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作物制种技术
24259700000103

第103章 主要牧草制种(3)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多变小冠花喜温暖干燥气候,抗旱、耐热、抗寒性强。生长适温15℃~30℃,-30℃低温下可安全越冬,春季气温2℃~3℃时即可萌芽。耐旱性强,轻壤土0~10cm土层含水量5%时仍可正常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在低产田、高山薄地、沟壑荒坡、林间隙地、沙荒地种植,土壤pH%6~8,适宜在酸性土壤及低洼积水地生长。

种子繁殖,施足底肥,进行硬实处理,根瘤菌接种,方法同苜蓿种子。春秋均可播种,或在土壤结冻后寄籽播种,消除硬实。条播,行距80~100cm,覆土1~2cm。

苗期生长缓慢,除草2~3次。幼苗期追施尿素667m2%5kg,初花期追施磷酸二铵667m2%10kg,尿素667m2%5kg,或尿素与磷酸二氢钾各50%配成0.5%的溶液,叶面喷施。第二年植株过密,隔行或隔株间苗,采种5~6年。小冠花为无限花序,花期5~7月,果熟期8~9月,种子成熟不整齐,落荚严重,分期采种,或在植株60%~70%荚果变成黄褐色时清晨收割,脱粒后用碾米机碾2~3次,获得净种子。

五、百脉根制种

百脉根(LotuscornculatusL.),英文名Bird"s%foot%trefoil、Pea%family,又名牛角花、鸟足豆、五叶草等,豆科百脉根属多年生草本。原产欧、亚温暖地区,现世界各国广泛栽培利用。在贵州等西南地区有野生种分布。适应性强,产量高,是栽培利用和草山改良的一种优良豆科牧草。百脉根耐瘠薄、固土防冲刷能力强,也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1.植物学特征百脉根可生长6~7年,主根粗壮,入土浅,侧根多而发达,脉状分布于30~60cm土层内。根能生新枝,枝丛生,分枝多,枝长可达100cm。草丛多呈半直立。叶层高度30cm左右,茎纤细,光滑无毛。掌状三出复叶,3片小叶生于叶柄顶端,2片托叶生于叶柄基部,似小叶。花柄细长,由4~8朵小花排列成伞形花序,具3片叶状总苞。花萼呈钟形,花冠浅黄至深黄色,每个花梗上有3~5个荚果,长圆柱形,每荚有种子10粒左右。每荚果含种子10~15粒。种子细小,肾形,橄榄绿或棕黑,千粒重1.0~1.2g。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百脉根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温18℃~25℃,开花期要求21℃~27℃。耐寒力较差,幼苗易受冻害,成株在-3℃~7℃下茎叶枯黄。耐热,较耐旱,喜光,不耐荫蔽。长日照,开花需日照14~16h。土壤适应性强,喜肥沃土壤,适宜pH%6.2~6.5。在瘠薄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上或短期受淹地亦能生长。耐践踏,再生性强。

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根、茎切成段(每段留3~4节)扦插。

1.播种期春、秋播种均可,春播在3月上中旬为宜;秋播在7月中下旬,生育期147d左右。春播当年极少开花,越年生的百脉根6月下旬或7月上旬初花,花期1个半月,7月下旬盛花,8月中旬荚熟。

2.整地播种百脉根种子细小,幼苗生长缓慢,与杂草竞争力弱,也易受遮荫或混播影响,故整地应精细。播种前施腐熟圈肥667m2%1500~2500kg,过磷酸钙667m2%25~50%kg,酸性土壤中加入少量石灰。百脉根硬实率为21%~64%,播种前种子机械磨损处理或浸泡(参照苜蓿制种),以提高发芽率和促进齐苗。条播,播深l~2cm,行距30~40cm,播种量667m2%0.5~1.0%kg;

撒播播种量667m2%1.5~2kg。山区宜采取等高线开沟播种。

3.田间管理幼苗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要及时中耕,禁放牧、践踏毁坏幼苗。草地建植后,不能放牧利用过重,或在灌水,降雨后放牧。灌区结合灌水追肥,旱地利用降雨追肥,施过磷酸钙667m2%10~15kg,磷二铵或硝酸铵667m2%4~5kg。人工草地用于刈割利用的适宜期为初花期至盛花期,刈割留茬5~8cm,放牧留茬10~15cm。第2年生长的百脉根叶层紧密,杂草就不易侵入,一般不再进行中耕除草。

4.收获留种百脉根是良好蜜源地,花期来临,将蜂箱运置四周,促进传粉。开花期长,种子成熟不一致,成熟后易裂荚落粒,在70%的果荚变为黑褐色时,即可刈割收种,有条件可随熟随收,分期进行。清晨收种可避免种子脱落,种子产量667m2%40~70kg。

§§§第三节一、二年生豆科牧草制种

一年生或越年生豆科牧草包括草木樨、箭舌豌豆、苕子、紫云英等,栽培广泛,均采用常规制种繁殖种子,技术较为简单。以箭舌豌豆为代表了解制种技术。

一、箭舌豌豆制种箭舌豌豆(ViciasativaL.),英文名Common%vetch,又名普通豌豆、普通苕子、大巢菜、春巢菜,野豌豆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南部和亚洲西部,日本、朝鲜也有分布。早在2400年前中国就大量栽培,是古老的绿肥植物和牧草,各省、自治区均有分布,西北、华北地区栽培较多。箭舌豌豆与毛苕子等同属植物统称为苕子。

1.植物学特征箭舌豌豆主根肥大,入土浅,侧根发达,根瘤多。茎侧卧细软,呈半攀缘状,具棱,长约80~120cm,分枝3~5个。子叶留土,真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4~10对,倒披针形,顶端截形凹陷,具卷须。花1~3朵生于叶腋,花梗短,花冠紫红色,花柱背面顶端有一簇冉毛。荚果狭长,稍扁,4~6cm,成熟时褐色,含种子7~12粒。种子圆形或扁圆形,粉红色、灰色和黑色等,千粒重50~60g。

2.对环境条件要求箭舌豌豆喜凉爽干燥气候,抗寒性强,适应性广,但不耐炎热。种子发芽适温26℃~28℃,幼苗能耐-6℃的低温。在较低温度下仍能生长,较紫花苜蓿凋萎晚,在北方能长至11月中旬。生长最低温度3℃~5℃,生长适温15℃~20℃。生育期90~134d。较耐旱,对水分较敏感,多雨产草量可提高0.5~1.0倍。干旱时生长不良,但能长久保持生机,遇水后又可继续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pH%5.0~8.5沙壤及排水较好的土壤生长,耐瘠薄,不耐盐碱。固氮能力强,2~3片叶即开始形成根瘤,分枝到现蕾期是固氮高峰期。

制种栽培与生产栽培相同,春播为主,北方秋播不能正常开花结实。

1.土地准备箭舌豌豆是自花授粉作物,与其他豌豆品种隔离30~50m,应防止机械混杂。在南方及北方能越冬的地方宜秋季晚播,冬前和返青后植株生长健壮。山地丘陵地区旱地留种,制种田设在岗墚、坡地,可有效控制徒长。平原地区应在旺盛生长期控制灌水。播种前深耕整地,以秋耕最好,耕深18~20cm。施优质农家肥667m2%1500~2000kg,过磷酸钙667m2%20~25kg作基肥。

2.播种北方3月中下旬播种,热量条件好的地区可以在初夏播种。条播,播种量667m2%3~3.5kg,行距30~40cm,播深3~4cm。墒情不好,可播深一些,播后耙耱、灌水。箭舌豌豆由于徒长造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种子产量变幅很大。应注意降低播种量,扩大个体的营养面积,保持田间通风透光,促使单株健壮生长,提高结实率。

3.田间管理箭舌豌豆幼苗生长缓慢,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在分枝期和盛花期灌水,苗情较差的地块在分枝期施尿素667m2%15kg,促进根瘤的生长和开花。分枝盛期至显蕾控制水分,防止徒长。盛花期以后停止灌水,促进果荚成熟。

4.收获采种种子成熟后种荚易爆裂,不管顶部有无青荚或残花,在70%~80%的荚果变黄时收获,以免裂荚损失。及时摊晒脱粒,防止遇雨发芽霉变,产量667m2%150~200kg。

二、草木樨制种

草木樨(MelilotussuaveolensLedeb.),英文名Sweet%clover,别名黄花草、野苜蓿,草木樨属二年或越年生草本。原产欧洲、亚洲,分布广,中国南北各省区均种植。有6个栽培种:白花草木樨、黄花草木樨、香草木樨、细齿草木樨、印度草木樨、伏尔加草木樨等,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和绿肥、牧草。

1.植物学特征草木樨主根长,入土深近2m;有根瘤,侧根发达。茎直立中空,多分枝,高50~150cm以上,全株含香豆素,有臭味。三出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边缘有锯齿。总状花序,腋生,花序轴延伸,花稀疏;花冠白色或黄色,旗瓣较翼瓣长。荚果球形或卵形,被短绒毛,不易开裂;种子1~2粒,肾形,略扁平,黄色或黄棕色,千粒重1.9~2.5g。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草木樨适应性强,耐瘠薄、耐旱、耐寒、耐热,可耐冬季-40℃低温和夏季40℃高温。喜阳光、湿润环境,除酸性土、涝洼地外,其他土壤均可种植。在瘠薄地较紫花苜蓿生长良好,在含盐量0.2%~0.3%的土壤上也能正常生长。一年生品种当年结实,二年生品种翌年结实,开花期6~7月开花,8月种子成熟。

草木樨早春、夏季和初冬均可播种,冬播比春播出苗率高,播种前施过磷酸钙667m2%40kg。种子用碾米机碾磨2~3遍,破除硬实。条播,行距40~60cm,播深2~3cm,镇压、灌水。播种量667m2%1.0~1.5kg。如果与玉米混合播种或隔行播种,播种量667m2%0.8~1.0kg。苗期施尿素667m2%10kg,苗高5~6cm时中耕除草1~2次,花期保持土壤湿润。防蚜虫、象甲、白粉病、茎腐和根腐病,预防菟丝子寄生。种子成熟不一致,荚果脱落严重,须适时收获。以田中花序已基本开败,没有盛开的花,全株荚果70%变成褐黄色,即可收获。收割后趁干燥前运至晒场,堆放数日后熟,用碾米机脱掉荚壳,制种产量667m2%100~150kg。

三、紫云英制种

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英文名Chinese%milk%vetch,别名红花草,豆科黄芪属越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日本也有分布,是中国南方及北方温暖地区重要的绿肥作物。品种多,分早、中、晚三个类型。

1.植物学特征紫云英主根肥大,入土40~50cm,侧根发达,分布浅。茎直立或匍匐,圆形中空,有疏茸毛,柔嫩多汁,茎高80~120cm,野生种茎高10~30cm。羽状复叶,小叶7~13片,倒卵形或椭圆形,被疏柔毛。总状花序近伞形,腋生,花梗长,顶端簇生7~13朵花,紫红、淡红、白色等。荚果细长,微弯,顶端喙状,黑色,4~10粒种子。种子黄绿色,肾状,千粒重3~3.5g。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紫云英喜温暖湿润气候,发芽适温20℃~25℃,生长适温15℃~20℃,开花结荚适温l3℃~20℃,地上部分在-5℃~-7℃时即受冻。发芽要求湿度大,出苗后怕旱又忌涝。不耐瘠薄、盐碱,喜沙土或黏壤土。

紫云英是异花授粉植物,昆虫传粉,杂交率60%,品种间隔离1000m。选排水良好的旱地,施磷肥667m2%40kg。播种时种子用沙擦种,然后用0.3%盐水选种,清水洗净后浸种12~24h,根瘤菌拌种。春播4月中旬,秋播9月中旬。落水播种,条播或撒播,适当稀植,行距30cm,播深1~2cm。5~7d出苗,苗期追施尿素667m2%5~10kg,冬前施土杂肥667m2%500~1000kg,以利越冬。翌年3月抽茎现蕾前施尿素667m2%5~10kg,钾肥667m2%5~10kg,或0.5%磷酸二氢钾喷施,也可施硼、镁肥提高结实率。花期30~40d,开花到成熟20~30d,待荚果60%~70%变黑,阴天或露水天带茎叶收割,晒干脱粒、精选。

四、毛苕子制种

毛苕子(ViciavillosaRoth)英文名Hairy%vetch、Russian%vetch、Villose%vetch等,别名蓝花草子、巢菜、野豌豆、冬箭舌豌豆,毛苕子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豆科草本,栽培种有毛苕子、光叶紫花苕等。原产欧洲北部,中国20世纪40年代引入,是重要的牧草、绿肥作物。

1.植物学特征毛苕子根系发达,主根粗,入土1~2m;侧根分枝多,密集分布在20~30cm土层;根瘤姜形或鸡冠状。茎四棱中空,匍匐蔓生,长2~3m,株丛高40~60cm,基部有3~6个分枝节,每节3~4个分枝,全株密生银灰色茸毛。偶数羽状复叶,小叶狭长,5~10对,顶端有卷须3~5个。总状花序,无限开花,小花10~30朵,聚生于花梗上部一侧,花冠蓝紫色。荚果短矩形,含种子2~8粒。种子圆形,黑褐色,千粒重30~40g。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毛苕子为弱冬性,生育期长。喜凉,不耐热。生长期耐4℃~5℃低温,种子发芽适温18℃~20℃,生长适温20℃~25℃,气温高于30℃,生长受到抑制。耐旱,生长期在8%土壤水分下能正常生长,不耐涝。耐瘠薄、耐荫,喜沙土、壤土,适宜pH%6~8.5。

毛苕子在北方春播,播前施有机肥667m2%1500~2000kg,磷酸二铵667m2%10~15kg作基肥。4月中旬气温稳定到10℃时播种,8~10d出苗。种子处理方法与苜蓿相同,毛苕子枝蔓相互覆盖,严重影响种子产量。制种应稀播,条播行距50~60cm,与玉米稀植间作,供其茎枝攀援。苗期中耕除草,分枝期追施尿素667m2%15kg。6月下旬开花,8月初成熟,结荚数占开花数10%~15%。裂荚严重,当下部荚果将成熟时及时收获。

§§§第四节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制种

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主要有无芒雀麦、冰草、黑麦、羊茅、披碱草、芨芨草等,以无芒雀麦为代表介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制种技术。

一、无芒雀麦制种

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Leyss),英文名Smooth%bromegrass,别名光雀麦、无芒草、禾萱草,雀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欧洲,野生种类广泛分布于亚洲和北美等地。是欧洲、亚洲和美洲干旱、寒冷地区的重要栽培牧草,也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较耐盐碱,可耐水淹50d之久。寿命25~50年,无芒雀麦在播种当年一般不采种,第二、三年开始采种。

1.植物学特征无芒雀麦须根系发达,有横走根茎,分布在距地面10cm的土层。分蘖力强,当年播种分蘖数10~37个。茎直立,圆形,粗壮光滑,高90~120cm。叶色淡绿,长而宽,5~6片,叶鞘闭合。圆锥花序,小穗披针形,花4~8朵。种子披针形,暗褐色,千粒重3~4g,500g种子约有20万粒。

2.生长发育周期无芒雀麦在播种后10~12d出苗,35~40d开始分蘖。播种当年一般仅有个别枝条抽茎开花,绝大部分枝条呈营养枝状态。甘肃河西地区在3月底播种,4月中旬全苗,5月上旬分蘖,个别枝条6月中下旬抽穗开花。第二年3月中下旬开始返青,6月上旬抽穗,下旬开花,7月中下旬种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