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道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二辑·第六卷)
24019200000020

第20章 教育文论选读(4)

81时人:当世之人,同时之人。

8役于贤:被贤能者所役使被动句式。奉其上:尊奉地位在其之上者。上,解作人君亦通。

83果:果真,果然。

84暇逸:安闲自在。

85君子不欲加诸人:语见《论语公冶长》,文字略有出入。加,施加,欺侮。诸:之于。

86恶讦以为直者:出自《论语阳货》。意谓憎恶那些专门揭发别人的阴私却自以为直率的人。讦(音jié):揭露攻击别人的短处。

87无乃:表揣度语气,大概,恐怕。伤于德:有损道德。费于辞:

言辞烦琐而不切实际。

8尽言:竭尽其言;犹直言、极言。招:同43注。一说招通昭,意谓暴露而显扬之,亦通。

国武子:名佐,谥号武子。春秋时齐国国卿。庆封与齐灵公之母孟子私通,武子直言斥责因而得罪,竟为齐灵公杀害。

9其:表推测语气,大概,或许。

91死其官:指尽忠职守,甚至不惜以身殉职。

9未得二句:未得位,特指未得(不在)谏官之位;明其道,特指欲明争臣之道。下句之“明道”,其义与“明其道”同。

93非以句:意谓并不想凭借一通议论来显示正直,亦无心将个人的观点强加于人。

94且国武子二句:善人:原指持道有德之人,亦即“有道之士”,如《论语述而》、《孔子家语六本》等所撰皆是。然韩愈此文所谓善人,则专指“能受尽言”、闻过必改,而境界上较之“有道之士”还偏低一些的人士,与善人原来的意义有所不同。

95传:指传释经义的文字。见《国语》有“春秋外传”之称,亦属于传。以下所引即本自《国语周语》。

96今虽两句:意谓(阳子)目前虽然还未达到(有道之士的境界),然而,他难道就不能做一个勇于接受直言不讳的批评,并且能以实际行动来纠正过失的善人吗?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

斋郎职奉宗庙社稷之小事,盖士之贱者也。执豆笾,骏奔走,以役于其官之长,不以德进,不以言扬,盖取其人力以备其事而已矣。奉宗庙社稷之小事,执豆笾,骏奔走,亦不可以不敬也;于是选大夫士之子弟未爵命者以塞员填阙,而教之行事。其勤虽小,其使之不可以不报也,必书其岁;岁既久矣,于是乎命之以官,而授之以事,其亦微矣哉!

学生或以通经举,或以能文称。其微者,至于习法律、知字书,皆有以赞于教化,可以使令于上者也。自非天姿茂异,旷日经久以所进业发闻于乡闾,称道于朋友,荐于州府,而升之司业,则不可得而齿乎国学矣。然则奉宗庙社稷之小事,任力之小者也;赞于教化,可以使令于上者,德艺之大者也,其亦不可移易明矣。

今议者谓学生之无所事,谓斋郎之幸而进,不本其意;因谓可以代任其事而罢之,盖亦不得其理矣。今夫斋郎之所事者力也,学生之所事者德与艺也,以德艺举之而以力役之,是使君子而服小人之事,且非国家崇儒劝学诱人为善之道也,此一说不可者也。抑又有大不可者焉。宗庙社稷之事虽小,不可以不专。敬之至也,古之道也。今若以学生兼其事,及其岁时日月,然后授其宗彝罍洗,其周旋必不合度,其进退必不得宜,其思虑必不固,其容貌必不庄,此其无他,其事不习,而其志不专故也,非近于不敬者欤?又有大不可者,其是之谓欤。若知此不可1,将令学生恒掌其事,而隳坏其本业,则是学生之教加少,学生之道益贬,而斋郎之实犹在,斋郎之名苟无也。大凡制度之改,政令之变,利于其旧不什,则不可为已,又况不如其旧哉!

考之于古则非训,稽之于今则非利,寻其名而求其实则失其宜,故曰:议罢斋郎而以学生荐享,亦不得其理矣。

[注释此文为贞元十年(794年)韩愈应试博学宏词所作。沈钦韩曰:“贞元十二年,朝廷欲以太学生令于郊庙摄事,将去斋郎以从省便。太常博士裴堪议曰:‘罢斋郎则失重祭之义,用学生则挠敬业之道。’”韩愈借此文亦发表了己见。斋郎:办理祭祀事务的小吏,或称太庙斋郎,属太常寺,以五品以上子孙及六品职事官子为之,六考而满。郊社斋郎以六品职事官子为之,八考而满,亦试两经,文义粗通,限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择仪状端正无疾者。凡有事于庙社则太常少卿率斋郎入荐香灯,整拂神幄或予祭祀者备斋。

语见《尚书武成》:“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

骏:大。豆笾(biān):古代祭祀燕享时用以盛果脯等的竹编食器。形如豆,容四升。

学生六句:唐凡学有六,按生员地位的高低可分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他们习之有经、有书(包括时务,《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有算学。其微句,指即使地位低微的学生(如律学、书学、算学的生员)他们也习法律、懂字书,都在教化方面值得称道,可以为圣上服务。

自非:如果不是。自:苟,假如。自非与后文中“则”构成复句,加强语气,“如果不是那么”。乡闾:即乡里。

司业:古代主管音乐的官。隋炀帝大业三年(67)设置国子监司业,帮助祭酒教授生徒,历代沿置,为学官。

国学:国家设立的学校即国子监,唐以国子监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德:指道德修养。艺:指六艺,此处指对儒家经典的研习。

宗彝(yí):指宗庙祭祀所用的酒器。罍(léi)洗:古代之盛酒器。

周旋、进退同义,指祭祀中的各种仪式。

非近句:难道不是近于不敬的行为吗?

1此指令太学生兼斋郎之职事。

隳(huī):毁坏。

加:与后文“益”同义,指更加。教,一本作“数”。

利于句:指比旧制度有利得多。什(shí):十成或十倍。

《文苑英华》此篇前后有“议曰”“谨议”四字。

讳辩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徵’不称‘在’,言‘在’不称‘徵’是也。”《律》曰:“不讳嫌名。”

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

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

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1,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

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

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

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1,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耶3?

[注释李贺是一位颇有天才的诗人,备受韩愈知赏。韩愈曾劝李贺应进士举,论者以为贺父名晋肃,“晋”“进”音同,贺当避讳,不举进士,并以此指责劝举者,韩愈于是写了此文。李贺曾有诗叙及与韩愈等初次见面的情形,那是元和六年(811)的事,故此文当作于这次见面之后。《旧唐书韩愈传》与《新唐书李贺传》都提到这件事,而李贺最终还是没有应举。辩,古代论说文之一体。《文选》未载此体,《文心雕龙》亦不着其说,至韩愈、柳宗元始作,以论说是非曲直为宗。

李贺,字长吉,唐皇室远支。工诗,名于世,两《唐书》有传。

举进士: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并非“及第”,“及第”是指通过了考试。

朱熹谓“与贺争名者”为当时同试者(参见《昌黎先生集考异》

卷一二)。

皇甫湜,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浙江省新安)人,唐代古文家,《新唐书》有传。

二名句:语见《礼记曲礼》。古时遇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须避讳。避讳名字中的一个字,谓之“偏讳”。“二名不偏讳”,意谓对于名字中的两个字,不必一一避讳。

释之三句:语见《礼记曲礼》郑玄注。孔子的母亲名“徵在”,孔子言“在”不称“徵”,言“徵”不称“在”,如《论语八佾》曰“宋不足徵”,《卫灵公》曰“某在斯”之类。

不讳句:《礼记曲礼》郑玄注:“嫌名,谓音声相近。”

(qiū)。

周公:名姬旦。周文王子,辅助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所制订。

“作法制以教天下”,可参见《原道》。

周公句:如周文王名昌,《诗大雅周颂雍》有句“克昌厥后”。《噫嘻》有句“骏发尔私”,亦不避武王姬发之讳。

1《春秋》句:如卫桓公名“完”。

周康王名钊。昭王名瑕,康王之子。文中言孙,误。

曾参二句:《论语泰伯》:“曾子曰:‘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一《昌黎集杂着》:“引《经》以明其是非。二名、嫌名,意双顶来,然当时执以责贺者,乃嫌名也,故辩嫌名尤详。”

周之时句:董彦远曰:“骐期以《姓苑》考之为‘’。”

汉之时句:沈钦韩曰:“《晋书卫恒传》云:‘章帝时齐相杜度善草书’,韩公所指,即此人也。”(《韩集补注》

此其三句:何焯云:“但有不讳一层,波澜便狭,妙在将讳字对面纵开。”(《义门读书记》卷三一《昌黎集杂着》

汉讳三句:汉武帝名彻,因改“彻候”为“通侯”,“蒯彻”为“蒯通”。何焯云:“上下俱从不讳翻到讳,此从讳翻到不讳,变换。”

(同上讳吕二句:吕后,汉高祖刘邦之后,名雉。

今上章三句:唐太祖(高祖之祖父)名虎,唐太宗名世民,唐世祖(高祖之父)名,唐玄宗名隆基,唐代宗名豫,音近“浒势、秉、机、谕”。何焯云:“又旁引典故,以见当世亦无有行之者。”又云:“‘谕’

是嫌名,‘机’是二名之嫌,仍有两层,密甚。”(同上言语,一本作立言。

1今考之三句:考、质、稽,在这里皆作查核之意。何焯云:“先《经》后《律》,理当然也。前半先举《律》者,承上得罪言之也,与下文先曾参语,势一也。”(同上凡事二句:李光地曰:“此处承上‘事父母’,故先曾参,以下泛论,故先周公孔子,韩文之不苟如此。”(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注引3贤于句:何焯曰:“只用反掉,截然而止,推辩中有余味。”(《义门读书记》卷三一《昌黎集杂着》

进学解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1;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宜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浓郁1,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3,浑浑无涯4;周《诰》殷《盘》5,佶屈聱牙6;《春秋》谨严7,《左氏》浮夸8;《易》奇而法9,《诗》正而葩3;下逮《庄》、《骚》31,太史所录3,子云、相如3,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3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35,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36。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37,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38。三年博士,冗不见治39。命与仇谋4,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41?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4?”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43,细木为桷4,栌侏儒45,楔46,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47,牛溲马勃,败鼓之皮48,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纤余为妍,卓荦为杰49,校短量长5,惟器是适者51,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5,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53。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54,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5,言虽多而不要其中56,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57。

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以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58,窥陈编以盗窃59。

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6,计班资之崇庳61,忘己量之所称6,指前人之瑕疵63,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64。”

[注释此文作于元和八年(8)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文章以先生与弟子的对话形式,设人发难,自己来做解释,借以发泄不平,措词则较婉曲。此体本之汉东方朔《答客难》及扬雄《解嘲》,属辞赋一类。进学:使学业精进。解:辨析。

国子先生:韩愈自指。太学:唐代主管国家教育的官署叫国子监,掌管国子学、太学、广文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七学。这里的太学是泛称,实指国子学。

治具:指法令制度。毕:尽、全。张:设立。

登崇:指提拔重用。

占:具有。率:都。以:同已。

名一艺者:以一技之长着称的人。庸:用。

爬罗:搜罗。剔抉:选择。

刮垢:刮去污垢。磨光:打磨光亮。此指造就人才。

有司:谓主管的官员。

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1披:翻阅。编:着作。

记事二句:记事者,记事的史籍。纂言者,指理论性的着作。

钩:探求。玄:深奥的道理。

焚膏油:点起油灯。晷(guǐ):日影。

兀兀(wù):勤苦貌。

苴(jū):古时鞋里的草垫,此作填补讲。罅(xià)漏,缺漏。

张皇:发扬光大。幽眇,幽深精微的道理。

坠绪:指失传了的儒家道统。

旁搜:多方寻求。绍,继承。

障百川句:比喻把诸子百家之说都纳入儒学的轨道。

回狂澜句:比喻要扭转来势如狂涛般的异端邪说。既倒:指浪潮横流的形势。

1浓郁:浓烈的香味。这里指古籍中的精华。

含、咀(jǔ):品味、咀嚼。英、华,都是花。这里也指精华。

3规:效法。“规”字贯下,直至“子云、相如”二句。姚:虞舜的姓。姒(sì),夏禹的姓。姚姒,这里指《尚书》中的《虞书》、《夏书》。

4浑浑:深厚博大。

5周《诰》:指《尚书》中《周书》的《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等篇。殷《盘》:指《尚书》中《商书》的《盘庚》三篇。

6佶(jí)屈聱(áo)牙:形容文章艰涩难读。佶屈,曲折。聱牙,拗口。

7《春秋》:孔子所作的一部鲁国断代编年史。谨严,指其文字简约,体例严格。

8《左氏》:指《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浮夸:指其文词铺陈夸饰。

9《易》:即《周易》,古代一部讲卜筮的书,其中也讲到事物发展变化之道。奇,指事物奇妙的变化。法:变化中有规律可循。

3《诗》:《诗经》。正,指义理方正,思想健康。葩(pā),文词华美。

31《庄》:战国时庄周所着的《庄子》。《骚》:战国末楚国诗人屈原所写的《离骚》。

3太史所录:指《史记》。司马迁曾任太史令,故称。

3子云:西汉末扬雄的字。相如:汉武帝时的司马相如。二人皆辞赋家。

34可谓句:闳(hóng),博大。中,指文章内容。肆,恣肆、奔放。

外,指文章形式。

35方:指道理、礼法。

36成:指成熟、完美。

37跋前踬(zhì)后:进退都碰壁。《诗经风狼跋》:“狼跋其胡,载其尾。”跋,踩踏。胡,下巴的悬肉。,即踬,绊倒。意思是说老狼向前就踩在自己的悬肉上,后退又被尾巴绊倒。

38暂为二句:韩愈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同年冬,因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被贬阳山县(在今广东)令。

39三年二句:韩愈元和元年至四年任国子博士。国子博士为闲散官,故曰冗。不见治,看不到治绩。

4谋:指相合,相伴。

41竟死:此谓直到老死。

4为:表示反诘的语气词。

43噪(máng):屋梁。

4桷(jué):屋椽。

45栌(bólú):支撑屋梁的方木,即斗拱。侏儒:矮人,这里指短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