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果类蔬菜主要有番茄、辣椒、茄子等,酸浆是茄果类稀特蔬菜。茄子,番茄、辣椒适应性强,分布广,栽培面积大,在中国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地方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茄果类蔬菜属于茄科植物,番茄、辣椒起源于美洲,茄子起源于印度。
茄果类蔬菜习性相近,喜温怕冷,遇霜冻即死,也不耐30℃~35℃高温。属中光性作物,开花结果期对光周期要求不严格,氮肥偏多茎叶容易徒长,番茄、茄子属自花授粉作物,辣椒属常异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10%。茄果类蔬菜花器较大,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常规品种和杂交品种生产量都很大。
§§§第一节番茄制种
番茄(LycopersicumesculentumMill.),英文名Tomato,别名西红柿、洋柿子、柿子等,是茄科番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带,是各地主要蔬菜之一,也是北方温室高效栽培主要蔬菜种类,番茄种子需求数量多,质量要求高,每年制种量大。
一、生物学特性
番茄植株长势强,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主要分布在30cm的耕层内,最深可达1.5m。茎半蔓性或半直立性,基部木质化,合轴分枝。叶互生,不规则羽状复叶;
每个复叶有裂片5~9对,裂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色浅绿或深绿色。茎、叶上密被短腺毛,分泌汁液,散发特殊气味,有驱虫作用。花两性,完全花,自花授粉,天然异交率在4%以下。花序有总状、复总状和不规则花序三种,序内花数因品种、花序类型、营养状况不同而不同。一般每序6~10朵花,小果型及樱桃番茄达到10~60个,或更多;植株每隔1~3叶着生一个花序。种子扁平卵圆形,表面覆盖绒毛,千粒重2.7~3.5g,寿命3~4年。
番茄喜温暖,不耐炎热。生长发育适温20℃~25℃,低于15℃授粉、受精和花器发育不良,低于10℃植株生长停止,在-l℃~-2℃下植株死亡,在30℃~35℃植株生理受阻,甚至停止生长。种子发芽适温25℃~30℃,幼苗期适温20℃~25℃,开花期适宜的昼温20℃~25℃,夜温15℃~18℃,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低于15℃停止开花,高于35℃落花落蕾,结果期适宜温度25~28℃。番茄喜光,光照不足或遮荫会发生徒长,坐果率下降。植株吸水力强,属于半耐旱性蔬菜,适宜空气湿度45%~55%,土壤湿度60%~80%。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生育前期需较多的氮,适量磷、钾,坐果以后需较多的磷和钾。
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开花期、结果期等四个时期。
1.发芽期种子发芽至第一片真叶出现,需要7~9d。
2.幼苗期第一片真叶出现至现蕾,需50~60d,幼苗在2~3片真叶时开始花序分化。
3.开花期第一花序现大蕾至坐果,需10d,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与并进时期。
4.结果期第一花序坐果至全株结果结束,从开花授粉到成熟需40~50d。
二、花器构造和开花结果习性
番茄花为完全花,萼片5~6枚,萼片谢花坐果后不脱落。花冠黄色,基部合生,先端5~6裂;雄蕊5~7枚,花丝短,花药长,连接成圆锥状药筒,成熟后从药筒内壁各个花药中心线两侧纵裂散粉。雌蕊包围在药筒中央,在开花过程中花柱伸长,突出药筒,沾上花粉,完成自花授粉。部分品种花柱很长,授粉之前就突出药筒,称为“长柱花”,异交率较高。
少数花朵中花柱数枚呈复合状,结畸形果,不宜做杂交。少数品种花药连接松散,药筒尖端开裂较大,对判断去雄时间造成影响。雌蕊子房2心室到多心室,内生胚珠数百粒,中轴胎座,通常制种产量随心室增加而提高。
番茄花从基部向上顺次开放,通常一序花没开完,第二序已开始开放。花芽分化为播种后25~30d。番茄的花开放前,花冠迅速生长,当冠端与花萼尖大致齐平时,花萼顶端分离外张,逐渐露出淡绿嫩黄的花冠,称“露冠”。当花冠继续伸长时顶端分离开张,花瓣间展开达到30°,雌蕊成熟,开始具有受精结实能力。花瓣间展开达90°称为“开放”,达到180°时为盛开期。此时花瓣鲜黄,花药成熟并散粉,花柱迅速伸长突出药筒,柱头分泌粘液接受花粉。花开放后1~2d为授粉最佳时期,盛开期结籽能力最强。采用蕾期去雄,盛开期授粉的方法制种,能明显提高坐果率和单果结籽数。雌蕊受精能力可保持4~6d,此后花瓣逐渐向后翻卷、凋萎、谢落。番茄在一日当中开花无定时,上午4~8时最多,下午2时后很少。晴天开花多,阴天开花少,下雨天基本不开花,雨后初晴开花最集中。番茄花在适宜条件下授粉,数小时后花粉管萌发,两天后完成受精,果实开始膨大。
三、品种类型
蕃茄根据食用加工特点分为鲜食型和加工型两类,其中部分品种类型也作观赏栽培。按生长和开花结果习性可以分为有限生长类型和无限生长类型。番茄属是由普通栽培种(Ly-opersiconesculentum)和与之关系密切的几个种组成,又分为普通番茄和秘鲁番茄两个复合体种群。普通番茄群包括:普通番茄、细叶番茄、奇士曼尼番茄、小花番茄、奇美留斯凯番茄、多毛番茄等;秘鲁番茄群包括智利番茄和秘鲁番茄。番茄的亚种有色番茄亚种(ssp.eulycopersicon)和绿色番茄亚种(ssp.eriopersicon)。
普通番茄有5个变种:栽培番茄、樱桃番茄(Cherry%tomato)、大叶番茄、梨形番茄、直立番茄。栽培番茄的祖先是樱桃番茄,栽培番茄的品种有三大系统:意大利系统、英国系统、美国系统,各系统品种都很普遍。
四、制种技术
番茄常规制种以春季育苗,露地垄作覆膜栽培为主,栽培管理与商品生产相似,但是制种田管理更精细。
1.培育壮苗壮苗是提高种子产量的基础。
(1)苗床准备。用小拱棚或温棚育苗,667m2%需要12~15m2苗床面积,苗床精细耕翻平整做畦。床土配制:30%优质腐熟有机肥,70%未种过茄科作物的疏松园土,过筛后掺匀,用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对床土消毒。加入复合肥10m2%0.5kg,草木灰10m2%1.0kg,在温棚中预热3~4d装钵或均匀撒在苗床上。
(2)播种。播种时期的确定要根据番茄幼苗定植时保证苗龄,需要50~60d。北方3月中旬播种,日光温室推迟几天,用营养钵育苗、苗床撒播或方格(6~8cm×10cm)点播育苗。播种后覆1.0~1.5cm河沙,灌透水,保持床温25℃~30℃,5~7d即可出苗,出苗缓慢时需再灌水1次。
(3)苗床管理。齐苗后夜温控制在8℃~12℃,3~5d真叶顶心后,恢复正常温度管理,白天20℃~25℃,晚上15℃~17℃,苗床中相对湿度50%~55%。上午10时至下午4时通风,调节温湿度,风量从小到大逐渐递增。根据苗情进行苗床灌水,用50%甲霜铜800~1000倍液喷雾,预防早疫病、灰霉病等。移栽前5~7d放大风炼苗,壮苗标准7~8片真叶,明显可见一穗花蕾,茎秆挺直,叶片舒展,无病虫害。
2.土地准备番茄虽然是自花授粉作物,但天然异交率可达4%,需要和其他番茄隔离,常规制种隔离50~70m;杂交制种200m。选择不与茄果类连作或重茬,远离病区的地块制种。
移栽前结合耕翻整地施入优质有机肥667m2%4000kg,垄作地膜覆盖栽培,垄距50~60cm,垄高15~20cm,垄肩宽50cm。地膜覆盖栽培,用80~90cm宽地膜覆盖,地膜拉紧、铺平、压实。
3.定植及管理在预防终霜冻害的前提下,早移栽定植可促进早熟,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当晚霜即将结束,地温稳定在10℃以上定植。每垄两行,株距30~40cm,“丁”字形移栽,密度依品种而异,定植密度667m2%3500~4000株。弱苗栽浅,细高苗顺风向斜栽深栽,营养钵移栽,营养钵深没于移栽穴下,覆土压实。栽后灌透水,5~7d再灌1次。缓苗后及时中耕保墒,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展。结合中耕在幼苗基部培土,压实地膜,防止杂草生长。10~15d后植株发棵,灌水,施尿素667m2%15kg,多元复合肥667m2%15~20kg,在果实膨大期再追肥1次。番茄结果期需水量大,每隔10~15d灌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自封顶矮秆直立品种可不设立支架,高秆品种和无限生长型品种需要搭架。在缓苗后至开花期结合整枝进行搭架,采用双杆或多杆整枝,摘去第一穗果,选第二穗以上果留种。用竹竿和木条搭成“人”字形支架,用细麻绳绑缚固定番茄苗,防止倒伏,随株高搭二层及三层架。
4.病虫害防治番茄制种病虫害较多,主要病害有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脐腐病、灰霉病、细菌性溃疡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潜叶蝇、****虱、地下害虫等。其他茄果类蔬菜病虫害防治可参照番茄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番茄育苗期要注意苗床消毒,拱棚通风,特别在灌水后要及时通风,降低棚内或田间湿度,减少苗期病害发生。
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脐腐病、灰霉病等病害,在发生初期用60%琥.乙磷铝500倍液,或72.2%的普力克8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700倍液,或25%的甲霜灵600倍液,或64%的杀毒矾400倍液等喷雾防治,间隔5~7d,防治2~3次。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应以加强种子检疫,在非疫区制种为前提;细菌性溃疡、角斑病、软腐病、果腐病等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与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配成150mg/L的溶液交替喷雾,或77%可杀得400倍液与100万单位的硫酸链霉素配成300mg/L的溶液交替使用,间隔5~7d,连续3~4次。
脐腐病是番茄水分供应失调,以及钙质吸收困难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主要通过加强水肥供应,注意氮磷肥的配合施用,制种田多次深中耕,保持土壤疏松透气等措施减轻发病,也可以在开花期喷施0.5%过磷酸钙溶液,或0.5%氯化钙溶液补充钙营养。许多农户在叶面喷施牛奶或钙片,应注意浓度,牛奶喷施过多,容易吸引蚜虫危害。
番茄病毒病有花叶、蕨叶、皱缩等类型,在加强种子检疫预防的同时,播种前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min,或种子在70℃恒温箱内干热处理72h;推广网室制种,减轻蚜虫、飞虱等传毒昆虫危害。用72%高脂膜乳剂500g加水75~100L喷雾,保护植株阻碍病毒侵入;发病期用病毒A%500倍液,或1.5%的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间隔5~7d,连续3~4次。
(2)虫害防治。潜叶蝇、蚜虫、飞虱等害虫用1.8%的阿维菌素3000倍液,或40%的绿菜宝1000~1500倍液,或10%蚜虱净4000~5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或2.5%的功夫乳油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地下害虫用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喷雾,或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根。
5.去杂去劣在番茄苗期、开花期、坐果期观察品种的典型性状,及时清除杂株、劣株。
幼苗期根据长相、叶形、茎秆颜色等清杂;开花前根据植株长势、叶形、叶色、叶脉透明程度等特征淘汰杂劣株;在坐果期根据生长习性、叶形、花序(包括着生节位、类型、花数)、幼果特征等典型性状选择清杂;在第一穗果实成熟期根据抗病性、生长势、熟期、果实性状(色泽、形状、心室、种子数量)等选择清杂。
6.收获留种番茄绿熟期种子即具有发芽能力,但种子活力低,千粒重小,贮藏性差,果实采收应在红熟期。个别品种特别是鲜食型品种有胎内发芽现象,为防止发芽率下降,不能成熟过度。果实采收后,经1~2d后熟取籽。可以用人工或机械取籽,挤压或剥开种果,挖出带胶状粘质的种子,置于容器中自然发酵。发酵过程不得见水、淋雨,当发酵液面产生一层白色菌膜,手摸种子无粘滑感,大部分种子沉于缸底即可结束发酵。发酵时间过长,种子活力下降,种皮颜色发黑;发酵时间过短,种子清洗困难。夏秋发酵1昼夜即可,用清水快速将种子淘洗干净,在通风干燥条件下晾干。整个取籽、发酵、淘洗、晾晒过程不能见铁器,否则种皮颜色变黑,影响外观质量。种子完全干燥时杂质不易剔出,在晾晒半干时即用簸箕或风车清选,清除残留果皮、秕籽、枝叶等杂质,精选晾晒,种子含水量达到8%即可收购入库。
7.种子处理有些番茄种子要求脱绒处理,以减少包装量,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播种品质;有些种子通过盐酸处理、次氯酸钙处理,进行种子消毒,减少种子带菌。
(1)脱绒处理。用手工脱绒和机械脱绒,手工脱绒时将适量种子装在布袋中反复在水泥地面上摔打脱绒。
(2)盐酸处理。种子在水中淘洗干净后,用1%分析纯盐酸浸种15min,捞出后在清水中反复淘洗三遍,晾干。
(3)消毒处理。种子在水中淘洗干净后,用1%的次氯酸钙浸种20min,捞出后在清水中反复淘洗三遍,晾晒。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番茄杂交种子,主要采用人工去雄、人工杂交授粉的方法生产,多为单交种。在人工取雄的番茄制种中,人工去雄花费工时约占杂交授粉工作2/3,劳动力成本很高,也是杂交番茄制种价格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许多人对不取雄授粉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方法有:利用苗期标志形状不去取雄授粉;利用长柱花系统不取雄授粉;化学杀雄、人工授粉;利用雄性不育两用系制种等,但这些方法的真杂种率(约80%)与国际标准98%有一定差距,在生产中尚未能大面积使用。
1.利用苗期标志性状不去雄授粉国内外利用薯叶、绿茎、黄苗等作为标志性状,可在苗期识别并淘汰F1中自花授粉的假杂种。采用这种方法制种,必须准确掌握母本系统的开药规律,适时授粉,才能使杂种率达到可以实用的水平。包特(1951)报导,用开放1/4~1/3的花朵不去雄授粉,F1约有90%~95%的真杂种;诺维卡亚(1964)报导,去雄授粉的真杂种率94%,不去雄授粉的为82%。
2.利用长柱花系统不去雄授粉用可稳定遗传的长柱花系统作母本制种,提高不去雄授粉的真杂种率。由于长柱花遗传复杂,至今尚未育成可稳定遗传的、用于杂交制种的系统。
3.化学杀雄、人工授粉制种用50~100mg/L(ppm)青鲜素(顺丁烯二酸酰肼),在开花前一周喷洒番茄花蕾,能使花药皱缩且不能开裂散粉,从而达到去雄的日的。也可用0.3%%DCIB(a,β-二氯异丁酸钠)水溶液喷洒番茄植株,经过1~2d出现雄性不育,27d后恢复育性,处理后20d以内进行不去雄授粉,可靠性较大。国内外一些单位对化学杀雄剂进行了大量研究,如乙烯利、稻脚青、杀雄剂2号(甲基砷酸钠)等应用在水稻化学杀雄上;乙烯利、津奥林(SC2053)应用在小麦上,但番茄上化学杀雄剂目前尚未大面积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