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会说一口漂亮话
24532400000002

第2章 第一天言之有技——要会说话更要说好话(2)

在不同场合环境中,人们对他人的话语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说话要注意场合不同和语境差别,这一点尤为关键。

每个人都有自尊,也都很要面子。所以,通常在公众场合中使用指责性说法最易引起人们反感。试想,如果这次批评是在两个人之间私下进行的,对方一般也决不会顶撞,可能会很平静地接受批评。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你不给人台阶下结果肯定不妙。同样一句话,在这里说和在那里说也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顾及场合环境,才有利于沟通。不顾及场合的心直口快是不值得提倡的。为了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对于心直口快者来说,起码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场合意识要在心理上强化

有些人在交际中主观上缺乏场合意识,对人说话直出直入,惹人厌烦恼怒,落个常常把事情办砸的结果。也许他们对人很诚实,但是遇事时往往只从个人主观感觉出发,以为只要有话就应该说,心里有什么嘴上就说什么,不管什么场合环境就往外捅,结果有意无意地冒犯了人。自己还莫名其妙,不知道毛病出在哪里。

有两个老年朋友老王和老张平时爱开玩笑。有一次两人几天没有见,一见面老王就说:“你还没有‘死’呀?”老张也不计较,回一句:“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事。后来老张因重病住进了医院,老王去医院看望,一见面想逗逗他,又说:“你还没有死呀?”这一次,老张的脸一下子拉长了,生气地说:“滚,你滚!”把他赶了出去。

人家正在病中,心理压力本身就很大。这时老王在病房里对着忧心忡忡的老张说“死”,显然是没考虑场合,人家怎能不反感、恼火?其实,老王说这话也是好意,想给对方开开心,只可惜他缺乏场合意识,开玩笑弄错了地方,才闹出了不愉快。

这个事例说明,有些人说话所以惹恼人,并不是他们不会说话,而是场合观念淡薄,头脑中缺乏这根弦。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当务之急在于增强场合意识,懂得不同场合对说话内容和方式的特定限制与要求,时时不忘看场合说话。应当努力做到在每次参加交际活动时,要把场合大小、人数多少及其相互关系搞清楚,据此确定自己的说话内容和方式。在具体说法上,既要考虑自己的交际目的,又要顾及他人的“场合心理”,追求主客观的高度一致。

二、不良情绪自己要善于控制

经验证明,人们忽略场合因素,造成语言失控,还常常发生在情绪冲动之时。比如,有的人喝酒之后,或遇到兴奋事情时,情绪十分激动,甚至忘乎所以,不能自控,便会说出一些与场合气氛不协调的话来,造成不良后果。

有个特能侃的青年,在朋友的婚礼酒席上,大侃自己的见闻,逗得人们哈哈大笑。不料他心血来潮,讲起了一个新婚之夜新郎杀死新娘的奇闻。还没等他说完,新娘的脸色就变了,新郎见状也火了,不客气地把他轰了出去。

这个青年的失言就是由于情绪失控造成的。在喜庆场合卖弄自己的口才,说与场合气氛很不协调又不吉利的话题,难免会惹恼人。

三、谈吐上的惯性要自觉摆脱

人们的言行往往带有一定的习惯性。有些不当的话语并不是主观上想这样说,而是受习惯的支配一不留神顺嘴溜出来,造成与场合环境的不协调,事后连他们自己也感到后悔。

王毅陪妻子高高兴兴上街买东西。在熙熙攘攘的商场里,妻子兴致很高,从这个柜台到那个柜台,买了这件,又看那件。

快到中午了,妻子仍没有打道回府的意思,王毅有些不耐烦了。当妻子提出再买几件高档羊毛衫的时候,他忍不住,生硬地说:“你还有完没完,见什么买什么,你挣多少钱哪?”

这句话刚出口,顾客们都朝他们身上看,妻子本来微笑的脸顿时变了样,生气地反驳道:“怎么,我还没有花够钱呢,你急什么?我就要买,怎么着!”

直把王毅顶得说不出话来,难堪极了。接着发怒的妻子也不买了,噔噔地自个走出商店。

使王毅不解的是,妻子的性格本来很温顺,在家里从来不大声说话,更不要说发火了,说她什么都不计较,可今天为什么她的火气这么大呢?

很显然,是王毅忽略了场合因素,把在家庭中惯用的说法拿到公众场合来,用生硬口吻指责妻子,刺伤了妻子的自尊心,才引发妻子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表现出强硬态度。

所以,心直口快的人必须有意识地摆脱自己口语表达上的惯性,养成顾及场合,随境而言的良好表达习惯。在交际活动中,要把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时间等多种相关因素都考虑进去,想一想如何张口,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说话,以使自己的谈吐既符合场合要求,又符合对象的接受心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交际对象的沟通。

言语失误时,也别乱了分寸

“马有失蹄,人有失足。”同样,在日常的交际生活中,无论你是一个万众瞩目的名人,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都免不了会发生一些言语上的失误。虽然这其中的原因有别,但是它们所造成的后果却是非常相似的:贻笑大方,给对手落下话柄等。

当你在工作或者生活中,一不小心说错了话,惹怒了他人,你不必焦急和烦恼,也不要急于求成进行道歉,那样会乱了方寸。你首先应该稳住自己的情绪,使心情平静下来。然后要对情境和任务做冷静的分析并订出必要的行动计划。

那么,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或者矫正之术,去避免这些由言行上的失误所带来的难堪局面呢?回答是肯定的。当然,这种以白补黑终显灰,并不是包医百病的灵方妙药,但至少吃一堑长一智,多看看别人的例子,对于我们走出言语失误的尴尬会很有大的帮助。

一、坦率道歉莫遮丑

倪萍在一次主持时,本来是要求观众上台把一个个的球放进筐子里,但是由于她出语太快,一时慌乱,竟说成了“把筐子放进球里”。这话一说出来,倪萍马上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口误。不过她很快镇定下来,边笑边歉意地说道:“哎哟,瞧我乐的,把话都说反了。我也没这个本事把这么大的筐子放进这么小的球里啊,还是把球放进筐子里吧。游戏开始!”

倪萍在节目中坦然地承认了自己的口误,同时又用自嘲风趣的话语逗乐了现场的观众,使游戏节目的现场更加火热了起来。并且,大家也更觉得倪萍亲切,更喜欢看她主持的节目了。

可见,对待言语上的失误,有时候公开道歉比“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掩饰更为有效。公开道歉不但能赢得大家的原谅,更能体现你为人的诚实与厚道。

二、借题发挥息众哗

阮籍在有一次上早朝的时候,有人报告:“有逆子杀死了他的母亲!”

性格直爽的阮籍向来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于是不假思索地说:“他杀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能杀母亲呢?”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一阵哗然,众人都认为他这句话“大逆不道”。

阮籍话一出口,立刻意识到自己言语的失误,他脑袋一转,想出了一个解释的好法子:“众同僚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是,禽兽往往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杀父就如同禽兽一般,杀母呢?那就是就连禽兽也不如了。”

简简单单几句话,竟将几个准备趁机诬陷他的小人说得哑口无言,同时阮籍也避免了杀身之祸。

阮籍在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之后,立刻使用了一个比喻,暗中更换了题旨,然后借题发挥一番,巧妙地平息了风波,保全了自己。可见,以喻说理,借题发挥在危难之时还是大有用武之地。

三、及时改口巧化解

美国总统里根在访问巴西的时候,不由地脱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人民而感到非常高兴。”这时,随行的人低声提醒他说错了,里根忙改口道:“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尽管当时他并未去玻利维亚,可是,当时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他的口误已经淹没在那滔滔的大论之中了。

这种将说错的地点以时间去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避免当面丢丑的作用,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只是,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改口巧妙的语言技巧,否则要想化解难堪也是困难的。

四、别解话题打圆场

《茶馆》一剧中,常四爷不小心说了句“大清国要完了”的话,被探子宋思子听到,企图抓住把柄罗织罪名。当被宋思子质问“刚才你说大清国要完了?”时,常四爷顿感失言,于是转口说了一句:“我,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

常四爷这一举真可谓聪明至极,他只是在“完了”这个话语前加上“怕它”二字,语义就全然改变,从而为自己打了个漂亮的圆场。这就是别解自己话题的补救术,它使人避免了就事论事将话辩话的被动与尴尬。

五、悄然更改见行动

80年代初,在一次女排世界杯的比赛临近结束时,中国队稳稳占着上风,可当时比赛并未结束,播音员宋世雄却说:“不管日本队怎么呐喊、怎么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双方实力的差距太大了……我们已经是世界冠军了!”虽是一时激动脱口而出,却引来众多舆论上的谴责。

宋世雄意识到言语的失误后,就暗暗在实践中克服。果然,以后他的解说便逐渐增添了一股“大将风度”,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失误。

许多情况下的言语失误人们无法当场更改,但只要能虚心地接受教训,把如何犯错的原因牢牢记住,便不难用以后的行动来补救。

但是现实中有很多人却反其道而行之,非常固执地坚持错误的看法,即使话说错了,不但做不到知错就改,反而极尽所能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更有甚者是坚持“一条道走到黑”,要错咱就错到底。也许只有等他们经历一次或多次教训后才能彻底领悟“言语失误忌乱分寸”的真正好处!

马在失蹄之后会竭力站起来,继续前进。人亦如此,人们需要学习马的这种精神,即从容面对、不患得失的精神。当你在公众面前不小心失态,不需要去逃避或者推脱,而应当从容面对这次失误,然后吸取教训,让自己的语言变得日益精妙和成熟起来。

谦虚受欢迎,但也不能太过谦虚

苏格拉底曾说:“谦虚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生长。”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人类高尚的品质。与人交谈最忌自吹自擂不知天高地厚,说话谦逊有礼才能显示自己的教养和美德。谦虚的人往往也更受到欢迎。但是,谦虚也要有一定的限度,总是点头哈腰、谦虚过度,反而给人一种“真没用”的感觉。

在人才济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机会不会无缘无故跑到你面前来。如果要让别人认识你,吸引别人对你的注意,你就要适当地表现自己,做到不卑不亢。在工作当中,不要把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隐藏起来,要告诉你的领导你能够做到,让领导赏识你,这样你才有机会发挥你的才能。在公司召开的会议上积极踊跃地发言,提出自己独特、鲜明的观点;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把工作做漂亮,然后让大家分享你做好工作的快乐。如果过于谦虚,不把自己的构想说出来,领导只会认为你是一个无能的人。

谦虚是好事,但如果你一味苛求为人谦虚、不能张扬的做人原则,那么别人就不禁要为你的不争而感到无奈。所以谦虚的态度是要有的,但是表露谦虚时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那么,在社交说话的场合中,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氛围,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谦虚,才能给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呢?

一、巧打比喻法

直言谦虚固然可贵,但弄不好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特别是两个人之间,如果仅仅说“你比我强多了”这类话,容易产生嘲讽揶揄之嫌。遇到这种情形,你不妨用一个比喻方式,巧妙地表达谦虚。

有一天,郭沫若和茅盾这两位文学大师相聚了。他俩谈得非常愉快,话题很快转到鲁迅先生身上,郭沫若诙谐地说:“鲁迅先生愿做一头为人民服务的‘牛’,我呢?愿做这头‘牛’的尾巴,为人民服务的‘尾巴’。”

听说郭老愿做“牛尾巴”,茅盾笑道:“那我就做‘牛尾巴’的‘毛’吧!它可以帮助‘牛’把吸血的‘大头苍蝇’和‘蚊子’扫掉。”

郭老看看茅盾,说:“你也太谦虚了。”

这两位文学巨匠围绕着鲁迅先生“牛”的比喻,充分展开联想。一个自喻为“牛尾巴”,一个自喻为“牛尾巴”的“毛”,谦虚地说明了自己只是别人的一部分。这种方式既生动形象,又把两位大师博大的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巧改词语法

在称赞和夸奖你的语言上做文章,也是表现谦虚的一种好方法。如某大学中文系搞一次讲座,请一位着名老教授谈治学的方法。

在讲座之前,主持人用赞誉之词把教授介绍了一番后,说:“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李教授谈治学经验。”

老教授走上讲台后,马上更正说:“我不是谈治学,而是谈‘自学’。”老教授说完,台下一片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