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高丽史史籍概要
24286000000023

第23章 文集类(5)

卷之一至卷之六为“记”,收录“记棋”、“此君楼记”、“流沙亭记”、“胜莲寺记”、“南原府新置济用财记”、“南谷记”、“遁村记”、“安东药院记”、“重房作公廨记”等共七十四篇,大部分为亭、堂、楼、轩等士大夫消闲之所的记文,也有部分为寺庵、公廨的记文,以及“阳村记”、“陶隐斋记”、“阳轩记”等有关人物的记文。另如,“安东药院记”记载了洪柏亭守安东府时建立药院,为民众供给汤药的事迹,则反映了当时官员行政活动。

卷之七至卷之九“序”,收录了“益斋先生乱稿序”、“雪谷诗稿序”、“近思斋逸稿后序”、“传灯录后序”、“赠元上人序”、“送绝传上人序”、“农桑辑要序”、“送峰上人游方序”等三十九篇,大部分为书序,如“益斋先生乱稿序”、“雪谷诗稿序”、“近思斋逸稿后序”、“传灯录后序”、“及庵诗集序”、“中顺堂集”等二十三篇,其余为记叙人物或赠酬之作,如“赠元上人序”、“送绝传上人序”、“送朴中书归觐序”、“送徐道士使还序”等。卷之十“说”,收录了“直说三篇”、“茂珍金氏三子名字说”、“韩氏四子名字说”、“伯共说”、“浩然说”、“孟周说”等二十一篇,皆为为人阐说名字之作。

卷之十一“事大表笺”,收录了李穑撰高丽上中国表文,有“平红贼后陈情表”、“谢恩表”、“请改名表”、“节日表”、“皇后封册贺表”、“皇太子千秋笺”、“谢御酒御衣表”、“谢复位表”、“皇太子凯还贺笺”、“请冠服表”、“陈情表”、“王大妃陈情表”、“请赠谥表”、“请承袭表”、“太尉谢表”、“贺登极表”、“谢恩表”、“贺平蜀表”、“请子弟入学表”、“谢赐纱罗表”等二十篇,内容涉及中国与高丽间册封、朝贺等关系。“辞左代言笺”、“辞判门下笺”、“赐赞成事潘卜海教书”、“罪三元帅教书”、“受命之颂”及“乞退书”等则为上高丽国王书。

卷之十二及卷之十三为“赞”、“铭”、“书后”、“跋”、“祭文”,收录“赞”“金司空真赞”、“观物斋赞”、“义谷清卿四字赞”、“判三司事崔公画像赞”等十篇,“铭”“诚斋铭”、“惕若斋铭”、“三与铭”等七篇,“书后”“书上札补正雪庵大字卷后”、“书李寿父诗卷后”、“书陶隐诗稿后”等七篇,“跋”“跋罗兴儒贺诗卷”、“跋黄檗语录”、“跋仲玉还学诗卷”、“跋愚谷诸先生送洪进士诗卷”等八篇,“祭文”“祭樵隐先生文”、“为庆宰相兄弟祭父侍中贞烈公文”、“为崔侍中祭先考文”等三篇,收录了李穑为他人书斋和文集所作铭为,以及纪念他人之文。

卷之十四至卷之十九为“碑铭”、“墓志铭”和“传”,收录了“广通普济禅寺碑铭”、“西天提纳薄陀尊者浮屠铭”、“普济尊者谥禅觉塔铭”,以及李子春、李侍中(缺名)、李仁复、廉悌臣、崔宰、韩文敬公(缺名)、韩公义、李齐贤、彦阳郡夫人金氏、金纯夫父母、权廉、尹泽、李君侅、金光载、尹君正、柳淑、李冈、李阳真、尹侅、骊兴夫人闵氏、安硕、朴元桂、郑思道、洪彬、尹母崔夫人、宋氏、吴仝、朴氏、郑显叔、崔氏、白氏、郑氏等神道碑、墓志铭和传记。其中李子春、廉悌臣、朴元桂、洪彬等多人碑传中记载了与元朝有关的史事。“附录”收录徐居正撰“牧隐诗精选序”、“文献书院记”、李德洙撰“牧隐稿跋”。

李穑文集所收的记、序、跋、表、碑传等资料不仅记载当时政治、社会、人物等诸多资料,其中的二十篇事大表笺是研究高丽和中国关系史的重要资料。

三峰集

《三峰集》,高丽郑道传诗文集,全书共十四卷。郑道传,字宗之,奉化县人,少好学,游学于李穑门下,恭愍王壬寅登进士第,历任忠州司录、典校注簿、通礼门祗侯、成均博士、太常博士、成均祭酒知制教、成均大司成、政堂文学等职,与郑梦周、李崇仁、李存吾、金九容等一时名贤相友善,相与讲论性理之学。他学问深广,文章浑厚,是高丽理学代表人物之一,南方学者多从之。高丽末力主拒绝北元,臣服明朝,曾与郑梦周出使明朝,成功恢复了高丽与明朝的关系,并留下沿途所写诗篇。

卷首有权近及申叔舟序,叙述了高丽学习中华制度,特别赞颂了权溥传扬程朱之学,以时名贤皆宗理学,称郑道传信道笃而不惑,并称赞郑道传诗文成就,并记载了郑道传后孙编辑其文集的过程。“凡例”称该文集始刊于洪武丁丑,重刊于成化丁未。

卷之一及卷之二为“赋”、“诗”、“词”。收录“赋”“阳村赋”、“墨竹赋”、“梅传赋”三篇;五言古诗五十二首、七言古诗二十一首、六言绝句八首、七言绝句九十三首、五言律诗六十二首、七言律诗二十首,以及“词”“江之水词”;“乐章”“纳氏曲”、“穷兽奔”、“靖东方曲”、“文德曲”、“梦金尺”、“受宝录”等六篇。诗词大部分都为交游唱答之作,“进新都八景诗”描述了都城的山川、城郭、坊市等情况,而“送辽东使桑公”、“送国子典簿周先生倬还京”、“送行人段公还朝”、“送行人洛公还朝”、“到平壤”、“咏物”、“仪真驿”、“到广陵忆贺正使”、“淮阴驿立春”、“癸酉正朝奉天殿口号”、“谢恩日奉天殿口号”、“次黄州板上诗”、“旅顺口用前韵呈徐指挥”、“古亭驿”、“登州待风”等为作者出使中国途中所作,“次韵题日本茂上人诗卷”与日本僧人的唱答诗。

卷之三收录“疏”“上恭让王疏”一篇,“笺”“到南阳谢上笺”、“撰进御讳表德说笺”、“撰进朝鲜经国典笺”三篇,“书”“上郑达可书”、“登罗州东楼谕父老书”、“上辽东诸位大人书”、“上都堂书”四篇,“启”“送湖长老诗序”、“赠祖明上人诗序”等十四篇。卷之四收录“记”“石亭记”、“青石洞宴饮记”等十四篇,“说”“李浩然名字后说”等六篇,“题跋”“李牧隐送子虚诗序后题”等六篇,另有郑沉传、郑行状、廉义之墓表,以及纪念潘南先生等人的祭文三篇、会试策和殿试策各一篇,“竹窗铭、”河浩甫字铭“二篇、赵政丞真赞二篇。

卷之五为“经济文鉴上:宰相”,考证了自尧舜、三代、秦、汉至唐、宋、元宰相一职名称、职责等的变化,并叙述了汉、唐、宋三代著名宰相的事迹,也记载了高丽和李氏朝鲜两朝宰相名称和职责的演变。称宰相“上则调和阴阳,下则抚安黎庶。内以平章百姓,外一镇抚四夷”,有正己、格君、知人、处事等职责。卷之六为“经济文鉴下:台官、谏官、卫兵、监司、州牧、郡太守、县令”,叙述了台官、谏官、卫兵、监司、州牧、郡太守、县令等各职名称、职责等的历史演变,亦即全面地叙述了中国历代的文武职官制度。并记载李朝府兵制度。

卷之七为“朝鲜经国典上:正宝文、国号、定国本、世系、教书、治典、赋典、礼典”。卷之八为“朝鲜经国典上:政典、宪典、工典”。卷之九“佛氏杂辨”,阐述佛教大义。卷之十为“心气理篇”,论述阐述性理之学。卷之十一“经济文鉴别集上”,叙述了尧舜三代秦汉至唐五代的历史。卷之十一“经济文鉴别集下”,叙述了宋元和高丽的历史。

卷之十三为“阵法”及“拾遗”。“阵法”叙述了军事排阵训练之法,以及军事将领的为将之法、攻守之道等。“拾遗”收录了诗“平昌郡”、“无题”、“骊江”三首,“表”“辛禑请赐谥表”、“辛禑请承袭表”二篇,“笺”“恭让朝辞右军总制使笺”等。卷之十四“附录”,“事实”收录了《高丽史》、《阳村集》、《圃隐集》等书有关郑道传事迹的记载,“教告文”、“诸贤叙述”及“祭郑尚书文”等收录有关郑道传纪念文。

《三峰集》收录诗词二百余首,其中包括十余首出使中国所作诗,更有特点是该书同时叙述了中国和高丽朝鲜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军事制度,并对中国历代和高丽的历史作了简要而长时期的考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圆斋稿

《圆斋稿》,高丽郑枢诗文集,全书三卷。郑枢,曾为谏议大夫,上书言辛旽之奸,被贬,辛旽被诛,复召用,官至宰辅。

卷首有权近、河崙撰序,叙述了郑与李穑等时贤的交往,称其文章“气雄而词瞻,清高而浏亮”,并记载了其父子几代人物,以及文集刊行过程。

卷之上及卷之四“诗”。卷之三收录诗一百三十余首,卷之四收录诗一百二十余首,其诗有交游唱答之作,如“寄密城李使君”、“次牧隐学士用老杜韵”、“送华按廉”、“罗兴附判书奉使日本……缀句赠之”、“寄呈权赞成奉使大明行轩”等,纪行之作,如“全州永宁院路上”、“全州道中”、“连山县途中”、“襄州道中”等,写景抒怀之作,如“书怀用先大夫集中韵”、“落花,次元内书韵”、“夏夜独坐八韵”等,也有读书感悟,如“读唐高宗纪”、“读唐中宗纪”、“读书用前韵“寄赠庆尚李按廉”等。

卷之下“铭箴”、“赋”、“册文”、“笺”、“疏”。收录“铭箴”“观物斋箴”、“伦上人绝磵铭”、“伦上人松风轩铭”、“圆斋铭”、“题云长老所藏画轴”等五篇,“赋”“六友堂赋”,“册文”“献王室加上尊谥册文”、“忠肃王室加上尊谥册文”等四篇,“笺”“贺千秋笺”(二篇)、“奇皇后受册贺太子笺”等三篇,“疏”“太祖神圣王忌晨斋疏”、“荐父真言法席疏”等六篇。书后有许冲“圆斋稿跋”,叙述了撰者受郑擢及洪汝方之托,刊行文集事。

松隐集

《松隐集》,高丽朴翊诗文集,全书共四卷。朴翊,字太始,初名天翊,号松隐,密城人,生于忠肃王壬申,恭愍王朝登第,历任小监、礼部侍郎、世子贰辅兼中书令、翰林文学等职,曾与郑梦周等讲论理学,才兼将相,屡次率兵抗击倭寇及平定内乱,多有战功。高丽将亡,与弟朴天卿解官归母城乡第,自号松隐,徜徉山水,咏诗抒怀,与郑梦周、李穑、吉再等以忠义互勉。李朝建立后,杜门遁迹,李朝屡召用,皆不出仕。

卷首有洪命周、赵斗淳序,叙述了朴翊才学交游,不仕李朝的节行,特别赞颂了他与郑梦周等倡导理学的功绩。卷之一“诗”、“文”。“诗”收录了“赠郑圃隐”、“和圃隐紫砚韵”、“感怀”、“和朴贞斋韵”、“咏雪衷松”、“和圃隐”等二十余首,大部分为作者与郑梦周、李穑、吉再、朴宜中、卞季良等交游唱答之作,其中与郑梦周唱答诗十四首。“文”有“立志箴”、“持身箴”、“重刊礼记集说笺略”、“祭圃隐文”、“遗书”等五篇。朴翊不仕李朝,但他在“遗书”中教育子孙顺应时变,“汝在李世,既为人臣,忠则竭力,先天后天,父子异时”。

卷之二“附录”,收录了李穑诗“方密阳朴先生”二首及“两朴令公小酌”、卞仲良“闻先生谪居放鹇咏呈”,以及有关朴翊纪念文,如金孟诚撰“挽”、李穑撰“画像赞”、“酹墓所文”、“请谥状”、“赐祭文”、“墓所告由文”、“焚黄告由文”、黄喜撰“墓表”、卞季良撰“立碑告由文”、皇甫仁撰“遗墟神道碑续识”、金大有撰“书遗事后”、朴时增撰“请额上言”等。

卷之三“附录”,收录了有关朴翊的传记和纪念文,有柳台佐撰朴翊“行状”及“龙冈祠堂常享文”、李铧撰“事迹”及“影帧奉安文”、李秉远撰“遗事”、李汇宁撰“墓碣重建文”、李家淳撰“德南书院讲堂上梁文”、“入享奉安文”、柳寻春撰“常享文”、朴楚寿撰“龙冈祠影帧奉安文”。

卷之四“续集”,收录了柳宜汉撰“新溪书院营建实记”、朴民翰撰“新溪书院上梁文”、李正夏撰“奉安文”、蔡臣水撰“常享文”、李家淳撰“文集旧本序”等有关朴翊纪念文。

柳巷诗集

《柳巷诗集》,高丽韩修诗集,全书共不分卷。韩修,字孟云,号柳巷,曾师从李齐贤,历任德宁府注簿、典仪注簿、典理佐郎、知制教、成均直讲、成均司艺、兵部侍郎、右文馆提学、左代言、正议大夫、密直提学、进贤殿大提学等职。

卷首有权近撰“柳巷诗集序”,叙述了韩修与李穑、李谷、李齐贤等时贤的交游情况及其诸子编辑遗稿事,并称赞其诗文。又有李穑撰韩修墓志铭,叙述了韩修的生平事迹。

“柳巷诗集”共收录了“奉和益斋相国东国故事四诗”、“郑旅溪家,次简斋韵”、“逆李郎中入燕京”、“郑旅溪家,见去夏对雨唱和之什,依韵作”、“寄严光大禅师”等二百七十余首,主要是与他人的交往诗,如“奉和益斋相国东国故事四诗”、“次韵奉答牧隐先生”、“逆李郎中入燕京”等,也有纪念他人之作,如“哭郑圆斋”、“哭柳右使”、“陟山君朴挽词一决”等,也有抒情咏物之作,如“题长湍院楼”、“初夏”、“八月初九日夜坐”等。

诗集后有尹会宗、韩浚谦识,叙述了锦山州知州李通训等付梓刊行《柳巷诗集》,及壬辰倭乱中板毁,韩浚谦奉韩孝纯之命重新刊行诗集等事。

圃隐集

《圃隐集》,又称《圃隐先生诗稿》,高丽郑梦周诗文集,全书共三卷。郑梦周,初名梦兰,后又改名梦龙,既冠改名梦周,字达可,号圃隐,生于元(后)至元三年(1337年),庆州府迎日县人,至正十七年中第三名,至正二十年连中三元,历任艺文检阅、修撰、閤门祗侯、卫尉寺丞、朝奉郎、典宝都监、典农寺、成均博士、成均馆司艺、知制教、成均馆大司成、佥书密直司事、门下赞成事、门下侍中等。郑梦周曾与李穑等讲学兴儒,传扬理学。为相时请令士庶行朱子家礼,是高丽理学代表性人物。其任官政绩显著,内建无部学堂,外置乡校,革胡服,袭华制,立义仓,便漕运等,也是高丽卓越的政治家。洪武五年曾出使明朝。洪武八年,高丽杀明使,欲迎北元使,郑梦周极力主张拒绝元使,臣服明朝,应因此受贬谪。洪武十年又出使日本。洪武十五年、十六再使明朝,未获准入境,十七年、十九年两次入明朝贡。洪武二十年又与李崇仁等议定百官服用华制。洪武二十五年,因反对李成桂代高丽,谋刺李成桂被杀,伏节而终。

卷首有卢守慎序,称赞郑梦周在学术思想上“以性理之学倡导东方”,政治上,正当高丽“国步多难之时,两朝京师,东使日本,事不避难,忧国忘家”。又有卞季良、河崙、朴信序三篇,皆盛赞郑梦周在学术思想和政治上的贡献。卷一为“诗”。郑梦周曾数次出使明朝,朝贡、及交涉岁贡和明朝使节被杀等事,该卷主要收录了他出使明朝所作诗。有“过海宿登州……”、“蓬莱驿示韩书状”、“龙山驿”、“黄山驿路上”、“书诸桥驿壁上”、“莱州海神庙”、“胶州县别徐教谕”、“客夜在丘西驿”、“日照县”、“饮酒”、“宿赣榆县”、“山东途中”、“忆宗诚、宗本两儿”、“王坊驿赠辽东程镇抚”、“上庄驿赠高侍郎”、“山东老人”、“诸城驿夜雨”、“金城驿怀松京诸友”、“僮阳驿壁画鹰熊歌用陈教谕韵”、“韩信墓”、“漂母塚”、“淮阴驿分道庞镇抚”、“舟发淮阴向宝应县”、“范光湖晓景”、“梦”、“高邮湖”、“高邮城”、“客中自遣”、“扬州”、“戏赠偕行年少”、“真州”、“扬州竹西亭怀松京诸友”、“舟中美人”、“四月十九日渡江至龙潭驿”、“入京”、“皇都”、“出京”、“舟次白鹭洲”、“扬子渡望北固山悼金若斋”、“高邮湖舟中”、“舟中夜兴”、“南望”、“题辽东庞镇抚扇”、“端午日戏题”、“途中遇雨”、“湖中观鱼”、“诸城县闻箫”、“路旁柳”、“赠孔主事观”、“石桥铺示陶铺司”、“即墨县”、“田横岛”、“蓬莱阁”、“沙门岛”、“铁山(五月十八日到旅顺口)”、“旅顺驿呈管驿马镇抚”、“旅顺驿阻雨”、“金州韦指挥宅画鹰走笔”、“闻角”、“安市城怀古”、“扬子江”、“太平箫”、“李勣战处”、“野航”、“复州馆中井”、“行次复州呈王指挥兼简列位指挥相公”、“其二”、“呈杨指挥俊”、“复州驿夜雨”、“扬州食枇杷”、“复州食樱桃”、“喜晴”、“京城食瓜”、“食藕”、“熊岳古城”、“宿盖州”、“辽河漕运”、“甘蔗”、“盖州雨中留待落后人”、“会同馆柳”、“盖州馆柳”、“渤海古城”、“闻晓鼓”、“望润州”、“江南忆陶隐”、“吟诗”、“除夜呈诸书状官“等一百二十六首,这些诗详细地记载了郑梦周出使明朝的路线、接待方式、交通情况、交游人物,以及所吃食物,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一切事务和活动。该卷还记载了郑梦周出使日本所作诗“洪武丁巳奉使日本作”,共十一首。

卷二主要收录了郑梦周咏物写景及交游诗。如“游观音寺”、“再游是寺”、“和州夜雨”、“安边城楼”、“甲辰中秋有怀”、“中秋”、“松”、“竹”、“梅”等,以及“重赠林主事”、“赠尚州徐牧使”、“右陶隐”、“右若斋”、“右遁村”等,还有与明朝出使高丽使节交往及与日本僧人交往诗,如“送杭州使”、“次江南使张溥诗韵”、“乙丑九月赠天使周倬”、“赠辽东使桑麟”、“赠日本洪长老”等,共一百七十三首。

卷三“杂著”,收录郑州梦周所撰之文,如“题圆证国师语录”、“海阳君大夫人金氏墓志铭”、“祭仪”、“惕若斋铭”、“祭金得培文”、“金海山城记”、“请勿迎元使疏”、“请赦金貂毁佛罪疏”、“请辨核五罪疏”、“经筵启辞”等,其中“金海山城记”、“请勿迎元使疏”谈论了高丽与日本和中国的关系。有收录了有关郑梦周纪念文,赞语、祭文、记及咸传林撰郑梦周“行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