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少女漫画、女作家、日本人
2408300000009

第9章 少女漫画中的家庭观(1)

家庭作为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舞台和精神上的港湾,也是整个社会生活和伦理观念的缩影。因此,与爱情一样,家庭也永远是少女漫画和文学艺术的基本母题。我们知道,日本与中国一样,是一个长期受到儒教观念的规范和封建等级之约束的国家,以至于日本二战之前的文学大都是围绕着家庭这个轴心来加以展开的。家庭似乎是一堵墙壁,文学要么表现个性在对它的撞击中得以确立的胜利,要么描写在它的压制下个人毁灭的悲剧。但战后的情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高度的产业社会化、急速发展的大众社会化、城市化,出现了人的集中、团地、核家族化等现象,使传统的家庭观念发生了变质和解体。不再是家庭制度所表征的权威重压,而是新的疏远现象给人的心灵带来了孤独和不安。而家庭的形态也在新的现实中不断发生着新的裂变。这些无疑构成了日本当代文学和少女漫画乐于探究的重要题材。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篇首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的确,直到不久前都还存在着某种典型的“尽管平凡但却幸福的家庭范式”。比如,像《樱桃丸子》中那样,每当日头西落炊烟缭绕,家家户户都弥漫起了晚饭的香味,在外玩耍的孩子被母亲叫回到家里,一家人围坐在电灯下的餐桌旁,津津有味地享用晚餐。总之,一提到家庭,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肯定是像屏幕上的家庭电视剧那样,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大团圆场面。而与这种印象格格不入,或是不相吻合的家庭则全都被视为不幸的家庭。比如说,单亲家庭、再婚家庭,还有独身者的家庭……

可只要转念一想,我们就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谁能断言单亲家庭或者离婚家庭就是不幸的呢?就如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样,幸福的家庭不是也可以各有各的幸福吗?不是也可以有快活的单亲家庭,快活的再婚家庭等等吗?不用说,如今的少女漫画正在进行着这样的试验。

家庭范式的变迁

在上一章里我们说过,在那个“恋爱、性和婚姻三位一体”的浪漫主义爱情观一统天下的年代里,憧憬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构成了少女漫画的出发点。在那些漫画里,因相爱而结婚,并建立一个充满爱情的家庭,乃是少女们最大的理想。因此,尽管恋爱故事占据少女漫画的主流已为时匪浅,但直到三十年前为止,少女漫画的主题与其说是恋爱,还不如说是家庭。那时候的少女漫画大都是围绕着母女之间的纠葛(特别是继母与主人公的紧张关系)来展开的,还有对出生秘密的探究也是其中的一大主题。由此足以看出,血缘信仰在当时是何等地根深蒂固。那以后尽管少女漫画进入了校园爱情故事的全盛时代,但时而出现的家庭漫画故事几乎都围绕着新来的母亲与前妻小孩之间的龃龉来展开,而最后无非都以继母经过种种努力,赢得孩子的承认,第一次听到她由衷地叫唤一声“妈妈”而作为大团圆的结局。同样的故事如果登载在当今的少女杂志上,肯定会因远远落伍于时代而遭到人们的讥笑。因为在当今读者的眼里,父亲娶的新妻子与自己的亲生母亲乃是不同的存在,她不可能完全成为母亲的替身,而必须与自己之间创立一种新型的关系。这可以从当今少女漫画中所出现的对新母亲的呼语——“理惠子妈妈”、“亚由美妈妈”等中间找到佐证。在过去,因为存在着一种被视为规范的家庭模式,所以,即使某个新成员加盟其中,也不得不强装出一副血缘家族的模样,制造出与其他家庭别无二致的假象。然而,替身终归是替身,绝不可能被认同为血亲。所以,才会被人在背后斥之为“破碎的家庭”或是“背景复杂的家庭”。

就说对离婚的态度,过去与现在也大相径庭。在以前的少女漫画中很少出现离婚的情节。即便有,也大都被描绘成这样的模式:小孩因父母的不和而备感苦恼,直到有一天她的朋友忍无可忍,责问她的父母道:“你们只顾着自个儿,可是,你们理解她这个孩子的痛苦吗?”于是父母开始反省自己的自私,最终破镜重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离婚乃是源于大人的任性和不负责任。而这种看法显然也渗透到了少女漫画中。不过,时代确实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以一种平常心来看待离婚这件事情了。是否从离婚中去发掘一种光明的可能性另当别论,至少离婚已经不再是什么特别的事件,也并非什么犯忌的事情了。

从80年代末开始,在少女漫画中,故事设定为离婚家庭或私生子的情形也明显地增多了。而且不再采取以前的那样一种描写方式,而是作为环绕着少女们的一种现实来加以描写。比如,只要看看当时最被广为阅读的少女杂志《别册玛格丽特》88年第一期,就可以发现,其中的9部漫画中就有5部被设定成上述那种不寻常的家庭。比如郁笑绫的《POPS》,其男主人公就置身在一个背景复杂的家庭中,尽管还是高中生,却不得不独自寄宿在公寓里。而在宫川匡代的连载漫画《ONE——渴望爱情》中,主人公的父母已经离异,而她是和自己喜欢的男孩子住在一起的。在佐野未央子《难以对付的公主》中,主人公则是一个私生子,因为母亲的再婚,而不得不和继父及其儿子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在富樫纯《不要让手伸出那里!》中,其主人公也有着离异的父母。除了富樫纯的这部漫画之外,其他4部都是连载的长篇漫画,所以,并不意味着这一期杂志属于什么特殊的例外。

再看看同样拥有广泛读者的漫画杂志《ララ》1988年2月号吧。除了滑稽漫画和新人的作品外,十部漫画中属于普通家庭背景的只有区区两部。不能不说属于非正常家庭的主人公占据了相当高的比率。其中,中路有纪的《小山庄里遭人厌的的家伙》尤其值得一提。

在小山庄的宿舍里,与主人公同居一室的成介乃是一个著名建筑师的私生子。而他父亲在正妻那边还有一个与成介同龄的儿子。没想到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出现在了修学旅行的队伍中。对方也注意到了成介,动辄就找茬子来顶撞成介。不料事后的有一天,他专门到宿舍里来造访成介,诚恳地告诉成介,过去他对成介的存在感到不能容忍,一直盘算着,要是见到成介,一定要揍扁对方。但后来逐渐明白,父亲其实一直在努力地试图做一个好父亲,而且事实上也是一个好父亲。再说最重要的是,母亲也已经原谅了父亲。所以,自己也就开始认可父亲了。今天自己最想说的是——“我开始理解你的存在了。我认同你,我的哥哥。”

尽管这样的对话或许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成立的,但却表明了一种新的立场和观点,那就是不必去计较事情是否应该发生,而是要去思考应该如何面对已经存在的事实。只有当这样的想法得以成立之后,一个有别于过往的故事才可能创造出来。

自由而又富于创造性的父女家庭

榛野菜菜惠在《Papatoldme》中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而又快活明朗的父女家庭。这部从1987年开始连载了10年左右的巨幅作品创造了一个萦绕着童话氛围的世界,其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近10岁的女孩子,尽管时而喜欢撒娇,时而陷入感伤,但骨子里却是个踏实而干练的女孩。而她的爸爸却是一个小说家,显得年轻而英俊,具有敏锐的知性和感受性。当然,这种只有父女俩的家庭,过去也曾出现在和田慎二的《米奇和苹果派》系列漫画中,不过,相对于其中那个显得木讷但却富于包容力,并多少有些古典的父亲形象,《Papatoldme》中的父亲属于更具现代感的都市型父亲。尽管同样描写的都是父女组成的二人家庭,但《米奇和苹果派》营造的是一个安定的世界,而《Papatoldme》的特点则表现在明确意识到外部世界对父女家庭所抱有的偏见和攻击这一点上。

主人公知世的父亲年纪轻轻就痛失了病弱的妻子,但却一直没有再婚,这引来了周围那些多管闲事的太太们的同情和非议。她们认定一个男人很难独立地带大孩子,从而千方百计为其斡旋再婚的对象。面对世间怀疑的目光,知世和父亲奋力反抗,并意识到必须建立一个自由而又富于创造性的父女家庭。就像知世所说的那样,:“如果不两个人共同奋斗,那么,我就只能到姥姥家去生活了”。于是,她充分意识到,自己虽然是父亲的孩子,但首先更应该是一个共同生活者。尽管她顽强奋斗,但作为一个小学生,毕竟不免有脆弱和寂寞的时候。但她还是凭借自己的意志,尽量不打搅父亲的工作。她那尽自己所能的身影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知世的一句台词特别值得注意,她说道:“小时候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小孩子是和母亲在一起,而不是和父亲在一起?——等我稍微长大以后发现,因为孩子们几乎都是和母亲在一起的,所以人们就概括地说,孩子全部都是和母亲在一起的。可是,‘几乎’和‘全部’分明不是一码事呗。”

是的,“几乎“和“全部”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尽管存在着家庭的普遍模式,但却并不意味着那种模式可以涵盖所有的情形。不能归入那种模式的家庭同样可以是明朗而快活的。因而也从某个侧面反映并认同了现代社会家庭模式的变迁和多样化。

《暖路》中的母女家庭

少女漫画随着现代社会家庭模式的变迁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除了其中所描写的家庭模式变得多种多样以外,其描写方式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比如,不仅有像上述那样从积极的角度来把握“变形家庭”的漫画,也有描写主人公身在“变形家庭”中深感苦恼,并因此而备受伤害的漫画。

我们知道,纺木泽乃是处于少女漫画黄金期最后位置的漫画家,是一个昭示了时代变化的象征性存在。其代表作《暖路》(1986~87年)既是当代人气首屈一指的漫画作品,同时也是少女漫画中精心刻画人物关系和人物心理的杰作。而其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在只有母女俩的变形家庭中备受伤害的少女。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14岁的主人公和希因为想送给妈妈一个生日礼物,而偷窃了商店里的东西。她的父亲在12年前已经去世,如今她是和母亲俩生活在一起。她的母亲年纪约摸在35岁左右,是个喜怒无常的人,总是作出一副大小姐的模样,脑子里成天只装着自己爱情的烦恼,即使结婚后,也无法忘记高中时代交往过的男友,甚至至今还与已经结婚生子的他保持着情人关系。即便在得知和希因偷窃而被抓住了的消息后,母亲也毫不动容,一言不发。

14岁的少女认为,自己不过是母亲与她并不爱的男人苟且结婚后生下的孩子,所以,母亲肯定对自己漠不关心吧。但那对于母亲来说或许是深恶痛绝的男人,却是自己唯一的父亲。一想到这里,她就决不能原谅母亲。作为和讨厌的男人所生下的孩子,母亲也许并不需要自己吧,也许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碍手碍脚的包袱吧——这种担忧构成了一种根源性的不安。于是,她开始出入于暴走族的集会,甚至离家出走,开始变成了一个不良少女。但她的内心却非常渴望母爱,当她感冒了,又遭到高年级学生的虐待,被迫在寒风中回到家里之后,衣服也不换就倒在床上,急切地等待着母亲的归来,并一边想象着,母亲看见生病的自己后将会是怎样一种表情。可是,当天晚上母亲因与情人约会而没有回家,使得她的愿望彻底落空了。不久,她决定和一个名叫春山的男孩子住在一起,这时,她终于把自己过去一直想说而没有说的话一古脑儿地向母亲和盘托出:

“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自己和并不喜欢自己的母亲俩生活在一起,会是什么心情,你知道吗?无论做了什么坏事,最后能够回去的地方,不是就只有家吗?大家不都是如此吗?大家不都是这样回到自己家里去的吗?可是,我怎能不思忖道,我该回来吗?我的家就是那个样子吗?如果你觉得比起和我在一起,倒是和那家伙在一起更幸福,那么,这个家还算得上我该呆的地方吗?……”

可母亲缄口不语。这时,春山插嘴道:“阿姨,你讨厌这家伙吗?如果是的话,那就让我把她带走吧。”

这时母亲才回答了一句:“母亲怎么可能讨厌自己的孩子呢?”

经历了这种种变故之后,母女俩的关系渐渐发生了改变。在见到母亲的情人后,主人公才发现,过去一直以为是自己与父亲之间共同记忆的唯一往事,实际上是发生在自己与母亲的情人之间。这时候,思维陷入混乱的主人公跑去见春山。不等她道出事情的原委,春山就不无感慨地说了一句:“说来——父母……不也是毫无办法吗?要知道,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呗!”

后来,春山遭遇了事故,几乎变成了植物人。当主人公因连续10天没有进食而病倒,最后又终于恢复了意识时,母亲第一次狠狠地揍了自己的女儿,说道:

“你必须向自己的身体认错!”

最后落下半身不遂的春山还是得救了,而母女俩之间也加深了相互的了解,深切地感受到对方其实也是活生生的人。而母亲毕竟是母亲……至此,作品又回归到了对生命的怜惜上,并借助这母女俩的故事描写出了“生存”本身与各种“人际关系”的根源性联系。

孤儿的共同体

上面讨论的乃是还保持了所谓“家庭“这种形式的家庭,而事实上,在80年代以后颇受欢迎的少女漫画中,不少描写新型共同生活的作品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瞩目。比如有川原由美子的《前略?牛奶屋》(1983~87年)、成田美名子的《外星人大街》(1981~84年)、中路有纪的《小山庄里遭人厌的家伙》(1986~88年),以及吉村明美的《麒麟馆的涂鸦》(1987~92年)等等。在少女小说的领域内,也出现了曾被改编成漫画的冰室冴子的《杂居时代》①,还有由大森一树担任编剧兼导演的电影《再见的女人们》,也都描写的是女性共同生活的题材。

只要在一起共同生活,就可以构成家庭,而并不意味着唯有血缘关系才能组成家庭。与血缘相比,或许它确实带有某种暂时性,但即便是血缘关系构成的家庭成员——比如父子,母女等等——不也同样有不得不分手的一天吗?而最终剩下的家庭成员却恰恰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夫妻俩。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有必要把上述漫画中描绘的共同生活也作为一种家庭形式来考虑。一旦作如是观的话,那么,所谓的“变形家庭”也就不复存在了,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家庭具备了更宽泛的定义,从而让过往笼罩在家庭前面的“变形”二字丧失了修饰意义。少女漫画的这一发现正好与妇女运动认真反思“所谓的家庭究竟是什么?”的方向性不谋而合。

①见冰室冴子『杂居时代』集英社、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