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闻写作大全
24752400000011

第11章 通讯(4)

⑤要正确处理好先进人物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树有根,水有源。党的培育是先进人物成长的根源。在我们时代,先进人物是群众的先锋,又是群众中的一员;先进人物以自己的思想行为影响、提高周围的人,又从周围的人中间汲取智慧和力量,离不开相互支持。所以,在写作时,应正确处理好先进人物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刻画先进人物的形象,要体现党的关怀,要与群众相互辉映,相互衬托。例如1978年3月14日《人民日报》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就出现了许多给吴吉昌以忠诚帮助的普通群众的形象。在写吴吉昌被林彪、“四人帮”的爪牙迫害而病危时:“吴吉昌病危的话传出以后,揪疼了全村贫下中农的心,大家千方百计想挽救他的生命。社员李桂英听说有一种偏方,能治他这种病,偏方需要小鱼配制,她就让自己的爱人带着孩子,到冻水河边去破冰捞鱼。这件事悄悄地一传二、二传三,人们纷纷到河里捞鱼去了。从此以后,吴吉昌家的人经常发现秸秆编的院墙脚下,有人在夜里偷偷地把一碗碗用小鱼配制的药塞了进来……”通讯中还有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的两位干部,避开一些人的阻挠,邀请吴吉昌出席全国性的棉花栽培技术讨论会等情节,正确揭示了先进人物获得科研成果的外因。这样的人物关系描写,就很出色。

8、事件通讯写作要求

事件通讯,就是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报道。它是一种写事为主的通讯。这种通讯,可以详尽而形象地报道一桩重大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读者提供关于这个事件的具体情节,点明它的典型意义,并以富有激情的细节描绘感染读者;它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中截取一个或若干个断面,反映若干场景,让读者了解全貌;它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事件通讯的特点:它有强烈的新闻性;不是孤立的写事;必须是真人真事。事件通讯有两种:一种以表扬为主,如《子弟兵抢险华山道》。另一种是以揭露为主,如《瓜贩杀价称霸,瓜农遭殃叫苦》。

事件通讯写作的要求是:

①主题要鲜明、集中、深刻。写事件通讯,首先要选准事件,事件必须具有典型意义和新闻性。写作前,要先明确主题。一个事件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不必把事件各个方面、各种意义都写出来,要集中从一个角度来反映事件。例如1983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不该发生的悲剧——对朱毓芬提拔以后服毒身亡事件的调查和思考》,报道了北京化工厂48岁的技术副厂长朱毓芬“口服敌敌畏中毒死亡”这一“不该发生的悲剧”,在“开头”处写了“她走了”的“时间:1982年11月27日凌晨。地点:死者办公室(兼宿舍)”后,紧接着提出问题:“人们始而惊愕,继而思索:她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呢?”接着便是以“错误的指责”、“有意的刁难和无形的压力”、“怪论的伤害和政治上的排斥”、“悲剧的导火线”等为小标题,完整而翔实地报道了“朱毓芬提拔以后服毒身亡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最后,通讯以“假如……”为小标题,引出了这“不幸”事件的一定的教训,用群众痛惜的议论作了结尾。

②记述事件通讯,可用纵式结构。事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可按时间顺序的纵式结构布局来记述事件。这种通讯,也可按倒叙结构,先写结果,给人一种悬念,然后再倒叙事件发生过程。例如前面列举的《不该发生的悲剧》,就是用倒叙结构写的。

③要见事见人,以事带人。事件通讯,除了报道事件外,还要有情有景、有细节、有镜头、有联想,一定要抓住具体、生动、形象的人物活动来写,一定要写人和事的关系、内在因素,写事件中的人物命运、思想感情。例如1982年3月21日《人民日报》的事件通讯《农民会县长——发生在常德县农业庆功表模大会上的一件新事》,是按时间顺序结构写的,先写2月3日,这里气候和县里召开会议情况,这时来了一个老农民找县长,问县长为什么不让他参加这个会。经过与县长对话,搞通了思想,回去后订出了当劳模的生产计划。老农走后,县长在想,农村发生变化,农民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工作如何跟上去呢?用启发式结尾。这篇事件通讯,写得很成功,很生动。

9、工作通讯写作要求

工作通讯,是指着重报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的通讯。它常运用典型事实,反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为广大群众所普遍关注的新经验、新方法;反映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各种问题,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它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引导大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学习经验和解决问题。报纸上常见的“记者来信”、述评、“情况调查”等,均属这种通讯。例如1985年3月4日《辽宁日报》获奖工作通讯《一个万人大厂搞活致富之路》,总结出拥有12000名职工的沈阳电缆厂在改革中出现的新经验,为大中型企业改革提供了借鉴,很有新闻价值和指导意义。又如1980年11月5日《人民日报》登的《阳关道与独木桥——试谈包产到户的由来、利弊、性质和前景》,1981年7月23日上海《文汇报》登的《“凤凰”“永久”为何难以大增产?》等,都是这类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有现实针对性。现实针对性,是工作通讯的生命力。好的工作通讯,要反映当前实际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抓准问题,不仅提出问题,还要指出什么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怎么去解决。任何革命工作都有其重大的政治意义,只要深入挖掘,就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当前值得重视的重要问题。例如1978年4月10日《解放军报》登的《战士损坏了武器以后……》,说的是某部二连连长李黄照处分一个损坏武器的战士的经过,生动地介绍了贯彻条令,治病救人,耐心做思想工作的经验。又如1977年6月25日《解放军报》登的《一次考核引起的震动》,就是一篇分析事物矛盾较好的工作通讯。它从某团一次考核中,过去后进的六连“意外”地获得第一名这件事,逐步展开矛盾,分析矛盾,引出了发人深省的思考。这篇工作通讯,就是用摆事实的方法进行分析,作者很少议论,只是有时用提问的方法代表自己的议论。

②要写出思想深度。使文章一层深一层,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写出思想深度,重要的一条,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规律,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要有深度,就要抓特点,从特点中回答普遍关心的问题。例如1978年4月21日《解放军报》登的《树典型不靠红旗打扮》,就是从某团评比“安全流动红旗”的过程中,写出了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一评红旗,就应该“突出”已树立的典型呢?提出了怎样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态度问题。这篇工作通讯,就是抓出了特点,使大家从思想上防止了“一好当百好”和后进单位的“再好也看不到咱们”等形而上学的思想。

又如1978年2月21日《人民日报》登的《为什么蜈蚣能收购这么多》工作通讯,只有三百多字,却从湖北荆门县收购蜈蚣的实际工作中,抓住了排除“四人帮”干扰,执行党的经济政策的威力,介绍了集体和个人捕捉的具体政策,讲得很实在,从具体的工作中反映了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要写得生动活泼。工作通讯要写得生动活泼,要把曲折的情节、人物活动与对话、适当的场景描写应用上去,这样就可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经其事,加深印象。这种通讯,在写法上一是要做到材料和观点统一,用观点统率材料;二是要把写思想和写行动统一,只写单一方面是不得要领的;三是要做到数字和观点统一。引用数字有两种:一种是对比数字,多是作为情况的交待,或作论证的根据。另一种是引用数字是作为事实的补充或经验的分析。工作通讯要写得生动活泼,作者要先到现场采访,先获得生动活泼的第一手感性材料,也就是说,作者要观察、了解各种人物在这项工作中的各种表现、情绪和作用。

例如1982年1月31日《人民日报》登的工作通讯《山定权,人定心湖北咸宁地区纪事》,文中围绕“三定”工作,写了大量的人物。有的是有名有姓的个人,有的是无姓无名的一群人。作者写62岁的地委副书记温英怎样“三上大幕山”,穿针引线做“红娘”;78岁的社员周喜妈怎样发挥自己人熟、地熟,对过去、现在都熟的优势,帮助大家划清了两省山界林权;茶场场长刘福生在解决纠纷中怎样由发愁到“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原先带头闹事的社员王义灯怎样现身说法,来消除几百年来的两姓仇恨。作者还写咸宁县和通山县的基层干部怎样争夺山林权;两县的社员又是怎样通情达理、深明大义;阳新县的基层干部和老年人在消除宗族仇恨中怎样不当阻力当动力。作者又写象周喜妈这样的老农民、老党员、老干部在咸宁地区有成千上万。你看他们,拄着拐棍,骑着黄牛,被年青人牵着、扶着、拥着,一块儿来到深山老林。他们放眼四望,指指点点。在他们嘴里,这些山山岭岭、沟沟岔岔,都有名有姓,有故事,有历史,有喜怒哀乐。这样,干巴枯燥的“三定”工作经验就有了许多画面,有了许多人的音容笑貌,就具体化、形象化、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能让“外行看得懂,内行也爱看了。”作者只有深入到现场采访,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得这么细,这么活。

10、风貌通讯写作要求

风貌通讯,又称概貌通讯,是报道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概况和发展变化,或介绍旅途中所见所闻的通讯。它包括建设成就、现实生活,以及社会风尚、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报道。这种通讯能起到沟通情况,开阔眼界,激发感情,增长知识,鼓舞四化建设热情的作用。报纸上常见的报道形式有“巡礼”、“见闻”、“纪行”、“散记”、“侧记”、“掠影”等。这类通讯列举两例:如1983年11月19日《长沙晚报》登的《茶乡桔甜》,和1985年10月5日《人民日报》登的《今日大寨》等,都属风貌通讯。

写好风貌通讯,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抓住特征,点面结合。风貌通讯是写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新面貌,作者就要将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实,娓娓生动地向读者作介绍。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表现在诸多方面、各个环节,谁也不可能全都写出来,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这就要求作者,从对变化的观察中,找出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将其写进通讯里来。只有抓住特征,写出富有特征性的变化,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例如1981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登的《故乡人民的笑声》这篇风貌通讯,主题是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巨变与欢乐。记者写的自己家乡——安徽省肥西县长安乡张磨坊村的变化,文中的人物是父兄、叔侄、亲朋故旧,语言是家常对话,充满了乡土气息,看到具体生动,富有特征。这类通讯,在写“概貌”时,要在有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典型事例,把点与面,局部与整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者既了解“概貌”,又对具体事有深刻印象。例如1979年8月13日《新华日报》登的《周末一条街夜市受欢迎》消息,有风貌通讯的写法,可供我们借鉴。

②描绘景物,着力写“变”。景物描写在风貌通讯中占有显着的地位。作者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采访,首先要接触那里环境,看到四周的一些景物,如果描写生动,会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1992年6月7日《长江日报》登的《喜看武汉街头“洋”广告》这篇风貌通讯,一开头就写:刷着“今日时尚绿丹兰”的公共汽车刚从您眼前驰过,一辆刷着“永恒魅力来自丽花丝宝”的公共汽车又出现在您的眼前。着力写变,是风貌通讯的价值所在。为此,我们应当着力于写“变”,写风物的新变化,写人们思想感情的新变化,写人们生产、生活状况的变化。在写变化时,要善于作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比如一个地方,以前怎样,现在怎样,进行纵向比较。这个地方与那个地方有何不同之处,有何相同之处,进行横向比较。有了比较才能看出变化,才能使读者从中受到启发。例如《今日大寨》这篇风貌通讯,开始便用散文式的语言,描写了作者来到大寨的“第一个印象是,这里山村静悄悄。虎头山默默无语,大柳树长丝低垂,几条牛在山坡慢悠悠地吃草,小雀在枝头鸣叫……”。这是写了四周景物的变化。赞扬了这里是一幅和谐美妙的充满自然生机的山村图画。他接着就写:但是,这幅本来就该早有的图画却在往昔被糟蹋了。作者以山路和大寨旅行社的变化,道出了形式主义、突出政治、“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左”的东西被摈弃后出现的“寂寞”之感。外观变化写后,就写大寨人在思想观念上的变化,行动上的自由,使大寨连年增收的事实。这篇风貌通讯写得很成功,可供我们学习借鉴。

③富有知识,增添情趣。风貌通讯之所以能使读者感兴趣,是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它着重于有声有色地描绘现场见闻,所以,知识又和情趣结合在一起,使读者便于接受、乐于接受。例如,1987年2月14日《光明日报》登的《千羡万羡西江水访唐代诗人、〈茶经〉作者陆羽的故乡》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竟陵古城,位在汉水之阳。天门河自西北方蜿蜒而来,过城南又向东逶迤而去。时光如流水,默默冲荡尽千古陈迹。当我们再来追踪陆羽的脚印时,西塔寺、古雁桥、鸿渐关、涵碧堂……这些或多或少与他有联系的名胜大都杳然不可寻,只是关于他仍有着许多神奇而有趣的传记,而他那首充满铮铮骨气、惓惓乡思的《六羡歌》,至今依然脍炙人口:

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

如今,竟陵城的大小商店、旅店、车队等皆名之以“陆羽”、“陆子”、“鸿渐”(陆羽的字),茶社就更不用说了。城北有一村,叫陆羽村,东湖一直伸延到村南,湖边有一两层四角飞檐的小亭子,就是陆羽亭。

这段文字充满了知识与趣味性,洋溢着对“茶圣”陆羽的缅怀崇敬之情,对茶乡的喜爱之情,令人感觉到百读不厌。

11、小故事写作要求

小故事(亦称小通讯),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属通讯里的一个品种。所谓故事,就是一种运用口语或通俗文字,生动形象地描述人物或事件的文学体裁。新闻故事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反映真人真事。它的突出特点是短,情节完整,每篇三五百字。写起来比较快,能及时反映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读起来也省时间,因而,这种体裁很受欢迎。那么,怎样写好小故事呢?

⑴取材要小,写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