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管理心理学作业集
24727200000012

第12章 习题与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1)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管理心理学:是指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并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

2.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方面。

3.管理的对象:是指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

4.行为科学:是指运用研究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的方法,研究在一定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和动物行为的科学。

二、填空题

1.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方面的职能

2.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

3.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

人的积极性的,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

4.目标价值系统、管理系统、组织结构系统、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

1.√2.×(改为内环境系统)3.√4.√5.×(改为也非常重视人的因素)

四、简答题(要点)

1.答: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企业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企业内的纯粹的人的因素问题。具体包括: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关于个体心理的研究;关于团体心理的研究;关于组织心理的研究。其任务和意义是:研究企业中的社会心理规律,为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提供心理学的依据。此外还承担着完善管理理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体系,促进心理学理论发展的任务。

2.答:将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管理活动便是管理心理学的内容,管理心理学所研究的群体和组织心理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积累不可分割,它侧重研究管理活动的社会心理系统,而管理活动的技术系统的研究主要来自管理学的研究成果。

3.答: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实验法、心理测量法、宏观与微观环境条件结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和应用各种先进技术。

4.答: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管理的依据和方法;指导管理人员解决各种人际问题;帮助管理人员掌握领导艺术;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等。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泰勒制:指由泰勒等人倡导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方法,如时间动作分析、任务管理和职能管理等。

2.霍桑实验:是由梅奥等人在1924-1932年间在霍桑工厂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通过实验,梅奥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要依赖于社会心理因素。

3.管理科学学派:是将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上,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组织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它强调的是技术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4.行为主义学派:强调人的行为和心理社会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该学派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知识研究企业的人际关系,开创了企业管理中研究职工行为、行为动机、行为激励和领导方法的新方向,为行为科学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二、填空题

1.时间动作研究、任务管理、职能化的组织原理

2.工作物理环境实验、职工福利实验、增加工作与生产效率实验、态度和意见调查

3.法约尔

4.梅奥,1924,1932,霍桑实验

5.一方面指出泰勒制是资产阶级巧妙的、残酷的剥削工人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指出它具有科学性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

1.√2.×(改为韦伯)3.√4.×(改为人际关系)5.×(改为1985年)

6.×(改为人际关系理论)

四、简答题(要点)

1.答:经历了19世纪以前的早期管理理论,其特点是经验传递,还不能称之为管理;20世纪初的古典管理理论和工业心理学的出现,其特点是科学管理的出现;20世纪20年代的人际关系理论和50年代的行为科学学派,特点是注重管理活动中人的因素;二战以后的管理科学学派几个阶段,特点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科学管理时期。

2.答:科学管理学派将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上,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组织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它强调的是技术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行为科学学派强调人的行为和心理社会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该学派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知识研究企业的人际关系,开创了企业管理中研究职工行为、行为动机、行为激励和领导方法的新方向,为行为科学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验基础。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经济人:指这种行为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的人。

2.社会人:指人们在工作中获得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是次要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3.自动人:认为人天生并非好逸恶劳,人的潜力要充分表现和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4.复杂人:人是很复杂的,不应把人看成是同一类型,应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5.X理论:即经济人假设的理论思想。

6.Y理论:即自动人假设的理论思想。

7.超Y理论:即复杂人假设的理论思想。

二、填空题

1.人际关系理论

2.麦克雷格

3.经济人假设

4.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提高管理效率,采用应变的劳动方式、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和奖酬方式

5.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

1.√2.×(应改为Y理论)3.×(应改为提倡Y理论,反对X理论)4.√

5.√

四、简答题(要点)

答:(1)管理思想不同(四种人性观的不同);(2)相应的管理措施不同;

(3)评价:四种人性观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各有其优点和不足。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知觉:人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社会知觉:就是指主体对社会中有关的人、团体和组织的知觉,包括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对他人知觉等。

3.人际知觉:即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

4.角色知觉:即对某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知与判断,以及对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知。

5.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思想、感情、需要、欲望、动机、个性的认识。

6.对他人知觉:即对社会环境中的其他人的感情、动机、意向、性格等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的知觉。

7.定势效应:是由于受经验模式的影响,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形象,并以此形成社会知觉的准备状态。

8.月晕效应:指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此人的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

9.首因效应:指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

10.投射作用:即个体把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转移、投射到别人身上。

二、填空题

1.角色知觉、人际知觉和对他人的知觉

2.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3.选择性、恒常性、整体性、理解性

4.月晕效应

5.先入为主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

1.×(应改为首因效应)2.×(应改为定势效应)3.×(应改为月晕效应)4.√

5.√

四、简答题(要点)

1.答:以人为镜,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反应活动自我认识;角色扮演,以促进自我知觉的发展;通过社会比较来认识评价自己;自我反省活动自为评价。

2.答:应尽量避免首因效应、月晕效应、定势现象、制约现象以及线索偏差、迷信心理和投射作用的影响。

4.答:结合自身分析自己的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智力:是指人的认识能力或一般能力。

3.气质:是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表现,它体现行为活动动力方面的特点。

4.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5.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的精神风貌,包括个体的个性倾向和个性特征的总和。

二、填空题

1.社会智慧、具体智慧和抽象智慧

2.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3.态度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和意志特征

4.荣格

5.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和社会型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

1.×(应改为一般能力)2.√3.×(应该为性格特征)4.×(应改为气质特征)

5.×(应改为多血质)

四、简答题(要点)

1.答:能力差异表现在智力差异、特殊能力差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等。对于管理的意义:根据能力合理招聘人才;根据能力差异进行有效培训;人尽其才,量才录用。

2.答: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合理组合,协调人际关系;自我健康调节;根据气质做好思想工作。

3.答:应处理好性格与人际的关系;性格与创造力、竞争力的关系;性格与效率的关系;性格与领导艺术问题。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行为: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所有反应。

2.动机:指激励人的行动,并引起行动的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理想、信念等主观心理因素叫动机。

3.激励:是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行为过程。

4.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指工作本身以外的因素,而且更多的是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个人的工作成效、工作责任心及通过工作成就获得的晋升与承认等直接相关的因素。

5.期望值与效价:期望值是指一个人根据经验判断一定行为能导致某种结果和满足需要的估计,即被激励者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估计;效价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对目标意义的估价。

6.归因:是说明和推论人的行为活动的因果关系。

7.强化:指某种刺激与有机体某种反应之间联系的增强作用。

二、填空题

1.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阿尔得夫的ERG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及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以及综合性激励论

3.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4.M=f(E×V)

5.阿尔得夫

6.麦克莱兰

7.努力、能力、机遇、任务难度

8.正强化、负强化、不予理睬、惩罚

9.Op/Ip=Oo/Io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

1.×(改为保健因素)2.×(不能产生激励作用)3.×(改为激励因素)

4.×(改为M低)5.√6.×(改为没有不满意)7.√

四、简答题(要点)

1.答:说明需要的五个层次;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优势需要的意义;简要评价。

2.答:说明双因素是什么(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哪些因素属于保健因素,哪些因素

属于激励因素;双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给予评价。

3.答:喜欢干挑战性的工作、注重内在奖励、事业心强、有进取心、注重实际等。

4.答:激发力量(M)取决于期望值(E)和效价(V)的乘积:M=f(E×V)

5.答:个人所得与付出之比值与他人所得与付出之比值相当:Op/Ip=Oo/Io

6.答:强化应遵循的原则包括目标强化、小步子强化、及时强化、奖惩结合以奖为主、

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因人而异原则、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原则。

7.答:至少运用三个激励理论解释,如需要层次论、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只要有理有据即可。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态度:是个人对待外界对象的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所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2.顺从:是表面服从的行为;同化:是自觉自愿接受他人观点、信念、态度等以影响自己行为的过程;内化:是内心深处接受他人观点并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

3.偏见: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指某人对人、对己、对事、对团体等所持有的缺乏事实根据的态度。

4.态度的转变:指态度由旧变新的过程,包括方向和强度的转变。

二、填空题

1.认知、情感、行为倾向

2.社会性、指向性、内在性、协调性、稳定性、态度的核心是价值观

3.顺从、同化、内化

4.费斯廷格

5.纽科姆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

1.×(改为方向和强度的转变)2.√3.×(改为费斯廷格)4.×(不一定)5.√

四、简答题(要点)

1.答:态度影响学习效率;态度有时影响工作效率;态度影响社会认知判断;态度影响人的忍耐力;态度影响凝聚力;积极的态度可能导致高的工作效率。

2.答: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包括需要与愿望的满足;知识和信息;个人所属的团体的特点;个性特征;社会文化。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包括自己原有的态度体系;个性特点;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关系;宣传者的权威;宣传者的个性特点;宣传者与被宣传者之间的关系;信息沟通的方式等。

3.答:改变态度的方法包括参与活动;增多接触;角色扮演;利用团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