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我是理财能手
24571500000006

第6章 成由勤俭败由奢,理财从节约开始(3)

当然,库珀赚钱的手法还不止这些,他为邻居家割草,修剪灌木,帮人家带孩子,给小一点的同学做家教。

库珀和查理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了不少零花钱,而且培养了自己独立的生活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美国,家长一般都会鼓励孩子靠打工赚零花钱,有的家长让孩子做家务,以此给出报酬。这种做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因为这不但激发了孩子的自信心,锻炼了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挣钱自己花,让孩子懂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懒惰的陋习。特别是当孩子到了13岁,有些家长会迫不及待地给孩子找打工的机会。

然而,在我们中国家长的眼里,让孩子做一些“下等”的工作,比如餐馆的跑堂、超级市场的收银员、给人家看孩子、当清洁工等等,是非常丢面子的事情。很多家长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孩子不好好读书跑到街上打工摆摊就属于不务正业、浪费青春。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宁可自己辛苦一点,也不会让小小年纪的孩子受苦受累,那样太对不起孩子了。

正是因为这样一些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所以在中国,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当孩子的要求有些过分时,家长虽不愿意满足孩子,但又怕孩子产生不良的想法;有些家长狠下心来不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但是孩子一闹、一折腾,家长的心就软了,然后向孩子妥协。长期下去,就导致了孩子霸道无礼,不懂得感恩,不懂得节俭,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缺乏自立自强的品质。

尤其在零花钱方面,经常是孩子要多少,家长给多少。这就让孩子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爸爸妈妈的钱多的是,我根本不用担心没钱花!孩子不知道金钱来之不易,花钱的时候也就无所顾忌了。如此,孩子不可能懂得合理地花钱,更不会有理财的意识。

中国家长应该向美国家长学习,鼓励孩子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取零花钱,这可以使孩子形成一种独立自强、自力更生的信念,也可以让孩子在实践中明白父母的不易,学会珍惜美好的生活和自己赚来的辛苦钱。

要知道,做看似“下等”的工作并不会丢失孩子和家长的颜面,因为劳动是最高尚的事情。犹太家长就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会告诉孩子:“会挣钱才最有面子,所以你要动手挣零花钱,这样你在伙伴面前就有了面子。”

10.收集废品赚取零花钱

董明出生在富足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但是父亲很少给他零花钱,每当董明向父母要零花钱时,父母就会告诉他:“想要零花钱就要自己挣,如果你什么都不干,零用钱自然会很少。”而每当董明撒娇道:“我也想挣钱啊,可是哪里有挣钱的机会啊?”父母就会严肃地对他说:“生活中到处是挣钱的机会,只要你多动脑筋就能发现机会。”

有一次,父亲告诉董明:“儿子,你想不想有更多的零花钱?你可以试试这个办法。”

董明急切地问:“什么办法?”

父亲说:“我们小区的街道上有很多垃圾桶,里面有很多饮料瓶,你可以把那些瓶子收集起来,然后卖给废品收购站,赚取零花钱。”在父亲的提示和帮助下,董明一有空闲就沿着街道捡饮料瓶,有时还到邻居家收购饮料瓶。

有一次,董明发现家里有一堆废旧报纸,于是眼睛一亮,对妈妈说:“我想把这些废品拿去卖了,赚点零花钱。”妈妈说:“可以,但是不能免费给你,你必须从我这里批发,然后再高价卖给别人,赚取差价。”董明说没问题。

可是当董明准备把废品运出去的时候犯难了,因为废品太多太沉,这时妈妈说:“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坐享其成,只要肯动脑筋,克服困难,才能成功。”董明想了一会儿,找了两个伙伴过来帮忙,代价是一人一袋奶糖。

一个小时后,董明兴冲冲地回来了。他和妈妈认真地算了账,刨开批发废品的花费,董明赚了46.8元钱。

此后,每当董明想花钱买东西时,不再向爸爸妈妈直接要钱,而是自己找机会赚钱。

比起孩子要钱家长直接给,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经去赚取零花钱更有实际意义。不要认为:反正就这么一个孩子,给他多少钱也不在乎。而要通过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帮助孩子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生活中,有些事情既能赚钱,又是孩子愿意做的,收集废品就是这类事情。比如,家里平时喝的饮料瓶、易拉罐,不要随便扔掉,而让孩子分门别类地收集起来;家里的废旧报纸、塑料袋不随手扔掉,而是让孩子收集起来;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在上学的途中收集废品。等收集了一定量的废品后,就可以拿去卖掉。

相信孩子每次卖掉废品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换取了胜利果实。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要遇到很多困难,而战胜困难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当孩子辛辛苦苦赚到了零花钱,他一定不会随意挥霍,而是精打细算地花。因为他早已感受到了赚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1.留下知识卖掉书,也是挣钱小妙招

暑假里,考上重点中学的谢琴打算出售自己小学的课本以及同步辅导资料,谢琴给出的价钱在原价的基础上打了3折,而且她还特意在网上发出了广告,还把这一消息贴在了本市的几所小学的公告栏里,希望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买自己的书。

消息一发出,谢琴就接到了一位家长的求购电话,对方和谢琴约好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地点。在父母的陪同下,谢琴带着“货”前去赴约,对方看到谢琴的书后非常满意,因为那些书本及同步辅导资料都保存的比较好,没有什么破损。

就这样,谢琴顺利地卖掉了自己的旧书。这比起直接将书卖给废品回收站,所得到的收入多很多,而且还能让别人得到实惠和方便,为别人省钱,谢琴感到很快乐。

上完小学进入中学的孩子,可能都会有许多旧书,堆在家里会占地,而且时间长了还容易发霉,既然孩子已经将书中的知识掌握地差不多,何不找个机会将这些书卖掉,让孩子感受一下赚钱的心动,也让孩子得到一笔数目不小的零花钱。

说起卖旧书,很多家长可能想到卖废品,因为旧书对主人而言基本上没有利用价值,无异于废品。于是让孩子将旧书直接卖给收废品的人,但这样做所得的收益非常少。其实,对你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对别人也没有用,旧书在孩子眼中不值钱,但是在需要它的人眼中却是“宝贝”,这时如果你让孩子将旧书以较低的折扣价卖给别人,既让别人欢喜,孩子也会收获颇丰。这种利人利己的事情中所透出的道理一旦让孩子明白,他也会感到很自豪,很有意义。

旧书不仅包括课本,还包括孩子以前看过的童话故事书、连环画等,现在孩子长大了,这些书也用不着,但是一些幼儿的家长却希望通过低廉的价钱买回这些书,给自己的孩子使用。因此,你应该把这里的商机讲给孩子听,让孩子从中受益。

出售旧书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让孩子去旧书市场、去二手市场,鼓励孩子现场叫卖,对孩子的胆量无疑是个考验,当有顾客上门时,孩子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会受到挑战,这对孩子来说是一次社会实践,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当孩子以折扣价卖掉书本时,你可以适时告诉孩子:“当初买这些书的时候,那可花了不少钱,现在卖掉却不值多少钱,如果你学透了书里面的知识,那就没什么遗憾的,假如你没有学好那些书里的知识,那真是浪费了那些书。”这样可以警醒孩子珍惜新书、努力学好书本里的知识。

12.省一分钱就等于赚一分钱

李梦婷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爸爸妈妈总是告诉她,没有钱买玩具不要紧,只要动脑筋,照样可以制作出有个性的玩具。比如,一个布缝的沙包,各种各样的手工折纸,一根绳编的挂件等等。

那时候,爸爸妈妈找来喝空的矿泉水瓶,里面装入各种绿豆、红豆、黄豆给李梦婷玩儿,她把瓶子拿在手里,晃来晃去,可高兴了,发出的声音也很好听,不亚于任何花钱买的玩具。现在李梦婷上中学了,家里的生活充裕了很多,但她已经习惯了省钱,倾向于动手制作。

家里不用的各种纸盒子,都被李梦婷做成各种各样的小工具,例如笔筒、小抽屉。爸爸妈妈非常赞同她的做法,他们常说:“省一分钱其实等于赚了一分钱,所以省钱是一种赚钱的法子。”

《羊皮卷》中有这样一句话:别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犹太人更是有这样的名言:省一分钱就是赚一分钱。如果你的孩子希望得到一笔数额不少的钱,那么你得让他学会最大限度地节省。

在教育孩子节俭的时候,不妨把宜家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尽管坎普拉德几乎富可敌国,但是他却被瑞典人叫做“小气鬼”。而坎普拉德却大度地说了句:“我小气,我自豪。”

他到底有多“小气”呢?他的一部轿车开了15个年头,乘飞机向来只坐经济舱,还经常在当地的宜家特价卖场淘便宜货。不仅如此,坎普拉德基本不穿西装,而且总是光顾便宜的餐厅。在公司,他要求员工把纸的反面利用起来。

对坎普拉德来说,省下一分钱就是赚到一分钱,而且这些钱还将派上大用场。也许正是因为坎普拉德如此节俭,宜家才能从当年瑞典农庄里的一间“小铺”,变成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

在世界着名的成功人士中,大都是懂得节俭之人,他们依靠精打细算的理财观念而发家致富。富兰克林说:“致富的惟一办法就是使你的支出比你的收入少。”惟有养成节俭的习惯,才能将省下的钱用于将来发展事业,继而实现财富梦想。

可以说,善于节俭是一种能力,是成功者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具备这种能力,因为它不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金钱观,还对孩子的生活观、事业观有很大的影响力。

如今,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不少家庭投资失利、收入减少,不得不节约度日。但是他们的孩子却不了解家里的经济状况,还吵着要买高档货、名牌鞋。这都是因为家庭不重视培养孩子的经济观念所致,因此,向孩子灌输“省一分钱就是赚一分钱”的理念很有必要。

(1)家长应该让孩子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育专家认为:“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因此,父母可以让孩子多深入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明白如何更珍惜生活,珍惜付出后得来的成果。家长还要注意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节约的好榜样,不该浪费的,小到一张纸、一滴水也不能浪费。

(2)培养孩子合理科学的消费观。要孩子懂得科学合理的消费,就要让他首先学会花钱,家长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实际用途定时定量给孩子零花钱,比如一周给一次,但是要求孩子不能将零花钱都用于购买零食、垃圾食品上,如果孩子犯错了,家长应该按照事先的规定扣掉孩子的零花钱。

家长要过问孩子的钱花在了什么地方,可以要求孩子记账,并进行监管,用得不当,应当及时给孩子进行提醒。此外,还可以对孩子实施“存钱激励法”:如果多存一分钱,便给孩子适当的奖励,如果发现孩子一下子把零花钱都花光了,就减少孩子的零花钱。这种做法会促使孩子在每次花钱之前思考:这个钱究竟该不该花。

13.远离“富裕病”

在一个开发区的酒店大厅里,5个年轻人正在吃喝谈笑。他们中间,最大的17岁,最小的只有13岁。

李明就是其中最大的孩子,他的爸爸妈妈都去了加拿大工作,他和奶奶一起住。李明说初中毕业后可以去国外念书。其余3个男孩子家境和他差不多,由于富裕,年龄相差不大,所以经常结伴出去玩。

婷婷是这些孩子中唯一的女孩,还是个初中生,由于身材高挑,在一个选秀活动中获了奖。平日里,婷婷经常浓妆艳抹,而且早已习惯了“应酬”,一手夹着一根香烟一手托着一杯红酒。她经常出入高档服装店,喜欢用香水来提升自己的“女人味”。

每逢周末,他们就出来蹦迪、泡吧、K歌、去游乐园,大家轮流付账,个个出手大方。记者发现,这5个孩子的都有市场上最新款的高档手机。“我们没偷没抢,只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享受生活……我们只需要一点点甚至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衣食无忧前途远大--李嘉诚是成功的,李泽楷也不能算失败吧?”李明娴熟地点燃一根“骆驼”不屑地说道。

家长们,你可曾注意到有一种病正在孩子身上悄然蔓延,已经对孩子健康的造成了威胁。这就是一股袭击全球的病--“富裕病”。这一名词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源于美国,指的是那些由于父母供给太多,造成孩子过渡沉溺于物质、生活缺乏目标等状态。

如今,我们国家的青少年是在“漏斗型”的资源灌注下成长的--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富裕病”对我们的考验是很大的。

例如,高档消费呈现低龄化,上幼儿园的孩子身着米奇的外套、巴布豆的T恤、耐克的裤子和阿迪达斯的休闲鞋,整套装备下来要近千元。学生聚会,一顿饭花去上千元。中学生过生日,收到的是进口护肤品、名牌运动包、健身卡……很多孩子早已不认同“礼轻情意重”的观点,他们觉得用钱才能表达友情。

每当寒暑假过完开学之际,各大商场或专卖店里的文教用品、服装鞋帽等柜台生意就异常火爆。小小电动的卷笔刀,100多元;名牌书包,几百元;几百块钱的名牌运动鞋或运动衫,这些都是孩子们新学期的“闪亮装备”。

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那天一名学生因为上课不认真学习,他便和他谈心,向他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希望他改掉不爱听课的坏习惯。没想到说了半天,孩子却说:“我家里玩具可多了,我要什么爸爸就给我买什么;我家里有……有……有……我爸爸可厉害了,能……能……”孩子越说越兴奋,言语中尽是自豪和炫耀。让这位老师感到内心在隐隐作痛。

家长希望孩子过得充裕,是没有错的,错的只是让孩子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一方面是家长含辛茹苦地挣钱,另一方面是孩子不知心疼地消费,孩子的行为与家长的期盼并非一致。这种现象在一些暴富的家庭中尤其严重。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朝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那么就应该培养孩子节俭的生活作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让孩子知道,生活富裕了,但是节俭的作风永远不能丢,有钱了,也不能忽视情感,不能什么都拿钱来“换算”。

家长应该时刻抱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教育观念,同时借鉴一些成功“富过三代”的家族的教育方法。比如说德国的投资银行梅兹勒家族的秘诀就是:不把孩子关进“金鸟笼”。他们让孩子上最普通的学校,走路或坐公交车上学,与所有同学一起玩耍、一起生活,吃同样的食物。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正确的金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