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苏]教学论理论发展与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选读
24012400000023

第23章 教学原则(5)

‘行啦,已经记住了。’他打断了我的话。于是,我的历史知识又得了一个4-。”①“对我们采用的教育学具有一种明确而固定的方法:这种教育学所采用的是置换法,即用专门的,只要求运用记忆力和注意力的材料,取代青年人积累起的、内容丰富的全部材料让青年人把精力花费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这是多么愚蠢啊!”

重蹈机械的死记硬背覆辙的现象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消除。请看一位学生是如何描述他做功课的情况的。从学校回来,稍微休息一下就坐下来做功课。课文读了几遍,一点也没有记住。一直干到晚上,本应几乎全都背会,但没记住多少,而且一到学校就全忘光了。

这种死记硬背课文的作法使知识形式化(只掌握其语言形式而没有抓住和弄懂实质内容),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

如今认为,巩固性原则应当同自觉性原则相结合:学生应该记住自觉掌握并深刻理解的东西。

力求接连不断地把什么都背会,记牢,不仅无益而且有害。细枝末节会排挤主要思想、科学原理,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巩固性原则要求对所学材料区别对待。无论是大纲或教科书作者还是教师,不管是学生还是检查教师工作的人,都应当明确区分开:在所学材料中,哪些应当长期记住,终生不忘;哪些只在学习主要东西时起辅助作用,根本不用记牢背熟。

参考资料、解释某些原理的例证性资料,都不必熟记。

心理学家把记忆分为两类:随意的和不随意的。随意的是指人自觉地以识记为目的,并为此而努力,通过多次重复加以实现的记忆。不随意记忆则好象是自然而然地进行的,与我们是否有意把什么记住无关,也不经过专门的记和背。

在学龄前阶段有一个大量充实记忆的过程:幼儿能记住成千上万个本族语词汇及许多短语、日常用品和禽兽等的外形和名称。所有这些都不是专门去识记的,而是在玩耍和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记住的。成年人毕业之后也几乎什么都没有专门去记,可是,他们的记忆也可以在劳动、自学、娱乐、交往等过程中不断充实。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却要左一本书右一本书地背诵,而不分主要和次要、本质和非本质的东西,把所有的一切都要接连不断地记在脑子里,为此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因而影响了创造性思维、想象、艺术修养和全面发展。

现在的看法是,巩固性原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协调随意的和不随意的记忆活动。人不随意地牢记住了对他来说是重要的、有趣的、同活动和积极的情感相关的事物。正因如此,除了记牢课文以外,还必须广泛运用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公益活动、生产劳动、根据爱好自愿参加的课外活动、游戏、旅行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其它多种活动来充实记忆。学生集体生活的内容越丰富、越多样化,精神方面的需求越丰富,不随意记忆就越强,而专门记和背的必要性也就越小。

教学过程的安排必须使大部分教材能在课上掌握和巩固。教师清晰明白、热情洋溢地讲授知识,善于利用直观教具、技术手段、教学游戏及问题教学的各种因素等等,都能对此起促进作用。

为了解除学生记忆辅助性和参考性材料的负担,必须有条不紊地使学生习惯于利用各种工具书--词典(正字法词典、详解词典、技术词典、地理词典等)和百科全书,等等。

检查和自我检查是有助于自觉而又牢固地掌握教养内容的重要教学手段。

通过研究人们的活动业已证明,经常把结果同预定目标加以对照,对活动能否取得成效有重大意义。如果所获成效与预定目标相符,人就会感到满足并可以转入下一活动阶段。若是未能获得预期结果,就得改进工作。控制论把这种结果与目标的互相对照叫做“反馈”。经常进行反馈,对任何工作系统都是必要的,对教学工作也是如此。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这是外部的反馈。自我检查是内部的反馈。

教师叫起学生,让他回答指定为家庭作业的一段课文中的问题,检查他的知识,看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的目的是否达到了。如果发现知识上有空白点,或是答案中有不确切的或错误的地方,教师可立即对答案进行纠正,并加以补充。也可吸收班上其它学生参加这项工作。对被提问的学生则要布置补充作业,以填补所发现的空白。

另一种通用的反馈形式是测验。

目前检查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1)反馈没有经常化(带有偶然性);(2)不是充分检查全部教学内容(抽查);(3)对学生学习过程本身缺乏检查(基本上是检查结果);(4)吸引学生参加自我检查不够(内部反馈薄弱)。

这些缺点使师生之间的协同动作不能正常进行,使教学效果有所下降。

贯彻教学成果的巩固性原则,就是为了克服这些严重缺点。不仅要检查掌握知识的情况、知识的质量,而且要检查教养内容的其它组成部分:创造性活动的技能和技巧,每个学生在发展和教养方面的进展情况等等。①有系统的创造性作业(包括智力方面的和实践方面的)可以作为检查学生创造性活动成熟程度的有效手段。

为了弄清学生的一般发展情况,心理学家制定了各种诊断作业。

到目前为止,这些作业主要用于研究性目的,通过实验教学取得学生在发展方面的客观指标。现实生活要求加强教学的发展作用,因此,使每位教师都能掌握一些便于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运用的简易方法,以显示并衡量学生的发展情况,是非常必要的。

应该测验的不仅是掌握教养内容的最后结果,而且还有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因为有时学生在演算数学题时,虽然可以得到正确答案,但解题方法却不合理,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但是,若全班学生同时完成某项独立作业,教师就不可能分步检查他们的活动过程。

这就要靠程序教学,促使每个学生都做自我检查,检查自己活动的每个步骤。②从多方面进行检查,而不是象通常那样,只看能否复述课文或教师讲授的内容,这样就能更准确地按所有指标测定教学效果。

用什么标准检查教学效果,这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影响极大。学生如果发现教师对几乎逐字逐句地复述课本上某一节的内容给的分数高,他们就会拼命把整篇课文一一背过,而不去抓重点,也不去领会所研究的问题的实质。反之,若教师高度评价那些能够显示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善于抓住重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善于利用从他们的生活和劳动中得来的实例的口头答案和书面作业,情况就会两样。

如果利用这种尺度衡量效果,那就能促使学生领会所学教材,把知识与生活、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在共产主义建设过程中,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不断发展,人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在生产上,年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工人,赢得了免检的光荣权利: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严格要求自己的精神,对工作极其认真,所以不需要外来的监督,可以自己检查自己的工作和产品质量。学校的任务是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一种自觉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教他们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包括学习在内的任何活动,教他们检查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但是,自我检查的能力不是自发产生的。这种能力的产生和发展和其它能力一样,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地与分别地进行活动的结果。

开始时,基本上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到了一定阶段,教师就要使学生认识到检查的作用、内容和进行的方式。随着学生自觉性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逐步地把学生能独立运用的检查方法交会学生。检查要与自我检查结合起来,而后者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要越来越大。

巩固教学成果和全面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原则,其依据是在教学中思维应当居于记忆之首这个一般原理。根据以上所述,可以对这一原则作如下具体说明:

教材具有由本身性质决定的严密逻辑结构,就能为学生自觉而牢固地掌握,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因此,首先必须保证学科具有清晰的、循序渐进的逻辑,保证每一组教材即教学单元的适当位置和叙述顺序。

凡要求记住的教材,都应该是简短的几行;我们必须记住的东西不应该很多。学生能毫无困难地自己补充的材料,也不必去记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特点,在教学最初阶段,不教全部知识,而教它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确切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然后,在加深和巩固的过程中逐渐扩大知识范围(举新的例子使结论更精确或得到更明确的说明按照课题安排的基本材料(基本事实、概念和规律)是为了在教学中使用,是要求牢牢地记住的。同时,教师还要介绍材料使用的方法,以便通过发展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记忆而牢固地掌握材料练习必须经过选择,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和巩固学生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训练他们的技能和技巧。做每个练习,尤其是数学习题,都要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合理的答案,对照已知条件和得数进行检查,这样才能奏效必须根据学生掌握一定范围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程度,引导他们进行独立作业,使他们能够根据新的情境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检查为了保证学生知识的巩固,在教学中必须经常不断地复习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并且要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它们,以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能以新的方式运用它们。同时,知识的运用最终要使学生能够学得更多,领会得更深刻,这一点也很重要。

因此,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如果把以前学的知识,同越来越复杂的新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就可以看出其中有些他们以前没有领会到的内容和细节。

教学的积极情感背景原则情感在人的活动中起很大的作用。人喜欢的工作就进行得顺利,不感到受累;而且完成得快,能得到好的效果。反之,令人反感的工作,就没有鼓舞力量,使人感到压抑,很少有效果。

这也完全适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教育家们早就发现,在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然而,这一规律性直到现在为止,不论在理论上--在建立教学论原则体系时,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们认为,把教学的积极情感背景原则纳入现代教学论原则体系,理由相当充分。

随着我国社会向共产主义迈进,越来越需要有创造精神的热心致力于自己工作的人。同时,也正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来培养这种人才:每个人都有可能给自己找到适合心愿和志向的工作,都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巧。发明、创造性活动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可以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鼓励。社会舆论也高度评价和宣传埋头苦干、热衷于自己事业的人的活动。

因此,学校要尽一切可能从学生幼年起就系统地、逐渐地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技术、劳动、艺术、体育运动和旅行,同时还要尽一切可能使校内外活动活跃起来,使学生从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到不快的事在减少,快乐在增加。

这对学生做好未来生活的准备,对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对加强教育与发展作用,都很重要。这个问题由于全面普及中等义务教育,就特别突出地提到了学校面前。如果只使用强制和惩罚手段,这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就不能顺利得到解决。B·A·苏霍姆林斯基写道,没有鼓励,学习就会变成儿童沉重的负担。他坚决地劝告教师要保护孩子求知好问的热情,而这种热情赖以产生的根源,就是获得劳动成果的愉快和做一名劳动者的自豪感。

可是,现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对学生的思维和记忆能力起作用,却很少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想象力。实现教学的积极情感背景原则,应该有助于克服这种严重的缺点,使勤奋学习的内在动力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