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为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培养优秀人才。
中国大学历经100多年的发展,虽然是曲折的,却也是螺旋上升、不断进步的。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高校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水平上都取得长足进步。在学科发展、师资力量和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日渐提升了与国际高等教育前沿对话的能力并日渐为国际学界认同。但对大学而言,仅有好的教学是不够的。大学还必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给予有效的指导。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喻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距离大学生心灵最近的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承担着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大学生在形形色色的思潮面前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使命,他们承担着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大学生规划人生、树立远大理想的重任。做好辅导员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历史地看,辅导员制度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对于维护高校稳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春华秋实,在高校辅导员这个岗位上,既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也走出了一大批勇攀科学高峰的学术大师,同时也不乏在共和国建设事业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兴业之将、治国之才,有的还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实践证明,辅导员制度直到今天依然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截至2008年的统计数字表明, 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近7万人,师生比达到1∶238。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未来我国高校专职辅导员人数将达到10万名以上。
近年来,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辅导员一方面承担着教育、管理、服务大学生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却面临着困顿、价值的迷失和发展的尴尬,如社会认可度低,部分学校不够重视,工作不平衡,政策措施不配套,队伍流动性大,专业化基础薄弱,素质有待提高,个人发展政策不配套等制约因素。
如何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破解辅导员个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高校关注。2005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实现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指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面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各省市、各高校也围绕教育部规定出台了政策。然而,要实现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单从高校制度、管理体系、辅导员自身定位等方面来说就阻力重重,如观念陈旧、考核体制不健全、个人发展前景模糊等。如何打破这一困境,就成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围绕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如何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等问题,近年来各地方、各高校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各种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实践探讨,在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原则上,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制度安排上注重协调整合,使辅导员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他们要承担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使命,同时,作为一个职业群体,他们自身也面临着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的课题。因此,要在精神理念上突出辅导员的职业尊严感和价值感,要在制度设计上保证辅导员有发展机会、发展潜力等方面的丰富性,使辅导员可以比较从容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发展远景。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使辅导员走出边缘化和弱势状态,从而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满足,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焕发活力、富有实效。
二是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渠道上,提出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各个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待遇、晋升和流动,鼓励学校为辅导员创设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和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
三是在辅导员的个人发展上,提出要通过辅导员自身努力和社会的外围跟进,使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首先,辅导员要通过自身努力,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的辅导员,有所作为,就必定会赢得自身地位。其次,政府和高校要从辅导员的配备、选聘到培训、考评、晋升、发展等进行系统规划,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和整体水平。
四是在辅导员工作方式上,提出辅导员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辅导员一切工作的检验标准。首先,辅导员要将学生工作当成一项事业,要通过自己的工作使大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培养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给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其次,辅导员要认识到学生工作是一门科学,要密切关注社会环境与学生心理、价值取向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调整学生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和工作态度,力求将学生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第三,辅导员要认识到学生工作是一门艺术,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不仅是高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辅导员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各高校在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但仍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逐步解决,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大胆探索。我们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建设一支适应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辅导员队伍。
本书编写人员都是多年来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在校教师,大多数编写人员都有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的经历。多年来,我们在学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发表了大量有关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教育管理、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的论文,具备编写本书的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因而本书尽可能凝结作者的实践经验,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写出新意,为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意见,也为在职辅导员的工作提供借鉴。
本书由买寿清任主编,李景韬任副主编。全书各章分别由以下同志撰稿:买寿清(第三、四、五、六、七章)、李景韬(第十一、十二章)、张玉成(第一、二章)、李静(第八、九章)、李辉山(第十、十三章)、张浩玮(第十四章)、陈喜春(第十五章)、李良(第十六章)。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向多元化,这对高等教育的从业者提供了新的课题,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青年大学生教育与引导的专门工作队伍、青年大学生成才与成长的良师益友,在高校中越来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也承担着更为重要的时代使命。 本书以辅导员工作为专门研究课题,有必要对辅导员的历史沿革进行简要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