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三二年六月五日起义是一次光明和黑暗的决斗。社会的各种矛盾愈演愈烈,社会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生活在下层的巴黎人民终于拿起武器,用利剑宣扬自己的理想,净化世界。马吕斯参加了“ABC朋友社”在圣德尼区的巷战。为了法兰西,为了自由和民主的法兰西,他和他的朋友们在街垒中和敌人勇敢的战斗。这时候,他收到了由爱潘妮转交的珂赛特的信。马吕斯一则要与珂赛特决别,二则想救出父亲的救命恩人德纳第的儿子伽弗洛什,便派伽弗洛什给珂赛特送信。
冉阿让接到了马吕斯的信,他刚刚知悉了珂赛特对马吕斯挚热的爱情。静思苦想后,冉阿让悄然走向菜市场街。
当冉阿让来到时,战斗正激烈的进行,全体起义者视死如归,无一人离开战场。起义领袖让有家小的人出去,经过反复再三劝说,只有五人依依不舍的离去。伽弗洛什及时赶回街垒参加战斗,他听见起义领袖安灼拉说:“再过它一刻钟,街垒便剩不下十颗子弹了。”伽弗洛什像小精灵一样,跳到街上,左躲右闪,避过弹雨,在国民军死尸中为起义者收集子弹。但不幸被击中了,子弹穿过他幼小的身体,伽弗洛什脸上留出鲜血,举着起双臂,又一颗子弹射了过来,这个伟大的小灵魂飞逝了。
警犬沙威趁混乱之机混进起义队伍被发现。英雄们奋战十四个小时没合眼,没进食,衣衫破烂,疲惫不堪。在炮火连天,血肉搏斗的最后时刻,起义者决定处死沙威。冉阿让接受了这个任务但放走了他。起义领袖安灼拉身中8颗子弹,像钉子似的钉在墙上。马吕斯浑身是伤,满脸鲜血,一颗子弹打碎了锁骨,冉阿让一把抓住了他,却无处逃身,就驮着他克服艰难险阻从下水道前行。凭着超人的智慧勇敢,坚韧顽强,奇迹般地来到塞纳河出口处。德纳第拿着钥匙守在栅栏口,他以为冉阿让谋财害命,想把死尸扔在河里,便敲竹杠,搜干了冉阿让身上所有的钱,乘其不备,从死人衣服上撕下一个角,以便作为以后敲诈的凭证,放走了冉阿让。才出狼穴,又入虎口。冉阿让刚从腥气臭人的下水道出来,就遇上在此等候德纳第的沙威。冉阿让请求沙威让他把这个青年送回家后再逮捕他。沙威叫来守候在这里的马车,将冉阿让、马吕斯送至吉诺曼先生家。将马吕斯安顿好后,冉阿让发现,沙威不见了。沙威放走了冉阿让,出于法律和良心,职责与道义,内心产生了激烈的矛盾,他也找不回以前一向遵循的为人法则,终于他投入了塞纳河湍急的旋流中。
吉诺曼先生看到心爱的外孙回来,欣喜异常,激动万分,又哭又笑,日夜守护,还改变了政治信仰,同意了马吕斯和珂赛特的婚事。冉阿让将一笔丰厚的资产送给了珂赛特、马吕斯作为嫁礼。
冉阿让离开了隆重、热闹的婚礼,他清楚自己苦役犯的身份。经过了痛苦的思想斗争,彻夜未眠的冉阿让在第二天清晨就赶赴马吕斯家说明了自己的身份。“从前为了活下去,我偷了一片面包;今天为了活下去,我不愿盗窃一个名字。”冉阿让发现马吕斯有意疏远自己,便隐忍痛苦,在孤寂中生活。
一天,德纳第化名找到马吕斯,揭发他的岳父是杀人犯,想借机敲诈钱财,马吕斯的态度让德纳第感到惶惑。这个青年人听后不感惊慌,讲起话来颇有城府,但是大把大把的给钱像个傻瓜。德纳第本来要陷害冉阿让,不意却化释了马吕斯心头两大疑团。马吕斯认为冉阿让为报私仇,杀死了沙威。德纳第掏出打捞沙威尸体的报纸,证明沙威系投水自杀;马吕斯认为苦役犯冉阿让杀害了马德兰市长,盗窃了他的名誉,侵吞了他的财产。德纳第拿出保存发黄的当年的报纸,认定冉阿让、马德兰同为一人。冉阿让没有杀死马德兰,却杀死了一个青年人。马吕斯让他说下去,德纳第拿出一块衣角,马吕斯一看,正是自己衣服的一角。至此马吕斯才明白冉阿让正是自己寻找的救命恩人。待马吕斯夫妇赶到冉阿让身边时,处于弥留之际的冉阿让说明那笔巨款来路正当,祝他们幸福,送给珂赛特一对银烛台后,安祥死去。
拉雷兹甫神甫墓地,冉阿让没有名字的墓碑被荒草隐蔽,雨露冲洗。
2、原文赏读
……
在巴狄斯汀姑娘写过那封信不久以后,他又做了一件事,在全城的人的心目中,这一件事,比上次他在那强人出没的山中旅行,更加冒失。
在迪涅附近的一个乡村里住着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那人曾经当过……国民公会代表。他姓G.。
在迪涅那种小地方,大家一谈到国民公会的那位G.代表,便有谈虎色变之感。一个国民公会代表,那还了得!就差不多是魔怪。他尽管没有投票判处国王死刑,可是也差不多了。那是个类似弑君的人。他是残暴而令人害怕的。正统的王爷们回国后,就会有人把他告到特别法庭里去,即使不砍掉他的脑袋也要弄个终身放逐。并且他还是个无神论者。
G.由于他没有投票赞成处决国王,所以屡次的放逐令上都没有他的名字,他也就能留在法国。
他住在离城有三刻钟的地方,远离一切村落、道路,不知是在哪个荒山野谷、人迹不到的角落里。据说他在那里有一块地、一个土洞,一个窝巢。他没有邻居,那里甚至没有过路的人,那条通到他那里去的小路,自从他住在那山谷里以后,也就没有人再走了。大家提起他那住处,就似乎谈到刽子手的家。
但是主教不能忘怀,他不时朝着这位老代表的住处远远望去,那是有一丛树木标志着的山谷,他说:“那儿有个孤独的灵魂。”
在他内心深处,他还说:“我迟早得去看他一回。”
可是,老实说,那个念头在起初尽管产生得很自然,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却又似乎觉得它很奇怪,觉得这是做不到的,几乎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实际上他也具有一般人的看法,那位国民公会代表使他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近似仇恨的恶感,用四个字最能表达的那种恶感:“格格不入”。
但是羔羊的癣疥应当使牧人却步吗?不应当。况且他又是那样的一头羔羊!
那位慈祥的主教为此事犹豫不决。有时,他朝那方向走去,随即却又转回来。
一天,有个在那窑洞里伺候那位G.代表的少年牧人来到城里找医生,说那老贼已经快死了,他得了瘫痪症,过不了夜。这话在城里传开了,许多人说:“谢天谢地。”
主教立即拿起他的拐杖,披上他的外衣(因为,正如我们说过的,他的道袍太旧了,也因为将有晚风),直向那地方走去。
当他走到那荒无人烟的地方,太阳几乎沉到了地平线。他的心怦怦跳动,他知道距那人住的地方已经不远。他跨过一条沟,越过一道篱,打开栅门,走进一个荒芜的菜圃,相当大胆地赶上几步,到了那荒地的尽头,在一大丛荆棘的后面,他发现了他的住所。
那是一所极其低陋狭窄而整洁的木屋,前面墙上钉着一列葡萄架。
门前,一个白发老人坐在一张有小轮子的旧椅子(农民的围椅)里,对着太阳微笑。
牧童站在老人身旁。他把一罐牛奶递给那老人。
主教正在张望,那老人提高嗓子说:
“谢谢,我不再需要什么了。”
他笑着对孩子说。
老人听见他的脚步声转过头来,脸上露出极端惊讶的神色。
“自从我住到这里以来。”他说,“这还是第一次有人上我的门,先生,您是谁?”
主教回答:
“我叫卞福汝·米里哀。”
“卞福汝·米里哀!我听人说过这名字。老乡们称为卞福汝主教的,难道就是您吗?”
“就是我。”
那老人面露微笑,接着说:
“那么,您是我的主教了?”
“有点儿像。”
“请进,先生。”
那位国民公会代表把手伸给主教,可是主教没有和他握手,只说道:
“看您的样子,您一点也没有病。”
“先生。”那老人回答,“我会好的。”
他停了一会,又说:
“我过不了三个钟头,就要死了。”
随后他又说:
“我稍稍懂一点医道,我知道人将死时是什么样子。昨天我还只是脚发冷,今天,已经冷到膝头了,现在我觉得冷意齐了腰,等到冷到心头,我就该死了。夕阳无限好,不是吗?我叫人把我推到外面来,为的是最后看一下这一切景物。您可以和我谈话,这不会累坏我的。您赶来看一个快死的人,这是好的。这种时刻,能有一两个人在场,确实难得。谁都有妄想,我希望我能拖到黎明。可是我知道,我只有不到三个钟头的时间了。到那时,天已经黑了。其实,没什么关系!死是一件简单的事。并不一定要在早晨。就这样吧。我将披星戴月而去。”
老人对那牧童说:
“你,你去睡吧。你昨晚已经守了一夜。你累了。”
那孩子回到木屋里去了。
老人用眼睛送着他,仿佛对自己说:
“他入睡,我也将长眠。同是梦中人,正好相互作个伴。”
主教好像会受到感动,其实不然。他不认为这样死去的人可以悟到上帝。平时,遇到这种事,假如有人称他为“主教大人”,他认为不值一笑,但是现在没有人称他为“我的主教”却又觉得有些唐突,并且几乎想反过来称这位老人为“公民”了。他在反感中突然起了一种想对人亲切的心情,那种心情在医生和神甫中是常见的,在他说来却是绝无仅有的。无论如何,这个人,这个曾是人中豪杰的国民公会代表,使主教觉得自己的心情忽然严峻起来,这在他一生中或许还是第一次。
那位国民公会代表却用一种谦虚诚挚的态度看着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含有那种行将死去的人的卑怯神情。
主教平素尽管约束自己,不起窥测了解旁人隐情的心思,因为在他看来,想了解别人的隐情,就像是对人的一种侵犯,但是对这位国民公会代表,他却不能不细心研究,这种动机不是因为出自同情而是因为他是个国民公会代表,这使他免于良心的责备,甚至连慈悲的法律也是不保护国民公会代表的。
G.,这位八十岁的魁梧的老头,态度镇定,挺直的身躯,宏亮的声音,足以使生理学家惊叹折服。革命时期有过许多那样的和时代相称的人。从这个老人身上,我们可以想见那种经历过千锤百炼的人。离死已经那样近了,他还完全保持健康的状态。他那有神的目光、坚定的语气、两肩强健的动作,都无法把他和死联系起来。G.的样子似乎即将死去,那只是因为他自己愿意露出那样的缘故罢了。他在临终时却仍能自主,只是两条腿僵了,头脑却还活着,还保持着生命的全部活力,并且好像还处在精神焕发的时期。
他旁边有块石头。主教便在那上面坐下。他们的对话突然开始了。
“我祝贺您。”主教用谴责的语气说,“您总算没有投票赞成判处国王死刑。”
国民公会代表似乎没有注意到“总算”那两个字所含的尖刻意味。脸上的笑容全不见了。
“不要祝贺得太过分了,先生。我曾投票表决过暴君的末日。”
他那种刚强的语气是针对着主教严肃的口吻而发的。
“您这话怎讲?”
“我的意思是说,人类有一个暴君,那就是蒙昧。我赞成把这个暴君处以死刑。王权就是从蒙昧产生的,王权是一种伪造的权力,只有知识才是真正的权力。人类只应受知识的统治。”
“那么,你把良心放在什么地位呢?”主教接着说。
“那是同一回事。良心,是存在于我们心中天生的那么一点知识。”
那种论调对卞福汝主教是十分新奇的,他听了,不免有些感到奇怪。
国民公会代表继续说:
“关于路易十六的事,我没有赞同。我认为我没有处死一个人的权利,可是我觉得我有消灭那种恶势力的义务。我表决赞同处死那暴君,这就是说,替妇女消除了卖身制度,替男子消除了奴役制度,替幼童消除了不幸生活。我在投票赞成共和制度时也就赞助了那一切。我赞助了博爱、和谐、光明!我出力打破了邪说和谬见。邪说和谬见的崩溃造成了光明。我们这些人推翻了旧世界,旧世界就似乎是一个苦难的瓶,一旦翻倒在人类的头上,就成了一把欢乐的壶。”
“奇怪的欢乐。”主教说。
“您不妨说是多灾多难的欢乐,如今,自从一八一四年的倒退以后,也就可以说是昙花一现的欢乐了。可惜!那次的事业是不全面的,我承认,我们摧毁了现实中的制度,却没能把它在思想中完全铲除掉。仅消灭恶习是不够的,还必须转移风气。”
“您做了摧毁工作。摧毁可能是有好处的,但是对带有怒气的摧毁行为,我就不赞同了。”
“正义是含有愤怒的,主教先生,并且正义的愤怒是一种进步的因素。没关系,无论世人怎样评论,法兰西革命是自从基督出世以来人类迈出的最大的一步。它可能不全面,可是多么了不起。它揭穿了社会上的一切黑暗。它清除了人们的恶习,它起了安定、镇静、开化的作用,它影响了整个世界。它是仁慈的。法兰西革命是人类无上的光荣。”
主教不禁小声说:
“是吗?九三年吗?”
国民公会代表一下子从他的椅子上坐了起来,神情严肃,带着悲壮的色彩,好像用尽他全身的力气,大声喊着说:
“呀!对!九三!这个字我等了许久了。乌云把天空遮蔽了一千五百年。过了十五个世纪之后,乌云散了,而您却要怪罪驱散乌云的雷霆。”
那位主教,嘴里虽然什么也没说,心里却觉得他的话打动了他。不过他仍然不动声色。他回答:
“法官代表法律,神甫代表慈悲,慈悲也不过是种比较高级的法律而已。雷霆的一击总不应忘掉慈悲吧。”
他又聚精会神盯着那国民公会代表,加上一句:
“我是说路易十七。”
国民公会代表伸出手来,抓住主教的胳膊:
“路易十七!哈。您在替那无辜的孩子流泪吗?那么,好吧。我愿和您一起来哭。但替那个年幼的小王哭我还得考虑考虑。在我看来,路易十七是个无辜的孩子,他唯一的罪名是做了路易十五的孙子,以致被处死,卡图什的兄弟也是一个无辜的孩子,他唯一的罪名是做了卡图什的兄弟,以致被人捆住胸脯,吊在格雷沃广场,直到气绝,那孩子难道就死得不惨?”
“先生。”主教说,“我不喜欢您把这两个人相提并论。”
“卡图什吗?路易十五吗?您究竟在替哪一个叫屈呢?”
一对相对无言。主教几乎后悔来到这里,可是他觉得自己隐隐地、异样地被他的话打动了。
国民公会代表又说:
“咳!主教先生,您不爱真理的辛辣味儿。从前基督却不像您这样。他拿条拐杖,清除了圣殿。他那条电光四射的鞭子简直是真理的一个代言人。当他喊道‘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时,他对罪犯巴拉巴的长子和希律王的王子能一视同仁。先生,天真本身就是王冕。天真不必做什么也一样是高尚的。它无论是穿着破衣褴衫或贵为公子王孙,总是同样尊贵的。”
“那倒是真话。”主教轻轻地说。
“我要继续说下去。”国民公会代表G.说,“您对我提到过路易十七的死。让我们在这上面取得一致的看法。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一切在上层和在下层的无辜受害者、殉难者、孩子们流泪呢?我会和您一道哭的。不过,我已对您说过,我们的眼泪应当从九三年以前流起。假如您也和我同哭平民的幼童,我一定和您同哭王室的孩子。”
“我为他们全体哭。”主教说。
“王室和平民是同等分量吗?”G.大声说,“这天平假如要倾斜,也还应当偏向平民一面吧。平民受苦的年代比较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