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管理心理学作业集
24727200000013

第13章 习题与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2)

4.答:认知失调理论是认为人的认知结构由若干认知因素构成,在相关的因素之间,有些是协调的,有些是不协调的。不协调程度越大,改变的动机越强烈。改变不协调的方法有:改变某种认知因素;强调某种因素的重要性;增添新的认知因素。

5.答:海德的P-O-X模型: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使某些感情或评价趋向一致的压力。所谓平衡结构就是指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三角形三边乘积是正号),不平衡就是三者之间关系不协调(三角形三边乘积是负号)。要使关系平衡,只要改变其中任意一符号,使三者平衡即可,但要运用“最小努力原则”。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2.社会助长作用:是由于团体其他人员在场,消除了单调情境,激发了个人的工作动机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的现象。

3.从众行为:指个人在团体中,不知不觉受到团体的“压力”,而在意见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与团体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4.凝聚力: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5.冒险迁移:是由于团体规范和压力、团体从众行为和暗示心理的影响,团体的决策可能出现极端化倾向。

6.团体思维:又称小团体意识,是指在凝聚力很高的团体里,团体成员追求一致的期望很高,表面的一致性压制了个人的独立判断思考能力,破坏了实事求是的考虑及道德判断,阻碍了不同意见的发表,从而产生错误的决策。

二、填空题

1.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有“我们同属一群体”的感受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团体,假设群体和实际团体,固定团体和临时团体

3.表面从众,内心也赞同;表面从众,内心拒绝;表面不从众,内心却接受;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

4.不同层次的沟通方式,比如双向沟通,上行、下行及平行沟通,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沟通

5.链式、环式、全通道式、轮式和Y式

6.单线式、流言蜚语式、偶然式和聚焦式

7.语言表达障碍、态度不同障碍、个性差异障碍

8.纽科姆的A-B-X模型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

1.×(改为不一定)2.√3.×(改为简单工作)4.×(改为不一定)

5.×(改为差)6.√7.√

四、简答题(要点)

1.答:对组织的作用;对个人心理的影响;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展开详细说明)

2.答:团体的领导者及领导方式;团体的结构性质;来自外部的压力;团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团体成员的荣誉感、成就感等;团体的规模与规范;其他因素。

3.答:沟通的特点是语言交流;情感交流;心理因素的影响作用;存在特殊障碍。障碍表现为语言障碍、思想情感障碍、个性差异障碍、距离、组织结构、沟通方式的障碍等。

4.答:应注意集思广益,充分利用可取的信息;决策者要善于鼓励、听取、尊重、对待不同意见;重大决策,先小组讨论后提交大会选出最佳决策;决策在实施前应反复审核,实施过程中也应及时反馈。

5.答:影响因素包括空间距离与交往频率;相似性因素;需要、性格、气质的互补作用;能力与专长因素;仪表等。改善方法有:正确认识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加强自我修养;采用角色扮演;采用A-B-X模型;按照P.A.C分析改善人际关系;其他方面。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包括目标和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结构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和管理分系统五个子系统。

2.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各个有机组成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模式,也称为组织中的各因素相互关联的框架。

3.管理幅度:是组织的横向结构,指一个上级管理人员所直接领导和管理下级人员的数目。

4.组织改革的目标:在于完善组织结构、优化组织管理观念、和谐组织的社会心理气氛。

二、填空题

1.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目标和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结构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和管理分系统

2.直线式、直线职能式、矩阵式

3.工作职务的专业化、部门的划分、工作任务组合、建立职权、指挥系统、控制幅度和集权、分权等人与人相互影响的机制,开发有效的协调手段

4.完善组织结构、优化组织管理观念、和谐组织的社会心理气氛

5.职能部门化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

1.×(改为现代组织论认为)2.×(改为产品部门化)3.×(改为不适合)4.√

四、简答题(要点)

1.答:原则是目标统一;命令一致与指挥畅通;职责权相称;规定统御、管辖范围;建立良好沟通关系;适当授权;弹性原则。

2.答:组织结构上,一个是高度结构化的闭合系统,一个是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传统组织理论强调结构与管理分系统,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理论强调社会心理系统,管理科学学派强调技术分系统;现代组织理论强调整体系统观。

3.答:阻力来源包括职工个人的心理阻力(职业心向、保守心理、习惯心理、嫉妒心理、求全责备心理、中庸思想、承受能力差等),来自组织的阻力(对权力和地位的威胁、组织结构的障碍、资本的限制、处境困难、组织间的协调关系、社会环境等)。克服阻力必须要转变职工的观念、增强改革意识;加强企业管理,消除改革阻力;治理经济环境,排除改革障碍。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体、团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所期望目标的行为过程。

2.领导者:是领导行为过程中实施指引和影响的人。

3.领导影响力:是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包括权力的和非权力的影响力。

4.领导素质:也就是领导者个人的人格特征,包括智力、社会成熟度、气度、成就需要、人品等。

二、填空题

1.非权力的影响力

2.天赋,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

3.员工导向,生产导向

4.虚弱型管理(贫乏型)、乡村俱乐部型管理、任务型管理、战斗集体型管理(团队型)、中间型管理

5.研究被领导者的特征、环境因素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影响领导行为效率的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费德勒权变模型、目标导向理论和领导参与模型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

1.×(改为权力和非权力的影响力)2.√3.×(改为高工作低关系的命令式领导)

4.×(改为高关系的领导)5.√

四、简答题(要点)

1.答:领导影响力包括权力的和非权力的影响力,而提高领导影响力的关键是提高非权力的影响力,即注重品格、才能、知识和情感的因素。此外要正确使用权力性影响力,还要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2.答:1945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们对领导行为归纳出两大类型:关心人的领导和关心工作的领导。这两种领导行为在一个领导者身上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于是就出现了四种领导行为类型:低关心人、低关心组织,低关心人、高关心组织,高关心人、高关心组织,高关心人、低关心组织。

3.答:“1.1”型是虚弱型管理,对员工关心少,对工作要求低;“9.1”型是任务型管理,关心生产任务,不关心员工需求;“1.9”型是乡村俱乐部型,关心员工高,但不关心任务;“9.9”型是战斗集体型,即重视生产任务,又关心员工;“5.5”型是中间型,对员工和任务关心程度中等,维持一定的满足程度。

4.答:该理论认为采取什么样的领导行为与下属的成熟度有关,由此根据员工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情况,形成了四种领导方式: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和授权式。

模拟考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并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

2.霍桑实验:是由梅奥等人在1924~1932年间在霍桑工厂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通过实验,梅奥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要依赖于社会心理因素。

3.性格:指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4.月晕效应:指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此人的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

5.激励:是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行为过程。

二、填空题

1.目标价值系统、社会心理系统、管理系统、结构系统、技术系统

2.一是严酷的剥削手段,二是先进的科学技术

3.先入为主

4.态度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意志特征

5.努力、能力、机遇任务难度

6.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7.保健因素

8.认知、情感、行为倾向

9.权力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

10.完善组织结构、优化组织管理观念和谐组织的社会心理气氛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

1.×(改为泰勒)2.×(改为Y理论)3.×(改为定势现象)

4.×(改为气质特点)5.×(改为激励因素)6.×(不一定)7.×(不一定)

8.√9.√10.×(改为高工作低关系的命令式)

四、简答题(要点)

1.答:“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在工作中获得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是次要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决定因素。管理措施包括关心人的需要,管理者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主张集体奖励制度等。

2.答:根据能力的差异做好管理工作;依能力标准,合理招聘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教育和培训;做到人尽其才,量才录用。

3.答:期望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激发力量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即M=EV;进一步解释期望值和效价的含义。

4.答:“1.1”型是虚弱型管理,对员工关心少,对工作要求低;“9.1”型是任务型管理,关心生产任务,不关心员工需求;“1.9”型是乡村俱乐部型,关心员工高,但不关心任务;“9.9”型是战斗集体型,既重视生产任务,又关心员工“;5.5”型是中间型,对员工和任务关心程度中等,维持一定的满足程度。

5.答:海德平衡理论的主要思想:指出四个不平衡的描述(三角形三边符号乘积是负)和四个平衡的描述(三角形三边乘积是正);指出改变不平衡的方法。

五、论述题(要点)

答:(1)阐述奖励制度的意义;

(2)提出奖励方法,并运用激励理论论证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3)说明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模拟考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

1.泰勒制:指由泰勒等人倡导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方法,如时间动作分析、任务管理和职能管理等。

2.期望值:指根据过去经验和能力估计判断自己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概率。

3.团体凝聚力: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4.Y理论:即自动人假设的思想。认为人天生并非好逸恶劳,人的潜力要充分表现,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5.定势现象:是由于受经验模式的影响,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形象,并以此形成社会知觉的准备状态。

二、填空题

1.工作物理环境实验、职工福利实验、增加工作与生产效率实验、态度和意见调查

2.对他人知觉、角色知觉、人际关系知觉

3.服从、同化、内化

4.单线式、流言蜚语式、偶然式、聚焦式

5.“1.1”虚弱型管理、“9.1”任务型管理、“1.9”乡村俱乐部型、“9.9”战斗集体型、“5.5”中间型

6.阿尔得夫

7.正强化、负强化、不予理睬、惩罚

8.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阿尔得夫的ERG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0.价值观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

1.×(改为投射效应)2.×(改为提倡Y理论,反对X理论)3.√

4.×(改为不一定)5.×(不一定)6.×(改为M低)7.√

8.×(改为非权力影响力)9.√10.×(改为智力是一般能力)

四、简答题(要点)

1.答:赫茨伯格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与职工积极性有关的因素有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但激励因素起真正调动积极性的作用,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不满情绪。解释什么是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2.答:能力的差异表现在个别差异、特殊能力差异、性别差异和表现早晚的差异等。

3.答:该理论认为采取什么样的领导行为与下属的成熟度有关,由此根据员工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情况,形成了四种领导方式: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和授权式。

4.答:在社会知觉中应尽量避免首因效应、月晕效应、定势现象、制约现象以及线索偏差、迷信心理和投射作用的影响。

5.答:现代组织理论的观点是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包括目标和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结构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和管理分系统。强调组织的整体性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五、论述题(要点)

答:(1)说明高科技人才的特点是什么;

(2)提出激励方法,并运用学过的激励理论论证其合理性;

(3)指出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