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与养生
健康来自睡眠
“健康来自睡眠”是科研人员近年来通过“睡眠”研究得出的最新结果。长期睡眠不足,可以导致一系列肌体损害:思考能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等。
国外对睡眠、催眠与人体免疫力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对存在睡眠障碍者施行催眠干预后,受试者血液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同时,接受治疗后的受试人员,在日常生活压力面前可表现出更强的自信、自尊和独立能力。试验结论为:充足的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劳外,与提高肌体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密切相关。
另一项睡眠研究结果表明,睡眠与内分泌密切相关。连续一周每天睡4小时的青年受试者的血糖值有所增高,这可能是由于睡眠不足使中枢神经系统变得活跃,抑制了胰腺功能,使胰岛素分泌量下降所致。研究人员推测,睡眠不足可能是近年来罹患糖尿病人数增加的原因之一。对中年人的研究也发现,睡眠不足同样可引起内分泌紊乱。正常情况下,皮质类固醇的分泌量在夜晚会逐渐下降,与褪黑激素相配合,使人能很快进入梦境。皮质类固醇的量会随着天亮慢慢上升,在天快亮时达到最高峰。有了充足的睡眠可使皮质类固醇保持自然的循环,使人精神焕发。但是如果连续一周睡眠不足,皮质类固醇在清晨不能上升到高峰,便会使人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健康生活的三个支点。渴望健康,就必须重新估价睡眠对健康的意义。而在健康理念中,人们往往只注重饮食和运动,却忽略了睡眠这个重要因素。目前,各种因素引起的失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睡眠环境六要素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渡过。因此,怎样营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居室环境十分重要。
(1)卧室朝南或朝西南方向有利睡眠。睡眠中的大脑仍需大量氧气,而朝南或西南方向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晚上自然有着很好的舒适感。
(2)睡眠的空间宜小不宜大。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睡眠空间越小越使人感到亲切与安全,这与人们普遍存在的私密性心理有关系。
(3)床铺的宽度,单人床以70厘米以上为好。宽度过窄,不易使人入睡,这是由于人在睡眠中,大脑仍存在着警戒点,活动频繁,惟恐恐翻身时跌下床来。
(4)睡床以一边床头靠墙,两侧留出通道为好。这不仅有利于上下床,而且使人有宽敞感,显得空气流通。
(5)被褥要柔软、轻松、保暖、干燥与清洁;睡衣宜宽大,床单枕套、蚊帐等常洗晒。
(6)保持卧室、卧具的清洁,床下不堆积杂物,以免藏污纳垢,招致蚊虫鼠蚤蚊繁殖与滋生,干扰睡眠。
睡前六步曲
首曲洗刷睡前刷牙不仅可以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有利于保护牙齿,而且还能帮助入睡:看完电视后,洗洗脸、擦擦身,刷刷牙,可以减少电磁辐射,保护皮肤,使睡眠舒适、轻松。
二曲梳头古医家研究证明,头部穴位较多。“头为诸阳之会”。通过梳理,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等。早晚用双手指梳头至头皮发红、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
三曲散步平心静气地散步10~20分钟,会使血液循环到体表,入睡后皮肤能得到“活生生”的保养。躺下后不看书报,不考虑问题,使大脑的活动减少,较快进入睡眠。
四曲饮奶古代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朝朝盐汤,暮暮蜜。”意思是说早喝淡盐开水,晚饮蜜糖水。据专家研究发现,牛奶中含有促进睡眠的L一色氨酸,睡前1小时喝杯加蜜的牛奶可助睡眠。蜂蜜则有助于整夜保持血糖平衡,从而避免早醒,尤其对经常失眠的老年人更佳。
五曲通风保持寝室内空气新鲜,风大或天冷时,可开一会儿窗户,睡前再关好,有助于睡得香甜。避免“对流风”或“穿堂风”。但注意睡时不要用被子蒙头。
六曲槎脚俗语日:“睡前烫烫脚,胜服安眠药”、“睡前洗脚,胜服补药”、“养树护根,养人护脚”等等。国外医学家把脚称为“人体第二心脏”、“心之泵”,十分推崇脚的保健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若能养成每天睡觉前用温水(40℃~50℃)洗脚、按摩脚心和脚趾,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平衡阴阳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更具有祛病健身的功效。
保健睡眠“办法”多
按摩头部用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弯曲成45度,用指甲端以每分钟8次的速度往返按摩头皮1~2分钟,可增加头部血液供应,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入睡,提高睡眠质量。
双掌槎耳用两手拇指侧紧贴前耳下端,用力搓孽双耳1~2分钟,可以疏通经脉,促进睡眠。
双掌槎面用两手心紧贴面部缓缓边搓边按摩所有部位,可以疏通头面部经脉,加速血液循环,减缓面部皱纹的产生。
槎摩颈肩用两手掌以每分钟2次的速度,用力交替搓孽、提捏颈肩部肌肉群,可以缓解颈肩部肌肉群的疲劳,预防肩颈部病变,如肩周炎等。
推摩胸背用两手掌面拇指侧推孽后背、前胸,可起到强心、健腰、疏通脏腑经脉的作用。
掌推双腿两手相对,紧贴下肢上端,顺推两侧下肢数十次,可以解除下肢疲劳,尤其长途跋涉之后有一定的效果。
交替槎脚夜间睡觉前交替搓双脚心的涌泉穴,可以贯通气血经脉,起到健身强体及消除双足疲劳的作用。
叠掌摩腹两手掌重叠紧贴腹部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交替持续按摩10分钟左右,可以强健脾胃,防止便秘,促进消化吸收功能。
最佳卧姿益睡眠
常言道: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说明人的立、坐、卧都要有适宜的姿势。
人在睡眠过程中的姿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睡着了常常会翻身,改变原来的睡姿。研究者观察发现,人在睡眠过程中,体位变动可达10~50次之多。睡眠中的辗转反侧实际上有助于改进睡眠效果,消除疲劳。因此,睡眠的姿势当以利于入睡、睡得自然舒适为标准。一般认为以双腿屈曲的右侧卧位为好。
古代医籍《老老恒言·安寝》中说:“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具体指出以右侧卧位为好。右侧卧位,脊柱朝前弯曲如一张弓,四肢可以放在较舒适的位置,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放松:人的心脏位于胸腔左侧,胃肠道的开口都在右侧,肝脏亦位于右侧肋部,右侧卧位使心脏压力减小,有利于血液搏出,又可增加肝脏供血量,有利于新陈代谢:同时,右侧卧位有益于食物在消化道内吸收、转运,可以保证血液顺利运行和提高解毒及抗病能力。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虽然右侧位是最佳卧姿,但也要因人而异。
方位最佳睡得香
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来看,睡眠方位对人的睡眠和健康也是有影响的。
现代科学认为:地球是一个大磁体,是分南北极的,而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带有磁性和极性的小磁场,地球这个大磁场无时不对人体小磁场产生作用。
调查发现:头北脚南铺位的老人,其“脑血栓形成”发病数要高于其他方向寝卧的老人,证实了人朝北卧不利于健康。
中国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就是说,睡眠的方位以春夏二季头向东,脚朝西为宜:秋冬二季头向西,脚朝东为宜。古人的主张的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从季节上来看,春夏属阳,秋冬属阴:从方位上讲,东方属阳,西方属阴。春夏之季阳气升发旺盛,秋冬之季阳气收敛潜藏,而阴气盛,故春夏之季头向东卧以顺应阳气,秋冬之季头向西卧以顺应阴气,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且也有利于健康的睡眠。
在睡眠的方位上,古代一些养生学家还主张,一年四季向东而卧。认为东方主阳气升发,四季头朝东卧,以顺应东方升发之阳气。古代医家、养生学家认为,卧向应随四季而变化。春夏秋冬,应四时所旺之气而卧,顺乎自然规律。
优雅环境促睡眠
优雅宁静,光线柔和,温度适中,湿度适宜,这是息梦安眠的最佳环境。
环境安静安静的环境是睡眠的基本条件之一。嘈杂的环境,使人心情无法宁静而难以入眠,故卧室窗口应避免朝向街道闹市区开放或加隔音设施。街坊邻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互相体谅和照顾,尽量避免噪音的产生。
光线柔和在灯光下入睡,使睡眠不安稳,浅睡期增多,不容易进入深度睡眠期。因此,床铺宜设在室内幽暗的角落,选用冷色窗帘最佳。
空气新鲜卧室白天应保证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以免潮湿之气及秽浊之气滞留。卧室必须有窗户,在睡觉前、睡醒后宜开窗通风换气,睡觉时亦不宜全部关闭门窗,应保留门上透气窗,或将窗开个缝隙,使氧气充足,有利于疲劳的大脑细胞恢复,保持皮肤与外界交换呼吸。
温湿度适宜人对冷热的舒适感,不是依单一的气温来恒定。不同的人,因体质、皮肤和脂肪的情况以及所穿衣服的不同,而感觉也不一致。为了研究人对气温的舒适感,必须考虑与气温有关的湿度、风等气候条件。
试验结果表明,冬季,实感温度17.2℃~21.7℃时,一半试验者感觉舒适;夏季则为18.9℃~23.9℃。试验显示,下列三种情况下,试验者的感觉一样:气温在17.7℃,相对湿度100%,风速0;气温22.4℃,相对湿度为75%,风速0.5米/秒;气温25℃,相对湿度20%,风速2.5米/秒。由于人们在上述三种气象条件下最感舒适,因而在这样的气象条件下最有利于睡眠。
快速入睡的三种方法
数息法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放松法。古人称呼吸为“息”,一呼一吸,就是一息。呼气叫出息,吸气叫入息。古时所谓气功,讲究的就是呼吸的调节。所谓数息法,就是通过计数自己的呼吸,来达到心理放忪,平静入睡之目的。方法很简单:躺在床上,全身放松,先深呼吸几次,然后开始数息,可以计数入息,也可计数出息,从第一息数至第十息,然后再从第一息数起,常常不能数到十,或者数过了十,这是因为脑子里就已经想股票市场或其他诸如此类的事了,这是正常现象,这时候,只好再从一数起。如此循环,不知不觉,已进入梦乡。
自我放松训练法卧在床上,闭眼,自然呼吸。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双手或双脚上,全身肌肉极度放松,用沉重感来体验肌肉的松弛程度。默念自我暗示的语句:“我的脚越来越沉重了”,“我的下肢越来越沉重了”……“我的全身都越来越沉重了”。一旦意识到与四肢沉重感无关的意念,应立即停止,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手脚沉重感的体验上。一般人都能在练习过程中放松入睡,按照此法坚持一段时间,有良好效果。
音乐疗法心理放松,就能安然入睡。临睡前,来一段柔和、单调的音乐可能有一定的效果。听到好的音乐,就像一个夏夜乘凉的孩子,坐在老槐树下静听老祖母讲述美丽的神话故事那样:或者像阳光下的海滩,令人心旷神怡,暂时忘记烦恼,放松心情,从而安然入睡。
觉醒和睡眠
觉醒和睡眠是两个对立的生理状态。肌体与周围环境复杂的感觉运动相联系,把觉醒和睡眠严格地区分开来。感受外界的刺激、感觉运动联系适应各种反射运动变化,肌体处于觉醒状态。反之则进入睡眠。觉醒和睡眠都是生理活动的必要过程,只有在觉醒状态下,人体才能进行劳动和其他活动:而通过睡眠,可以使人体的精力得到恢复,使睡眠后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
睡眠与梦
睡眠受肌体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睡眠——觉醒中枢控制,它是大脑复发性的惰性活动,不受主观意志控制。与觉醒相比,睡眠时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发生了相应变化,如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减弱:植物神经功能活动改变,如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瞳孔缩小、尿量减少、体温下降、代谢率降低、呼吸变慢、胃液分泌增多而唾液分泌减少、发汗功能增多等,这些变化有利于肌体休息、调整和健康。
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大脑在睡眠状态下产生创造性联想即为梦。人们不应对梦抱任何担心和顾虑。梦的出现首先标志着睡眠良好。据统计,约80%的梦出现在深睡眠向浅睡眠过渡的时期,如此期醒来或被噩梦惊醒,则对梦境记忆犹新:如不醒再入下一个睡眠周期,则梦境模糊或几个梦搅在一起无法理清。其次标志着大脑功能的健全,因为痴呆、植物人是不会做梦的。
普通心理学研究证实:梦的内容与生活经历、心境、情绪、身体状况、睡眠环境及个体差异有关,它是大脑功能活动脱离主观意识控制的一种自由创造性的联想,其创造材料可以来自白天的所见所闻,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尤其是睡眠前的精神、躯体刺激和心境状态,如兴奋、紧张、焦虑、压抑、期待及躯体不适等,加上睡眠中肌体和环境的变化,如口渴、胃肠蠕动、憋尿、肢体受压、麻木疼痛、环境温湿度不适及外界噪音刺激等,都可构成梦的成分。
可见,梦是一种无意识的生理心理现象,既不会伤害身体,又不影响身体健康和睡眠,也不会带来什么噩运。
睡眠与失眠
睡眠是一个周期性的生理活动。一个人每晚的睡眠是由几个周而复始的睡眠周期组成的,每个睡眠周期约70~90分钟。根据睡眠中脑电波、肌电波及眼球活动的变化,睡眠周期由非快速眼动睡眠(分为S1、S2、S3与S4期)与快速眼动睡眠两部分组成。经研究,占整个睡眠时间55%的S1与S2期睡眠,对恢复疲劳无重要作用。
大多数人都有失眠的经历,因为引起短期失眠的原因很多,如环境嘈杂、精神刺激、睡眠节律紊乱(夜班、时差)、睡眠环境改变等。慢性失眠多由器质性病变或非刺激性因素导致。器质性病变包括夜间癫痫发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支气管哮喘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端坐呼吸等:非刺激性因素主要是焦虑、忧郁等精神因素。
性格与睡眠
研究发现,睡眠和性格有密切关系。
从睡眠时间来讲:睡眠时间短的人,大多是乐天派,他们工作积极、学习孜孜不倦,事业上富有雄心壮志,对美好的理想充满信心,而且胸怀广阔、勤奋,是容易适应社会,脚踏实地的人。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在医学上称之为“外向型”性格。反之,睡眠时间长的人大多属于自寻烦恼的人。这种人在工作上常常小心谨慎,学习兴趣广泛,喜欢穷思苦想,甚至有些吹毛求疵,富有艺术创造性,也有独特的见解。但大多数人遇到困难时喜欢发牢骚、好埋怨,受挫折后易沮丧,即使小病也呻吟不止。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在医学上称之为“内向型”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