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高丽史史籍概要
24286000000024

第24章 文集类(6)

郑梦周作为高丽政治和思想史上举足轻重,且十分活跃,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人物,其文集对研究高丽历史及高丽与中国和日本关系史等都有重要参考意义。其文集中保存的出使中国所作系列诗,尤有其珍贵史料价值。

惕若斋学吟集

《惕若斋学吟集》,高丽金九容诗文集,全书共三卷。金九容,字敬之,号惕若斋,安东人,生于至元戊寅,至正十三年登进士第,与郑梦周、李崇仁、郑道传等相友善,共同倡导性理之学,历任德宁府注簿、正言、典校副令、民部议郎兼成均直讲、江陵道按廉使、总部议郎、典校令、三司左尹、后因言事被贬,复起后任左司议大夫、成均大司成等职。洪武五年曾以书状官出使明朝。洪武十七年奉命出使辽东,因本国献马迟缓,被流放于大理,病卒于赴大理道中之泸州。

卷首有河崙、郑道传序及李穑撰题后,叙述了金九容与李穑、郑梦周、李崇仁等人的交游,金九容之子托河崙为文集写序,称赞金九容之诗“平澹精深”,并记载了金九容的简要经历。又有金明伦撰“先君惕若斋世系行事要略”,记载了金九容的生平事迹及宦游经历。

卷之上“诗”,收录了“朴判书菊磵”、“侨居病中”、“重午日刘近仁见寄同南谷先生次韵答之”等诗二百余首,其诗大部分为交游唱答之做,如“送江陵廉使叔”、“圃隐公求砚歌以赠之”、“送金汉宝生员归江陵”、“寄李存吾”等,也有抒情咏物之诗,如“山居”、“夜坐”、“有感”等。该卷还收录了作者出使明朝所作诗,有“壬子九月,苏州城下有感”、“夜泊扬子江”、“上汪丞相”、“上礼部陶尚书”、“赐宴”、“太仓病中,寄达可司成”、“赠谭友德秀才”、“金陵街上”、“癸丑四月自大仓召至京师赐宴光禄寺”、“润州甘露寺多景楼次韵”、“金山寺”、“高邮州次达可韵”、“过沂州赠施伯起判官”等。又有其与日本使节交往及送人使日本诗“宴日本使有作”、“送日本使”、“送罗判官使日本”等三首。

卷之下“诗”、“词”、“铭”。“诗”收录“宿兴法寺寄河廉使”、“酬金君弼先生”、“寄蔡判事”、“寄金安两代言”、“上谦谷李相公”等二百余首,多为交游唱答之作。其中有金九容洪武十七年得罪贬云南,自南京溯流而上,沿途所作诗,“将赴云南溯江而上寓怀录呈给事中两镇抚三位官人”、“采石”、“观音崛”、“黄州”、“武昌”、“岳阳楼”、“感怀”、“悼亡”、“新月”、“赠石首县尹”、“端午”、“荆州”、“曳船”、“江水”、“赠李仲正”、“潘家溪驿”、“蝉”、“帆急”、“夜”、“十二壁”、“峡州”、“野草”、“遣兴”、“河伯”、“入峡”、“黄陵庙”、“大峡滩”、“遣兴”、“马峡”、“峡行”、“望归州城”等三十余首,记载其赴云南(未抵)路线,以及沿途所见所感。“词”收录了“画堂春”、“卜算子”、“长相思”、“巫山一段雪”、“鹧鸪天”、“少年行”、“朝中措”等七首。“铭”有“孙令公杖铭”。

“外集”收录了白文宝榨“惕若斋说”、韩复撰“惕若斋赞”、李达衷撰“惕若斋箴”、郑梦周、郑道传、李穑等撰“惕若斋铭”,以及“送江陵道按廉使金先生诗”序。

独谷集

《独谷集》,高丽成石璘诗集,全书共二卷。成石璘,字自修,号独谷,昌宁县人,生于至元四年,忠惠王二年,成石璘四岁以门荫授司酝丞同正、通仕郎,至正十五年中司马试第三,历任国子直学、翰林检阅、三司都事、典仪注簿、军器监丞、典理诸总郎、成均司成、春秋馆编修、进贤馆直提学、宝文馆大提学、政堂文学、商议门下赞成事等职。入李朝后,授门下侍郎赞成事、同判都评议司事、判户曹等职。

卷首有徐居正序,叙述了丽末人才之盛,金连枝编辑《独谷集》及请徐居正作序等事,并称成“气度豪逸,风流文采,迥出尘表,人望之为神仙”,起诗文“气雄以放,词瞻而丽”。

卷上及卷下皆为诗集。卷上收录“段歌行贺尹代言”、“阳村歌”、“题赵侍中平壤伯诗卷”、“李兰坡宅阅所藏古画”、“题石滩诗卷得锦字”、“太祖朝太宗潜邸靖安君时皇帝谕遣亲男遂命太宗如京公所诗以献”等二百余首。卷下收录“寄同年李典书”、“渔隐索笔”、“雨中寄渔隐”、“次公州亭子船诗韵”、“寄骑牛子”等三百余首。其诗大部分作于高丽时期,主要为交游唱答之作,如“次贺李代言诗韵”、“次韵送定山李注簿”、“送僧之华严社”、“寄题吉再冶隐”、“寄赵提学”等,也有写景抒情之作,如“题松月轩”、“思归”、“有感”、“春雨”、“立春帖子”等,也有纪念他人之诗,如“哭潮信亭双梅子李詹”、“哭赵侍中平壤伯”、“哭检政丞权公”、“庆安宫主挽章”、“权吉昌君挽章”、“安城君母氏挽词”等。其中也有若干首送人出使日本及送日本僧人和使节之作,如“送日本问溪禅人还朝”、“送人使日本”、“送崔云嗣使日本”、“送宋希璟使日本”、“日本僧亮倪来乞大藏还”、“日本国回礼官梅湖轩上人求书号书赠之题其后”、“题日本周护上人牧隐诗卷”、“送日本文溪禅人还归(五首)”等。文集后收录赵瑾跋,赞颂成石璘之文才,叙述了金连枝将诗集付梓之事。

耘谷行录

《耘谷行录》,高丽元天锡诗集,全书共五卷。元天锡,字子正,号耘谷,进士出身,见高丽败乱,入雉岳山隐居,终身不出,李太宗屡召不起,李太宗亲幸其庐,亦避而不见。

卷首有朴东亮、郑庄、范祖三序,叙述了元天锡隐居不仕李朝,及李太宗亲赴其庐,元天锡避而不见等事迹,将其与郑梦周、吉再并称三先生,或三仁,并称其为“诗史”。

诗集共收录诗八百余首,其中卷之一收录诗二百余首,卷之二收录诗一百余首,卷之三收录诗一百余首,卷之四收录诗一百余首,卷之五二百余首。其诗也有交游唱答之作,如“次安同年见赠诗韵”、“次安同年喜雨韵”“奉送宋牧伯政满如京”等,而大部分诗是咏物写景,抒发心境,如“梅梢月”、“画山”、“蒲剑”、“观猎”、“瀑布”、“枕铃”、“指南车”、“牛”、“鹊”、“端午”、“七夕”、“次康节邵先生十韵”等,时节变换、花草虫鱼皆入其诗,但诗中常怀故国之思,其中有的直接抒发对李朝代高丽的感想,如“改新国号为朝鲜”诗中写道:“王家事业便成尘,依旧山河国号新。云物不随人事变,尚令闲客暗伤神。恭惟天子重东方,命号朝鲜理适当。箕子遗风将复振,必应诸夏竞观光。”丁范祖在“耘谷行录序”中所说:“其讴吟咏叹,与樵歌渔唱偕出,而有时感念宗国,轮写胸臆,直指则悲愤慷慨,婉寄则徘徊掩抑,宛然有麦秀采薇之遗音”,比较准确了概括的元天锡诗的特点。

景濂亭集

《景濂亭集》,高丽卓光茂诗集,全书共二卷。卓光茂,字谦夫,号景濂,其生平事迹已见《光山卓氏世稿及续》。

卷首有朴绮寿、柳圭、洪直弼、李鲁秉四序,叙述了卓光茂及其子卓慎学问事迹,并叙述了诗集编辑过程。

卷之一收录五言绝句“挽郑圃隐文忠公”、“忆赵松堂”、“和益斋”、“示同游陶隐”、“病极吟”等五首,五言律诗“哀园隐”、“贺太庙朝恭行天罚”、“次权阳村赠徐蕃村挽”、“寄樵隐”、“寄麟斋以呈牧隐”、“偶题稼亭”等六首,七言绝句“泪和三忧堂”、“泪和陶隐”、“次和三忧堂”、“寄桐轩”、“过易东旧居”、“和三忧堂”等六首,七言律诗“退老诗”、“挽李文忠公”、“景濂亭扁额”等三首,五言长篇“谢元戎李密直来访使句”及“遣闷三十四韵”,七言长篇“贺判三司孙公受鸠杖”、“附原韵”。

卷之二“附录”,收录有关卓光茂、卓慎及卓氏祖先的纪念文“祭外八代祖卓谏议公墓文”、“先世墓碣”、“世德祠上梁文”、“景濂先生奉安文”、“竹亭先生奉安文”等十篇。文集后附有“光山卓氏世系”,记载了光山卓氏始祖卓之叶至二十九世卓挺衡等世系传承。卓云翰“跋”叙述了卓光茂、卓慎生平事迹及宦游经历。

石滩先生集

《石滩先生集》,高丽李存吾诗文集,全书分为上、下、补遗三编。李存吾,字顺卿,号石滩,庆州人,生于高丽忠惠王后元二年(1341年),早孤,发奋力学,十岁作“江涨”诗,时人异之,恭愍王九年登第,历任水原书记、选补史翰,后历任监察纠正、右正言等职。与郑梦周、朴尚衷、郑道传、李崇仁、金九容等相友善,并常相讲论。高丽晚期,辛旽势炽,李存吾上书言辛旽,被贬为长沙监务,忧愤成疾,放还后寓居公州石滩,于洪武四年(1371年)卒于寓舍,享年三十一岁。

卷首有李存吾“年谱”,叙述李存吾生平事迹,并叙述了李朝对李存吾立祠祭祀,以及书院配享等情况。

《石滩先生集》上编“先生遗稿”,收录李存吾的诗文,有诗“江涨”、“还朝路上望三角山”、“送李副令使浙江”、“送胡若海照磨还台州二首”、“次韵金仲贤齐颜”、“示读书诸生柳卫”、“郑正郎梦周见赠次韵寄呈”、“走笔寄江陵李使君”、“放还从便后寄弟存斯”、“宿弟存锦城村家有感”、“石滩行”等十二首。其中“送李副令使浙江”为其于恭愍王十三年送使臣报聘张士诚时所作,“送胡若海照磨还台州二首”为送使节回台州诗,反映了高丽和张士诚集团的关系。自疏“论辛旽疏”,该疏是弹劾指责辛旽与国王并坐,坏君臣礼仪一事。

《石滩先生集》下编收录有关李存吾先生生平事迹之记载及郑梦周、李稷、郑都卿、李春英等人所作纪念李存吾之诗文,有“李长沙传”、《丽史提纲》载李存吾事迹、“三纲行实直节赞二首”、“别李正言贬长沙监务”、“寄李长沙顺卿”、“石滩为李长沙作”、“孤山二首”、“白马江怀古”、“过义烈祠”、“过长沙古城”、“西陵赠李参奉”、“石滩亭记”、“文科及第榜目”、“孤山书院赐额祭文”。其中“李长沙传”为孤山书院所藏李存吾传记,“石滩亭记”也记载了李存吾生平事迹。“文科及第榜目”则保存了恭愍王九年(元至正二十年)李存吾及第榜目,记载了同榜有郑梦周、朴权、白君瑛、文益渐等二十余人姓名及曾祖父之父亲四代及外祖父姓名,为研究高丽科举制度的有益资料。

《石滩先生集》补遗收录了“显义祠记”、“义烈祠词额行移”、“孤山祠上梁文”等三篇,记载了后世纪念李存吾的情况。李存吾后孙李裕庆所作“石滩先生集后记”及李行敏撰“石滩先生集跋”叙述了李存吾的生平、气节及文集的编辑过程等。

双梅堂箧藏集

《双梅堂箧藏集》,高丽李詹诗文集,全书存六卷。李詹,洪州人,生于元朝至正五年,至正二十八年中进士第二名,至正二十八年再试中第一,历任艺文检阅、艺文修撰、知制教、劝农防御使、左正言、典教副令、成均直讲、成均大司成、进贤馆直提学、右文馆直提学、春秋馆编修官等职。李朝建立后,历任吏曹典书、集贤殿直学士、成均大司成、签书义兴三军府事、知议政府事、集贤殿大提学等职。永乐三年卒。

卷首有“双梅堂先生年谱”,记载简要的生平经历。卷之一“诗类”,收录了“读易”、“心学”、“拟散人歌”、“风雨有感”、“寒食”、“漫成”、“江月轩画山水歌”、“倚楼曲”等一百三十余首,其诗有大量咏物抒怀之作,如“此心”、“冬至有感”、“癸丑岁除夜”、“望云”、“斗尺山”、“自遣”等,其次是唱答之作,如“寄不东寺云轩长老”、“次郭正言诗韵”、“次河供奉诗韵”、“送李大学”、“送克一上人还山”等。

卷之二“观光录”,收录了作者入明朝到南京朝贡往返沿途所作诗一百八十余首,各地所作诗反映了其出使往还的路线和时间,如赴南京路经“庚辰冬十一月日早发安州次赵相国松堂诗”、“雪中至薄州,请见金兵马使不至”、“十一月三十日渡鸭绿江”、“腊月初四日野宿松站”、“初六日到连山站”、“十日逾分水岭”,以下在辽东、鞍山、海州、旅顺口、登州、黄县、照县、高邮、扬州、扬子江、忠州。回途经仪真、高邮、山东、沐阳县、照县、平度、莱州、登州、沙门岛、旅顺口、盖州、鸭绿江等,并记载了沿途所经的驿站如熊岳站、五十寨、朱桥驿、东海驿、清淮驿等。其诗还反映了出使途中沿途与人唱答及其游历的情况,如“辽东六别伴送镇抚吴堡”、“感皇恩辞,为天使两位作”、“奉送谢恩使”、““韩信墓”、“漂母墓”、“至辽东谒文庙”、“松骨山”等,其诗也反映了明朝对外国使节的迎送的制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卷之二十二“杂著”、“策问”、“竹册”。“杂著”概述自檀君朝鲜至三国传承,每一时期列一目如“檀君朝鲜”、“箕子朝鲜”等,记载了三国和高丽时期的若干历史问题和事件,如“题高句丽地图后”、“题百济地图后”、“题新罗世系图后”、“高句丽世系图后”、“百济世系图后”、“立宗子”、“亲同姓”、“议六卿”、“置国学”、“高句丽国王射杀谏臣”等,其中“高丽国水军总制府榜”记载了高丽国水军总制府榜谕日本倭寇文。该卷还收录了“贞肃公画像赞”等赞文十一篇。“策问”收录了殿试策“治道”及“备荒”、“帝王之道圣贤之学”、“历代有文者之来历”、“用兵之法”等五篇。“竹册”收录“王世子竹册”及“神懿王太后竹册”。

卷之二十三,收录“原水”、“霍光论”、“正心论”、“楮生传”、“守禅传”、“丙午甲契文”、“乡党契文”、“恩信契文”、“三益契文”、“忠信契文”、“观善契文”、“论取契文”、“友仁契文”等文十三篇。“楮生传”以拟人的手法记载纸张的历史,“丙午甲契文”等八篇契文反映了当时士大夫及乡村的结社活动情况。

卷之二十四“文类”,收录了“时令调和大一醮礼文”、“代某相北斗醮礼文”、“厌兵星宿醮礼文”等醮礼文四篇、“祭名山文”、“祭大川文”、“祭雨文”、“祭风伯文”等祭文二十七篇。

卷之二十五为“书类”、“跋类”、“碑铭类”、“疏类”。“书类”收录“上朴相公丧次书”、“上郑相国书”、“上晋州兵马使书”等“书”十一篇,其中“与九州节度使”、“与博多岛书”、“与一歧岛书”三篇为致日本官员,商请打击倭寇,发还人口等事。“跋类”收录了“题岭南图后”、“题金敦索卷后”、“朴判事日本行录跋”等跋文十三篇。“碑铭类”收录“文简公墓碑阴记”、“江阳郡夫人李氏墓志铭”、“志南晃孝碑阴”、“昌宁节妇尹氏碣”等四篇。“疏类”收录了“诞日斋疏”、“上王帝释乞命债疏”等疏文四十六篇。

松堂集

《松堂集》,高丽赵浚诗文集,全书共四卷。赵浚,字明仲,自幼倜傥有大志,勤学,恭愍王见而奇之,后登第,历任通礼门副使、按江原道、司宪掌令、监门卫大护军、知制教、典法判书、知密直司事兼大司宪等职,曾任体覆使,督察抗击倭寇,力战告捷。曾与郑道传等人议革私田,力主行之,在高丽朝鲜之际的法制、户口等制度改革中皆发挥了重要作用。

卷首有李元祯、赵载明、赵载坤三序,赞颂赵浚之文才,叙述了赵浚后人搜集遗文,编辑成集的过程。

卷之一收录“五言绝句”“明农堂杂咏”、“丁卯七月夜坐”、“次野堂韵”、“桃林驿”、“谢旌善守金公惠参”、“咏盆兰”、“咏盆松”、“闲居”等,“七言绝句”“送尹商州归鸡林尹承顺相幕”、“送中原金判官赴任肇”、“尹待制绍宗慈氏挽词”、“寄徐御史”等,共一百二十余首。卷之二收录“五言律诗”“题阅马村堂”、“次南生员韵”、“次崔教授诗韵”、“登蓬山”、“宿圣灯庵”等,“七言律诗”“秋日偶题明农堂壁”、“游天磨山”、“题明农斋壁上”、“送大明使周倬”等,“五言古诗”“送华严师”、“题西京浮碧楼”、“谢师送茶”、“借马于金开城”等,“七言古诗”“寄柳山人”、“古柏”、“座主溪堂”、“送朴秘书使日本”等,“五言排律”“送鸿胪寺行人林士英”等,共五十余首。

卷之三“疏”,收录“论田制疏”、“论田制第二疏”、“论田制第三疏”、“陈时务疏”等四篇。卷之四“疏”及“笺”,收录了“陈时务第二疏”、“陈时务第三疏”及“李成桂至诚事王氏笺”等,阐述了抑制私田,实行公田之制,以及于沿海移民实边,抵制倭寇等事。

浩亭集

《浩亭集》,高丽河崙诗文集,全书共五卷。河崙,字大临,生于至正丁丑,十岁就学,年十四中国子监试,年十九中乙巳科,历任春秋馆检阅、监察纠正、知荣州、考功佐郎、典理正郎、典校副令、知制教、成均大司成、右代言、密直提学等职,起仕几起几落,多次因言事被贬。入李朝后,历任参赞门下府事、赞成事等职。元明交替之际,与郑梦周、李崇仁等建议服华服,臣服明朝。明使周倬使高丽,河崙奉命迎送,与周倬多有交游。

卷首有柳致明、李景在二序,叙述河崙后孙搜集遗文,编辑成集,并记载了河崙与李穑的师承关系,赞颂其在宣扬理学方面的功绩,称其“文典重简雅,诗尚宋调,平铺浑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