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一次家体验柴米贵
当11岁的女儿要求妈妈给她买一套价格昂贵的模拟厨房玩具时,妈妈以“家里没钱。”为理由拒绝了她。
女儿疑惑地问妈妈,:“爸爸妈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妈妈如实奉告。女儿听了更加疑惑,她说:“那么,你们一个月挣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这么快就花光了?”
晚上,妈妈和丈夫商量后决定让女儿当两个月的“财政部长”。女儿见自己有了经济大权,非常高兴,认为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妈妈不动声色地把家里的日常支出的账本交给了女儿。家庭的一切开支由女儿决定,并由她记录开支情况,但由于她年龄小,现金还是由妈妈掌管。
第二天一早,女儿便“命令”妈妈:“现在我们就去买一套模拟厨具。”妈妈心理火辣辣地痛,但是又安慰自己:“舍不得钱财教不会女儿。”于是花了相当于一个月生活费的五分之一钱买回了玩具。女儿认真地把这笔开支挤在账本上:买玩具320元。
此后,女儿又干了几件大事:改变了饭桌上的食谱,蔬菜、排骨和馒头、米饭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女儿喜欢的QQ糖、火腿肠、可乐以及面包。妈妈还是不说话,陪着愁容不展的丈夫和神采奕奕的女儿吃着“小朋友套餐”。
还差10天女儿的“财政部长”就该卸任了,女儿还向妈妈发号施令买这买那。但是妈妈遗憾地告诉她,“这个月的钱已经花光了。”女儿不相信,但一翻账本,她就无话可说了。于是,在剩下的一周里饭桌上出现了咸菜加馒头,女儿的酸奶也不复存在了。
女儿知道没当好“财政部长”,想要辞职不干,但是爸爸和妈妈没有同意,妈妈说:“如果你在下个月能使收支达到平衡,我们才允许你辞职。”无奈之下,女儿还是硬着头皮继续当“财政部长”,不过这回可比以前节省多了。
两个月后,当女儿如是交出账本并打算辞职不干时,爸爸妈妈同意了,因为她乱花钱、挑食、铺张浪费等毛病已经改掉了。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是现如今,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孩子手中的零花钱、压岁钱增多,很多孩子养成了大手大脚乱花钱的毛病。因此,富人家的孩子也应该当当家,这样他们才能体验当家的不易,才知道柴米油盐有多贵,才能尽早建立起正确的理财观念。
在国外,财商教育是家长们非常重视的问题,他们将孩子的财商和智商、情商放在一起,纳入了孩子成长教育的必修课。他们既从长远着眼,又从日常小事着手。在一个玩具、一件学习用品、一双鞋袜、一顿饭菜等具体事情上,他们教育孩子勤俭节约,用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情。
然而,在国内,我们的家长还未意识到培养孩子财商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已经深深为孩子大手大脚花钱而烦恼。其实这就是让孩子当家体验柴米油盐贵的好机会,放权给孩子,让他们主持日常的消费支出,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对花钱产生深刻的认识。
一般来说,在孩子12岁以前,和父母在一起度过的时间较多,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这就要求父母做好榜样,给孩子正确的影响。一方面要阐明你的观点,告诉孩子如何自食其力,勤俭节约。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勤劳节俭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你工作的地方,让他亲眼看看你们工作的场景;另一方面是行动上,家长不能一味追求吃喝玩乐,否则即使你嘴上说的再好也是徒劳,孩子也会向你学习大手大脚地花钱。
2.养成记账的好习惯
杨丽刚上初中的时候,妈妈每月给她200元的生活费,告诉她:“这些钱是给你一个月花的,可以自由支配。如果一个月没到你就花完了,剩下的日子里你不能再向我要钱,向我要我也不会给。但是为了防止财政赤字,你最好把日常开销、学习书籍和学习用品等支出记在本子上。”
刚开始的时候,杨丽不以为然,觉得自己都上中学了,已经是大人了,记不记账都能支配好这笔钱。可是仅仅两周她就把200元花光了,仔细回忆,自己也搞不清把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于是,杨丽只好听取妈妈的建议--记账。她自己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表格,把平时生活中的花销项目都列了上去。每天晚上做完功课后,会翻开账本把当天花的钱、买了什么东西都记上去,然后仔细思考每项支出花的应不应该。
有了详细的支出,每个月的花费就一目了然。慢慢地,杨丽得出了一些经验:哪些钱不必花,哪些是可以节约着花。这样一来,每个月200元钱可以花到月底,而且还有一些结余。临近春节时,她用几个月省下来的钱为爸爸妈妈各买了一份礼物,乐得爸爸妈妈到处夸她懂事。
很多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父母给他多少零花钱,他们就能花多少。有的孩子甚至一下买五六块橡皮,几十支铅笔,但是转眼就都没影子了。对于孩子的这个毛病,每个家长都希望帮孩子改正,但是不少家长不知从何下手。其实,从小培养孩子记账的习惯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孩子一旦养成了记账的习惯,可谓是好处多多:
(1)记账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钱到底花在了哪里,花了多少钱。在账本上,这些都是一目了然的。看了这些后孩子就会明白,天长日久、积少成多,自己花了很多钱,这个数字是可怕的。
(2)记账可以使孩子养成做事有计划、购物有预算的习惯,增强孩子的自律和管理钱财的能力。比如,一周给孩子20元的零花钱,等他花了10元后,省下的10元怎么花,他心里就要有个预算了。
(3)记账可以让孩子懂得“精打细算、开源节流”的道理。给孩子一定量的零花钱,一段时间后孩子将其花光了。这时,孩子会想:怎么花得这么快啊?哪些钱不该花?这样孩子下次花钱的时候就会精打细算一下,不会再向以前那样乱花了。
如果你的孩子也喜欢乱花钱,不妨从教他记账开始培养他的理财能力,虽然这并不见得是所有孩子通用的理财妙招,但一定会让你的孩子从中受益,值得一试。
刚开始时,孩子可能不知道怎样记账。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将未来一星期所需的花费记录下来,然后让孩子逐日补上额外支出项目,等帮孩子建立了几次记录后,就可以试着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把每笔支出记下来。
一位母亲是这样做的:她的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每周能得到10元的零花钱,这10元钱完全由孩子支配。但是必须记账,每周末她要检查一次。凡是发现有不合理的开支,下周孩子就领不到10元的零花钱。不合理的开支包括购买零食,不适用的小玩具。当孩子需要大笔的开支时,必须向父母申请才能动用。
通过记账可以让孩子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财务专家表示,记账理财比投资更重要,记账是一个孩子学会理账的第一步,它可帮助孩子定期审视“收入”和支出的情况,随时修正自己不良的花钱行为,奠定累积财富的良好基础。所以,家长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记账的习惯。
3.购物前要做预算
以前,王瑞和爸爸妈妈去逛商店时,看到喜欢的玩具就死活要买,不然就躺在地上耍赖,让父母很头疼。后来,妈妈看见了一篇文章说,美国孩子很小就开始学会做购物计划了,于是妈妈将这种办法用在王瑞身上。
妈妈告诉王瑞:“每次去逛商场之前,把自己要买的东西写在一张纸上,并写下大概要花多少钱。到商场之后,即使是再喜欢的东西,如果没有在购物预算之列,也只能看、摸,但是绝对不能买。”当然,妈妈规定了每次逛商场花在王瑞身上的钱的数额。
协议达成后的第一次出去逛商场,王瑞做了购物预算:滑板,50~100元!妈妈一看说:“这样做预算不行,因为我每次只给你50元的花费,你那滑板的价钱变数太大。”事实上,最差的滑板的价钱也接近了100元,王瑞的鬼点子被妈妈戳穿了。
王瑞又做了一个购物预算:一本书《黑猫警长》,大概15元,一个玩具水枪,大概10元,省下的钱存在妈妈那里下次买滑板。妈妈对王瑞这次所做的购物计划很满意,于是他们出发了。
既然主要目的是买一本书,一个玩具水枪。那么进入上场后,王瑞和妈妈就先来到书市,王瑞直冲着奥特曼的书去了,但妈妈说走时,他马上放下了。接着,王瑞找到了《黑猫警长》,发现价钱是12元。接着到玩具商场,王瑞很快找到了玩具水枪,价钱是8元,这样总共花了20元,还结余30元留到下次购物。
自从王瑞学会了在购物前做预算后,他每次的预算总是高于实际购买的花费,因为妈妈告诉他,如果预算吃紧,到最后计划就会乱套。所以,每次尽量将预算扩大一点,这样便于调整。王瑞大手花钱的毛病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说起陪孩子逛商场,许多家长就抱怨:“我家的孩子真是没办法制,到商场里看中了什么就硬要买,不给他买还不高兴,一句话没说好还耍脾气。”这就是目前很多独生子女身上的常见毛病,他们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懂得省钱,不会花钱,才会导致有多少钱花多少钱。
其实家长们只要让孩子学会做购物前的预算,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对孩子的购物欲望能起到很好的克制作用。购物预算上列有物品名称,大概价钱,及总花费。每次购物前这样做,会让孩子明白:今天只能买这些东西,因为只能花这么多钱,还想买别的只能等下次了。于是孩子就得到了约束。
(1)每次逛商场给孩子一定数额的钱,让他支配。在这个额度内,孩子可以买他想要的东西,但决不允许孩子所购之物的价格总额超出这一额度。
(2)让孩子把想买的东西的名称写在一张纸上,之后写出价格预算。每件物品价格的预算最好略高一点。最后,将各项预算加在一起,写出预算总额。这个总额可以与家长给孩子支配的钱数相当,但最好少于或等于这个钱数。这样才能从容购物。孩子可能对有些物品的价格没有概念,这时家长可以帮孩子预算。
(3)购物时要以购物清单上的物品为目标,不要漫不经心地看别的物品。买下所列的物品后,把总的价钱加在一起,看与预算的是否相当。如果实际花费大于预算,但没超过家长规定的数额,可以结账。如果超过了家长规定的数额,则孩子必须想办法解决,如将某些货品改换较便宜的牌子,或者放弃某些物品,或者把这次超出的钱数从下次的钱数中扣除。这时候,坚决不能向孩子妥协。否则,购物预算就失去了意义。
相信经过几次购物预算后,孩子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会得到控制。孩子再也不会无休止地把商品往购物车里放了,也不会因为家长不同意他的购物要求而哭闹了。
4.对“小购物狂”说NO
每次浩浩和爸爸妈妈去逛商场,都会买很多玩具和零食。有时候,有的东西爸爸妈妈不答应给他买,他就拉着爸爸妈妈的衣襟,嘴里不断地说:“给我买这个汽车吧,我想要嘛!”在浩浩无休止的纠缠下,爸爸妈妈最终无奈地答应:“好好,买,行了吧?”回家后,把所有的玩具包装盒打开,然后一口气玩个痛快,但过不了几天,他就对这些玩具不感兴趣了。
平时爸爸妈妈给浩浩的零花钱很充足,但是浩浩总是透支,然后又找爸爸妈妈要。当爸爸妈妈问他钱都花在哪里去了,他有时候说买了钢笔,有时候说买了水壶,有时候又说买了足球鞋,但事实上这些东西他都不缺。只是稍旧一点,他就开始厌弃了。
当你和孩子逛商店时,他总是没玩没了地纠缠着,也许你会想:如果孩子知道父母赚钱不容易,那该多好啊!更令你感到头疼的是,你给孩子买得越多,孩子的购买欲望越强。最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欲望是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其实,孩子的内心很简单,只要家长正确引导,就可以改变一个“小购物狂”的贪婪习惯:
方法一:列一张“愿望清单”。
购物前,让孩子把想买的东西写在纸上。有了愿望清单,购物时目标就很明确,无理的要求就不会“层出不穷”。虽说列一张“愿望清单”只是抑制孩子一时购物欲望的权宜之计,但是作用却很明显。
在购物的时候,你还可以告诉孩子怎样省钱,用较少的钱买较多的东西,还可以告诉孩子怎样通过储蓄来买较贵的东西。每当家里添置了一样大件物品,你都可以告诉孩子这是通过攒钱得来的。当孩子想要疯狂购物时,你可以向他解释:钱是爸爸妈妈辛苦工作赚来的,来之不易。
方法二:家人之间制订一个“君子协定”。
很多时候,孩子形成迷恋购物的习惯,是因为家人对孩子购物持有不同的态度造成的。比如,爸爸对孩子要求严格,每个星期只给他一定数额的零花钱,可是当孩子花完了这些钱再向妈妈要的时候,妈妈心一软,又给孩子一些零用钱,这就助长了孩子购买欲。
在有些家庭,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但爷爷奶奶却非常溺爱孩子,当孩子花完了零用钱时,爷爷奶奶就给孩子钱,这样同样会助长孩子的购买欲。
这时候就需要家人协商一下,达成一个“君子协定”:以后孩子把每月的零花钱花完后,谁都不许再给孩子零花钱。
如果你家也有这种情况,你应该好好和家人谈谈,大多数祖父母。你应该让他们了解你的教育方式和目的,让家人知道,孩子需要的只是他们的爱和陪伴,而不是无休止的金钱,否则只会让孩子养成乱花钱、乱购物的坏习惯。
方法三:让孩子做一下选择。
在商场里,一个孩子缠着妈妈给他买足球,说实话,孩子想要的足球太贵了。妈妈对孩子说:“你已经有一个足球了,不如买其他的东西吧!我们把这个足球留给其他小朋友来买,好吗?如果你现在要买足球,那么过年就不给你买礼物了。”孩子想了想,同意了改买其他的东西。
很多东西的价格很高,做家长的不可能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但我们可以学会变通。给孩子买东西时,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心理价位,一旦超出了这个价位,就让孩子自己选择。告诉孩子:“如果现在买了,那以后就会失去什么。”让孩子学会权衡得失。
对购物狂的孩子,家长应该尽早加以限制,不要认为孩子年纪小,什么都让着他;也不要认为家里经济实力雄厚,所以对孩子的行为满不在乎。因为比起给孩子赤裸裸的金钱,让孩子尽早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合理的消费观才是最重要的。
5.打折商品买对了才能省钱
李琪是一个很有理财观念的母亲,在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培养女儿的理财能力。当她发现了女儿花钱有点大手大脚时,特意告诉女儿:“妈妈教你一招花钱少,但同样可以买到好东西的方法。”女儿被妈妈的话吸引住了,忙问:“那么方法,快告诉我吧!”
接下来,李琪将她惯用的省钱妙招和盘托出,让女儿对怎样花钱有了深刻的认识。随后的几天,李琪带着女儿逛商场,专逛打折区的商品,并给女儿讲:“孩子,你看这双凉鞋,以前买50元,现在打3折,就是15元。知道为什么要打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