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美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24694300000005

第5章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1)

没有围墙的校园

美国教育是一种自然、生动、实在而又富于人本特色的教育,学校在创设教学环境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学校既有家的温馨与自由,又有校园的快乐与智慧,没有一点雕琢与粉饰,使人处处感受到一种校园与自然、教师与学生,教育资源与教学需求的和谐与完美。

作为教育环境的实际载体,美国中小学一般没有围墙。美国的教育受到教育家杜威的影响最深,杜威始终执著地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看来学校没有围墙,也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

美国中小学校大部分外表都极为普通,没有雄伟的大门和建筑,校舍朴实、实用、大方,基本都是与社区连为一体的。

County是位于南加州洛杉矶和圣地亚地之间的一个地区,经济发达。这里风景美丽,气候宜人,是个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各个学区的二十多所中小学校,每所学校占地面积都不是很大。有意思的是,学校都没有庄严的大门,没有传达室,没有门卫,没有围墙,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单独的行政办公楼。校名只是标在进入学校主要路口的一块牌子上,或标在一堵短小的矮墙上,很简朴,从路旁经过很难看出这就是一所学校。值得一提的是,所参观学校的教室外表看上去实在不起眼,一般就是一层,四方形状的平顶屋一间间相连,远看好像是临时搭建的厂房。经了解,这些都是可拆卸的房屋,不过不是为了逃跑,而是为了适应学生人数的变化:有用就搭,不用了就拆。如Culverdale Elementary School,学校4—6年级、图书馆、电脑房竟然都在一间很宽很大的平房中,每个班级只是用几块挡板隔开。不过各班上课时却都相安无事,互不影响;学生下课后也不见大声喧哗,互相追逐。

学校的建筑不起眼,但图书馆的建设却令人感叹不已。美国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相当高,在学生学习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Santa Ana High School图书馆,图书馆里正有两个班的学生在上课,一边是地理课,一边是电脑课。据了解,老师需要在图书馆上课时,就事先填一张表格,注明讲课的内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则把与讲课内容相关的书籍找出来,供学生和老师查阅。上课过程中,图书管理员就是助教,他有责任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阅所需要的资料,做专题研究。这样,美国中小学校图书馆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资料、做专题研究的学习资源中心、教育资讯媒体中心,图书管理员实际上是学生搜集、分析、整理资料的指导者和协助者,是老师上课的助手。学校图书馆有各类书籍,还有影片、幻灯片、唱片、电脑软件、录音带等各类资料和相应的设备,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图书馆中摆放着成排的电脑,学生可以自由使用,上网查阅资料。图书管理员却并不多,Santa Ana High School有4万多册书籍,但图书管理员只有4人。

说到教材,美国学校的课本都是循环利用的。美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学生读书全免费,课本通常都由学校免费提供。但学生在校读书期间,书本只是相当于学校借给他们使用的,它们像课桌和椅子一样,是学校公共财产的一部分。每本教材的封二一般都印有一张表格,表格中有该书的编号,空白处要分别填写借书人姓名、借书时间等内容。书本如果受到任何损害或被学生遗失,学校会向借书者索取赔偿。学生的课本全部都是硬皮封面,印刷精美。学生对书都很爱惜,他们不会在书上乱涂乱画。如果要做笔记,都是写在其他白纸上,然后夹在与之有关的章节中。这样,课本可以年复一年地使用,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翻阅,伴随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入校到毕业。

说到美国,其历史也不过二百多年,其经济实力却跃居世界第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固然不可或缺,但还得承认,没有清规戒律和繁文缛节,没有条条框框,是其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应该与它没有围墙文化的土壤不无关系。这种开放的心态培养了民主开放的民众,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芝加哥大学的实验中小学,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创办的学校,培养出不少高质量人才。外表上看,学校极为普通,没有雄伟的大门和校舍建筑,教学用房也就是二、三层的小楼房,色彩暗淡,窗户不多而且较小,光源主要靠电灯照明。学校虽然实行封闭式管理,但围墙仅是通透式的植物包围着,整个学校都掩映在绿树青藤之中,小鸟翻飞其间,满眼是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教室外、过道里、墙壁上满是学生的作品展示,有美术作品,有图片、剪报、卡片、有作文、诗歌等等,有的经过精心编辑,集结张贴,有的却很随意地孤零零地挂在墙上,却反映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独特的才华。这所学校多为小班制,而各班又参差不齐,也就10至20人。教室里,学生着装五颜六色,坐姿也很随意;教师讲授轻松自若,学生发言踊跃,师生间交流频繁,都很坚定自信,气氛宽松和谐。教室角落几个简易的台柜上装满了小制作、小标本、小盆景和种类繁多的书籍,据说都是学生们主动捐出来以供资源共享的,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引导学生学会奉献、关心他人、关心集体。阅览室里,许多学生在安静地读书,或查阅资料,或做笔记。这是美国的学校最为平常的学习活动。据说,美国2003年在一个州开展了一项“大家来读书”的活动,有个学区的幼儿园和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帮助下,一年中人均读了300本书(包括儿童读物),是美国全国学生平均读书量的10倍以上;后经测试,这个州学生的综合素质远远高于美国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室外的走道,墙壁没有污渍,地上没有痕迹,洗手间干净整洁,所遇到的学生对来访者都很大方、自然、礼貌,能主动问好,言行举止中透出良好的修养和文明习惯。

这些只是最为普通的场面、片断,正是这些细节,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兴趣、情感,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观念,进而决定了学生培养和发展的方向。

彰显个性的环境布置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国家,这点在美国中小学校的教室布置中也可见一斑。美国的中小学一般都不大,但教室文化色彩纷呈,繁杂多样。美国中小学的教室设计也是五花八门,不拘一格。教室的墙壁上,除张贴有一学期的作息时间和校训校规外,绝大部分都是学生的“作品”。美国中小学教室的特点之一是四壁张贴着各种各样的海报、图片和资料等,还有学生美术作品、作文、自勉的警句、剪纸、手工作品等。教室里还设有一些橱柜,放满了小玩具、学习工具、图书等,甚至连天花板也被利用起来。最醒目的要算学生们自己的绘画作品,虽稚气未退,但却具卡通效果。

有的还开辟“本周之星”专栏,收集了记录着孩子们丰富的课余和家庭生活的照片:或得意洋洋地在野外抓鱼,或与家人在温馨的气氛中聊天,或俏皮地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教室里摆有书橱、地球仪、画板、画笔、国际象棋……学生们走进里面,就如同来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活动场所,一点也不感到紧张拘束。

教室中的那些“乱”贴“乱”挂的图画、文字等大都是有主题的,以环保、爱国、创意宣传等为多。教室中的张贴摆设不仅表现出学生们的个性,而且还是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有效情境,较好地引导学生培养个性意识、想像能力。

美国中小学校内的走廊是师生活动的必经通道。自然,走廊两边墙壁就成了很有效、又实用的宣传栏;更有趣的是在学校的走廊上还可以看到某学生自己与家人一起野外交游与朋友在一起游戏时的照片。从照片中看到洋溢着愉快和温馨,展示了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尽管张贴并非整齐和统一,但营造的气氛很好,宣传效果也不错。

读高中的学生都是分专业教室流动上课,因此没有班的概念。专业教室的布置突出了所学课程的特色,像在史地教室的墙壁上面,挂着的各种地图、历史年表、研究专题和最新发现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教室里桌椅的位置和朝向也无定规,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喜好,以自己走到教室的哪一个角落学生都能看见为原则来设计。课堂的排列各不相同,有大小马蹄形、三角形、菱形等。例如,有的把桌椅摆成朝着同一方向的半圆形状,有的组成几个小圆圈,有的分成相对而坐的两个大组,还有的则干脆让三个组的桌椅分别朝前面、朝左边、朝右边。整个教室显得纷繁、无序、杂乱无率。

美国中小学的教室一般都没有窗户,每间教室有一或两扇门供进出,室内主要靠灯光和空调来调节光线和气温。又由于学生较少,室内的空间相对较大,于是教室四壁的作用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了学生表现自我和有效学习的场所。

走进教室,能看到所有的墙壁都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图片、各式各类的表格、知识性的卡片、游戏性卡片、地图等。甚至天花板也不闲着,或垂挂着各种图片,或垂挂着各种卡通动物、植物模型等。在Abiding Savior Lutheran School的一间教室,一面墙中设置了一个“本周之星(Star of the week)”,但这并不是评比所谓“好学生”的专栏。上面贴满了学生的生活照片:有与家人一起在野外抓鱼的喜悦,有与朋友在一起游戏的俏皮,照片中洋溢着愉快和温情,展示了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在Culverdale Elementary School的一间教室,有一个栏目是学生的“自我介绍”,每个学生用文字、照片、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介绍自己。总之,几乎没有一间教室的摆设是一模一样的,学生和参观者都不用担心会走错教室。

教室中的张贴摆设不仅表现出学生们的个性,而且还是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有效情境。

如University Park Elementary School的一间教室,布置得像一个小小海洋馆,轮船、鲨鱼、珊瑚等众多模型摆放在教室中,令人叹为观止。原来,这个阶段学生们的学习专题是“海洋世界”。另一间教室的墙上贴满了各种图画,有蔬菜、动物、家具等,每幅画中都用英语和西班牙语标出名称,墙上还有西班牙语语音音标的图表。这是个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班,专为母语是西班牙语的学生们学习英语而设的,教室中的装饰就是学生学习语言所需的情景。我们看到小孩子们三五个围在一起,快乐地交流着。

在高中,一般是分专业上课,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走班”:老师固定教室,流动的是学生。学校的建筑一般分为社会科学楼,自然科学楼等。在专业教室,四周墙壁和天花板上张贴的都是和某科目有关的资料、图片。如历史、地理学科专用教室,贴的就是地图、历史事件、研究专题、最新发现等;在学语言的教室,张贴着写作知识、经典语录、名人演讲等。

此外,教室内多配置了壁橱,供学生存放学习、生活用品。教室内有图书角、动物角、玩具角、卫生角、植物角、电脑角等。图书角摆满了各种工具书以及各类科学常识书籍,供学生们随时查阅。

教室桌椅摆放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朝一个方向摆成半圆状;有的摆成几个小圈;有的分成若干个大组,相对而坐;有的甚至一组朝前,一组朝右,一组朝左,五花八门。这与教师的教学组织有关,每间教室的桌椅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来摆放的。在美国课堂中,最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

教室布置、桌椅摆放,在有些人眼里也许只是一些细节问题。但恰恰这些细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但愿我们的每间教室都能成为学生热爱的学习场所。

美国中小学的这种“教室文化”与中国的摆放布置井然有序、整齐划一相比似乎不可思议。但实际上这种文化反映的是对学生个性创造的尊重和鼓励,对学生个人爱好的保护和促进,正是这种“教室文化”的潜移默化,逐渐培养学生的鲜明个性和富有创新的精神。

小班教学的改革者

美国的中小学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班级较小,小学三年级以前每班只有20人,中学一般也不超过30人,这就让教师能更多的关注到每个学生,有利于班级管理。美国很多学校,“小班化”特点非常明显。“小班化”教育为美国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师生活动的余地大了,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和有针对性辅导的机会增多了,学生的个性有可能发挥得更充分。

小班化教学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灵活多元的教学体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贴近生活的课程设置,要求严格的教师管理等。

一、什么是小班化教学

关于小班化,教育界现在为止也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从教学组织的形式看,是指一个教学班学生数量的较少。

较少到底指多少呢?在教育实践中,有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野关注的覆盖范围一般有多大?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越多。

查阅国内外资料,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目前美国中学的平均班级规模是25个学生。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又提出美国中小学班级规模应缩小到18人。目前德国班级规模与美国相似,全国平均为25个学生。英国20到25人,加拿大25到30人。

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全班;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小班化教学活动会发生如下变化:

1.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会得到重组。

2.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间互动关系会得到增强和增加。

3.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会发生全新变化,并促进或推动教育理念的进步。小班化教学:应该建立在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基础上,并在这样理念和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运用了充分发挥“小班”本质特征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的一种教学形态。

二、小班化教学提出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