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对人类极其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我们必须把握好社会的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微观环境的变化,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说明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探讨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对策。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环境是个含义非常广泛的概念。广义的环境是指人们周围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包括地理条件和整个社会生活。狭义的环境,是指人和事物所处的客观条件。在这里我们研究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形成、发展、变化产生影响的一切客观因素的总和。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赖以进行和发展的外在条件。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
一般来说,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叫物理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条件的总和。社会环境是指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的总和,即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就其覆盖面而言,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大气候”、“大环境”,它一般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各种文化活动、大众传播媒介;微观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小环境”、“小气候”,它一般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网络环境、同辈群体环境。社会环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社会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社会性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个人的发展都是通过本身的社会化来使自身符合社会的要求、适应社会的生活。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来源来看,它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社会属性。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构成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中社会性要素占据主导地位,在人的社会活动中起关键性作用,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必然具有社会属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定性
人类所处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非常复杂,包括多种不断变化的因素。但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内具有特定性,这就显示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定性。比如,一个学生在某个学期内学习中学三年级的课程,那么学习三年级课程的那段时间内他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是一定的,但把这段时间放到他整个人生当中,它又是变化无穷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广泛性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都有所不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思政治教育内容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都有所调整,“拨乱反正之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不但受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影响,社会变革引起的利益变化,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协调等也都直接或间接制约着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客观的环境因素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
(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可创造性
人不但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也会反作用于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环境。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营造小环境,如提倡校园文明、改善社区环境、优化家庭环境等,这些小环境可以为教育对象提供良好的条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或弱化环境的某些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强化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也可以弱化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的环境影响。人类正是通过人与环境相互循环往复作用的过程不断认识和改变环境,根据环境能被人认识这一特点,积极创造新的育人环境,以求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动态性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动态的、可变化的、开放式的系统。变化了的环境必然会引起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变化,例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这样,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必然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不断调整教育目标,选择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保持与环境的动态平衡协调,实现教育者所期望的教育目标。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
环境对人的主要作用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促进和阻碍作用
人类生活的外部环境,不论是自然环境的因素还是社会环境的因素,都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作用。祖国的大好河山能激起华夏儿女的爱国之情,但与自然环境相比,对人们影响较大的是社会环境。在社会中,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因素能催人奋发向上,引人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思想品德;而不良的社会环境,消极的社会影响会阻碍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由此可见,积极的或消极的社会环境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展的规律,扬长避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之分,直接影响的作用具有强制性,比如,社会生活中的条例、准则、守则就起着直接规范和约束人们思想与行为的作用。我们走进公交车不能带易燃、易爆品,在医院里“不准吸烟”等都是制度环境所起的直接影响和规范作用。间接影响的作用是潜在的、它往往通过暗示、模仿、舆论等群体心理的影响和作用来约束和规范人的思想行为。比如,人们走进自习室、阅览室和教室往往都会保持安静,原因是公共场所必须保持肃静的氛围,才不会影响其他读者的学习。如果有人大声喧哗,则会受到众人的谴责。环境之所以会对人的思想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其原因是每个人都会将别人的意思比照法律、法规、社会生活惯例以及人的约定俗成的礼节。如果个别人的所作所行与社会公德相去甚远,他必将受到众人的唾弃,而有思想、有意识的人则会自觉的遵守社会规范,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根据社会的不断进步为自己的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来提高自己的形象,保持与社会进步同样的节拍,努力使自己成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进步的人,并以自己的所为去带动其他公民取得新的进步。
与此相反,凡不符合社会规范、道德、法律要求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受到社会的抑制和批评,使人有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就会将人的思想和行为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内,使人与环境保持一致。因此,思想政治的环境就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第二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宏观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各种文化活动、大众传播媒介等。
一、经济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是环境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培养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要求和规格,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水平经济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生活条件。社会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由以上两个方面所决定的产品的分配形式。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生产资料归公所有,按劳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经济基础,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大的变化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这是摆在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肃课题。江泽民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整个社会机体的一部分,是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之一,是社会结构诸要素中的一个关键性要素。依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理论一定要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核心部分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会迅速转型过程中,首要的和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实现自身的“理论创新”,跟上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实践的变化,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体系”。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水平的重大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被社会实践证明了的事实。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农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促进了农民生活的改进,使农民从繁忙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农民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进入城市,接受城市环境的熏陶,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另外,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土地的产值,使农民的生产效益有所提高,农民就更乐于学习和接受新的农业知识,并会踊跃地参加政府组织的一切有利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活动。另外,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各地都自发组成了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仅帮助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扶持,更会帮助农民学习更多的知识。
总之,经济环境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要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理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政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政治环境包括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思想和政治准则等。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政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十分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组织学习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提高人们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教育的实践证明,党的路线方针的变化会引起人们思想行为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处于灵魂、核心地位,对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它不仅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而且还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内容和整个过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基础的工作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教育群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必须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十分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他反复强调,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强调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人创造的,它体现着、孕育着人类的理想和超越自然的发展能力。文化一经形成,它的各方面因素和各方面特征就会以一定结构形式走向系统性,凝固成特定的文化模式,发展成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模式和文化传统会通过各种社会形式和传播媒介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思维特点,使人们的思想品德不知不觉地打上了处于其中的文化背景的烙印。
文化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具有下列特征:第一,社会性。文化是社会的产物,所以文化是为社会服务的,是社会的附属物,因此文化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第二,时代性。文化的繁荣与落后是与社会的进步与否紧密系在一起的。第三,区域性。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但不同的地区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就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以及人们的文明程度也是有所区别的,比如说中国沿海地区的人们比内地人们的思想要开放得多,也比较容易与社会接轨,这就明显地表现出了文化的区域性。
四、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具体可分为印刷媒介如报纸、杂志、书籍、电子媒介电影、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及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广泛性;二是驱动性;三是反馈性;四是导向性。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分析这些环境因素,扬长避短,发挥传播媒介资源的优势,转弊为利,积极地宣传正确的思想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努力掌握传播媒介对教育对象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努力运用各种方法去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