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很疑惑地看着妈妈,李琪说:“因为很多商店都卖小孩的凉鞋,它们之间有竞争,现在是炎热的夏天,竞争更加激烈,所以价钱低的商店更能吸引顾客,懂了吗?”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买打折的商品更省钱。”
李琪高兴地说:“你说得很对,以后要多买打折的商品。那样你平时花10元钱买一件商品,当你买打折商品时10元钱可以买两三件商品。是不是花钱少,买的东西多呀?”
女儿明白了妈妈的意思,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
商品打折是销售商吸引顾客、赢得竞争的有效竞争手段,这也给我们提供了教育孩子的机会:当你带着孩子多买打折商品时,孩子的理财观念、节省观念也会在无形中变强。
同一种商品,打折前后的价钱相差很多,有的商品打折后价钱低的让人不敢相信。比如,夏初的时候一件儿童T恤的价格是七八十元,但过了两个月,进入了盛夏,卖T恤的商家越来越多,商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于是纷纷减价销售,这时一件儿童T恤只卖三四十元,再过两三个月,进入初秋时,T恤快要退出服装舞台了,这时商家纷纷甩货,一件儿童T恤卖十来块钱,甚至几块钱。
如果在初夏的时候给孩子买夏天的衣服,无疑会多花钱,而且当你买回去的衣服在数月后大减价,你心里恐怕也不好受。那么,这时你可以在头一年衣服换季的时候低价买回衣服,留给第二年穿。这样就能省下不少钱。
很多家长都发现,孩子最喜欢赶潮流,他们看到流行什么就买什么,还不考虑价钱。这种做法就是省钱的大忌,因此,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如何省钱,如果买符合潮流又打折过的商品。这就要求家长把购买打折商品的注意事项告诉孩子。
(1)告诉孩子:光看商家打折的广告是不行的!
或许你也发现,有时候在一家商店的门口挂着“全场3折”的牌子,但是进入店里,却没有发现明确的打折商品,白白在里面浪费时间。这时你才发现,原来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才出此卑劣之策。
你应该把这条“教训”告诉孩子,想买打折商品不能只看店门口的广告,而要进取问问哪些商品打折,打几折,如果发现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赶快离开,不要在里面耗费时间。
(2)换季时节是购买打折商品的好时机。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每当季节交替的时候,特别是夏秋时节和冬春时节,是夏季商品和冬季商品狂甩的时候。如果孩子这时看中了某些商品,那就不要犹豫,赶快让他买下来。放在家里“珍藏”一段时间,等到第二年的相应季节,就可以用了。
孩子会发现,这种购买商品的方法实在是非常省钱。你也可以适时给孩子上一堂省钱课,让孩子加深理财观念。
(3)购买打折商品不可忽视质量。
有些商品特别是食品,打折的原因是保质期快到了或是已过了。如果孩子无视商品的质量,一味贪图便宜,那就违背了省钱原则。假如孩子买的是过了期的食品,吃下肚子还会对身体不利。因此,家长应该提醒孩子,购买打折商品的前提是商品质量没问题。否则,即使以便宜的价格买回商品,也没有多大意义。
(4)小心商品原价虚高,打折后也不便宜。
有时候,商家说是打折,但是原价高的令人乍舌,所以打折之后仍不便宜。这是孩子应该注意的,家长应该提醒孩子:“如果觉得一些商品的原价过高,即使打折了,也不要轻易买。如果实在想买,可以回家找父母商量,让父母参考参考。”
这些都是购买打折商品时,需要孩子注意的。毕竟孩子是单纯的,如果家长只教他们购买打折商品,到时候他们买回来的东西没法用,或者虽是打折品,但也没少花钱,这就不是家长们想要的理财技巧了。
6.讨价还价的技巧
一天,朱先生说要给13岁的儿子小焘买条裤子,于是带着小焘来到服装店。进店之前,朱先生对小焘说:“待会儿你不要说话,看我怎么砍价,你也学着点,知道吗?”小焘答应了。
朱先生指着一条儿童裤子说:老板,请问这条裤子多少钱?
老板:180元,正宗货,要不要?
朱先生:我先看看……
老板:别看了,绝对是好东西,诚心想要给你优惠点,170元。
朱先生:这也叫优惠啊?
老板:呵呵,好吧!就160元,这回可以了吧。
朱先生:哈哈哈……
老板:你笑什么,还嫌贵吗?
朱先生:这何止是贵啊,简直就是用水泵抽我的血!
老板:天啊,哪有那么夸张,看你是本地人就给150元吧。
朱先生:什么?本地人就给150元,外地人就应该被你坑吗?
老板:哦,不是,不是,先生你是外地人?
朱先生:当然了,我听说你这里的东西便宜才过来的,谁知这么贵。
老板:哦,是这样啊,那再给你少一点,140元你看怎么样?
朱先生:价钱还算公道,只是我口袋里的票子不多啊。
老板:那你口袋里有多少钱啊?
朱先生:90元。
老板:天啊,你开什么玩笑,赔死我了,再添10元吧。
朱先生:没有啊,我很想给你140元,可是无能为力啊。
老板:好吧,就算和你交个朋友,90元成交。
朱先生:90元?你还让不让我和儿子回家了?我们车费还要20元呢!
老板:车费?这和你买裤子有什么关系?
朱先生:当然,我和儿子不远千里来到你这里,坐长途汽车,车费每人10元。
老板:你骗人吧,好了,算了算了,就给70元。
朱先生:等等,我还要补充一点,我儿子还没吃午饭呢?小孩子正在长身体,不能挨饿的。
老板:你!天啊,你太过分了,耍什么花招。
朱先生:没有耍花招,如果再不留点钱给我儿子吃饭,他会昏倒在你面前的。
老板:碰到你算是倒霉,太狡猾了。可你的确过分,一会要坐车,一会又要吃饭。等一下是不是说要喝饮料啊?
朱先生:你太小瞧我了。相信我,我没有要求了。
老板:好了,痛快些,就给60元。
朱先生:好吧,成交。
讨价还价俗称砍价,这是需要懂点心理学、点口才的一项能力。不过虽然很多人不擅长砍价,但每次买东西的时候都会尽己所能地砍价,因为能砍多少就能省多少钱,这比省吃俭用更能节省钱。况且有时候,很多商品的价钱是被销售商肆意抬高了,如果不学会砍价,很容易花了在买东西的时候吃亏。
其实,不只是家长要学会砍价,还应该教孩子砍价的本领。让孩子明白“砍”下的价都是省下的钱,否则那笔钱就白丢了,很不值。这样更能促使孩子养成节省的习惯。
曾经有位父亲对孩子说:“你去商店帮我买瓶酒,不管怎么样,你都要对半砍。”儿子听了老爸的话,来到商店一问老板酒多少钱一瓶,对方答道:“60块钱。”孩子说:“不行,30。”老板又说:“那就50吧!”孩子依然坚持对半砍,说:“不行,25。”老板:“算了,就40吧。”孩子说:“不行,20。”老板生气了说:“干脆送你一瓶算了。”孩子沉思了一会儿:“不行,你得送我两瓶!”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故事里的孩子砍价的方式太过机械,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实际意义。这就是告诉家长们,教孩子砍价技巧的时候不能像这位父亲那样,而应该让孩子学会分清场合、灵活地砍价。
方法一:软磨硬泡法
告诉孩子,如果你看中了某件商品,可以尝试着和商店老板砍价。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软磨硬泡法,它以攀缠术的形式,表现的有些死皮赖脸的味道。然而,实际上它与耍赖、无理取闹是不同的。它立足于韧性与耐心,着眼于用言行感化对方,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使用这种方法砍价需要放下面子、厚着脸皮,这就需要克服害羞和自卑,在买东西的时候主动出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方法二:恐吓威胁法
你要不肯降价我就走了,这种东西到处都有得买,我干嘛非跟你泡?--这种方法带有威胁的口气,有时候见效很好,毕竟销售者之间的竞争太激烈。所以,很多时候对方为了做成买卖,只好抱着“少赚一点”的心理接受你的砍价。
方法三:打击贬低法
家长们可能发现,生活中有些砍价高手买东西的时候,明明看上了某一物品,但是言语中丝毫没有表现出赞美,反而不断挑那东西的毛病,不停地贬低那东西如何不好。给人的心理就是:既然东西不好,那降价是理所当然。最后,老板只好就范。
方法四:转移话题法
告诉孩子,在你和对方砍价的过程中,只要对方准备说不肯降价的理由,你就故意转移话题,不给他叙说的机会。如果对方心理承受力不强,准备憋得很难受,最后为了寻找解脱,只好答应你的降价要求。
当然,除了让孩子掌握这些砍价方法,还应该让孩子注意一下一些问题:
首先,要给对方留下利润的空间,别欺人太甚了。
砍价的目的不是让对方不挣钱,如果对方真的挣不到钱生意也就做不成了,价也就白砍了,所以砍价要合理。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最低价呢?这个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需要孩子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我们常说的对半砍有时候并不适用,100元的东西砍到50元,但没准它的低价可能才10元。
其次,砍价不能侮辱对方,要砍出好心情。
要知道只有熟客、长客,老板才会多关照。应该让孩子怀着友好的心态去砍价,就是即使没买成东西,也不能伤人,所以要和气才会生财,你省财,对方发财,嘴巴甜一点,叫声老板说声发财他们会非常高兴的。
最后,要琢磨对方的心理,说出他想说的话。
让孩子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或许这对10多岁的孩子来说难点难,但是相信你的孩子经历几次之后就会逐渐找到感觉。砍价不是说废话,而要说关键的东西。这就要找到对方的弱点,适当的点一下,但不能激怒了对方。
7.精打细算还要货比三家
这是一位父亲带着儿子逛街买学习用品的场景。父亲要给孩子买文具盒、铅笔、作业本,可是让孩子感到疑惑的是,父亲逛了两家文具店,只是大概询问了价钱,但是没有买。正当父亲拉着儿子要进入第三家文具店时,孩子终于忍不住了,问道:“爸爸,咱们刚才逛了两家文具店,为什么你只问价钱而不买呢?”
父亲答道:“这就叫货比三家,目的是精打细算,为的是省钱,因为同是文具盒、铅笔、作业本,不同的商店卖的价钱不一样,物品的质量也不一样,虽然这些差别不是太大,但是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比较,总会找到性价比最好的商品。”
儿子终于明白了,点了点头说:“这样可以少花钱买好货,是吗?”“对了!这样还能培养你节俭的习惯呢!”
逛完第三家文具店,父亲将其与前两家文具店做了一番比较,发现第一家的文具盒比较便宜,第二家的铅笔教便宜,第三家的作业本较便宜。最后,父亲分别在各家文具店买下了文具盒、铅笔、作业本,而且铅笔和作业本是批量购买的,店主还给予了优惠价。
如今的孩子们买东西的时候大都毫不犹豫、出手阔绰,常常购买一些自己觉得不错但价钱和质量并不是很好的东西,这样既花了钱,又没买到好东西,而且理财观念也没有得到培养。因此,家长有必要让孩子学会货比三家,通过比较来选择质量较好、价钱教实惠的商品。这样也能让他们明白每分钱都是来之不易的。
或许,有些家长觉得自己有钱,孩子能花多少钱呢,于是不重视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和精打细算的能力。殊不知,不懂理财,财富再多也无用。曾经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一位母亲省吃俭用了一辈子,给儿子留下上百万元的遗产,希望给儿子提供好的物质生活。结果她过世后,儿子花钱大手大脚,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恣意挥霍,结果不出三个月,上百万元的钱就挥霍一空。
所以,即使你的家庭非常富有,也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让孩子在购物的时候货比三家,在生活中学会精打细算,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以较少的花费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孩子将来才会更有出息,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那么,怎样来货比三家呢?
首先,需要让孩子考虑自己的需要,需要什么就买什么,对于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买了就等于浪费。
其次,让孩子多逛逛同类的商店,比较一下同一商品的外观、款式、质量、价钱,然后综合分析一下,哪个商品的性价比最好。孩子在挑选商品方面,多喜欢从自己的喜好出发,而忽略商品的价格。因此,家长就要告诉孩子:“个人喜好固然是重要的选择标准,但相同的商品,如果能够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在和孩子一起购物的时候,家长要亲自示范给孩子看,如何货比三家,既买到了自己需要的商品,又少花了一些钱,节约下来的钱,可以用来买更多的东西--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明白“性价比”的含义,以及“货比三家”的优点,孩子的理财观念也会日渐增强。
8.了解什么是“购买力”
一家大型超市里,一位妈妈正在安慰哭泣的女儿。原来,女儿看上了一个可爱的娃娃熊,可是妈妈一看价钱,感到很吃惊,标价300元。这下妈妈为难了,原本家里就不宽裕,加之父亲生病了,需要大笔的医疗费用,自己又下岗了,全家重担落在丈夫身上。而身上所带的钱都买了生活必需品,根本没办法满足女儿的要求。
女儿见妈妈不给她买娃娃熊,马上两眼泪汪汪,妈妈虽然生气,但是理智告诉她,只有冷静地跟女儿讲道理,才有可能说服女儿放弃买娃娃熊。于是,他蹲下身子,帮女儿擦眼泪,说:“孩子,我也想给你买这个玩具,可是这要看咱有没有这个购买力。”
女儿不明白购买力和她要买的娃娃熊有什么关系,依然撅着嘴不说话。
妈妈继续耐心地解释道:“购买力说简单点就是购买商品的能力,也就是你有多少钱。你的钱多,那么你的购买力就强,反之,购买力就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