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会说一口漂亮话
24532400000001

第1章 第一天言之有技——要会说话更要说好话(1)

一天晚上,国王梦到自己满口的牙齿都掉光了,醒来后觉得心情很不好,担心是什么凶兆,于是,便命人请来解梦人解梦。

国王问他们:“为什么我会梦见自己满口的牙全掉光了呢?这代表着什么?”

第一个解梦人听后解释道:“国王陛下,这个梦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亲属一个都不剩地全部死去以后,你才能死。”

国王一听,勃然大怒,觉得十分晦气,命人将他杖责二百之后赶出王宫。接着又问第二个人:“你呢?你的解释也和他一样吗?”

第二个解梦人说:“不,国王陛下,这个梦的意思是,您将是您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国王听后,立即露出了笑容,直夸这位解梦人有学问,并命人赏了一百枚金币给他。

两个回答明明说的是一个意思,为什么一个会挨打,另一个却受到嘉奖呢?这就是会说话和不会说话的区别。

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些人在聚会或者面对陌生人时,语言总显得生涩、僵硬;有些人遇到急事,说话就会变得磕磕绊绊,语无伦次;有些人对别人的规劝明明是出于好意,却总是让对方难以接受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有些人则在语言上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和分寸,不是惹恼了上司,就是疏远了同事和下属……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困扰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他们错失了不少机遇。而对于那些精于说话之道的人看来,这却都是些不值一提的小事。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差距,就在于对语言艺术的认识上。“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很简单的八个字道出了其间的真道理。而会与不会的奥妙,其实还是在技巧的方寸之间,要看拿捏!

律师出身的美国着名演说家戴普曾经说过:“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令人心悦诚服的交谈能力更能迅速获得成功与别人的钦佩了,这种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培养出来。”

要想做到善于言谈,首先就要做到吐字清晰,有正确的发音。对于每一个字,都必须发音准确、清楚。这些发言可以依靠平时的练习、注意别人的谈话、朗读书报、多听广播等各种途径来达到。良好的谈话,应该以大方、熟练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意思,使你说的话多彩多姿、扣人心弦。

其次,还要注意,说话的速度不能太快,但也不能太慢。说话太快对方可能来不及反应,而且自己也会觉得累。有些人可能觉得话说得快一些可以节省时间。可我们要清楚:说话的目的是使对方领悟你的意思,要让对方能听明白,如果你说得太快,对方没有听明白,你就是在做无用功。当然,说话不能快,并不代表说话要慢,说话太慢也是不可取的,既浪费时间,也使人听得不耐烦。

再次,说话要看场合,否则就会使人厌烦。比如在阅览室说话,你要顾及到周围的安静,声音不能太大。假如你是对众人演说,要注意自己说话的声音是否每一个人都能听得到,你的声音就必须足够大。

复次,表达忌华而不实。有些人在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极力使用华丽的辞藻来修饰语句,用重复的形容词、或用西方语言特有的修饰手法、或穿插一些歇后语和俏皮话,甚至引用经典、名人语录,这样堆砌起来的文字、语言华而不实,思想匮乏。

最后,用词避免过于重复。比方说,说一句“怎么了?”就够了,而有些人却要说“怎么了?怎么了?”帮别人办事的时候,说一两个“好”就足够了,但有些人却说“好好好好……”或者说“再见再见再见,再见啊”。重复的词语一般用在加强语气时,其他的时候大可不必使用。

某人在解释月球上不可能有生命这一问题时,在几分钟内,把“从科学的观点上说”这句话用了二三十次。无论什么显示才华或新颖的词,用多了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

还有一位幼儿园老师说故事。说到某公主,她说:“这公主是很美丽的。”说到太阳,她也说:“这太阳是很美丽的。”此外说到水池、小羊、草地、高山,也都用“很美丽的”来形容。结果小朋友们问她:“老师,到底哪一个是最美丽的?”她为什么不用“可爱的”“柔嫩的”“明亮的”等词句来调换一下呢?这不是可以增加听者的兴趣吗?

当今社会,人们已经把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作为衡量是否优秀人才的重要尺度,所以每个公司或者企业招聘各类人才,才会设立口试的环节。在日本,一些大公司在招聘人才进行面试时,更是对说话能力的高低制定了严格的录用规定。比如:应聘者声若蚊子者,不予录用;说话没有抑扬顿挫者,不予录用;交谈时,不得要领者,不予录用;不能干脆利落地回答问题者,不予录用;说话无生气者,不予录用;说话颠三倒四、不知所云者,不予录用……这样的规定也间接地表明了一个事实:会说话与事业的关系至为密切,它是胜任本职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正所谓“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征服一个人,以至于征服一群人,用的往往不是刀剑,而是舌尖。让自己成为一名“会”说话的人,乃是我们需要穷其一生来学习的艺术!

控制好说话节奏

口语中有规律性的变化,称为节奏。节奏主要体现为快慢和停顿,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这样有起有伏,有轻有重,才能形成口语的乐感,使语言听起来悦耳动听。否则,话语就会显得呆板,既无节奏也不动人。

说话的节奏取决你个人的说话习惯,包括精神状态、声调、口音、语言的格调、音量、音调高低、快慢速度、措辞、表达能力等方面。把握说话的节奏只要掌握好什么时候应该减速什么时候应该加速就可以了。

第一,在这些地方说话时应该减速:语言中需要特别强调的事情,勉强控制的感情,会让人产生疑虑的事情,极为严肃的事情,数据、地名和人名等。

第二,在这些地方说话时应该加速:大家都知道和清楚的事情,不太重要的事情,一个故事进入高潮阶段时,强烈的、无法控制的感情等。

说话的节奏如同说话时的语气一样,其强弱快慢都会影响到听众的情绪。说话的节奏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说话的节奏快了,会让人觉得急促;说话的节奏慢了,会让人觉得情绪平缓。所以,在说话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运用恰当的说话节奏,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

此外,下面六种语言节奏是口才高手们所经常运用的,你若能有效地掌握就能起到打动人心的效果。

第一种:凝重型。这种节奏听来一字千钧,句句着力。声音适中,既不高亢,也不显低沉,重点词语清晰沉稳,次要词语不滑不促。用于发表议论和某些语重心长的劝说、抒发感情等。

第二种:舒缓型。舒缓型节奏,是一种稳重、舒展的表达方式。声音不高也不低,语速从容,既不急促,也不大起大伏。说明性、解释性的叙述,学术探讨等宜用这种节奏。

第三种:紧张型。紧张型节奏,往往显示迫切、紧急的心情。声音不一定很高,但语速较快。用于重要情况的汇报,必须立即加以澄清的事实申辩等。

第四种:低沉型。这种节奏使人得到低缓、声音偏暗的效果。语速偏慢,语气压抑,语势多下行,用于悲剧色彩的事件叙述,或慰问、怀念等。

第五种:高亢型。高亢的节奏能产生威武雄壮的效果,声音偏高,起伏较大,语气昂扬,语势多上行。用于鼓动性强的演说、叙述一件重大的事件、宣传重要决定及使人激动的事等。

第六种:轻快型。轻快型节奏是最常见的,听者不费力,而多扬少抑。日常性的对话,一般性的辩论,都可以使用这类型的节奏。

以上这六种节奏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但又互相渗透,有主有辅,只有适当把握,才能显示出技巧的内在力量。

口才出色的人,对语言节奏的掌握也能随心所欲。他们说话时引经据典,抑扬顿挫,诙谐幽默,引人入胜,与这样的人谈话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就像一个出色的钢琴家,将语言的节奏化作优美的乐谱而随指轻弹,演奏出一曲动人心弦的旋律。对于他们,不要只是钦佩和羡慕,要注意学习以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相信通过努力,你也能变成一个口吐莲花的人。

言简意赅,别人才会喜欢你

口才最差的人,往往可能就是那些喋喋不休的人,说了一大堆,也没有说出主旨。语言的精髓,在精而不在多。口才高手往往能用最凝练的话语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意思。

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整个大礼堂里坐着上万名学生。他们在等待伟人丘吉尔的到来。在随从的陪同下,丘吉尔准时到达,并慢慢地走入会场,走向讲台,站到讲台上。丘吉尔脱下他的大衣递给随从,接着摘下帽子,默默地注视着台下的观众。一分钟后,丘吉尔才缓缓地说出了一句话:“NeverGiveUp!”(永不放弃!)说完这句话,丘吉尔穿上了大衣,戴上帽子,离开了会场。整个会场鸦雀无声,顷刻间掌声雷动。

丘吉尔仅仅用了几个字就将自己要演讲的内容说了出来。讲话简练有力,才能使人兴味不减。有理不在话多,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尽量不要与别人周旋绕圈,而应抓住关键,简明干脆地将自己的意思传递出去。

一位着名律师曾说过:在一场官司的辩论过程中,如果第七点议题是关键所在,我宁愿让对方在前六点占上风,而我在最后的第七点获胜。这一点正是我经常打赢官司的主要原因。

他在一场非常着名官司中,就是这样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那个官司审判的最后一天,对方律师整整花了两个小时来总结此案。这位着名律师本来可以针对对方律师所提出的论点逐一加以驳斥,但他并未那样做,而是将论点集中到了关键点上,总共花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最后,这位着名律师赢得了这场官司。

可见,并不见得要用冗长的语言才能将问题说清楚,简洁的语言往往更有效果,也更受人欢迎,同时,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睿智。

一次,马克思的女儿燕妮向德国当时一位着名的历史学家请教,问他能否将古今的历史缩写成一本简明的小册子。教授笑着答道:“不必,其实只需用四句谚语,就能概括古今的历史:一、当上帝要某人灭亡的时候,往往先让其有炙人的权势;二、时间就是一个巨大的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历史的陈渣;三、蜜蜂盗花,但结果反而使那些花开得更盛,妩媚迷人;四、暗透了便望得见星光。”

在谈话时,最重要的就是表明你的主旨,其余的客套话尽量少说或不说,这样你的听众才不会感到心烦意乱。如果讲话者好为人师,总是喜欢喋喋不休地告诉别人这样做,那样做,只会惹人厌烦。

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够做到言简意赅呢?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善于综合概括。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交流语言,才能准确、精辟,有力度,有魅力。

第二,同时还应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词汇。福楼拜曾告诫人们:“任何事物都只有一个名词来称呼,只有一个动词标志它的动作,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如果讲话者词汇贫乏,说话时即使搜肠刮肚,也绝不会有精彩的谈吐。”

第三,“删繁就简”也是培养说话简洁明快的一种有效方法,说话要简练,最好把复杂的话能够简单地说出来。这样才会明白易懂,使大家都爱听。

当然,长话短说也要分清对象。假如对方跟你并不是很熟悉,而你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势必让人感到唐突,效果也不会达到最佳。而针对那些跟自己关系比较熟识的人,或者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如果能做到抓住要点,一针见血,删除掉那些毫无用处的废话,就一定会很快吸引听众,使他们迅速地进入主题。

人们最讨厌废话连篇、半天说不到点子上的人。言简意赅,不说废话,这样才显得说话的人干练。所以,在与人交往时,注意说话要简洁一点,这样才能够处处受到人们的欢迎。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话多而不精之人,就是话痨之人,如同苍蝇一样“嗡嗡”作响,怎会给人愉悦之心?又怎会受人欢迎呢?

据史书上记载,子禽问自己的老师墨子:“老师,一个人说多了话有没有好处?”墨子回答说:“话说多了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整天地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知道天就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所以话要说在有用的地方。”

墨子的话和古语“言不在多,达意则灵”一样,说的都是讲话要少而精的道理。

说话滔滔不绝,就会留给他人一种“话虽多,修养少”的感觉。有些人为了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的所谓知识底蕴,便找一切有人的地方与人“死说烂道”,极尽所能地“卖话”,自以为口若悬河,头头是道,无奈他储备不足,结果适得其反。

有一位求职者,本来已经获得了主考官的通过,主考官告诉他:“请你在一周内等候我们的复试通知。”哪想这位求职者很傲慢地“通知”主考官:“请在三天内给我答复,因为好几家单位都打算录用我。”一句话,所有的良好印象顿时烟消云散。主考官敛起笑容,冷冰冰地回答:“那就请便吧!”无疑,这位求职者所暴露的正是那类“语出惊人”者的低能本质,他满以为用“精彩”之语可以促使主考官向他低头,不料却给自己挖了一个莫大的陷阱!

可见,多言无益,说话要像居家过日子一样——当省则省。而且,话不仅要说得少,还要力求说得精辟,说得巧妙。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口无遮拦、以至于出口便会伤人的人。

一位老师决定带领同学们去写生,讨论是租车还是坐公交去,一个学生主张租车。老师对他说:“租车,车撞了,你死了,你家里人来找我,我怎么办?”

这个同学的脸马上变了色,他愤然反驳:“你不要这么说!照你这么说,那些出租车公司都不要开了!”结果师生之间搞得很不愉快。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一句话也能把人说哭。”言语是思想的表达,它可以表现一个人的素质是高雅还是粗俗。如果你说出去的话能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对方自然也会对你极为尊重。

在古时候有个年轻的侠客骑马赶路,天色渐黑,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年轻的侠客正着急的时候,忽见前面来了一老人,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旅店还有多远?”老人回答:“五里!”年轻的侠客于是策马飞奔,向前驰去。结果跑了十多里路,仍然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居然对自己说假话,非得回去整治他不可。五里,五里,什么五里!

猛然,他醒悟过来,这“五里”不是“无理”的谐音吗?于是拨转马头往回赶。见那位老人却在路边等他,他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了一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人就笑眯眯地打断他的话:“你已经错过了路头,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话也是如此。说给他人善语,他人自然会回报予你良言。反之,倘若你对人以恶语,对方自然也不会和你客气。如果想要和他人接通情感的热线,使交际畅通无阻,就应当得体地使用礼貌语和称呼语。当你掌握了说话精辟、言语巧妙的说话技巧后,你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受人喜欢和尊敬的说话高手了。

说话要注意语境和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