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中外文学之最
24260500000051

第51章 外国部分(2)

印度最早的革命剧作,是印度古代作家首陀罗迦(2至3世纪)创作的10幕剧《小泥车》。它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革命戏剧。它以城市贫民的观点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是印度古代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名剧。剧本第六幕写到善施的儿子升军玩过邻居家一辆小金车后还想玩,善施的婢女瓠犀便捏了一辆小泥车给他玩,但他吵着要小金车,春军便把自己的首饰放到小泥车里,让他去买一辆小金车来玩。这也是剧名《小泥车》的由来。剧本取材于古代一个历史传说。故事发生在暴君八腊王统治下的优禅尼城。国王的小舅子蹲蹲儿,企图霸占年轻美貌的妓女春军,但春军早已爱上了穷商人善施。蹲蹲儿得不到春军的垂青,便恼羞成怒,竟极其残暴地要将春军活活勒死在花园里。其后又倚仗权势,嫁祸于人,诬告春军情人善施谋财害命。法庭根据莫须有的罪名,判处善施流刑。凶残的八腊王并不以此为足,驳回判决,逼其强判善施为死刑。时值广大的奴隶和下层人民因不堪忍受剥削与压迫,在牧人阿哩耶迦的领导下,揭竿而起,在城外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暴动。当善施被押到刑场时,被僧人救活的春军及时赶到,义正辞严地当众揭穿了蹲蹲儿残害妇女、诬陷好人的罪行,为善施伸冤鸣不平。这时,阿哩耶迦率领义军已攻进城内、斩了暴君八腊王,推翻了他的反动统治,被人民拥戴做了皇帝。他下令严惩蹲蹲儿,救出了善施,并宣布春军为自由人。当奴隶起义胜利之日,也就成了春军与善施圆满结合之时。剧作是反映现实斗争的“社会剧”。它以一个即将崩溃的奴隶制小王国的首都优禅尼城为背景,把春军与善施的爱情故事同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深刻地揭露了奴隶主阶级的荒淫无耻、专横残暴以及法律的虚伪本质,真实地反映了城市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悲惨遭遇,热情地歌颂了被压迫者奋起反抗、一举推翻奴隶主统治的英勇斗争,表现了官逼民反“改朝换代闹革命”这一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主题。作者一改印度文学取材于史诗及古典名著的传统,以被压迫者的观点,直接描写人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取得胜利的全过程,并且刻画了起义军领袖阿哩耶迦和下层人民群众的英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为被压迫者争得了应有的地位。作品人物典型形象:女主人公春军,是个不甘忍受凌辱、爱憎强烈的下层妇女的典型形象;善施则是“好善博施、扶危济困、慷慨无畏”的典型;阿哩耶迦“是个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斗争”的奴隶典型;蹲蹲儿则是统治阶级风流恶少的典型。戏剧情节生动丰富,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都是印度同时代任何一部作品所不能比拟的,它对后世文学特别是戏剧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最著名的戏剧作品

印度最著名的戏剧作品,是迦梨陀娑(4至5世纪)所作诗剧《沙恭达罗》。它意译为《孔雀女》。迦梨陀娑是印度笈多王朝时期梵语古典文学作家中具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和戏剧家。全剧共7幕,取材于史诗《摩诃婆罗多》和《莲花往世书》。描写修道的美女沙恭达罗和国王豆扇陀经过种种磨难终于美满结合的恋爱故事,反映了印度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情景,揭露和谴责了统治者的丑恶灵魂,表达了下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女主人公沙恭达罗是印度文学史上突出的妇女形象。她天真无邪、纯洁朴实、追求自由与幸福,虽与豆扇陀邂逅相遇,却一见倾心,恋情炽热并冲破种姓制和宗教的束缚,自己作主嫁给了他。后她携子找到豆扇陀,反遭遗弃,她奋起抗争。同时,她又因向往上层生活而显得轻信,丧失生活希望而表现愤怒,一旦获得理想生活却又感到满足。豆扇陀是一个荒淫、虚伪、专横的统治者,他外貌英俊,尚武有力,但残酷剥削人民,喜拈花惹草,玩弄女性。他为得到沙恭达罗,费尽心机,信誓旦旦,步步为营。一旦得到,却把山盟海誓抛到九霄云外,不仅遗弃,而且反诬其败坏了他的名声,其狡诈蛮横的面目暴露无遗。诗剧诗情洋溢,结构严密,冲突复杂多变,富于神话史诗般的浪漫传奇色彩,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深刻感人。其语言十分美妙、凝练,是印度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德国伟大诗人歌德称之为“千古绝唱”。我国很早就有《沙恭达罗》的藏文和汉文译本。

日本

最古的诗歌总集

日本最古的诗歌总集,是奈良时期(710—794)约760年成书的抒情诗歌集《万叶集》。它也是日本最古老的一部和歌集。集中收4世纪至8世纪中叶长、短和歌4496首,其中以7世纪到8世纪中叶为多。其文字均以汉字标音。全书共20卷,系多次编辑而成。一般认为现存版本的编辑者是大伴家持(717—785)。其作者既有天皇、贵族、僧侣和文人,也有农民、士兵和民间歌人等,仅著名作者就有500多人。从内容上可分为相闻、挽歌、杂歌3类;从歌体上可分为短歌、长歌、旋头歌3种。主要是歌咏劳动人民的爱情、劳动生活和自然景物。有的反映统治阶级的思想和生活情趣;有的描写劳动人民的征戎离别和生活疾苦;还有的是神话传说等。它从多方面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日本早期封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面貌,也从侧面描写了当时日趋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初期(7世纪中期以前300年间)的作品的作者多为天皇,代表人物有天智天皇和额母女王等。其诗气魄宏大、感情真率、风格典雅而朴素,具有一定的艺术创造力。中期(7世纪后期到8世纪初期)的作品丰富多彩。作者有著名歌人山上忆良和山部赤人等。山上忆良的诗歌,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与不幸,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现实的愤慨和悲痛的心情。著名的《贫穷问答歌》,描绘了社会的不平和贫苦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惨景。他的诗歌,因在题材和思想方面开拓了新的境界而在《万叶集》中独放异彩。山部赤人的诗歌以歌咏大自然见长,名作《望不尽山歌》,以清新、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富士山的优美和壮观,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无限深情。末期(8世纪中期的30年间)的作品,内容上缺乏创新,表现上偏于纤巧,代表作家是大伴家持。《万叶集》标志着和歌的极盛时期,它以其独特的诗风对后世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研究日本古代史和当时的文学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最早的长篇小说

日本最早的长篇小说,是《源氏物语》。“物语”即故事的意思。成书约在1014年。作者是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约978—1016)。它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长篇写实小说,比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和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早300多年,是日本小说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全书故事经历了4个朝代、17年余。共54卷,近100万字,440多个人物。前44卷描写天皇之子光源氏和他周围许多女性的爱情纠葛,后10卷称《宇治十贴》,描写光源氏之子薰大将军的故事。全书以日本平安王朝贵族社会盛极而衰的历史转折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逸生活,揭露了宫廷内部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丑行以及一夫多妻制下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从而烘托出一幅贵族社会及其没落的图景。源氏才貌双全、机敏、狡猾、老练,始终处在争夺权利的旋涡之中。他在与各阶层女性的交往中,多情善感、喜新厌旧、轻薄放荡,竟与继母私通。但在正夫人三宫与别人私通时,他又深感人生无常,前途渺茫,悔恨交加,竟然出家当了和尚,后在无声无息之中离开了尘世。源氏这一形象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贵族阶级的本质特征,象征着日本平安时期贵族阶级从繁荣发展到精神崩溃的整个历史命运。作品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表现了日本贵族社会妇女的不幸与痛苦。

《源氏物语》尽管流露出了作者的宿命论观点,但它可以说是日本平安王朝的一幅绚丽的历史画卷,故有日本《红楼梦》之誉。《源氏物语》还是“物语”的典范,其语言优美通俗,绵密细致,温柔典雅,情节曲折动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书中还引用了不少中国的古籍和诗文,仅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就有90余处。《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对日本后世的诗歌、戏剧、小说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最杰出的推理小说

日本最杰出的推理小说,是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开创者松本清张(1909—)的代表作《点与线》。它也是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开山之作。发表于1957年。作品揭露和批判了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较之以前的侦探小说提高了一步,被誉为世界十大推理小说之一,从而奠定了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发展的基础。

最早的存在主义小说

日本最早的存在主义小说,是日本战后派中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椎名麟三(1911—1973)的中篇小说《深夜的酒宴》。它通过一个孤独冷漠的人物形象,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开了日本存在主义文学的先河。

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日本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夏目漱石(1867—1916)。他也是日本明治、大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个心理小说家。他曾留学英国,回国后任大学教授和《朝日新闻》特约记者,1911年拒绝接受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授予的博士称号。他一生写了10多部长篇小说,还有一些短篇、评论和随笔等,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我是猫》是他早期的作品,完成于1906年,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独放异彩的杰作。小说通过一只能说善道、长于文笔的猫的叙述,描写苦沙弥等一群对社会不满而又自命清高的知识分子的空虚生活,抨击了食利者贪婪、凶残、丑恶、肮脏的嘴脸,嘲讽了浑浑噩噩、无所作为的市侩们庸俗卑劣的灵魂,暴露和批判了明治时期日本社会的黑暗与罪恶。他的中篇小说《哥儿》,以学校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出于个人义愤而反抗现实的小资产阶级的形象,讽刺了教育界的腐败。中期作品《三四郎》、《其后》、《门》等具有讽刺和批判精神,多半反映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表达他们对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情绪。晚年有《心》、《路边草》和《明暗》等。《明暗》是他最成熟的作品,虽未完成,亦被评论界称为现实主义的不朽纪念碑,作者也因此被称为明治、大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心理小说家。他的创作,对日本文学影响很大。

最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日本最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是为革命壮烈牺牲的小林多喜二(1903—1933)。他是日本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就开始从事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1931年加入日本共产党,任“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中央委员兼书记长,负责文化界组织工作,积极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对华发动的侵略战争。1933年2月20日,第三次被捕并于当晚被毒打至死,年仅29岁。

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蟹工船》。它主要反映日本天皇统治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野心,控诉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反映日本工人阶级的觉醒和斗争,并歌颂他们斗争的胜利。作品发表后,震撼了日本文坛,引起了世界人民的注目,很快就被译成了中、英、俄等国文字。1929年,作者在为中译本所写序言中说:“中国工人阶级的英勇斗争,给骨肉相连的日本无产阶级以极大的鼓舞。”《党生活者》是小林多喜二创作中最优秀的一部小说,也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奉献给世人的杰作。它主要描写日本共产党员的战斗生活。作品通过艺术的概括,典型地反映了30年代初日本社会的巨大冲突和矛盾,深刻揭露了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法西斯统治,抨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生动地描绘了日本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剥削的英勇斗争,歌颂了日本共产党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斗争精神。它发表几十年来,一直是日本人民战斗的教科书。他早期代表作《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塑造了日本文学第一个共产主义者形象——渡工藤龙吉。小林多喜二的作品,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林多喜二牺牲后,鲁迅为他发去了唁电说:“我们坚决地踏着小林同志的血路,携手向前!”

最著名的历史小说家

日本最著名的历史小说家,是司马辽太郎(1923—)。原名福田定一,因其仰慕中国《史记》作者司马迁而改名,意思是比司马迁远为逊色。他在1935年开始小说创作,绝大部分以日本战国时代和明治维新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主要作品有《龙马奔走》、《窃国故事》、《凌云壮志》、《空海的风采》以及《汉风楚雨》等。《龙马奔走》是多卷本长篇政治历史小说,它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从酝酿到胜利的全过程,展现了日本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黑暗政治和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赞扬当时进步阶层的反抗精神和变革愿望。《空海的风采》写9世纪日本和尚空海到中国留学以及回国后在宗教、文化等方面所作的贡献,讴歌中日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这些历史小说,既富于社会意义,又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读者很多,影响很大,使当时处于停滞状态的纯文学相形见绌。

最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日本最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他的作品熔日本文学传统与欧洲现代派手法于一炉,形成了他那富于浓厚感情色彩的独特风格:既有日本式的含蓄纤细感情,又有某种不可名状的哀愁感,还有神秘的预感和丰富的想象。在1926年写的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是他的成名作。作品描写一个大学预科生偷偷爱上了一个邂逅相遇的舞女,着重刻画他那缠绵绯恻的心理感受。他的主要作品有《浅草的少男少女》、《水品幻想》、《抒情歌》、《雪国》、《千只鹤》、《山里的声音》、《湖》、《古都》等。1968年,“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文学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最光辉的农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