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与方法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否则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所淘汰。我认为发展中医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中医的特色,而且还要具有时代的特色。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离不开中医,而中医的发展也需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史上一支最有生命力的学派,它是在传承和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汲取了现代医学的长处,特别是诊断学(包括病理诊断学)方面的长处,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在治疗上取长补短,采取中西药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独特优势,创最佳疗效。我从医50年,从事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业已30余载,深知在肾脏病专业中实行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下面谈一点我对肾脏病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
一、中西医结合的历史与现状
中西医结合渊源已久,始于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和医学家方以智(1611—1671)。他在接受明末西方传入的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西方医学知识。他在《物理小识》(1653年)中设“人身类”、“医药门”等,收集了当时有关生理、病理、药理方面的中西医学知识。如《物理小识·人身类》中既有中医脏腑气血之基本理论,又有西医解剖学之描述。体现了方以智的中西医汇通思想。所著《医学会通》是我国第一部论述中西医汇通之专著。清·康熙皇帝40岁时(1694年)得了疟疾,中医药未能治愈,耶稣会士洪若翰、刘应进上金鸡纳霜(奎宁),康熙服后很灵验,病好后召见洪若翰、刘应等,并在西安门内赏赐房屋。在宫中设立实验室,试制药品。提倡种痘,以防天花,并命耶稣会士巴多明将西洋《人体解剖学》书籍翻译成满文、汉文。到了清·乾隆年间,医学家王清任(1768—1831),主张医学理论必须与医疗实践相结合,重视尸体解剖。他利用当时瘟疹疫痢的流行,小儿死亡很多的机会,不畏艰辛,不避污秽,亲自到义冢中去剖视尸体,观察人体内脏形态和结构,并详细地记载了主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等十多条血管的走向,绘制出25幅人体脏腑图。治病重视调理气血,善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疾病,有独特的疗效。清·光绪年间,唐容川(1862—1918)主张中西医学要取长补短,致力于中西医汇通,著《中西医汇通医书五种》。同期的张锡纯(1860—1933)亦主张中西医汇通,著《医学衷中参西录》30卷,其中有不少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事例,其典型代表为“石膏阿司匹林汤”。创用阿司匹林与中药玄参、沙参等配伍治疗肺结核发热;用麻黄汤治疗外感风寒证时,若服药后一个半小时仍不发汗者,可服用西药阿司匹林以助发汗。主张中西医汇通的医学家还有很多,如恽铁樵、蔡小香、周雪樵、杨****等。以上仅仅是中西医结合的雏形,但也经历了350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特别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1997年,《****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决定》中明确指出:“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中西医结合”。2003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第三条中明确指出:“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第四条提出:“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际的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和我国《中医药条例》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是我们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基础,我们对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认识,应该统一到《决定》和《条例》这个基础上来。
目前,我国有相当规模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56所,其中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14家;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3172人,其中正高职称294人,副高职称789人;学科带头人197人,博士后5人,博士45人,硕士282人,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664人;中西医结合病房1609个,床位10501张,重点学科94个。初步具备一支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队伍。全国有23所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医院,这些机构在近10年内取得的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有305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部级105项,市局级184项。由陈可冀、李连达两院士强强联手,完成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全国有7所中医药院校开办了七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9所医学院校开办了本科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全国有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3个,中西医结合博士、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个,基础医学博士授权点3个,临床医学博士授权点9个,中西医结合硕士授权点61个。培养出中西医结合硕士、博士研究生几千人。造就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优秀科学家、专家和教授,如邝安堃教授、季钟朴教授、陈可冀院士、陈竺院士、沈自尹院士、吴咸中院士、李连达院士、黎磊石院士等。涌现出一批中西医结合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如骨科专家尚天裕,眼科专家唐由之,急救医学专家王今达,内科专家王宝恩、谢竹藩、廖家祯等,血液病专家张之南,肾脏病专家叶任高,消化病专家危北海等等。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到今天,也将近有半个世纪了。
二、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
中医受历史条件所限,病名大多以症状命名,而辨证论治才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真正精髓。辨证是中医诊断学,论治是中医治疗学。证候是中医学术体系中特有的概念,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辨证的过程,是以中医学的阴阳、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辨明疾病的病变性质、病变部位以及邪正双方盛衰状况,做出最后的诊断,这是中医的特色。若把辨证论治和现代医学的诊断学结合起来,即先用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和方法,明确是什么病,然后按中医辨证的方法辨明是什么证(也即什么证型),施行“病证结合”的诊断模式,这样才能了解患者的整体状态,明确疾病的病因、病机、严重程度和预后,选择中西药在治疗上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进行中西药有机结合的治疗,才是最好的诊疗方法。肾脏病亦不例外,如以血尿来说,首先按血尿的诊断程序,明确病因,若是肾脏肿瘤引起的血尿,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若是肾小球性血尿,则可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每能收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