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的台词经典:一个是《茶馆》、一个是《抓壮丁》。我把这两个电影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我是1964年看的《抓壮丁》,当时候只觉得,电影怎么那么有趣,这个保长地主怎么那么有生动鲜活呢?《抓壮丁》我刚又买着了一个新版本,虚心学习嘛,那种语言魅力才叫珍品。
陕西的语言(方言)很有特点,但陕西没有能把这个区域的语言魅力表现出来的影视作品。一部都没有。《白鹿原》是个机会,小说台词扎实精彩,但是电影《白鹿原》的台词写得平庸粗浅……这位编剧不大懂戏剧性台词为何物,搞不清戏剧性台词与纪实性台词实有天壤之别。
你的人物鲜明不鲜明,有没有生命的感觉,台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台词很感性,又非常理性,要靠功夫与才华,积累与研究,不是玩点小聪明可以糊弄过去的。
○王天兵:台词要自然生动,但还要放到结构中间去考虑。
●芦苇:《低俗小说》的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台词感觉就很好,它抓住美国“话痨”的特点,口若悬河一泻千里。
○王天兵:实际上可以说是“美国的牙客”。
●芦苇:你发现美国人跟中国人一个德性。说起话来也是罗里罗嗦,却声声入耳动人。语言其实是有生命魅力的。
○王天兵:昆汀的人物表面是废话连篇,每个人上来都是一大堆话,但是呢,除了塑造人物之外,又在预示着下一场戏,有铺垫的功能。
●芦苇:台词的功夫应该研究老作家的戏剧作品,应该把曹禺的《雷雨》、老舍的《茶馆》、四川方言的《抓壮丁》认真学习拜读一下。我当年下功夫了,关注过他们台词的功夫和特点。
○王天兵:《抓壮丁》之前的中国电影对你影响大吗?
●芦苇:中国电影在四十年代的时候,已经有水准很高的作品。《乌鸦与麻雀》(1949年)这种社会生活剧其生动丰富水准之高今天远远不及。
关于素描训练与电影结构
○王天兵:谈了台词启蒙,再谈谈结构,因为你经常批评中国电影结构散漫,或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不懂结构。那你对电影结构的自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芦苇:“结构”最早是绘画与建筑的术语。
○王天兵:你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的?哪些画家对你有影响?
●芦苇:七十年代初,我的朋友刘爱民,从西安美院借来了一本书,叫《印象派画史》,我看了后又是振奋又是吃惊。美术史上还有这么有影响力的一个画派,我们只是道听途说。我如获至宝,大段大段地手抄这本书。当时学绘画都是从苏联学院体系出来的,绝少知道世界美术史。
我后来跟了西安的油画家张荣国学习绘画。
我那时候是个在城市里没有户口的“黑人黑户”。张荣国也是被注销了户口的人。所以我们俩是“难兄难弟”。我比他强的是我有父母养我,有口饭吃。张荣国比我悲惨,他当时被单位注销户口以后,就等于没有工作收入流落江湖了。他在秦岭里边砸过石子,当过民工,当过建筑工,后来去搞商店的橱窗,经历坎坷备受磨难。
○王天兵:你从他那儿学到什么终身受益的东西吗?
●芦苇:首先就是对艺术的热爱,对专业的忠诚与锲而不舍,很受他的言传身教。
○王天兵:在艺术角度呢,技法角度呢?
●芦苇:他让我受感动的油画作品,是他人生最不幸的那段时间画的,他没户口没工作没有衣食着落,可是他对艺术从未言放弃,画至今日蔚然成家。
○王天兵:你跟他学画的时候,他年龄比你大不了多少。
●芦苇:10岁吧。
○王天兵:他算你一个大哥。
●芦苇:那是我老大哥。他给我很大的影响就是,对艺术的选择从一而终。这句话我写进了《霸王别姬》的台词里。
○王天兵:七十年代吗?
●芦苇:七十年代完全是一个封闭性的政治社会。可是他独自坚韧不舍地埋头画画。为吃口饭他得有复杂的一套计划,今天是到谁家去吃,明天到哪儿,如何才不至于给对方造成难堪……那时候吃饭是有定量要粮票的,到人家吃饭的话,只能一顿,多吃就威胁到别人家的口粮了,必须做一个精密的计算。个中多少艰辛困苦与饥饿的泪水,非一言所能道尽。
○王天兵:注销户口的原因是啥?
●芦苇:说他手续不全,其实是他顶撞了外行领导老爷。
○王天兵:你是怎么跟他认识的?
●芦苇:是油画家刘爱民介绍的。刘爱民说有一个中央美院毕业的人,油画画得特别棒,在长安县文化馆。你在西安我帮你介绍一下可以就地请教,去跟他学美术。刘爱民很热情地把我带去了。我是想投师学艺嘛,一直苦于没人教我,我问家里要了一个暖水瓶,买了一暖瓶稠酒拎去了。我们很高兴地把那壶酒烧开喝光了,他很爽快地收我为门下弟子。
○王天兵:你跟他学了几年时间。
●芦苇:前后大概有七八年的时间。
○王天兵:先教素描吗?
●芦苇:他教美术认真而正规,画大卫头像,完全按学院的方法训练我。他告诉我在中央美院油画系的课程上,大卫头像要画七十二节课。他带着我画大卫头像画了有大概有三十七八个小时,今天来看,训练很严格。
○王天兵:我们有一次谈话,你说在拍电影前,写剧本要像先把素描画扎实一样,可见素描训练对你后来的编剧技法还是有影响的,是吧?
●芦苇:素描是一个非常系统的训练工程,它强调步骤,循序渐进,苏联的学院派素描,是一个科学体系,使你的绘画基本功专业化。这种训练教会了我万物皆有规律。
我后来学编剧的时候,没有走弯路,是得益于我年轻时候有美术训练的基础,将理性与感性统一起来,顾此而不失彼,完整性很好。
美术训练让我知道怎么样自我训练,知道要抓要点。素描反复强调就是对象的结构,什么决定了对象的形态,是结构决定的。放到剧本上是一样的。
结构决定了起伏,这是素描的基本概念,剧作的起伏是怎么决定的,也是结构决定的。
○王天兵:以前我们还没有谈到你的美术训练和电影教育之间的关系。你反复批评同年龄以及比你年轻的导演,说他们不懂结构。
●芦苇:他们拍许多大片,最终都栽死在结构失范上面。
这是他们先天的训练不够。中国的教育体系,工作环境,都没有自觉地给予这种训练,我对结构格外地重视,得益于学过绘画,和读过一些哲学书籍。
艺多不压身,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思想方法的。它有体系性和逻辑性。
绘画是这样子,哲学是这样子,小的时候喜爱足球、摔跤,都是有规律的。
○王天兵:对类型片的研究实际上就是研究电影规律。
●芦苇:没错。
○王天兵:类型片的理论就是“电影哲学”嘛,是吧?
●芦苇:你可以这么说。
○王天兵:问题是比你大的第四代也好,和你同龄的第五代,比你小的第六代,以及更年轻的新生代导演,他们就是没有自己的“电影哲学”。
●芦苇:其实,对类型认识比较清楚的是第二代。就是蔡楚生、郑君里、费穆他们这一代人。他们的电影是从好莱坞学来的,是直接看美国电影学出来的。
○王天兵:你给过我一本美国剧作理论书《你的剧本逊毙了》,其中作者有言:如果一个电影编剧只看剧本的话,他就死定了,因为电影编剧是个综合艺术,不是说光学电影剧作技巧、光看电影剧本就能成为电影编剧的。
●芦苇:功夫全在身外嘛。教科书不会讲什么是“综合艺术”,得自己去悟。
一个插曲:晚饭吃快餐期间聊天
○王天兵:我们白天谈的是你的文学教育,晚上要谈电影了,一部一部片子地谈。
●芦苇:我现在脑子有点不灵了,缓过来再谈。谈到哪儿要把资料拿出来再看看,细节就清楚了。
○王天兵:我们先把脉络谈出来,把现场感谈出来,你在后续改动中可以增加嘛。
●芦苇:在“****”以后看的书啊,基本上是从图书馆偷的。我后来成为窃书行家了,成了这活儿的一个“技术权威”。
○王天兵:孔乙己说过:“偷书”不算偷,叫“窃”。
(芦苇进里屋找了些最近看的书出来)
●芦苇:这些是这几年看的,大多是大陆出的书,有的是在香港买的……
○王天兵:我把书名念一下吧:《****情踪……七十二贤人的故事》(周素子著)……
●芦苇:我在美国时用电脑下载看的,她功力深厚文笔好,写的人物很精彩。
○王天兵:……《重寻胡适历程》(******著),《胡适杂忆》(唐德刚著),《梦是唯一的现实……费里尼自传》(黄翠华译),《齐如山回忆录》,这是你早年看过的……
●芦苇:看到老年方知精彩。
○王天兵:《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著)。
●芦苇:也是很重要的一本书,对我有影响。
○王天兵:我有这套书,这是一个老朋友严搏非策划出版的,他送了我一套,但我一直没时间看。这本书主要讲什么呢?
●芦苇:顾名思义是讲中国文化。
○王天兵:我知道,他是从什么角度呢?
●芦苇:他是从汉民族特性去讲中国文化的结构,发现汉民族的上帝就是……吃。
○王天兵:还有《左文襄公在西北》。
●芦苇:那是本珍货奇书。
○王天兵:这本书是讲什么的?
●芦苇:讲左宗棠平定西北的政治策略与军事手段。
○王天兵:好吗?
●芦苇:这是民国时期罕见的研究这段历史的一本书。我曾经想写一个剧本,就是以左宗棠平定西北为背景的一个传奇电影。后来,跑到甘肃宁夏体验生活,才知道这个题材很敏感,不许拍。
○王天兵:这段历史我听过一些非常笼统的概述,比如讲他怎么样抬着棺材过嘉峪关,不打算活着回来了。你这本书我要借去复印好好看下。
●芦苇:壮士一去不复返。这段历史相当惨烈的。这场战争打得旷日持久。
○王天兵:最后平定了……
●芦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晚晴同治光绪两朝就没安稳过。
○王天兵: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结束。
●芦苇:当年我见到关于左宗棠的资料就收集,这一本《左宗棠传》(贝尔斯著)是洋人写的。
○王天兵:从文化冲突这个视角写这段历史的还没有过。
●芦苇:很少。
○王天兵:包括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左宗棠平定西北,实际上是儒家传统与******教和基督教的冲突。
●芦苇:太平天国是非正统的野路子基督教,有邪教成分。
○王天兵:基督教的变种。
●芦苇:太平天国是顶个基督教的名,既没有教廷的认可,又不遵守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洪秀全自称是上帝的弟弟,是创造性发展了的邪教。中国现在的民间邪教暗火熊熊……河南和湖北交界的地方有一个自称是基督教的“旷野呼唤派”,跟太平天国差不多,奇形怪状不伦不类。
中国历来的民间组织根深蒂固,政府打压也没有彻底肃清,比如******,死灰复燃了若干次。但是现在因为正统的基督教、佛教、******教都起来了,所以邪教的空间被挤压下去了,政府也用不着那样全力以赴了。
○王天兵: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宗教问题的?
●芦苇:宗教是无法绕开的话题,虽然志不在此,但要具备常识常理。我到美国去参观过教会活动。想要了解美国人是怎么样过信仰生活的。美国教会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天兵:这本书很好啊。
●芦苇:从史料中来看,阿古柏的武装不堪一击,真正顽强不屈的是回民武装,战斗力极强,韧性十足。
○王天兵:这本书很棒,我对新疆以至于中亚问题一直很感兴趣,但还不知道有这本书存在。你对西北问题是怎么看的?
●芦苇:从历史及********看,青藏高原极少驻军,一俟事件结束,驻军就撤回去了,清朝就是这样。但是新疆不行,当地有汉人居民。要依靠那块土地生存,不可能放弃立身之本。
西藏的汉人主体都是政府供养的,不给饷了无以支援。新疆不是,新疆有坚固的汉族地方势力。西藏历来都是********的传统。
○王天兵:你除了对真实历史以及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感兴趣,对这个地理方面的和以地理为背景的书也感兴趣。
●芦苇:是。
○王天兵:新疆、西藏问题,你一直都比较关注。
●芦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天兵:你对区域性的、民族性的题材很有兴趣,包括蒙古题材的《图雅的婚事》。你说了要带徐童去拍一个少数民族题材的。
●芦苇: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影还没有几部民族题材的经典作品。
○王天兵: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但电影似乎与之很难相称。
●芦苇:《图雅的婚事》算得上是诚意之作。还有《乌尔嘎》是一部。
○王天兵:《乌尔嘎》是谁拍的?
●芦苇:俄罗斯的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拍的,“乌尔嘎”就是蒙语“套马杆”,讲蒙古草原生活变化的,也翻译为《蒙古精神》[1]。
○王天兵:什么时候拍的?
●芦苇:1991年,曾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王天兵:中国各个民族都应该有展现自己生活的电影。
●芦苇:是啊。《图雅的婚事》拍出来了当下草原牧民生活的真实状态。
注释
[1]《蒙古精神》(Urga),苏联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凭借本片获得199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关于电影经典
一、《教父》及美国黑帮片
○王天兵:我们下午谈的是文学、哲学、生活对你的影响,现在我们终于进行到电影了。先从《教父》谈起吧,这个经典多次被评为有史以来十大电影之一。
●芦苇:黑帮片、家庭伦理片、社会片,加上传奇因素,构成了《教父》这部电影史上经典的类型框架。
○王天兵:《教父》本身是个通俗小说。美国文学界的范畴很清楚,难以列为文学经典,但这个电影确实是电影经典。
●芦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