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作物制种技术
24259700000105

第105章 主要牧草制种(5)

2.播种适宜播种期3月20日至4月5日,适期早播。在春旱严重地区,早熟品种在5~6月播种。播种量667m2%10~15kg,基本苗667m2%20万~23万株,穗数667m2%30万穗。播种时施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667m2%20~25kg作种肥。行距15~20cm,播深度4~6cm,二潮地播种深度3~4cm。播种后及时镇压,防止跑墒,顺播横压,提高镇压效果。

3.田间管理燕麦4月中下旬出齐苗,在三叶期、五六叶期(约在三叶期后15d)和开花期灌水。后期灌水根据实际降雨情况,酌情增减灌水次数。三叶期灌水时追施尿素667m2%8~10kg;五六叶期,根据燕麦叶色,如果发现叶片色淡绿,可结合灌水再追施尿素667m2%5~8kg。6月上中旬进入抽穗期,7月中下旬成熟。燕麦生长期虫害主要有蚜虫和黏虫。如发现黏虫危害,用5%来福灵乳油15~20mL兑水60kg喷雾;蚜虫用10%蚜虱净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在燕麦4~5叶时期,用72%的2,4-D丁酯40~50g加水40kg喷雾除草,注意除草剂对周围双子叶作物的影响。

4.收获留种燕麦可以用机械收获。当燕麦穗由绿变黄,上、中部籽粒变硬,表现出籽粒应有的大小和色泽,进入黄熟期时进行收获。脱粒后及时进行晾晒、打碾、精选,含水量12.5%。制种产量:裸燕麦667m2%150~200kg%,普通燕麦667m2%350~450kg%。

二、苏丹草制种

苏丹草(Sorghumsudanense(piper)Staot),英文名Sudangrass,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原产于非洲的苏丹高原。在欧洲、北美洲及亚洲大陆栽培广泛,中国1949前已经引进,现南北各省均有较大面积的栽培,适宜在气候温暖、干旱地区种植。目前育成的杂交高粱—苏丹草是饲用高粱和苏丹草自由授粉产生的发育正常的后代,结合了二者的优点,产量高于苏丹草,再生和分蘖能力强,可多次利用,适口性好,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1.植物学特征苏丹草须根发达,入土2.5m。茎直立,圆柱状,高2~3m,粗0.8~2.0cm。分为直立型、半散开型、散开型、铺展型。分蘖力强,侧枝15~25个,最多40~100个。叶7~8片,宽线形,深绿,表面光滑;叶鞘稍长,全包茎,无叶耳。圆锥花序,分为披散型,紧密型,侧垂型三类。每节着生两枚小穗,两性花无柄,能结实;雄性花有柄。结实小穗颖厚,有光泽。种子扁卵形,全部为颖片包被,颜色有黄褐、红褐色、紫黑色等,千粒重10~15g。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苏丹草性喜温暖,不耐寒,但耐旱力较强。种子在12℃~14℃发芽,最适温度20℃~25℃,幼苗在2℃~3℃时即受冻害。成株抗寒,早霜仍然青绿。短日照植物,再生性好,抗旱力强,抽穗到开花生长最快,需水最多。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

苏丹草为异花授粉作物,品种间及与高粱隔离300m。播前整地,施有机肥667m2%1500~2000kg,复合肥667m2%10~15kg。4月地温达到12℃~14℃播种,条播,行距40~50cm,覆土4~5cm,墒情差时可达6cm。苗期中耕,拔节期追施尿素667m2%10kg,孕穗至乳熟期不能缺水。种子易脱落,在主茎穗色变黄干燥,种粒有光泽时收割,晒干脱粒、精选。

§§§第六节其他牧草制种

牧草除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外,还有一些其他科属植物,如菊科的菊花草,紫草科的聚合草,黎科酸模属的鲁梅克斯等。木本和小灌木类牧草在本书中不作介绍。

一、鲁梅克斯制种

鲁梅克斯(Rumex.patientia×R.tianschanicus),英文名Rumex,又叫杂交酸模、高秆菠菜,蓼科酸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以巴天酸模为母本,天山酸模为父本远缘杂交,长期选育而成的植物新品种。适合在中国南北方大多数地区种植,也可在高海拔地区种植。

1.植物学特征鲁梅克斯生长期长达25年,根为肉质根,直根,根体粗壮,根深可达1.5~2m。茎直立,中空,开花期株高可达1.7~2.9m,每株分蘖10个以上,多的超过20个,成族生长。叶柳叶形,长50~100cm,宽10~20cm。花两性,雌雄同株,总状花序。果实瘦果,褐色,具三棱,种子千粒重3~3.3g。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鲁梅克斯生育期短,喜水喜肥,抗寒性强,返青早,生长速度快。在冬季-40℃地区可露地越冬,夏季35℃以上时,停止生长,呈休眠状态。耐盐碱、耐干旱,在含盐量0.6%,pH%8~10的土壤和降水量130mm的干旱地区均能正常生长。适合在荒山、荒坡和缺乏肥水的贫瘠土地上种植,但苗期抗旱力弱。

1.土地准备选中等肥力的土壤,播种前施腐熟的有机肥667m2%3000~4000kg,复合肥667m2%5~10kg,深耕20cm以上,耙耱均匀。鲁梅克斯品种较少,与其他作物不必隔离,但是在水塘、河流边有巴天酸模,在生长期注意铲除。

2.播种方法一般秋播,当地温降到10℃~15℃时,8~9月份即可播种。秋播最迟在停止生长前2个月播种完毕,以利于越冬。采用条播、穴播,穴播时每穴3~4粒种子,播种深度1.5~2.0cm,用种子量667m2%100~150g。条播行距50~60cm,株距30cm左右,播种后灌水。春播宜用35℃温水浸种3h催芽,播后适度镇压,以利于出苗。在干旱地区,可以育苗移栽,以求保证全苗和节省种子。幼苗长出3~4片叶时移栽,移栽在下午进行。

3.田间管理播后灌透水,5~6d即可发芽,9~15d全苗,温度高、墒情好时出苗更快。待土表稍干时(5~6d)再灌1次。苗期中耕、除草、蹲苗,苗期地上部分生长较慢,分枝以后生长加快,待长到3~5片真叶时,追施尿素667m2%15kg,以后灌水见干见湿。当年生植株在封冻前可以刈割1~2次。收割后追肥1次,以氮肥为主,辅之一定数量磷肥。翌年春季开沟深施有机肥。鲁梅克斯苗期易受地下害虫危害,应注意防治。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刈割时应注意提高留茬高度,留茬5~6cm为宜;每次收割完毕,需待伤口愈合后再灌水,避免田间积水,及时挖除病株,以防感染。

4.收获留种植株生长第一年为叶片和芽组成的叶簇,第2年抽薹开花结实,待花枝茎干变黄,果实成为棕褐色即可收获,花枝晒干后脱粒精选。

二、串叶松香草制种

串叶松香草(SilphiumperfoliatumL.),英文名Cup%plant,别名松香草、菊花草、杯草、串叶菊花草等,属菊科多年生草木。原产北美洲中部草原地带,中国北方各省及云南、湖北等省种植,生长结实良好,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饲料作物。

1.植物学特征串叶松香草茎直立,四棱,多汁,株高2~3.5m。地下根茎上形成10~20多个紫色鳞片的根茎芽,次年根茎芽生长出嫩茎。茎叶肥大,对生,叶长55~70cm,宽12~30cm。

无叶柄,托叶相互连接,将茎包于其中,形成贯穿叶,越向顶端,越明显,成对的叶片,把整株茎分成12~15节。头状花序,顶生,花黄色。种子为瘦果,心脏形,扁平,褐色,千粒重20~23g。

2.开花授粉习性串叶松香草在播种第一年,沿根部形成12~18个莲丛叶,第二年抽薹,6月中旬现花蕾,下旬开花,至10中旬,其开花习性为自下而上、由内及外的无限式开张型,单株花期44d,种子成熟需25~30d,8月上旬后种子陆续成熟。成熟的种子在花柄上呈水平方向展开后即随风飘落。松香草系虫媒花,花期长,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每朵花有5对萼片,17~24粒种子。

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串叶松香草是一种长寿的多年生牧草。抗寒、耐高温,根能忍受-38℃以下低温,在32℃以上高温仍可正常生长。发芽温度10℃~15℃。生长适温15℃~30℃,一般5℃以上开始生长,到降霜时停止生长。北方能安全越冬,在长江流域可越夏。耐水淹.喜温暖、湿润气候和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不耐瘠薄。对酸性土壤较敏感,适于在pH%6.5~7.5的土壤上种植,耐旱性差。

串叶松香草繁殖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有分株移栽和切茎、切根温床育苗法。制种以种子繁殖为主,直播或育苗移栽。

1.育苗春播在3月中旬,秋播8月下旬至9月下旬。播种前晒种1~2d,用25℃~30℃温水浸种12h,沥干后用湿沙拌匀,置于20℃~25℃处催芽3~5d,待种籽多数露白播种,播种量667m2%0.05~0.1kg。选择肥沃的田块作苗床,翻土平整作畦,畦宽1.5~2.0m,施足基肥。可以采用撒播、条播或点播。撒播时,粒距5~10cm;条播时,行距20~25cm;点播株行距5cm×5cm。营养钵或营养纸袋育苗,播种深度1.5~2cm,播后覆盖细土或细沙,用地膜或草秸覆盖保温保湿。

苗齐后揭开覆盖物,注意水肥供应。育苗期间及时中耕除草,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移栽。

2.定植管理定植时选择土层深厚,灌溉便利的土地。施腐熟厩肥667m2%3000~4000kg,硫酸钾667m2%10kg。定植株行距40cm×60cm,第二年隔行间苗,间下来的植株,可作无性繁殖材料,扩大种植面积。移栽后灌水,5~7d后再灌1次缓苗水。缓苗后植株生长旺盛,结合中耕,对种株培土起垄,在植株封垄前分两次完成,垄高20cm。并灌水施肥,可追施粪水667m2%1000kg,或尿素667m2%10~15kg。入冬前施1次畜粪、鸡粪肥,既可防冻,又可促进翌年发芽生长。当年苗可以刈割1~2次,采用割边叶、留心叶方法,每次刈割后应施肥灌水,有利于缓苗。

3.收获留种串叶松香草当年栽培苗一般不结实或结实很少,第二年开始采集种子。花期长,种子成熟极不一致,成熟后易脱落,主要采收第一花期结的种子,3~5d采收1次,收后及时晒干、精选贮存。早春无性繁殖的植株,生长良好,当年可以收到少量种子。

三、籽粒苋制种

籽粒苋(AmaranthushypochondriacusL.),英文名Prince"s%feather,又名千穗谷,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原产热带中美洲和南美洲,已广泛传播于其他热带、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多数地区均可种植,是一种粮、饲、菜及观赏兼用、营养丰富的高产牧草。

籽粒苋株高250~350cm,茎秆直立,有钝棱,粗3~5cm。分枝再生性强,单叶,互生,倒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圆锥状根系,主根不发达,侧根发达,集中于10~30cm的土层。花器构造与苋科其他作物相同。喜温,抗旱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在酸性、重盐碱土壤、贫瘠的风沙土壤及通气不良的黏质土壤上也能生长。

籽粒苋种子细小,需精细整地,秋季深耕,施入腐熟有机厩肥667m2%2000~3000kg。播种前灭草、镇压。春、夏、秋季均可播种,北方地区春播在4月上旬到5月下旬,夏播在6月上中旬,南方3~10月。播种量667m2%0.4~0.5kg,条播,株行距30cm×10cm播种深度1~2cm,播种后镇压。地温18℃~24℃时种子萌发,二叶期间苗,四叶期定苗,留苗667m2%2万株。也可育苗移栽。苗期生长慢,易受杂草抑制,应中耕1~2次。若春旱严重,应灌溉保苗。现蕾期灌水,追施尿素667m2%40kg。植株60%叶片发黄时一次性收割,晒干、打碾、精选,制种产量667m2%150~200kg。

四、普那菊苣制种

普那菊苣(CichoriumintybusLcu.puna)英文名Puna%chicory,菊科菊苣属多年生宿根草本牧草。可鲜喂、青饲、制干粉,或者与紫花苜蓿等混合青贮,以备冬春利用。

普那菊苣主根粗大肥厚,叶长20~40cm,宽4~7cm,叶色深绿。生长第一年就可抽茎开花结实,开花期株高可达1.6~2.0m,蓝色头状花序。种子细小,褐色,楔形,千粒重1.0~1.2g。普那菊苣寿命长,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旱地、荒地均可种植,喜温暖湿润气候,抗旱、耐寒性较强,较耐盐碱。抗病虫能力较强,怕涝,涝后易烂根死亡。

普那菊苣用播种、切根繁殖,以播种繁殖为主。切根移栽时将肉质根切成2cm长的小段,然后进行移栽,行株距40cm×20cm,田间管理与播种繁殖相同。

1.播种可育苗或直播。育苗时落水播种,播种量100g,种子与细砂拌匀撒在苗床上,播中后撒0.5~1.0cm厚的细沙土或草木灰,保持苗床湿润,待幼苗长出6叶时进行移栽,栽后浇水。直播,春播、秋播均可,在3~4月或7~10月播种。播种量667m2%0.3kg,行距30~40cm,播深2~3cm。普那菊苣种子细小,注意幼苗的培育。播种前要求精细整地,施腐熟的有机厩肥667m2%2500~3000kg作底肥。播种时用细砂与种子混合,播撒均匀。

2.田间管理播种后5~7d齐苗,真叶展开后施尿素667m2%10~13kg,促进幼苗快速生长。菊苣怕涝,适时灌水,田间不能长期积水,及时施肥、锄草,注意早期病虫害防治。种子收获后割除种株,新生植株刈割作饲用,每次刈割后要及时浇水和追肥,以促进茎叶再生。9月中旬以后不再刈割,积累养分越冬。

3.收获留种菊苣开花结实习性与茼蒿、莴苣等菊科植物相同,果实成熟后落粒性较低,种子收获方法参照茼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