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24283400000033

第33章 辅导员日常工作———大学生管理(1)

一、班级建设

2004年8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班级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 ”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战场,在学生人格培育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高校班级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加强班级建设,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有着重要意义,班级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建设水平,良好的班级建设是维护学校整体稳定、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基本保障,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是学校的基石,是学校工作的执行者,是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导师,是和谐班级建设的关键力量。 要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严明的纪律约束、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勤奋好学、团结友爱的和谐班级,需要辅导员和全体学生的不懈努力与建设。

1.高校班级特征

一个良好的班级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高校班级作为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组织方式,在教育教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教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而学生的主要日常活动也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由班级来体现的,一个学校的学风也是由班级来体现的,衡量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班级就是最好的参照物。 良好的班级建设不仅关系到一个班级建设的小问题,更关系到整个学校发展的大问题。因此,搞好班级建设,是高等学校应该面对的主要问题。

(2)高校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是广大学生参与学校建设和追求进步的基本支撑点。现阶段,高校班级始终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生刚一入校,就有自己的学号,有自己的行政班归属,这要伴随他四年大学生活。在新生入校教育阶段,每个行政班都会产生自己的班委会和团支部,这个组织形式四年不变。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把学生工作的重心不断向学生班级转移,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支部”的目标。这说明在日常工作中,学生班级担负着学校各项工作落实的具体任务,是学校党建、团建和学风建设工作的最终执行单元。

(3)高校班级是发挥自我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按照校规校纪形成正确的行为思想,在集体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实现自我人格与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基层组织。一个班集体有共同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规划,这是班集体的灵魂,是激励班级成员奋进的主要动力。

班集体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在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确立符合班级建设的正确目标,满足班级成员的心愿,引导全班同学的自觉行为、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可以使班级成员经常处于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

班集体作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集体组织,能帮助学生从未成年向成年人的转变、从一个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从个人生活、组织生活中,促进学生的自立自强。 特别是在校风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下,实现思想的成熟,从而实现心智的健全成才,成为社会发展的人才。

(4)班级作为一个集体,是学生组织功能开发与拓展,教师与学生进行教育信息交流的最基本的平台。现代高校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对学生能力发展和潜能开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是学校行政依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正式小群体。 学校的社会功能与教育功能都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在班级这一小群体之中,大多数重要的教学和管理决定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班级来传达并进一步付诸行动。 因此,一个具有正确的人生信仰,浓厚的学习风气,良好的班级纪律,同学间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班集体是激发个人和团体持续不断地学习,不断超越自我,促进每个学生素质得到充分合理的发展, 推动班级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群体,也是全面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基本保障。

2.高校学生班级建设的主要内容

(1)班级党团组织建设。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 要想把如此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合理的组织形式凝聚好在校大学生。 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班级及党团组织是高校学生的有效基本组织形式。因此,要把广大学生团结组织起来,就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一是要通过班级党团组织营造温馨的集体氛围,增强学生的心理归属感。二是要发挥先进带头作用,突出服务和育人功能。 三是要发挥党团组织优势,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 班级班委会建设。

班委会是班级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是部分教学活动,如组织自学、小组讨论、专题研讨和学习考察等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一个班级的工作千头万绪,靠班主任、辅导员,想把几十个生龙活虎、个性各异的学生管理好,那是很艰难的。因此,组建班委会很关键,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而且有利于贯彻执行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针和教学计划,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职责,组建强有力的班委会。二是要沟通协作,树立良好的班风。三是要循序渐进,充分发挥班委会的助手作用。

(3) 班风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优良的班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班同学的思想和行为,对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辅导员的得力助手。 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发挥班干部引领作用,促进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班风促学风;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

(4) 班级工作制度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制度就有了规范所有同学学习、生活的依据,能够保障各项教育工作的实施,可以防止班级建设的随意性、盲目性和“冷热病”。 学生除了应遵守大学生行为准则以及学校有关学习、生活准则,还应该在学生集体中制定一些应该共同遵守的公约。 班级的规章制度分为两种:成文的制度和非成文的制度。成文的制度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班级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等。 这些规章制度一方面调节团体和个人的行为,保证共同活动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维护个人在团体中的权益,从而使个体获得发展。班级中非成文的制度主要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是班级中约定成俗的规范。 班级的制度建设对于班级的建设至关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其学习如何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重要手段。

一个班集体要有一个较好的班级制度设计,用制度来规范同学的行为,解决同学之间的分歧和矛盾,无论是奖学金评选、党员发展推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还是学生综合考评等活动,不仅需要有一些标准和规章,而且需要同学的民主参与。辅导员要按照学校的相关制度规定,结合班集体的具体特点, 制定出符合自己班集体的便于操作的细则,具体来讲主要包括班级民主制度、定期班会制度、班务公开制度、专业教师联系制度和学生发展支持制度等。 班级制度的制定要结合学科特点,把握同学成长成才的需求,坚持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原则,一切以学生的需要、发展和成才为最终目的。

3.高校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面对市场经济的推进和经济的繁荣,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大学生一方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鼓舞和振奋,另一方面对当前社会现象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如分配不公、道德失衡感到困惑和迷茫,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影响着大学生对待社会、对待事业、对待生活的态度,影响到大学班级的建设乃至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而大学班级是大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群体,班级建设的好坏,影响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高校学生班级建设模式的弊端益发突显。

(1)高校学生班级的“集体”概念被弱化,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对班集体事务的参与度弱化。

如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个性意识都极为突出,如何克服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如何改善人际交往能力,怎样因势利导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又如宿舍小集团、跨班级甚至年级的社团性组织就对学生关注班集体事务也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党、团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不能真正起到团结同学、带动同学、共同进步的效果,严重削弱班集体对学生个人行为约束能力,学生集体主义意识淡漠,团队合作精神匮乏。在班委会的建设上,没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班级建设体系缺乏理论化、系统化的指导,班级团会流于形式,班长一个人基本上挑起了整个班级事务的重担,学生干部素质有待提高。

(2)学分制背景下高校班级组织架构分散,班级建设缺乏空间和时间保障。

当前,我国推行的高校学分制正在经历着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学分制教育与传统的学年制教育在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上有着根本的区别。 学分制的实施,使作为高校教学组织和学生教育管理基本单元的班级面临着尴尬的局面,许多在传统教育管理体制下形成的良好的工作方式、方法,在新形势下受到了挑战。 松散的组织架构、流动分散的特性,使班级建设失去了空问和时间的依托保障,导致了大学班级同学之间关系的淡漠和集体向心力的降低,给传统意义上的学生班级教育和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4) 学生缺少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班级缺乏凝聚力。班级作为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组织方式,在教育教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教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常管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给高等学校班级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自私、冷漠和贪图享受的现象。很多学生新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处世哲学,用一种冷漠的眼神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很多学生觉得上了大学不再需要高中时那种统一的管理,只要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其他的都跟自己没关系。 社会上习惯把独生子女叫做“小皇帝”,这也从某种角度说明了目前正在大学校园读书的“80后”、“90后”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团队协作意识的缺失。 学生过分强调自我,遇到问题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考虑集体利益。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班级建设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班级似乎是少数人的班级,有些大学生对班级事务不感兴趣,不积极参加班级各项集体活动。 空闲时候很多大学生去网吧娱乐。在网络游戏的影响下,他们远离了班级,沉迷网络游戏,疏于同学之间交往,最终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还有的大学生沉迷于恋爱之中,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谈情说爱方面,甚至盲目地或者带有游戏性质地恋爱。大学生这些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不仅影响学习,也影响了班级建设的健康发展。

(5) 以寝室代替班级的现象比较严重。

目前高校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班级感不太强烈,反而是以寝室为单位进行活动。如遇到班级选举,通常是选自己寝室的同学。班级开展活动或者节日聚会,大学生们通常也是以寝室为单位形成明显的小集体。他们经常一起上课,一起吃饭,却很少和寝室以外的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一个班级大学生按寝室分成了几块,像是一个个小团体,女生中这样的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

(6) 班级之间发展不均衡,形成班级之间的不和谐。

大学里每个学院同年级的班级一般至少有五六个,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班级显现出不同的特点,班级之间的差距逐渐开始拉开,这种差距体现在各个方面。学习风气好的班级拿奖学金的学生名额很多,而学习风气不好的班级拿奖学金的学生少。在文体活动方面,积极的班级几乎参加所有活动,参与度很高且一般成绩较好,而积极性相对较差的班级则是完全相反的一种局面:每次集体活动之前,尽管班级干部积极动员,但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也不高,仿佛所有班级的集体活动都是被迫参加的。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这些班级之间发展的不均衡,班级之间出现了各种的不和谐现象。

4.辅导员进行班级建设的途径分析

(1)以学生为本,制定学生班级建设的策略。

一个优良班集体能满足班级成员的心愿,成为全班同学的自觉行为、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能使班级成员经常处于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寻求知识、学习创造,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学生共同的愿望,也是班级的共同理想和思想基础。 辅导员在班集体建设中要制定好策略,增强个人对集体的归属感和班级目标的认同感, 增强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自主感、责任感,因此,在班级建设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尊重学生。 二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三是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3) 选拔和培养好学生班干部队伍。

一个团结奋进的班级,需要一支以身作则的干部队伍。 班级建设的质量最终体现在“人”上,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班风、校风、学风都将由人来体现和保持。我们知道,一个群体中优秀成分所占比重越大,则该群体越有前途和活力。因此,我们力求在学生群体中发掘更多更好的优秀分子,保持整体的优越性,这对干部队伍的建设显得尤其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