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高丽史史籍概要
24286000000003

第3章 纪传体类(2)

该书虽然主要是按照朝鲜的史观对元脱脱《宋史》进行重编和删节,各纪、志、传基本内容没有新增的资料,一些新增纪或传也主要取材于《宋史》,如杜太后本纪取材于宋太祖本纪,方腊传自童贯传剔出等。但也有删有作,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其《高丽传》在脱脱《宋史》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改撰,较《宋史》更为详实,《夏国传》也有可取之处,《舆服志》也作了一定的补遗,《高俅传》则取王明清《挥麈录》所载高俅事加以补充。该书新增了一些传记,如《遗民传》,入传者一百一十九人,其中大部分人的事迹为脱脱《宋史》无载,《元史》亦多不列传。《遗民传》之价值已有宋晞先生著文论述。

特别是《高丽传》在史料和史观方面较之脱脱《宋史》都有新的参考价值。宋晞先生也曾经著文探讨过《宋史筌·高丽传》的价值。《宋史筌》将《高丽传》列为《外国传》之首,以宋朝建立时在位并朝贡宋朝之高丽国王王昭开篇叙述。较《宋史》更详细地记载了王建开创高丽及王建至王昭之传承的过程,每位高丽国王即位,都作一简介,该书补充了两国使节往来的史事,如乾德三年遣高丽遣王辂入贡宋朝等。特别是北宋后期和南宋两国关系,脱脱《宋史》比较简略,而《宋史筌》更为丰富。隆兴以后两国往来《宋史》仅载庆元间宋朝禁令一条,《宋史筌》则记载了隆兴以后高丽王位更替及国内重要史事,所记高丽经济、风俗等也较《宋史》详细。有的记载与《宋史》明显有异,如《宋史》载建隆四年九月,(高丽)“遣使时赞等来贡,涉海,值大风,船破,溺死者七十于人,赞仅免,诏加劳恤。”《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载与《宋史》同。《宋史筌》则称时赞为宋朝所派往高丽之使节:“乾德元年,帝遣时赞封册。赞在海遇风,溺死者九十人,赞独免,昭厚待之。”《高丽史》、《增补文献备考》皆同《宋史筌》。

由于柯维祺《宋史新编》、王惟俭《宋史记》等为人称道的对《宋史》的重修著作皆不传,与陆心源《宋史翼》(40卷)等相比,《宋史筌》是体例完善,较为系统精审的著作。尤其是该书是唯一一部外国国家主持修撰的宋史,在文化史和史学史等方面意义是十分显著的。

汇纂丽史

《汇纂丽史》,朝鲜洪汝河著,共四十七卷,是一部纪传体高丽朝断代史。书修成后仅在门人弟子中抄写流传,近百年后,鲁宗道等人鸠财刊行。洪汝河,字伯源,号木斋,缶溪人,才学广博,经史术数,无不精通,被誉为“道学文章为世宗师”。李孝宗朝进士,曾任镜城判官等职,因议论不合上意,被放归。晚年以讲学为事。

该书在史料上对郑麟趾《高丽史》并无大的增益,但按照著者的史观,对结构和部分史事进行了一些新的编排,如改变《高丽史》不记中国之事,而对“宋元兴亡之际战争分裂颇为备著”,改变《高丽史》诸志“逐条列录”的弊端,而“错综成篇”,将“五百年间天文、地理、礼、乐、兵、刑沿革之制咸萃一篇”。对一些重要史事,如宋徽宗时高丽请宋朝二医往来传递信息一事依据宋代史籍,详细收录。《高丽史》无《外夷传》,而该书补作契丹、日本等《传》。在文字上,学习中国史籍“其文烨然可观”,改变朝鲜史籍“其文俗而不典”,不甚尔雅之弊。在笔法上,后人比之于孔子之《春秋》、朱子之《通鉴纲目》。如,学习《春秋》“天王崩、列国君卒,告则书,不告则不书”的做法,对“宋太祖至哲宗崩皆自密州牒报,今依经例书之。南渡以后,讣告不至,故不书”。另如“忠肃、忠惠前后称元,《丽史》旧例尤错,今悉正之”。而对列传,“依汉晋唐宋史法”,“诸名臣,取其事同,或功业名资相上下者裒类为传,系以论赞”。其目的是“正其统体”,特别是“凡天下大势之系安危,及天王正统之有分裂,皆当谨书之”,而“用为国家之龟鉴,可戒者戒之,可革者革之”。

应该一提的是,《汇纂丽史》与其所著编年体史书《东国通鉴提纲》共同反映了洪汝河的史学思想。《东国通鉴提纲》所论史事虽然止于新罗,体例亦不同,但其史学思想与《汇纂丽史》同趣。《东国通鉴提纲》以《春秋》之法,以中国为正统,记本国历史弃檀君之说,而断自箕子以下。在本国史事处理上也体现其强烈的正统观念,如记载三国事,“马韩未亡,三国始祖皆用臣例,不得称王”。他指责了金富轼作《三国史》嗣君即位,皆以先君薨年即位,有失逾年改元之礼。中国纪年特依《春秋》王正月之例,称皇正月。可见《汇纂丽史》也反映著者洪汝河史学思想的特点。这一思想也是朝鲜时期,摆脱了辽、金、元朝等非汉民族建立王朝的统治后,华夷观念和民族意识强化的有代表性的思想反映。

全书按世家、志、传三部分编排,有“世家”六卷、“天文志”一卷、“五行志”一卷、“地理志”二卷、“礼志”一卷、“乐志”一卷、“舆服志”一卷、“选举志”一卷、“百官志”一卷、“食货志”一卷、“兵志”一卷、“刑法志”二卷、“后妃传”、“宗室传”共一卷、“辛庶人传”一卷、“名臣传”十六卷、“义烈传”、“儒学传”、“卓行传”、“行人传”、“良吏传”共一卷、“文苑传”一卷、“方技传”、“宦官传”、“酷吏传”共一卷、“嬖幸传”一卷、“奸臣传”一卷、“叛逆传”四卷、“外夷传”一卷。与《高丽史》相比,缺“年表”,总体上体现的都是中国正统史学观。《汇纂丽史》在《高丽史》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正闰尊卑。如《高丽史》将后、妃合为一传,总称“后妃传”,《汇纂丽史》则分“王后传”和“诸院妃传”。“王后传”首收王后、太后和公主,数量大减于《高丽史》,但亦有顺德王后李氏、思肃王后李氏、文敬王后李氏、恭睿王后任氏等《高丽史》所不收者。在该传前言,著者指责高丽多以公主正位中宫,“历考中朝、东国帝王家法之不正,未有若高丽之甚也”。《高丽史》将辛旽、辛禑、辛昌列入《叛逆传》,置于全书最后,而《汇纂丽史》将辛禑、辛昌列入“辛庶人传”,置于“宗室传”之后,“名臣传”之前,而将辛旽仍置于“叛逆传”。《高丽史》无“外夷传”,《汇纂丽史》在“外夷传”中列了“契丹传”、“女真传”、“日本传”三传,反映了其小中华的观念,视本国为华,而视契丹、女真、日本为夷。作此三传的目的还在于此三国曾与高丽朝鲜接壤,利害安危相系,记之以为后世借鉴。

在史事的处理和评述上,《高丽史》袭《元史》之例,史家不加论赞,仅保留了世家中李齐贤所作论赞。《汇纂丽史》则加入了作者自己的评论,如,“世家一”之前有一段赞语,评述高丽一朝史事及与中国关系。“惠宗世家”后作者评论道:“按国君薨之明年正月嗣君告庙即位,礼也。故孔子作《春秋》,备礼则书即位,不则削。太祖以丙午日薨,而是日惠宗即位,何其亟也。旧史书即位,今削。”又如,《高丽史》“礼志”前言仅论述了高丽一朝礼制形成和制定的过程,而《汇纂丽史》则论述了礼与朝廷、家庭的重要意义,批评了高丽一代闺门不正、君弱臣强,“欲望教化行而民俗厚,难矣”。该书多有对高丽一朝史事的批评,表现了著者为警戒当世的关怀。《汇纂丽史》对若干重要史事做了考证和辨析,如宋朝欲与金结海上之盟,高丽睿宗通过宋朝派到高丽的医官传达劝阻宋朝与女真结盟之意一事,李齐贤曾怀疑其是否实有其事,洪汝河对宋丽双方的记载做了考证,认为此事属实。

海东绎史

《海东绎史》,朝鲜韩致奫(一名韩大渊)撰,共七十一卷,是韩国古代纪传体通史,记载了韩国自檀君、箕子而下至高丽的历史。如该书柳得恭序言所称,该书的编撰目的是认为韩国古代史或是缁流荒诞之说,或如金富轼《三国史记》多有脱略,其重要原因是高丽以前东国文献所藏有限,韩致奫搜集正史及经传丛稗,用十数年之功,修成此书。该书征引参考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四部典籍近三百种。所引中国史籍既包括正史二十一史,又包括《资治通鉴》、《文献通考》、《通志》、《册府元龟》、《续文献通考》、《玉海》等重要的编年体史书、政书和类书,也涉及很多文集、笔记等史籍,每一条史料都注明所据之书。

该书分“世纪”、“志”、“表”、“考”等几类。第一卷“世纪一·东夷总纪”,是以中国所划“东夷”,即东方各族历史的总论。第二卷至第十一卷,分别为“世纪二”到“世纪十一”,记载了檀君、箕子、卫满朝鲜、濊貊、沃沮、夫馀、三韩、四郡事实、高句丽、百济、新罗、渤海等历史。第十二卷至十五卷为高丽世纪,记载了高丽一朝历史,考证了新旧《唐书》、徐兢《奉使高图经》、《宋史》等史籍诸如高丽国名、高丽承袭高氏等错误。第十六卷为“诸小国世纪”。第十七卷为“星历志”,第十八至二十一卷为“礼志”,第二十二卷至第三十三卷分别为“乐志”、“兵志”、“刑志”、“食货志”、“物产志”、“风俗志”、“宫室志”、“官氏志”、“释志”。第三十四卷至四十一卷为“交聘表”。第四十二卷至五十九卷为“艺文志”。第六十卷至第六十三卷为“人物考”。第六十四卷至七十卷为“日本考”。第七十一卷为“肃慎氏考”。全面地记载了中国东北地区古代各民族及日本的历史,以及韩国古代政治、外交、经济和文化制度。

因其该书主要自中国、日本和韩国古代史籍中搜集和汇编相关的资料,从史料上并无独特价值,所引史籍亦是常见之书,但其分类编辑,并对其中一些史事进行了辨析和考据,仍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如该书对渤海史的记载,征引了新旧《唐书》、《宋史》、《辽史》、《金史》、《册府元龟》等中国史籍,又以朝鲜记载加以考订,不仅内容详实,使其可靠性也更胜于一般史籍。该书“世纪”皆以中国年号纪年,记载何朝史事,用何朝史籍则用何朝年号,如引《宋史》则以宋朝年号,取自《金史》则用金朝年号。

海东绎史续

《海东绎史续》,为韩致奫之侄韩镇书撰,共十五卷,主要记载了韩国历代地理疆域演变。据说作者称,其叔父韩致奫撰《海东绎史》,独地理篇未及卒业而弃世,故继叔父先志,遂考以史籍,辨以己意,编成此书。

全书皆为“地理考”,卷第一为“古今疆域图”和“古今地分沿革表”,绘制历代疆域图如“高丽与辽金对界图”等,又按中国朝代顺序分“周”、“汉”、“魏晋”、“南北朝”、“唐”、“辽金”、“元”到朝鲜时代,列表记载了各道地理沿革演变。卷第二记载了朝鲜、濊貊、沃沮的地理分布和沿革。卷第三记载了三韩疆域总论和马韩、弁韩、辰韩地理分布和沿革。卷第四记载了汉置真番、玄菟、临屯、乐浪四郡,并附带方郡的地理沿革。卷第五记载了夫馀和挹娄等地理分布和沿革。卷第六记载了高句丽疆域、城邑的沿革。卷第七记载了新罗疆域、边界、城邑等沿革。卷第八记载了百济疆域、城邑的沿革。卷第九记载了渤海疆域、京城、郡县的沿革。卷第十及十一记载了高丽疆域、边界、城邑的沿革。卷第十二记载了李氏朝鲜(书中称本朝)的疆域沿革。卷第十三至十五记载了境内山、岛屿、水,以及境外山水等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