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二十四史-宋史
2470800000007

第7章 传世故事(2)

蔡京出身官宦,向来善于投机取巧。司马光当政时恢复旧法,限五天恢复差役制,他如期完成;后章惇执政,蔡京又帮助他重新施行新法,引起时人鄙议,那时正罢相居杭州。童贯在杭州访书画奇巧,蔡京与他昼夜同游达几个月。蔡京画的屏障、扇面之类被童贯带回宫中,并附带把他的言论也奏送到徽宗耳中。宋徽宗因此对蔡产生好感,加上范致虚、徐知常一班人说要治天下太平非让蔡京当宰相不可,宫妾、宦官众口一辞说蔡京的好话,于是重新起用蔡京作宰相。

蔡京复出,童贯起了大作用。所以他当宰相后遇到西北用兵,他便以童贯曾经十次出使契丹,对各路军事和将领们最熟悉为由,力荐童贯为西北监军。童贯在西北矫诏取得恢复四州的大胜利,从此,他掌握兵权达20年。

童贯开始恃功骄恣,他任意选用将吏,直接向皇帝秉报,不向朝廷打招呼,慢慢引起蔡京的不满。后来童贯也开府治事,规模与朝廷三司相同。蔡京说:“相权怎么能够授给宦官?”很多事就不执行由童贯下的诏命。

同时,由罢逐之臣起家的蔡京一旦得志,也为所欲为。他自置讲议司,随意提举亲信,吴居厚、王汉之等十多人都是他的僚属,他便根据事务的大小如宗室、冗官、国用、商旅、盐泽、赋调、尹牧等,每三个人安排负责一项。他还罢停科举,随意取人。同时兴冤狱,诛杀异党。皇帝知道他的奸伪,罢免了他几次,他又几次复起。徽宗就用与蔡京意气不合的人执政,以钳制他,童贯受到重用,也有此因。

政和元年(1111年),徽宗不听反对,仍重用童贯出使契丹。回来后,童贯掌握了所有的兵权。不久就开府办公,同宰相三司规模相同。三年之后,就领枢密院事,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封为泾国公。

当时蔡京做朝廷宰相,人称“公相”,而把宦官出身的童贯叫作“媪相”(母相)。

《宋史·宦官传》、《宋史·蔡京传》

统将之术在恩威并济

郭进深州博野(今河北深县一带)人,五代时曾为后汉、后周名将,后归为宋太祖赵匡胤将。开宝二年(公元969年),赵匡胤亲征河东(今山西省),郭进被任命为行营前军马军都指挥使。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朝再次讨伐河东,任命郭进为河东道及忻、代等州行营马步军都监。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郭进被任为云州(今山西大同)观察使,兼邢州(治所在今河北邢台)通判,仍兼西山巡检。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皇帝北征,又命郭进分兵控占石领关,兼都部署,主持北方边防事务。契丹人侵犯此地,郭进大破敌人,献俘,从此北方安然。被太祖所器重,并嘉赏有加。

太祖命有司为郭进在京城造了一栋宅邸赐给他,全部用的是高级的筒瓦。有司说,按照旧例不是亲王公主是不能用筒瓦的,皇帝发怒说:“郭进控扼西山十多年,使我没有北方边疆之忧。我待他何曾比儿女轻过?赶快去监督开工,不要再胡说了。”太平兴国初年,又赐给他华宅一片。

郭进富有才干,轻财好施,然而他生性好动杀戮,小卒们稍有违令,他就处死对方,即使居家时对奴仆婢女也是如此。郭进在西山掌军,宋太祖皇帝调遣戍卒时,一定会诏谕他们说:“你们要谨慎地奉守法令,违令后我还可以宽免你们,但郭进是要杀了你们的。”他对待部下竟严厉到这种程度,但也能以权术任用人。曾经有个军校从西山来京上朝诬告郭进,太祖审阅了其中情状后对左右的侍臣说:“他有过错而怕获罪,因此来诬告郭进以求免死而已。”于是皇帝派遣使者把那军校送回郭进军中,让他斩杀那人。当时恰逢北方有敌人入侵,郭进就对那诬告者说:“你敢于议论我的是非,也算实在有胆气。现在免了你的罪,若能够掩杀入侵之乱,就把你推举到朝廷;若打了败仗,你就自己去投奔河东那边吧。”那人听命后踊跃死战,果然克敌大捷。郭进便向上奏闻他,要求迁升他的官职,太祖皇帝依从了他的建议。

《宋史·郭进传》

岳飞含冤屈死

南宋初年,以岳飞为首的南宋主战派率领官兵义师大败金兵,收复失地,誓死驱除金虏;然而,以秦桧为首的南宋议和派则暗中与金国勾结,割地赔款,以求偏安于江南。岳飞屡次上书高宗陈述议和之弊病,指责秦桧投降卖国,然而高宗昏愦,宠信秦桧。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率军在河南郾城一带重创金国大将金兀术。秦桧害怕岳飞得胜,与己不利,就又向高宗请求和议,令岳飞撤兵。高宗乃一日连发十二块令牌召岳飞回京,岳飞被迫班师。金兀术以愤恨的口气致信秦桧:“你一天到晚乞请议和,可岳飞还打算收复中原。要议和,必须先杀岳飞!”秦桧也认为岳飞不死将会始终阻碍议和,且对己不利,所以绞尽脑汁图谋杀害岳飞。

秦桧首先奏请高宗削夺岳飞的兵权,指使枢密史张俊、御史中丞何铸等人罗织罪名,陷害岳飞。秦桧和张俊商议,公开给岳飞定罪师之无名,只有劝请岳飞部下出来诬告才能寻机定罪。

张俊乃秘密引诱岳飞部下诬陷岳飞,并许以优厚的赏赐。岳飞忠颜正直,誓死报国,很受部下敬佩,所以没人出来诬陷岳飞。张俊无法。很快他又设法探知岳飞曾经想斩违犯军令的部将王统,并对王统处过杖刑。张俊就诱使王统诬告,王不肯;张俊又以王统的隐私相要挟,王统害怕,被迫服从。

岳飞军中的统制王俊极善于告密,为人奸诈贪婪,多次受到岳飞大将张宪的训斥。秦桧得知此事,非常高兴,就派人劝说他诬陷张宪,王俊满口答应。随后秦桧派张俊等在张宪、王统、王俊三人的身上下工夫设计,让他们自相攻击,互相揭发,继而涉及岳飞父子,而使高宗深信不疑。高宗派人继续查实。

张俊当时在镇江。他写了一份状词给王俊,谎称:“张宪阴谋占领襄阳(湖北襄樊),以使岳飞重新掌兵权。”又令人告知王统,叫他逮捕张宪到镇江。张宪一到,张俊便亲自坐堂审问,严刑拷打,让他们承认“曾得到岳云的密令,让张宪设法将兵权交给岳飞”的事实。张宪被打得体无完肤,却拒不承认。张俊无法,自己手写一份供词,送给秦桧,而且派人把张宪押到临安,关入大理寺的监牢中。

秦桧于是奏请高宗,召岳飞父子前来证实张宪的供词。高宗说:“刑法是为了防止犯罪,不要乱加追寻证实,以免动摇人心。”秦桧竟假借诏令,召岳飞、岳云到大理寺监狱,并命令何铸、大理寺丞周三畏负责审讯。

何铸将岳飞带到庭上,要他交待谋反罪状。岳飞扯开衣服,让何铸看他的后背,“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嵌入皮肤。何铸大怒,大动刑罚,却始终得不到所谓岳飞的罪状。秦桧认为何铸等无能,便改令谏议大夫万俟卨审讯。万俟卨过去一直和岳飞有怨仇,且善用酷刑使犯人招供。他决意趁此机会用酷刑使岳飞认罪,并除去他。

万俟卨要岳飞承认:他曾经命令部将于鹏、孙革写信给张宪、王统,让他们谎报军情,以骗取朝廷封赏。岳飞不承认。万俟卨又说,岳云曾写信给张宪,让他设法使岳飞回到襄阳,重掌兵权,又说密信已被烧毁。岳飞哈哈大笑。万俟卨恼羞成怒,用“披麻拷”等酷刑折磨岳飞。几个月过去了,一无所获,万俟卨非常烦闷。

这时有人告诉他,岳飞接到班师命令后,在淮西逗留五天才回京,可用抗旨罪对付岳飞。万俟卨大喜。他又收买于鹏、孙革等人,证明岳飞是接受诏令后才停留的。万俟卨证实了此事,便以此为主要罪名企图加害岳飞。

朝臣们对秦桧等陷害岳飞的行为非常愤恨。抗金名将韩世忠见到秦桧,质问其理由。秦桧搪塞道:“岳飞儿子岳云给张宪的书信虽不清楚,可这事‘莫须有’(恐怕还是有的)。”韩世忠十分生气:“‘莫须有’三字,又如何取信于天下?”韩世忠得罪了秦桧,被罢官。

绍兴十一年(1141年),秦桧等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岳云父子。岳飞时年39岁。

《宋史·岳飞传》、《宋史·奸臣列传·秦桧万俟卨张俊》

欧阳修论朋党

北宋仁宗时期,增设谏官,选用天下名士,欧阳修首在选中。每次朝见,仁宗都要向他廷问时政,咨询当前所当行的时务。在他们的伸张之下,小人难以进用。欧阳修担忧忠善之士最终必定受挫,因此多次向皇帝申言辨别君子小人。

当时,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治所在今江西波阳),在朝的廷臣都议论要赦免他,只有司谏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当被黜。欧阳修写信斥责他,说他不知羞耻事。高若讷把他的信拿去上告,欧阳修因此也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后来范仲淹出使陕西,欧阳修为他送行,说:“我那时的举动,岂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吗?君子不能同进,却是可以同退的。”后来欧阳修也复官了。

范仲淹被贬,欧阳修与尹洙、余靖等都因为同情范仲淹而被贬官逐出,他们被当时看作是“党人”。从此,朝廷上兴起一股反对朋党的舆论,对此,欧阳修而做了一篇《朋党论》进献给皇帝,大意是:

“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议论,自古就有,只是希望国君辨明是君子的朋党还是小人的朋党。君子与君子因志同道合而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因私利相投而结成朋党,这是自然的道理。但臣认为小人与小人间没有朋党,只有君子之间才有朋党。因为小人所喜好的是地位和私利,所贪图的是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时,暂时相互勾结引以为朋党;一旦见到利益他们就会争先恐后,等到利益完了之后又相互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之间也不能相保。所以说小人没有朋党。而君子之间则不是这样,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节。用这一原则来修身,就会同道相助;用此原则治理国家,就会同心共济,始终如一。所以说只有君子才有朋党。作为君主的,只要贬退小人的假朋党,重用君子的真朋党,天下就可以太平了。在前代君主中,商纣有亿万个臣子,就有亿万颗心,可算是没有朋党了,但商纣却因此而亡;周武王有三千臣子,他们都同心一致,可以算得上大朋党了,但周武王用他们却导致国家兴盛。所以说君子的真朋党再多也不会满足。……这些国家兴衰、太平动乱的历史事迹,当国君的应当引以为鉴。”

欧阳修论事深刻而切中要害,被许多人所忌恨,而皇帝却奖励他敢于直言,当面赐给他五品官服,对身边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到哪里寻得到?”

《宋史·欧阳修传》

宋太祖听谗罢贤

冯瓒,字礼臣,北宋时期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他风神俊爽,善于谈论,乃名臣之才。宋太祖赵匡胤非常宠爱他,准备委以重用,便常与宰相赵普谈论冯瓒的奇才。

赵普极为忌妒,担忧冯瓒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派遣冯瓒到蜀地去平定叛乱,同时又暗中命令自己的亲信跟在冯瓒一行的后面,搜罗他的过错。密探得到证据后就快速返回京城来敲击登闻鼓,上告冯瓒以及监军绫锦副使李美、通判殿中待御史李檝收受贿赂,贪赃枉法。宋太祖紧急召回冯瓒,在朝堂上亲自审问。几经审问,冯瓒每次都无话可答,于是把他交给刑吏去处置。

这之后赵普又派人到潼关去查搜冯瓒的行囊,搜到金带珍玩等物品,都打有封条,上面题写着将要用以贿赂刘山敫。刘山敫当时正在尚未即位的太宗赵光义的幕府中作幕僚。冯瓒全都承认了,赵普说依法应当判他死罪。太祖赵匡胤还想宽免冯瓒,赵普坚持不同意,于是削去了冯瓒的名籍,把冯瓒流放到登州(今山东东部)沙门岛,把李美发配到通州海门岛,兔去了刘山敫的官职。

《宋史·冯瓒传》

王安石忠言逆耳

陆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人。青年时家贫苦学,晚上无灯,常映着月光读书。为拜师求学,不远千里徒步而去。经过金陵,到王安石门下受经洽学。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应举入京。

当时王安石正推行新法,试图扭转“积贫积弱”的局面。陆佃刚入京,王安石问他新政的问题,他说:“不是法不好,但是推行的时候并不能实现原来的意图,有的还骚扰百姓,比如青苗法就是。”王安石吃惊地说:“怎么可能?我与吕惠卿讨论过,又访查过民间的议论。”陆佃说:“公喜欢听好话,是古所未有的,而且外间都认为公不太采纳别人意见。”王安石笑着说:“我怎么会拒谏呢?只是那些邪说妄议,不足为听而已。”陆佃说:“这就是你之所以被人议论的原因。”第二天,王安石召陆佃说:“吕惠卿说了,即使私家还贷,也应还一鸡半猪的利息,他已派李承之到淮南究查去了。”不久,李承之从淮南回来,谎称新法对老百姓并没妨碍,这样,陆佃的建议就没有实施。

礼部为选取举首,就当廷试赋,都是些策论之题。士子们都很惊慌,只有陆佃从容答对,由此被擢为第一名,授他蔡州推官。初置五路学的时候,他又被选为郓州教授,召补国子监直讲。王安石看到陆佃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就专门让他研讲经学,不再向他咨议军政时务。当时王安石任用他的儿子王雱(páng旁)掌管内外事务。好事者都纷纷拜集在他的门下,向他执师生之礼。陆佃却像平时一样待他。

陆佃掌理经学也多有发挥,神宗皇帝向他请教礼制,他都对答如流,颇受皇帝好评。神宗去世之后,朝廷一改先朝的新法,将王安石一派人马全部废黜,士子们都避讳自己曾追随过王安石。王安石死后,陆佃率领诸弟子供佛超度,痛哭而祭奠王安石。知情的人都称许陆佃闻风使舵。后来他升迁为吏部侍郎,因撰修《神宗实录》而徙官礼部,好几次与史宫范祖禹、黄庭坚争辩,大部分都是肯定王安石,为王安石讳隐错误。黄庭坚说:“像公这样,要编成佞史了。”陆佃说:“完全按照君意,岂不编成谤书了吗?”

后来陆佃在宋哲宗、徽宗朝都身被显职,都始终肯定王安石及其政治,到南方做官还去祭过王安石之墓。

《宋史·陆佃传》

韩胄党同伐异

赵汝愚字子直,饶州余干(江西余干)人。他从小胸怀大志,常说:“大丈夫当青史留名,方不负此生。”宋孝宗时参加科举,名列进士第一,授秘书省正字(校对书史)。当时皇上锐意革除旧弊,赵汝愚屡陈治国策略,孝宗大加赏识,逐渐提拔他为吏部郎、吏部尚书。宁宗即位,又升他为参知政事(宰相)。

韩侂胄字节夫。他的父亲韩侂诚娶宋高宗宪圣皇后的妹妹为妻,贵为外戚,家世恩隆。韩侂胄因袭父亲官职,任阁门祗侯、宣赞舍人(传送文书的官吏)。

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驾崩。光宗因素受孝宗压制而心怀不满,称病不愿主办丧事,也不处理朝政。赵汝愚就议立皇太子嘉王即位,韩侂胄也同意,二人又征得宪圣太后同意,立嘉王为帝,是为宋宁宗。宁宗上台伊始,厚葬了祖父宋孝宗。

赵汝愚与韩侂胄共同册立宁宗成功,韩伲胄就要论功封赏。赵汝愚忠正无私,说:“我是宋相的宰臣,你是皇帝外戚。册立皇帝是我们的份内之事,为何就要谈论功劳呢?只有下面办事的人才能封赏。”韩侂胄只迁任宣州观察史,他十分失望,心里暗恨赵汝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