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艰难的生活使他们养成了坚毅的性格、拼搏的精神,从小就参加各种体力劳动锻炼了他们的强健体魄。正是那样的生活给了他们各种锻炼机会。或许,说这种锻炼是机会,会招来骂声的——因为没有人天生乐意受苦,而且和某些人相比,这种生活的确是不平等的。
相对于农村孩子,城市孩子大多算是条件好的。然而城市狭窄的生活空间、市侩(甚至说是势利)的生活气息、快餐似的人际关系——这些毕竟是客观存在的——也会无意中给孩子们以影响,也许一个城市人会带着轻视的眼光看农村人,但带着那样一种不自知心态生活的人们无疑是更可怜的。
笔者不是鼓动人们有意去过苦日子,只是想告诉那些低起点的人们:也许如今你正在生活中受着煎熬,也许当你看到那些条件优越的人会感觉不平和委屈,不过请记住吧,生活给了一个人这方面的照顾必然会相应地剥夺他的另一面,那些清贫的人如果肯抓住机会磨炼自己,他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技能一定会越来越多,在物质和精神上都会越来越富有!仇富问题
其实,大众层面甚至从来不存在所谓的“仇富心理”。我们为什么不仇恨比尔·盖茨?为什么不仇恨马云、成龙这一类富人?大众所仇恨的总结出来大概有两点,一是某些富人赖以致富的非法的不公平的手段;二是某些富人致富后的张狂和恶行。
一些人的发迹并非光明正大,他们趁改革之机巧取豪夺,鲸吞国有资产和集体财富,一夜暴富;一些人对自然资源狂采滥挖,肆无忌惮地破坏生态环境,危及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子孙后代;一些人目无国法,走私贩私,偷逃国税,骗取贷款,制售伪劣商品,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一些人暴富之后奢侈无度,沉溺酒色,嗜赌成性,败坏民风民俗;一些人恃财倨傲,欺贫凌弱;一些人匪气十足,欺行霸市,豢养打手;一些人凭着民众捧他,有了名气后聚敛财富,却向境外转移财产,身带多国护照,一有风吹草动就准备溜之大吉。大家对这些人心存愤懑和鄙视,是出于人间道义和良知,不属仇富的心理活动。大家“仇”的是这些人的丑恶行径,而不在于他们有钱。
公平竞争,输家会心服口服,赢家也连称“承让承让”,结局皆大欢喜。如果赢家以为天下第一,这下可不得了,开始鄙夷输家,侮辱对手。那就过分了,是犯了不谦虚的大忌,结果大家看不下去,就有好汉站出来,把他也轰下台去。
即使你是胜利的富人,大家都是失败的穷人,你也不可张狂,非得跟大伙过不去。穷人无钱看病,你偏说好玩;穷人无子,你偏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穷人秃顶,你偏说光道亮;穷人舍不得吃喝,你偏说鲍鱼越来越不好吃;穷人居无片瓦,你偏说我的大屋多得住不过来,只好专门来养猫儿狗儿。这样做,你倒觉得舒服,可穷人却觉得受辱。
当然,现实中,在个人层面上,某些人身上也确表现出“仇富”心理的泛化和偏激化。比如对一切富者都怀有愤慨态度;用非理性的方式向富者表达愤慨、讨回“公道”;更有甚者用肆无忌惮的手段向社会发泄“仇富”的愤怒情绪。这无疑是不正确的。
不是富人的后代,就做富人的祖先不管何种职业,光环下的人永远是少数
人们总以为演员或运动员是这个时代的宠儿,名利双收,风光无限。人们总是拿那些奥运冠军举例:看,国家奖给谁100万元,地方上又奖给多少万元,给哪个厂家做代言送了辆宝马;哪个演员拍某电影一炮走红,随之身价剧增……因此,越来越多的父母眼红耳热,挤破头皮将孩子送去学艺术、学表演、练体操、学游泳,以期在不久的将来有如此收益。
最近笔者看到一篇报道,以前的某全国长跑冠军,退役后生活艰难,在某商场开的服装店一天卖不出几件衣服,开始时因为有些名气,商场和厂家都有些优惠政策,一个月平均下来也只能赚1000块钱。如今,时过境迁,商场之前答应的免租金时间两年到期,在该商场物业管理部门工作的丈夫失业,生活于是更为窘迫。一家三口挤住在合租房中,为了节省花销不能回家过年。
媒体还曾报道过东北的一名曾获得过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在退役后没有一技之长工作难找,而当了一名洗脚工,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开始经营小本生意。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在社会上谋求职业的范围比较窄。对于大多数运动员来说,转行就意味着坎坷与艰难。做演员也是如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幸遇到大导演、出彩的剧本,更多的是没有门路、没有机会的人在苦苦挣扎,甚至最终为了过上好日子不得不牺牲一些东西。如果你了解这样的情况,就会懂得,任何行业,炫目的光环只属于少数人,而且今天的光彩与明天没有多大关系。其实,生活中大多数都是像我们这样在为明天默默努力的人。如果你想富有,倘若没有特殊的背景和条件,那首先要选择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一无所有”让穷人产生改变的冲动
许多年轻人都喜欢拿自己和身边的人对比,对比的结果是:“我所以如今生活不济,都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爸爸,如果我的爸爸像某人的爸爸那样有钱、有门路,我肯定比他混得更好。”
其实如果用心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那些影响深远的亿万富翁大都是白手起家者,而非家族产业继承者。李嘉诚的父亲早逝,作为家中长子,为了养家,李嘉诚15岁时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任正非的父母是老师,任正非是家中长子,下有6个弟妹,少年时代家庭甚至到了生存都难以为继的境地;马云生于非常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家戏剧协会的负责人,母亲在一家钟表厂上班,三个孩子交完学费,家中生活已不宽裕;牛根生由于家境贫寒,出生不到一个月被父母卖给一户牛姓人家,少年艰辛,工作从刷瓶工起步。
特别是那些生活在窘迫环境中的人,他们在少年时代往往就有一种改变命运的冲动。那些来自艰苦山区、贫穷农村以及闭塞小县城的人,你千万不要小看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他们并不具备什么先天优势,或通过考学,或通过打工,就凭着要在大城市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从最底层开始,艰难地往上爬,渐渐占据重要位置,以至于到后来,比土生土长的居民更像城市人了。不知道你是否读过美国人约翰·富勒的故事:
富勒家中兄弟姐妹7人,他从5岁开始工作,9岁时就能赶骡子。富勒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经常与儿子谈到自己的梦想:“我们不应该这么穷,不要说贫穷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你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这些话深植富勒心中,他一心想跻身富人之列,一直努力追求财富,12年后,富勒接手一家被拍卖的公司,并陆续收购了7家公司。谈及成功的秘诀,他总是用母亲多年前的话回答:“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富勒在多次受邀演讲中说道:“虽然我不能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
那些白手起家的人们正是靠着改变命运的强烈欲望一步步走出来的。
富人也许跟你想像中的不同
人们常用“温室里的花朵”来形容生活条件优越的人,其实很多时候,这个评价温和地表达了人们的偏见。
晓晓生长在单亲家庭,跟着收入不高的母亲,从小经历过不少事。洛洛和晓晓是同事,家庭条件优越,是个名副其实的富家小姐。对于洛洛,晓晓从开始就生出几分排斥,认为在人生经验上自己要优越得多。
洛洛在公司里对谁都微笑,对不喜欢的上司或公司的问题,也常是选择说好话。晓晓认为她是个没有思想的好好先生,时常对其他同事说,洛洛没受过苦,不懂得人情世故,故意营造出孤立洛洛的氛围。
有一次,同事一起逛街,其中一个人被车擦了一下。其实,这根本算不上什么事故——因为没人受伤。一群人吵着要司机负责。晓晓更是火冒三丈,觉得应该先打压司机的气势再说,于是冲着司机嚷,威胁要报警。
争吵越来越激烈,双方心情越来越糟,却丝毫不能解决问题。这时洛洛站出来拦住晓晓,开始对司机好言相劝。
在回去的路上,晓晓开始抱怨洛洛,认为她在与世无争的环境中长大,害怕与人争执,喜欢不了了之。
洛洛的回答却出乎意料:“横穿马路,责任在我们,而且并没有人受伤。就算警察来了,我们也没理。何必在路边浪费时间又丢面子呢?”
其他同事也觉得有道理。难道不是这么回事吗?事后晓晓认真地想了想。从那以后,她对洛洛的看法开始转变。后来随着交往的加深,晓晓渐渐和洛洛亲近起来,因为洛洛对生活那份豁达和务实的态度越来越让她由衷地钦佩。
不错,挫折越多,人生经验会越丰富。然而并不是经历过苦难,智慧就会自动找上门来。洛洛没有经历过晓晓那些苦难,但她也有自己的生活,她的经历也可以让她获得“养分”。晓晓之前认为幸福的有钱人都比较浅薄,当然是一种偏见。
那些幸福的有钱人并非都是闭着眼睛生活在这个世界,他们也有历练,有自己接受事物的方式。如果你一直带着偏见生活,并固执地与他们划清界限,那么从现在就开始改变一下吧,因为富人中也有许多是值得交往的。试着与他们交往,可以弥补你的人生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