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凭一个人不可能赚到大钱,只有在很多人的协助下你才可能做成事业。如果你想拥有很广的人脉、更宽的路子,那么就要在你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自己“制造人情债”。
人情要做在明处,如果对方不明白为什么要感激你,你的人情也就算白做了。
如果花些时间去拜访某人,请他到一家大家都喜欢的地方吃饭,席间和他去谈一件两三分钟就能谈完的事;在别人方便的时候打一个时间较长的电话或干脆写一封长信。这样会让人感到你对这份情谊的重视。有时候,最令人感动的人情是间接的。
铁英和德亮是一对生意上的伙伴。一次偶然的机会,铁英得知德亮的母亲是京剧戏迷,铁英正好参与组织了一场京剧名家演唱会,于是他便给德亮打了电话,告诉他有关演唱会的事,并询问老太太是否愿意得到一张贵宾入场券。德亮的母亲特别高兴,而德亮对铁英也是十分感激。
因此,如果你想为自己制造人情债,不妨花时间了解一下他的家庭。如果你能为他的父母或孩子做些什么,而且给他“顺便”的感觉,这比你直接为他本人做事要好得多。
如果刚好有机缘,你不妨去做个中间人,把同你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两方撮合在一起。这将是一份能让人长期感激的人情。人们对于生活事业上的一些小事,往往记忆得长久。就算是多年后的某一天,人们还会突然提起某件事,念起你的好处,那么,这种深刻的“良好”的印象会使你的生活、事业都获益匪浅。
“人情”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还人情债,但十个欠你人情债的人当中至少有九个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这些不单纯指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在你需要时会适时出现。
不要把做人情定义在“我给你一个,你就要还我一个”的概念。有些人常常把他为别人做的事和别人为他做的事记录下来,以便有机会“扯平”,其实这样做是没有远见的表现。
不论是做生意还是上班,你从事任何活动,说到底也是想丰富生活,实现你的价值,使理想能够实现。而那些活动让你有成就感、有充实感,所以你才感觉幸福。而人情这东西不仅给你财富,还使你拥有被人群欢迎喜爱的充实感、快乐感。
占尽便宜是小聪明
小许初来一个陌生城市,工作不好找,邻居王大爷十分热心,让他用自己的电脑上网发简历,后来还通过自己的亲戚,帮他介绍了一个不错的工作。小许上班后,工作很忙,也不再在王大爷那儿露面了。这让老人心里很不舒服,一天两人在路上遇见,老人教育了这个小伙子一番,并告诉他帮忙介绍工作的人周末来他这里串门,让他到时过去坐坐。
小许被训了一通心里很难受,不敢再见王大爷,那天也就没去,后来解释说是临时被通知加班去了。很快,房子到期后,他搬到其他地方住了。
每次去熟人那儿串门,小许都连吃带拿,自己去时却总是空着双手,也从不主动邀请别人。小许和老乡聊天,经常听他谈起某些朋友,觉得都很了不起。他想扩大人际关系,没有征得老乡同意,就从人家的电话簿中把号码抄过来。这让老乡心里很别扭。
渐渐地,小许在这个城市感觉越来越孤独。他不清楚为什么无论是同学、老乡,还是新认识的人,他都难以靠近,而且常常有被排斥感。在公司,主管好像也不喜欢他,收入也总是原地踏步。
生活中,像小许这样的人到处存在。这样的人常有一种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的贪婪想法。与别人合作一笔小生意,自己暗地里利用操作之便,捞了一把,占了别人的便宜,还以为别人不知道;在团体聚会时,自己总想出个风头,以引起别人的关注,出言伤人还得意洋洋,自以为是……做生意一次赚足,人际关系一次用完,自以为聪明,殊不知这是在断自己的后路!
他们挖空心思,不择手段,认为只有自己才会想到这样的好办法,能用最经济、最便宜的方式获取最完美、最广泛的结果。可惜却错了,因为谁也不真傻,小花招、小伎俩迟早要大白于天下。做任何事都有个理儿,这是个潜在的规则。不按规则办事,早晚自食其果。
抱朴守拙,向来是中国哲学中的最高智慧。傻人有傻福,这是民间的经验总结。就像电视剧里两个情敌相争,笑到最后的,往往是看上去有点憨的那个。
为什么呢?其中是有道理的。
傻人简单,实在,让人信任,给人安全感。傻人不敏感多疑,对于误解和伤害有着更多的承受力。傻,很多时候意味着执著忠贞,宽厚诚实。和他在一起,身心就放松了,不再有那么多算计和警惕。人首先要解除彼此的威胁,才有可能相互靠近。傻人因此让人喜欢,不知不觉让人站到了他的一边。
所以,傻人无意中得到的,可能比聪明人费尽心机得到的还多。傻人的“傻”就是他的最大资本。
有人提出疑问,做生意都要精明,傻子怎么赚钱呢?其实,没有人真傻,而精明也是有区别的。智者的精明之处就在于他善于经营管理,精于规划,长于做长远的投资,放长线钓大鱼,而非只顾眼前利益。
智慧和小聪明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有更深的内涵。小聪明者有发达的头脑,智者有强大的心灵。那种一眼看上去聪明劲儿一股一股往外冒的人,最终是很难做成大事的。因为太聪明就有点让人放不下心,放不下心,谁又敢委以重任或托付终身呢?
努力的同时要适时表现努力的人也要被看到
“时机”历来都被视为事关成败的重要因素,如何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赢得机会呢?这就需要你有一种吸引眼球的能力。
有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子,到摩天大楼的工地,向承包商请教:“我该怎么做,长大后才能跟你一样有钱?”
承包商看了男孩一眼,对他说:“我跟你说一个故事:有三个工人在同一个工地工作,三个人都同样努力,只不过,其中一个人始终没穿工地发的蓝制服。后来,第一个工人成了工头,第二个工人一直做到退休,而第三个没穿工地制服的人则成了建筑公司的老板。年轻人,你明白这个故事的意义吗?”
男孩满脸困惑,听得一头雾水,于是承包商又指着前面那批正在脚手架上干活的工人对他说:“看到那些人了吗?他们都是我的工人,而且工作都很卖力。可是,这么多人,我根本没办法记住每一个的名字,有些甚至在街上碰到都没印象。但是,你看他们当中那个穿红色衬衫的人,他不但比别人更卖力,而且每天最早来干活,下班最晚走,加上他那件红衬衫,使他在这人群中显得特别突出。我正好缺个管事的,现在就要过去找他来做。年轻人,我就是这样成功的,除了卖力工作,表现得比别人更好之外,我还懂得让别人‘看’到我的努力。”不要认为只有你一个人在拼命工作,其实大部分人都很努力。所以,想要从人群中脱颖而出,除了比别人做得更好之外,还得靠其他的技巧和方法。
对于上班族来说,很多人常常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顶头上司就一定会拉自己一把,给自己出头的机会,以为真才实学就是一切,所以对提高个人知名度很不关心。但事实上,如果真的想有所作为,还是应该学学如何吸引别人的目光。
其实,在一个工作环境内,提拔的关键在于有多少老板知道下属的存在和下属工作的内容,以及这些知道下属的人在公司中的影响力有多大。因此,你要适时地让公司里有影响力的人物尤其是你的老板知道你工作的成绩。
关键时刻表现自己
生活中,许多人常常低调得有些过火。比如在公司中,总认为自己“人微言亦轻”而不肯多说话。当老板开会、讨论问题时,很少去表达自己的看法;老板为某个问题征询员工意见,他也总是“论资排辈”等别人说完之后,才用几句无足轻重的话附和一下;碰到难办的事,本来自己一个人能解决,可是怕别人说自己自作主张,便一再请示、汇报,仿佛自己办成事就犯了错误。这样下去,不用过多久,你就被彻底淹没在人海中了。
如果你还对自己的职业生活有所企盼,而不是混日子,那么趁早改掉这个做法。你要让自己周围的空气明朗起来,在公开场合一定要“言所当言”,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你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一鸣惊人,则更能得到重用。毛毛想做网络工程师,计算机专科毕业后,在向往已久的知名电脑公司找到了工作。然而,他却没有得到心仪的岗位,一张专科文凭让他只能先从文秘做起。他一边干着最累的活儿,一边不忘学习英语和计算机。
有一天,总经理办公室的电脑出了问题,偏偏技术部的员工集训去了,要找外面的人来修得耽搁上大半天的时间,而锁在电脑里的一份订单却要立即发给客户。
毛毛在这个时候很自信地走过去,对急得团团转的助理说:“我可以试试。”
在众目睽睽之下,毛毛按照英文版的说明书一点点地排查,终于把电脑修好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事后第三天,毛毛找到总经理,说出了自己由来已久的愿望,并拿出一摞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没多久,毛毛就成了该公司技术部的一员,收入提高了,最重要的是他向理想又迈近了一步。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会讲话的人,也许平常并不爱多言,但是开口往往就能让人记得。实际上,话不在多,而在于是否能够真正打动别人。只有打动了人心,才能够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
做事情也同样如此。当我们要表现自己时未必需要追求量的多少,最根本的在于实际的效果。
在关键时刻,如果能适时做出最佳表现,往往胜过平时的千百次表现。选择恰当的展示时机建议人们勇敢表现自己争取机会,并不是要人去抢风头,因为类似哗众取宠的不恰当表现,赢来的只能是反感。你要想打动人心,就必须找对时机表现自己。
祥子在一家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因为能力强、开朗善谈很被老板看好。祥子知道老板要在他们一同来的人中选出一个做管理,他认为老板一定会找一个能“张罗”事的人,觉得好好表现一定非自己莫属。一次,老板请几个人一起吃饭,席间祥子不断卖弄,哇哇说个不停,后来大家都说一个菜做坏了,祥子把服务员喊过来,服务员一个劲儿道歉,祥子急于表现,不断地训斥小姑娘。老板只好忙着打圆场,之后语重心长地提醒祥子下次不要这样做。后来,祥子没有被提拔,因为老板认为他没经过历练,做事缺乏厚度和包容心。
祥子的这种表现是拙劣的。他不懂自我展示要领。
展示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如果你想通过集中的沟通来展示自己,赢得别人的信任,更要选择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