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人文修养读本
24280500000012

第12章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3)

(一)要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

何谓竞争?古人云:“并逐日竞,对辩日争。”《辞海》上说:竞争就是“互相争”。可以认为竞争是个人或团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在与同学交往中应树立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就是说,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中要不甘落后,敢于脱颖而出;在人生道路上,要敢于冒尖,争当“出头鸟”。即使竞争有时会显得不近人情,甚至可能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一定的代价,但只要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有利于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为社会、集体或他人服务,我们就要勇于参与竞争。很难想像,一个缺乏竞争意识、学习成绩平平、工作不积极的人能够赢得同学的尊重和好感。

(二)要采取正确的竞争态度和方式

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面对竞争,我们应调整心态,勇敢地参与,要摒弃一切陈旧观念,明确竞争与追名逐利或虚荣的思想有着质的区别,否则就有可能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社会。同时,我们也应采取正确的竞争方式。有竞争就会有胜负,面对胜负,应保持胜不骄、败不馁的健康心态。当处于劣势时,应改变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己,以赶超对方,而不能采取贬低或破坏对方来获得自己的优势,更不能心生嫉妒,背地里风言风语说风凉话或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处于优势时,则应保持虚心,不骄傲,不能看到同学落后于自己而幸灾乐祸。有竞争,有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是大学生应持的态度。

(三)要在竞争中发展友谊,友谊中促进竞争

竞争与友谊是并行不悖的。竞争标志着奋发进取,积极向上,是前进的推动力,使生活充满生机。你追我赶,竟高争长,最能促使学业不断进步,思想积极上进。特别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从根本上说人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彼此间都是互助合作的关系。即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核心,也能成为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友谊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作为人类古老而美好的情怀,是联结人们心灵的纽带,是人的情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友谊,能促使我们在学业上互相切磋,品德上互相激励,思想上互相启迪,使我们愉快充实地度过大学的美好时光。所以竞争与友谊在本质上没有冲突。当然,假如把竞争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这种竞争就有可能破坏友谊,葬送友谊。因而我们在竞争时也应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积极发展友谊。竞争者应伸出友谊之手,当出现同学为学习进步需要帮助时,应热情帮助,做到彼此激励,相互竞赛,共同攀登,形成一个和睦、友好、互励的良好氛围。

与大学生谈爱情

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爱情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基础,也是大学生谨慎驾驭爱情之舟的前提。

一、爱情的本质

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强烈、稳定、专一的高尚情感。

爱情具有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主要是指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即性爱;社会属性是指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即情爱。爱情的自然属性,是以人的性欲为生理基础的。人发育到性成熟的时候,就会产生追求异性的欲望和心理,这是正常的生理需求,是产生爱情的客观条件。人类正是靠着这一本能而繁衍后代,生生不息。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更重要的是社会存在物。爱情并非同人类社会俱生,而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要受到社会心理、文化传统、道德习惯、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制约。爱情有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精神生活,包含着一系列思想的和文化的因素,要求男女双方在思想、情感、趣味、气质等方面的共鸣和一致。人类社会越发展,爱情的社会属性就越丰富。

把爱情看作是纯精神的、没有物质条件可依托的“唯精神论”,以及所谓“柏拉图式的爱情”,显然是错误的;把爱情降低为动物的“性本能”,鼓吹所谓“性解放”及“纵欲主义”,把性欲推向极端,无视性道德,偏离社会文明大道,玷污了爱情的圣洁性,更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自然属性是爱情的生理基础,社会属性是爱情的精神、道德基础。爱情的本质是精神和生理的统一,是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异性间的崇高的情感,其中,社会属性占主导地位。

二、爱情的基础及特征

爱情虽然是以人的性生理发育成熟为前提,但却是以人的具有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脱离包含一定的社会地位、物质条件和体现一定社会利益的道德情感和思想愿望,也就没有真正的爱情可言。在恋爱对象选择上虽然离不开经济、地位等外部条件,但是爱情的深厚基础主要还是在于人的内在素质,受到人的理想志趣、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稳固的爱情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自主性。男女之间爱情关系的确立完全是当事人自愿的,没有其他外来因素的干预、强迫。二是平等性。男女双方相互爱慕、相互追求,爱情才能够发展;倘若一厢情愿,则难于得到真正的爱情。三是排他性。男女双方一旦建立了爱情,就排斥他人分享他们之间的感情,任何第三者的插入和男女双方任何一方充当第三者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有辱爱情的神圣和纯洁。爱情应当发生在一男一女之间,爱情所包含的特有的情感和义务,只能存在于恋爱的双方,双方均可以与其他异性建立和保持友谊,但决不能超出同志和朋友的关系。四是强烈性。男女双方一旦产生真挚的爱情,就会表现出对恋人的亲近欲望,其情感是非常强烈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这种强烈感情的真实写照。五是持久性。爱情的男女双方既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又是并肩战斗的战友,因此,爱情所包含的丰富感情和义务不仅存在于恋爱的全过程,而且存在于夫妻家庭生活的始终。

三、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爱情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它只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爱情之外还有十分广阔的人生领域,如理想、事业、道德、学习、友谊等,它们与爱情共同构成了一部人生交响曲。鲁迅曾谆谆告诫青年人:不能只为了爱——盲目地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一个有明确生活目的的人,总是首先将人生的意义看作是对社会的奉献,爱情至上不是正确的人生观,也不是正确的恋爱观,对于爱情过度的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因此,我国著名翻译家、文学家傅雷给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傅聪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一生任何时候,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人生最重要最可贵的是为社会和人民多做贡献,在这个大前提下培育的爱情之花,才是灿烂夺目的。爱情至上主义者将爱情看成是生活中唯一的、全部的内容,片面地夸大了爱情的作用。持这种观点的人,不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是为绝大多数人民谋幸福,而是把个人幸福看得高于一切,认为爱情就是一切,除了爱情就没有什么人生乐趣,活着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其实,这种对爱情的理解是极其片面而有害的,他们为了追求所谓的“爱情”,把爱情当酒来麻醉自己,上课写情书,下课“压”马路,洋洋得意,招摇过市,以显示自己的“价值”。而“爱情”一旦遇到挫折、不幸和失败,他们又觉得世界上的一切失去了光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和意义,甚至因此而走向极端,自我毁灭。这样的人胸无大志,没有生活的远大目标,是真正的弱者。

爱情是人生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爱情的生活是不完美的,大学生应充分珍惜自己的爱情。追求爱需要重新构造自己的情感成分,适时的爱并不有悖于青春价值的追求,爱可以以他(她)的内驱力完美自己青春的形象,这对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和伦理道德素质也将产生良好的影响。

四、大学生的恋爱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由于生理上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往往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自然产生了对爱情的关注和追求。必须承认,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是一个严肃而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帮助大学生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恋爱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一)恋爱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

关于恋爱对大学生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动力论,认为利多弊少,恋爱可以产生动力,促进学习,陶冶情感,丰富精神生活,激发大学生的潜能;二是阻力论,认为弊多利少,大学阶段学习紧张,时间有限,恋爱花费时间,耗费精力,妨碍学习,影响团结,不利于全面发展;三是均衡论,认为利弊均衡。那么,恋爱到底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业完成是促进还是促退呢?

在现实生活中,恋爱对大学生学习和事业的作用具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恋爱关系处理得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二是恋爱关系处理不得当,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影响情绪,成绩下降。应该看到,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的积极与消极现象,从表面看似乎直接与恋爱有关,但究其根本原因,则在于恋爱者自身的品质、修养和思想意识水平。

恋爱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的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纯化和促进作用。马卡连柯曾说:“学会爱人,学会懂得爱情,学会做一个幸福的人,这就要学会尊重自己,就要学会人类的美德。”建立在良好基础上的恋爱,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独立感,责任感,加速成熟。与此相反,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酿成苦果。因此,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把爱情融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把爱情建立在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共同奋斗的基础上,才能使爱情成为奋发向上的力量。

(二)改变对恋爱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行为选择需要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错误的、不良的认识必然导致行为上的盲目,甚至走上邪路。调查研究发现,一些大学生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存在模糊认识:一是误把好感当爱情;二是慰藉解闷谈恋爱;三是恋爱婚姻两回事;四是惟爱情至高无上;五是别人有我也有;六是过分注重外表。

应该说多数大学生对恋爱有正确的认识,能珍惜青春大好时光,努力刻苦学习。但也有少数人受上述观念影响,恋爱动机不纯,择偶标准不实际,以致有些酿成严重的后果。

(三)合理选择恋爱时机

选择恋爱时机是指何时谈恋爱为宜。大学生在生活中产生爱的意识、渴求爱情的愿望,这是青年期正常的心理反映,但需要爱情未必懂得爱情,未必能够把握爱情。从大学生恋爱实践来看,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恋爱成功率是很低的,其中有恋爱动机的原因,有认识能力的原因等等。不管是何种原因,把宝贵的时光浪费在没有结果的爱情上,总是一种憾事或者说是一种得不偿失的事。那么,成长中的大学生就应该慎重选择恋爱时机,成熟的恋爱时机需要做到:一要待到心理发展相对成熟时;二要待到人生观相对稳定时;三要待到社会阅历相对丰富时;四要待到经济相对独立时。严格地说,何时恋爱为宜难以找到唯一的解释,它与每个人的抱负水平、心理成熟程度、择友条件、所处环境等有关,因人而异。从总的趋势看,随着社会生活逐步发展,人的社会化过程相对延长,人的心理成熟时间也后推移,恋爱时机的选择应该是“当理智能控制你情感的时候。”

(四)恋爱观的形成和发展

所谓恋爱观是指人们对恋爱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恋爱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恋爱观是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推动力量,并对恋爱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恋爱观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恋爱观的准备阶段。一般从中学时代开始,表现为对恋爱问题零碎的知觉和思考,并开始试探爱情。二是恋爱观充实发展阶段。一般从大学时代开始,表现为爱情逐渐由朦胧走向真实,择偶标准具体化。三是恋爱观完善成熟阶段。此时恋爱观基本形成,开始在恋爱观指导下,由对恋爱问题的内心探索到恋爱实践,并根据社会现实的可能性和要求加以调节修正,不断完善,形成稳定的恋爱观。

(五)恋爱道德的基本内容

爱的情感是和道德责任结合在一起的,只有以高尚的道德作为基础,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要使爱情健康地发展下去,必须珍惜恋爱过程中爱情的道德价值,遵循恋爱的道德要求:

1.以纯洁的爱情为基础。男女大学生双方的恋爱关系应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不要被爱情以外的附加因素,如金钱、容貌、门第高低、海外关系等等所左右。那种以恋爱为手段,骗取他人感情,以达到某种个人目的的行为,是社会道德所不容许的。当然,选择爱人不能完全不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但这绝不是建立爱情的前提。金钱买不来爱情,门第和容貌也换不到爱情,爱情只能是双方相互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附加的因素越多,爱情在双方感情上的比重就越轻。

2.尊重各自的自由选择。恩格斯说过,爱情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男女之间确定恋爱关系,必须是出自双方的共同意愿。在恋爱过程中,其中一方如果感到不合意,提出中断彼此的恋爱关系,重新选择恋爱对象,并非不道德。恋爱双方都有自愿选择和决定恋爱对象的自由和权利。即使自己的爱慕是纯洁的,也不能要求对方违心地接受自己的“爱情”。那种只考虑自己而不尊重别人的意愿,强迫或诱骗对方接受自己的“爱情”,只能是一种虚幻的爱情,不仅是自私的,也是极不道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