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什么
痛风并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种综合征,是由嘌呤代谢紊乱所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由于疼痛像疾风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此被称为痛风。其临床特点为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或体内尿酸产生过多,形成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性慢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和关节畸形。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女之比为50∶1,患者周身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
其发病机理主要在于人体正气不足,脾肾功能失调,体内积聚湿热痰淤等病理产物,使经络留滞,再加上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气血失畅,淤血凝滞,痰淤互结而导致痛风。一旦发作,身体某一部位会疼痛难忍,抬不起手或脚不能走路,并有转移性疼痛的特点。日久可导致受损部位出现肿胀、畸形、水肿情况。
痛风发病的源头为高尿酸血症,所以痛风可分为两种: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少数原发性痛风是因遗传体内某些酶缺陷引起的,大部分病因不详,常伴有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糖尿病等疾病。继发性痛风除了少数因酗酒、铅中毒、铍中毒等引发外,主要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肾功能不全、溶血性贫血、某些先天性代谢紊乱性疾病等;某些药物滥用,如速尿(呋塞米)、乙胺丁醇及烟酸等也会引起继发性痛风。临床诊疗工作中所说的“痛风”一般都指原发性痛风。
【专家提示】痛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和脑力劳动者。因此,每年做健康检查时,要注意检测血液的尿酸浓度。进行血尿酸普查可及时发现高尿酸血症,这对早期发现及早期防治痛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起痛风的原因是什么
不少人对痛风不甚了解,认为痛风是因受风寒而招致的关节疼痛,实则不然。那么,究竟哪些因素会诱发痛风呢?由于痛风多由体内先天嘌呤代谢紊乱所致,所以含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是诱发痛风的主要因素。
含嘌呤较高的食物,如动物脑、心、肾、肝及鹅肉、鹧鸪、鲭鱼、沙丁鱼、鱼子、海参、干贝、蚝、蚧贝、酵母等嘌呤的含量为每100克食物含有100~1000毫克。食用这些食物等于摄入大量的嘌呤,体内嘌呤分解产生的尿酸过多,即可造成尿酸在体内堆积,使血中的尿酸浓度升高,导致高尿酸血症,这很容易引起痛风发作。所以,无论是急性期还是缓解期的痛风患者均应禁止食用含嘌呤较高的食物。动物性食品中的鱼、肉、禽、贝类,植物性食品中的干豆类、扁豆、龙须菜、菠菜、蘑菇等为每100克含嘌呤9~100毫克,食用过多也容易诱发痛风。对于碳水化合物,痛风患者也应避免过多食用,特别是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的果糖,因为这种食物会加速尿酸合成,加重痛风病情。
另外,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肥胖,而身体超重会增加痛风的发作风险,据调查发现,在成年初期开始发胖的人,患痛风的几率是体重正常者的数倍。
除了饮食因素外,受寒、感染、劳累、创伤、手术、精神因素及一些药物也是导致痛风发作的因素。
【专家提示】虽然痛风发作时非常疼痛,严重时甚至走路都困难,但是在疾病早期即使不治疗也会在数天内自然痊愈。然而痛风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病程可长达数十年,且具有间歇发作的特点,因此,缓解痛风不可麻痹大意,否则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什么样的人易患痛风
高嘌呤食物摄入量较多的人群患痛风的几率会大大提高,痛风作为一种综合征,还与遗传、年龄、性别、职业等多种因素有关,具体来说,以下人群易患上痛风。
有痛风病家族史者易患痛风。痛风是一种遗传缺陷性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有调查显示,10%~25%的痛风患者有阳性家族史;痛风患者的近亲中,有10%~25%有高尿酸血症。痛风的遗传方式一般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部分则为性联遗传,即X连锁隐性遗传。因此对于家族中有痛风史的人,患有痛风的可能性较大。除先天遗传外,从后天因素来看,痛风容易青睐以下人群。
原发性痛风的发病率具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说,男性患痛风的几率要远远大于女性。女性患病者较少,而且一般女性患痛风都是在绝经以后,这可能与卵巢功能的变化及性激素分泌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中老年人易患痛风。痛风患者以中年人最多见,平均发病年龄约为44岁,60岁以上发病率占全部病例的11.6%。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目前此病也有年轻化趋向,现在30岁左右的痛风患者也很常见。
从不同职业来看,公司职员、大学教授、作家、医生、企事业干部、军人、教师、私营企业主等脑力劳动或社会应酬较多者易患痛风。
不爱运动或运动经常过于激烈的人易患痛风。运动过于激烈,出汗就会增加,尿量相应减少,随尿液排泄出的尿酸量就会减少,体内存积就会相应增加。此外,运动后体内会产生过多的乳酸,而乳酸会阻碍尿酸的正常排泄,使尿酸不易排出而存积在体内引起尿酸高,从而易患痛风。
【专家提示】虽然运动会产生尿酸增高的现象,但运动时多补充水分,多休息即可恢复正常,而且只要运动适度不但可缓和紧张情绪,反而有益尿酸的降低。
痛风患者所必要的体检
1 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是全面了解人体健康状况所必需的,包括血象、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B超、心电图、全胸片检查,有条件者应尽量定期进行检查。
2 确诊必要检查
(1)受累关节的X射线检查。急性痛风关节炎在早期仅显示关节内非对称性肿胀,常反复发作,会出现关节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内出现痛风石沉积,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或圆形透亮缺损区,其边缘锐利呈半圆形或连续弧形,边缘可有增生钙化,严重者可出现骨折,此为痛风骨质破坏的典型特征表现。
(2)滑液及痛风石检查。滑液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或是检查有无合并感染或假性痛风。痛风患者体表的痛风石即痛风结节肿内含尿酸盐结晶,可用针穿刺抽吸出白色牙膏状尿酸盐结晶,显微镜下呈针状双折光特征,也可用紫尿酸铵染色进一步证实。还可对痛风结节做特殊化学鉴定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3)血液尿酸测定。尿酸升高是诊断痛风最直接的实验检查证据,也是确立诊断的必备条件。正常人由于嘌呤生成与分解代谢处于稳定平衡状态,每日体内细胞分解代谢产生的尿酸量即内源性尿酸生成量比较恒定,如每日饮食习惯保持稳定,则由食物中嘌呤分解产生的尿酸量也较恒定,所以血中尿酸水平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血清尿酸的正常值,男性为150~380微摩尔/升,女性更年期以前为100~300微摩尔/升,更年期后其值接近男性。测定血尿酸前需限制嘌呤饮食,1周内连续测定3次,男性均超过420微摩尔/升,女性均超过350微摩尔/升时,方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3 其他检查
尿液的pH值,如尿液为酸性不利于尿酸排泄;做肾B超探测、尿常规、肾功能和肾活检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肾图、同位素肾功能系列检查,作为肾脏功能早期异常的检查;血象和一般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检查、血糖、血脂、电解质等),以了解是否可以安全用药。
【专家提示】由于痛风症状出现后,身体会进行相应自我调节,加速尿酸的排出,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可能没有什么大幅度的变化。因此,不能仅以血尿酸的水平作为诊断痛风的唯一标准。
痛风可能导致哪些后果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饮食结构的逐渐改变,痛风的发病人数呈现逐步上升趋势。有专家预言,本世纪痛风在我国可能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号代谢疾病。痛风会对健康带来哪方面的危害呢?
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患者最重要的症状表现,如果发作频繁,治疗不及时,可造成关节的破坏、畸形和功能障碍,并且无法恢复正常。
过量尿酸在肾脏内沉积可能会使痛风患者发生肾内痛风结石,损害肾脏功能。少数患者会因血尿酸急剧升高,突然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如不及时处理可迅速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结石破溃者如果不注意保养会导致截肢致残,若痛风石破溃处发生细菌感染,则局部会发生溃烂化脓甚至可能发生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如果尿酸盐直接沉积于动脉血管壁,会对动脉内膜造成损伤,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诱发血脂在动脉管壁沉积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提高痛风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
此外,极少数痛风患者可引起全身性骨质疏松和骨折。如果痛风患者与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紊乱疾病并存还容易引起胆囊炎、胆石症。
【专家提示】痛风的危害是不能低估的,它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寿命。据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数据表明,痛风患者的寿命普遍比正常人少10~20年。因此,一旦患有痛风应抓紧时间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痛风患者如何用药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医生和患者对痛风的认识都有很大提高,但在药物治疗上仍有些问题值得关注。按痛风药物的作用特点一般可将其分以下3类。
一类是吲哚美辛和秋水仙碱片等抗痛风发作药。吲哚美辛有一定的排尿酸作用,能消除痛风发作时引起的疼痛。但此类药品不宜长期服用,同时患有胃溃疡、癫痫、精神病的患者禁止服用此药。
秋水仙碱片副作用较大,一些患者服用时会出现呕吐、腹泻等反应,最佳剂量尚无定论,服用时要严格按照医生处方上的剂量。目前此药只限于急性痛风发作期使用,急性发作期过后应当停药或减量,具体用药最好咨询医生服用。
二是尿酸合成阻断剂,典型药物有别嘌醇。它主要通过抑制次黄嘌呤醇的活性,使次黄嘌呤、黄嘌呤合成尿酸受阻,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可用于原发性、继发性和慢性痛风病的治疗,急性期痛风不宜使用。该药的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其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症与用药剂量有关。由于不同的痛风患者对降尿酸药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其中少数对别嘌呤醇很敏感,用常规剂量治疗,就会引起尿酸浓度骤降。
三是尿酸排泄剂,主要药物有丙磺舒,一般用于慢性痛风的治疗,或痛风恢复期使用。它能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盐的排泄,降低血中尿酸盐的浓度,防止尿酸盐结晶的生成,或溶解形成的尿酸盐。
【专家提示】痛风患者应常备以下物品:测尿液pH试纸、测尿量用的量杯或量筒、血压表、体温表、食物成分表,此外,患者应有自己的健康记录本,主要记录血尿酸的
变化,尿量及尿pH值是否达到要求,血糖、血脂、尿常规检查等指标,以便前后比较,系统观察,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有效处理。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区别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中尿酸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状态,人体内尿酸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谢而来的尿酸属内源性;二是从富含核蛋白的食物中核苷酸分解而来的尿酸属外源性。
在引起血中尿酸盐含量升高的诸多因素中,痛风是最常见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也可以说,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早期信号或导致痛风病的先决条件。当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出现关节痛、肾绞痛或血尿等症状时,表明已进入痛风阶段,而不是单纯的高尿酸血症。但并不是所有的高尿酸血症都会演变为痛风病,痛风患者血尿酸升高具有间歇性,有时会表现为正常,但这并不意味高尿酸血症的消失。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一种疾病的两个不同阶段。至于高尿酸血症患者会不会演变为痛风、多长时间后演变为痛风,并没有确切的标准,有的高尿酸血症可在较长时间内单独存在,不发展为痛风。所以,对于高尿酸血症者
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高尿酸血症,可防止其发展为痛风。
【专家提示】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病数比痛风患者要高得多。因此,对年龄在40岁以上,尤其是50~60岁的高危人群进行血尿酸的普查,能够及时发现无症状的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这对痛风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有利。
痛风病情发展分期
痛风属于终生性疾病,临床上一般将其病情发展全过程分为以下4个时期。
1 痛风前期
此时期又称高尿酸血症期,在此时期患者没有出现痛风临床上关节炎症状,仅表现为血尿酸浓度升高。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大多会先发生痛风症状,后转变成急性痛风关节炎,也有10%~40%患者会先发生肾结石症状。