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名师解惑丛书-离开父母你能活下去吗
24408900000011

第11章 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1)

交通安全常识

近年来,交通事故日益增多,已有许多中小学生成了牺牲品,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2004年,全中国小学生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达4000多人。4000多名活泼可爱的孩子转眼间就消失了多么令人痛心啊!这4000多个孩子还牵扯到1万多个家庭,甚至亿万人心。

河北省保定市八里庄小学的学生贾振,在上学途中被从身后冲过的摩托车撞倒后,车轮轧过双脚踝骨处,致使双脚坏死,终身残废。当中央电视台的叔叔阿姨在医院追踪采访时,这位孩子一把抱住采访话筒痛哭不止,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肇事者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不幸却要伴随孩子一生。

北京166中学的吕蕾,是位天资聪颖的孩子,她酷爱艺术,演奏黑管不仅在国内早有名气,而且还在国际大赛获奖。可是,万万没有料到,就在小吕蕾11岁那年,一场车祸使她脑部受到重伤而变得反应迟钝,一个才露尖尖角的新人就这样被交通事故夺去了艺术生命。

一、交通安全的隐患——童仔骑车

我国堪称世界自行车“王国”,拥有3亿多辆自行车。在川流不息的城乡庞大的骑车人群中,近年来又多了一道风景,那就是小学生优哉游哉骑着自行车上学,且正趋向低龄化发展。

在某市小学二年级的一个班中,记者问:“会骑自行车的同学,请举手。“呼啦啦一下子举起31只小手,占全班学生总数的一半多,其中骑自行车上学的竟有13人!问他们年龄,都才9岁。三年级的两个班共129人,会骑自行车的93人,骑车上学的42人。高年级学生的比例更高,中学生几乎每人一辆自行车。

小明10岁生日,爷爷奶奶特地买了辆崭新的自行车送给心爱的孙子,谁知第一天上路,在拥挤的大街上就将自行车撞坏,左臂摔成撕裂性骨折,两位老人心疼不已,后悔莫及!

在许多大城市,“车害”现象十分明显,尤其是在上下班期间,许多骑自行车上班的人已经苦不堪言,而学校放学时间基本上与机关、工厂下班处于同一时间。由于孩子小,骑车不稳,有的家长不放心,便来伴骑,于是前拥后呼,你推我挤;还有的学生骑着自行车在人流中互相追逐、顽皮、打闹,甚至搭肩骑车并行,横穿公路抢上风等等,由此引发了不少交通事故。

二、安全意识必须从小做起

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因少年儿童自身原因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整个事故的一半左右,这一比例比世界上任何发达国家都高得多。

我国交通法规定,凡未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不准在公路上骑自行车。少年儿童年龄小,判断能力差,对复杂拥挤的车流或突发事件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因此,许多本该避免的不幸事件往往就是这么眼睁睁地发生的。一位交通事故肇事者在接受采访时说:“平心而论,我也是生儿养女的,和天下父母一样都不希望孩子有什么不幸。那天开车时,我小心加小心,生怕发生意外,可偏偏发生了,一位11岁的孩子骑着自行车从胡同口一头冲到车上……”

“交通安全必须从娃娃抓起”。应该从小就培养交通安全意识,学习交通安全知识,这是每一个少年儿童责无旁贷的责任。

1.学骑车

我国是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是绝大多数家庭的基本交通工具,今天的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码有60%以上的将学习骑自行车,并以车代步。中国的学生与自行车的关系,其紧密程度可能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骑自行车同样也充满着隐患,稍不注意,就会酿成悲剧。

学自行车还是去人较少的草坪安全些。

学车不是桩坏事,父母不会阻拦。但是,如果年龄小,在没有大人保护下私自学车,或者到马路上去学车,好事将变成坏事。因此,当孩子有想学车的念头时,请父母抽出时间,在操场上指导你进行练习。

你骑的车,自己不会去检查,就要经常找人对此进行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加以排除。

练习骑车最好不要选择居民区作为场地,老人、小孩被撞倒,都很危险。

学骑自行车,不要选择有坡度的路段练习。先在平地练习,熟练之后,再由易而难。还没走好,就想跑,不现实。

2.骑车上路

骑自行车很方便,但是很多人常因忽略安全而闯祸。在交通事故统计中,自行车与汽车相撞的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

如果你有自行车,要经常检查轮胎、刹车、链条等重要部位,有问题要及时修理。

骑车上路前,要认真学习交通规则。骑车时还须随时发现车辆的危险隐患,并及时修理。

骑车上路,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骑车上街时,不要互相牵手,扶身并行,不能拖带行驶。骑车时,思想要集中,不要听耳塞机,更不能在汽车道上行驶,不能逞能飞车穿行,也不能手离车把行驶,横冲直撞。转弯时要减速慢行,向后观望,并伸手示意(向左转伸左手,向右转伸右手),不能突然猛拐。过铁路道口,要听从指挥,不要逞能乱撞。

3.当心摩托车

摩托车是一种车身小、速度快的现代交通工具,即使是在山地和小路上,摩托车也能自如行驶。

摩托车比汽车更容易发生事故,每位小朋友对马路上的摩托车要加倍小心。

按交通法规,未成年人不得驾驶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也不许大人拖载未满12岁的少年儿童。

如果飞驰的摩托车迎面向你冲来,要迅速向两边避让,不要犹犹豫豫,欲行又止。当摩托车驶入你正在骑车行驶的道路上,最好停下来让它先行,不要与摩托车抢行。

三、交通事故案例

★6月1日对小朋友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快乐的日子,几乎所有的小朋友在这一天都会收到许多礼物。小王也不例外,他得到了一辆自行车,这对他来说是再高兴不过的了,因为他特别喜欢骑车。吃过午饭后,他骑车去好朋友家玩。王某吹着口哨,得意洋洋地驶去。过路口时,他丝毫不注意红绿灯,不顾命地往前冲,结果被一辆急驰的汽车撞成了重伤,被送进了医院。

以上案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注意交通安全,就会导致车祸的发生,许许多多的生命就是在不注意之时丧失在车轮之下的。

顽皮的学生,会做出一些有害自身的举动,而一些学生的顽皮常使自己悔恨终生。

★在一天下午放学后,小红上了5路公共汽车。在车上,他碰到了邻居的一个小孩,非常高兴,两个孩子在车上又打又闹。汽车开动了,他们又爬到窗上,把头伸出窗外,又叫又喊,很兴奋。就在这时,旁边一辆汽车驶过,一声惨叫过后,小红被汽车擦成重伤,住进了医院。

很多青少年朋友喜欢骑车或搭乘车在外兜风,可是就在他们高兴万分之时,不注意交通安全,灾难也将来临。

1996年,在某县一公路上发生一起15岁小孩因兜风被车撞死的交通事故。那天,15岁的小王邀同学骑自行车外出兜风,在路上,他们互相逗来打去,好不自在。由于小王想避开同伴的追打,没有注意背后快速行驶的汽车,就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丧失在车轮之下。

★小艾丽家有一辆摩托车,艾丽经常跟爸爸妈妈骑摩托车外出兜风,这为她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然而,不幸的交通事故毁坏了这个幸福美好的家庭。发生事故的这天,小艾丽一家像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骑上摩托车外出兜风。艾丽为了寻求刺激,催爸爸骑快点,爸爸为了显示自己的车技,一路飞驰,见车就超。最后由于超车时对其他车辆速度估计不足,一家三口被撞到公路外,小艾丽当场死亡。就这样,一个美好的家庭永远留下了难愈的创伤。

在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的今天,少年儿童交通事故的发生也不断地增加,所以我们上街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四、少年儿童交通事故的心理分析

抢时间,顾此失彼。常因某些急事(如上学、赶车等)抢时间,当这种心理占据了大脑的全部思维,行走时就不顾一切地横穿公路,翻越护栏,争抢上车等。这些少年也知道避让穿梭的车流,但由于思想不集中,造成判断能力下降,有时注意了左边的车,就未必注意到右边的车,极易发生车祸。

精力分散。少年儿童大多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但精力不易集中,如走路时边走边看,心不在焉,听耳塞机,骑车时勾肩搭背、嬉戏打闹等。这样就不能听清或看清路上情况,及时作出反应,指挥身体去躲闪。即便稍有躲避意识,灵敏度也不高。这样,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弄不好就会发生交通事故。

盲目自信。少年儿童自信心特别强,“冲”劲大。对那些经常出入的道路或在道路两旁长期生活的少年儿童来说,路上车流的繁忙活动已经习以为常了,于是自信心日增,加上一般“冲”劲,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汽车不敢压我”。即使走在路中间,也不慌不忙,甚至反过来有“汽车要让我”的狂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若遇上高速驶来的汽车,往往发生车祸。

五、儿童交通事故的生理心理分析

儿童的视角狭窄。一般成人的视角能超过180度,而儿童的视角不到70度,因此在观察来往车辆时,只能看到某个局部,而看不到左右来车,也很难对路面作出正确判断,无法应变躲让。

儿童看清物体费时较长,一般成人看清一辆行驶的汽车只需要1秒钟,而儿童则需要4秒钟。

儿童身体小目标小,不易被司机看清,儿童自身也容易被身边的障碍物遮挡而不易看清汽车。

儿童不会准确判断汽车行驶的距离和速度,也不会正确判断汽车到达自己身边的时间。

儿童的感知系统容易被分散,最容易被周围的刺激所吸引而转移其注意力,如行走中吃零食、好奇心等,都会使他们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而发生危险。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少年儿童发生交通事故,都与他们自身的思想行为和心理状态有关。所以应该从小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安全三字经

出门走,懂规则,守法规,不乱行。在大街,走便道,靠右走,不逆行。

过马路,走“横道”,避让车,要看清。隔离墩,不能跨,有危险,记心中。

绿灯亮,往前走,红灯明,停一停。年岁小,不骑车,大人带,也不行。

上学时,戴黄帽,排成队,集体行。路边走,不打闹,有秩序,当标兵。

懂礼貌,守纪律,受表扬,多光荣。马路上,人聚集,不围观,要绕行。

乘车时,先排队,上车时,不挤拥。尊老人,爱幼小,让座位,理最应。

助残疾,顾师长,心灵美,学雷锋。过队日,搞公益,贴标语,助交警。

交通事,关系重,牵学校,涉家庭。人为贵,重安全,保平安,益终生。

游泳安全常识

我们身边有许多地方是不能游泳的,因为这些地方不安全。

水深的地方是不适宜游泳,因为深水水下温度差别很大,容易引起抽筋;深海里常是鲨鱼出没的地方,非常危险。

急流和水下情况复杂的地方不能游泳;杂草和树枝多的地方不能游泳。

受污染的水里不能游泳,因为那里的水会引起皮肤发炎等疾病。

一、游泳克星

1.抽筋

抽筋是游泳时常出现的情况,很多人就是因抽筋而在水中失去了生命。

造成抽筋的原因有:剧烈运动或强劳动后立即下水;游泳前未做肢体活动;在较凉的水中浸泡时间过长。

为了防止抽筋事故发生,游泳者要先做好准备运动,并充分按摩肌肉。乘车或行路到游泳场后,要休息一会儿再下水。下水前要将身子慢慢浸入水中,渐渐适应水温。不能长时间浸在水中,应该经常上岸擦擦身子,暖和一会儿再下水。有病的人不要过于自信,应等身体完全恢复后再去游泳。

游泳时脚抽筋时,要沉着地用手拉脚尖。当腿肚子抽筋时,伸直脚,活动脚尖,用力扳趾,反复做弯曲膝盖运动。大腿抽筋时,先弯曲膝盖,然后用脚跟猛踢出去,当疼痛减轻时,慢慢按摩有关部位。如果发生抽搐,要努力使腿充分伸直,当感到剧烈疼痛时,不要用劲,使肌肉处于完全松弛状态。

2.恐惧

在游泳时,如果你碰上如下情况可能会产生恐惧心理:孤独一人的时候;游入深水区水温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遇上风浪急流的时候。

如果在上述情况下你能克服这种恐惧,那么游泳强身健体、增加胆量的目的就达到了。相反,如果在上述情况下你不能克服这种恐惧,那么游泳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危险就会发生,例如抽筋、乏力、病倒。

二、游泳事故及分析

美国某州一名叫波迪的青年,在一次外出游泳时,被无情的水吞噬了年轻的生命。据同伴说,当时天气炎热,而且大家都因赶路而浑身发热,波迪想一个人到远离他们的海岸边游泳,下水不久,就开始抽筋,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等救援人员赶到,他已经淹死了。

波迪被淹死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下水游泳前,他没做必要的泳前准备活动,加之热烫的身体突然遇到冷水,最容易引起抽筋。如果他稍有些安全知识,下水前先活动开身体各部分肌肉和关节,并用水先拍打一下身体以适应水的温度,这样是可以避免事故发生的。另外,发生抽筋时不懂得自救也是事故的一个原因。再则,同伴缺乏抢救常识也是波迪被淹死的间接原因。当波迪在水中有困难时,如果有人勇于下水救助,也许他就不会丧生水中。

澳大利亚曾经有一女青年在游泳时丧生。据悉,这位女青年在游泳时突然出现抽筋,并惊叫异常,附近游泳的人便向她游过去救援。然而她显得十分慌张,几次将救她的人拖入水下,弄得救助者精疲力尽,最后为了自己活命,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她落下水去。

女青年的死,似乎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遇险时慌张不冷静,可导致悲剧发生。其实,如果她冷静一下,仰卧在水面上,稍做休息,用手握住抽筋的脚趾脚掌,向身体方向拉,同时活动漆关节,就可以消除抽筋的危险。但是她过于惊慌,在水中求生的本能反而构成对救助者的威胁,使救助者无法去救助。救助者缺乏抢救常识是她死亡的间接原因。如果救助者采取正确的方式,从她背后伸手向腋下抱住她,就不怕她乱抓乱打,她也许有救。

孙某是个爱喝酒的人,一日刚与朋友喝完酒,天气又热,就到他们常去游泳的地方“清醒一下”,朋友因为多喝了酒就没去。到晚上下班的时候,还不见孙某回来,朋友觉得有点奇怪了,平时上班从不旷工的孙某,今天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不一会儿就传来了孙某被淹死的消息。

听到孙某被淹死的消息,他的朋友们始终不相信,因为平时孙某是最能游泳的,怎么说也不会被水淹死。分析起来,酒是造成他死亡的根本原因。孙某喝了酒后下水游泳,由于酒对大脑的麻醉作用,使大脑不能对肢体准确指挥,加上因酒精的麻醉,容易产生疲倦,以至在水中消耗体力的强度增大,最终导致被淹死。

小伍家住河边,一天放学回家后顾不上吃饭,就迫不及待地下水游泳。不多久,目击者向小孩家长诉说了这个小孩被水淹的不幸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