用的不可违反性,激发学生按照信念而行动的志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举出必要的证据(事实、文件、宣言和生动的语言)来说服学生,激发学生扞卫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矛盾,组织他们交换意见,要求他们拿出自己的论据)。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付诸行动和实际活动,为此可以利用和专门组织相应的活动(在大会、辩论会、少先队集会上发言,准备报告,和少先队员谈话等等)。教师要采取措施纠正学生根据个别事实或运用片面的说明以及夸大生活阴暗面而作出的错误判断和评价,而这一切又要求教师以委婉的态度、严格的分寸感和细致的工作作风对待学生。在粗暴干预的情况下,作为信念的基础的情感和观点,不能具有必要的充实的内容,也不可能具备足以使学生深信共产主义信念的正确性所需要的那种深刻性和鲜明性。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深刻地、科学地揭示社会生活的原理,以社会的和科学的成就作为证明,并且指出:一个人如果只从“黑暗面”
来评价生活,只看到缺点,他就会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贫乏,因为他无视社会和人民的真正的精神财富。
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和美育。形成科学的共产主义信念是发展个性的道德和审美特征的牢固基础。教师的活动一般地首先集中在教给学生某一领域里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人的态度是认识世界的任何领域的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且这种态度是多方面的:这既包括对科学真理、理论、思想的态度,也包括对人--科学的创造者的态度,对他们参与科学发明、思想、理论的发展的态度,对这些人的社会属性、公民面貌以及他们在科学史和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的态度。科学上的天才人物和为科学而献身的人,都不仅是学生认识的对象,而且也是进行道德评价,借以形成学生道德观点的对象。由此可见,科学和道德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教师的使命在于不断地实现这种联系,注意把教学引向道德问题。
各门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的教材,在高度的教学法修养的条件下,可以渗透到学生的道德评价和内心感受中去。学生所认识的人与人之间的、历史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的以及文学作品里的英雄人物的复杂关系、他们的内心体验、行为和动机,都是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审美评价、审美感受和审美态度方面发生的情况也是相同的。教师要根据学科的可能性,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特定的审美情境,为学生选择认识的审美对象,激发学生的美的印象,帮助他们掌握领会现实中美的现象的方法,使学生接触类的珍品。
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社会方向性可是,如果考虑到学生业已形成的(有时是不好的)个人经验以及往往与教师所采取的措施起相反作用的东西,那么无论是形成道德态度的过程还是使学生接触美的珍品的过程,对于教学来说都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利用教学的一切可能性来最终地形成道德社会倾向性,是非常重要的。
的确,无论是形成世界观,还是培养共产主义信念,或者是发展道德和审美态度,其过程都不可能仅在教学中完成。因此还需要广泛的实践,以便使世界观成为创造世界的行动,使共产主义信念、道德特征在人们的所作所为中得到切实的体现。
教学的教育性职能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能创造必要的条件,把个性形成的各种重要过程结合和统一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明显地表现具有社会意义的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的统一性;教学能够用世界观的、道德的、审美的思想来充实学生的意识、体验和态度;教学是一种为学生与同学、教师进行广泛交往而创造必要的切实基础的过程;教学是在切实的合作的基础上使紧张的经常性活动与交往不可分离地统一起来的过程。
由于上述这些条件,教学过程就为形成集体主义者的社会、道德方向性创造了前提。关于集体、道德教育和社会方向性的形成问题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着学生的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活动和行为动机(认识动机、道德动机、社会动机),这些动机构成了学生的方向性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与同学、教师一起开展着共同活动,这种活动促进学生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意向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着强烈的共同体验,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参与有社会意义的事业。
综上所述,教学是在为学生个性的形成,为使他们深刻地认识科学、人和自己而创造必要的气氛和内在的环境,从而也有助于他们的社会方向性的形成。
学习过程及其特征
现在我们来谈谈教学过程的第二个方面--学习。
当我们进而探讨学习过程的特征时,我们所说的学习是指学生的认识在其中逐步地从不知向知转化的过程。这是学生领会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深刻、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学生的认识力量和能力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同时应当记住,学习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不断地、日复一日地向学生提出认识的任务,并且逐步地使这些任务复杂化,从而保证了学生的不断地前进运动。教师根据提出的目标来选择学习内容,运用各种方法把学习内容变得使学生觉得可以接受、十分有趣和需要,从而为学习的顺利进行创造必要的条件。教师组织学习过程,安排这个过程的整个漫长而细致的链条,安排它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就需要很好地了解,在学生的认识活动中,即在他们的学习中,究竟有哪些心理过程在起作用。
学习的心理学原理现代苏联心理学把教学看作是和教育过程同样的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外部影响向个性的内部过程的转变。学习是儿童的一种极为复杂的活动,它既以言语活动,也以感觉动作活动来进行。
这种活动也象其他任何活动一样,其结构中包括:引起这种活动的动因,服从于自觉目的的行为过程,以及依赖于活动条件的操作。
由学习所引起的心理过程,包含或者以行为的形式或者以外部言语来表现教学的那些方式和手段(A·A·列昂节夫)。传授和掌握这些外部方式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它必定是在交往过程中、在与别人的合作中进行的。
那么学习的心理学特征是怎样的呢?
学习动机的形成学习动机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完成某些学习行动或者完成整个漫长的活动过程时支配学生的内部动因。
学习动机形成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学和教育学问题,当年乌申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皮萨烈夫和其他着名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他们写道,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是高高兴兴地学还是在棍棒的威胁下学。关于这一点,阿那托尔·法朗士说得好,他写道:“学习只能是愉快的教学的艺术就是在年幼的心灵里激发求知欲并满足这种求知欲的艺术,而只有在良好的情绪下,才会有健康的、生动的求知欲。倘若要把知识强制地塞进人的头脑里去,那么这些知识只会使智慧受到压抑,使其混乱不堪。要想消化知识,首先要有好的食欲来摄取它们。”
专门的研究证明,刚入学的小学生当中,绝大多数是有学习愿望的。一些儿童被新颖的生活环境的变化所吸引,一些儿童被事物的外部特征(书包、铅笔盒、字母课本、能坐在书桌旁)所吸引,第三种儿童则因从事严肃的活动而入迷,等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整个学习年代把这种愿望保持下来。随着活动的否定经验的积累,有时则由于教师对学习动机的形成不够注意,许多学生在入学后的最初几年里就失去了对学习、对学校的兴趣。
学习动机是在变化和发展着的。正面的动机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专门的、复杂的任务。
经研究查明,促使学生去学习的不止一个动机,而是一系列动机,而且每一个动机与其他动机之间不是彼此无关的。在学习动机中,有广泛的社会动机(“我想做一个有教养的、有利于社会的人。”)、认识动机(“想多知道一点,”“想了解新事物,”“觉得学习很有趣”)、交往动机(“跟同学们在一起很快乐,”“在集体中总有人帮助我”)和道德动机(“为了不使妈妈难过,我应当好好学习,”“为了不拖班级的后腿,”“在好的老师面前回答不好,觉得难为情”)。高年级学生日益明显地表现出自我教育的动机(“在学习中培养意志”,“扩大自己的眼界”,“成为一个有智力修养的人”)。
与正面的动机形成矛盾的是追求个人威信的和利己主义的动机(“总想当第一名”,“想在班级里拔尖”,“想在社会上占据较高的地位,”“我蔑视学习不好的人,帮助这种人是无益的!”),这就使正面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变得更为复杂。
正面的学习动机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
在动机形成中,重要的是首先要弄清支配着学生的动机,把他口头申述的动机与真正起作用的动机区别开来。
形成学习动机的问题也是教师所面临的一个目标长远的任务,教师必须使苏维埃人形成认识的(智力的)方向性,使他感到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钻研自己所喜爱的科学、文化、技术和艺术领域。
正是这些问题对教学具有直接的意义,即如何使得学生愿意去实现某种活动,愿意完成某种学习行为,愿意去解答某一习题;如何使活动变成有吸引力的、需要的和有意义的活动;如何提高学生在集体、家庭、教师面前对顺利学习的责任感,等等。
认识兴趣和对学习的需要在学习动机中,认识兴趣和需要起着很大的作用。认识兴趣和需要的源泉,既可以是知识的各个学科领域的内容(学科),也可以是旨在研究和认识所选领域的认识活动的过程本身。
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家和教学法专家写了不少研究认识兴趣和需要的着作,这些着作肯定了以下几点结论:
①高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的真正科学的内容,以及对学生的积极而独立的认识活动的教育学上合理的组织,乃是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客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